书城成功励志幸福的智慧
30895800000006

第6章 你是否迷失了自己(1)

找回失去的自我

在压力与焦虑中,人们十分敏感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位置,而且不免会产生比较或攀比心理。无论与熟人比较,与亲人攀比,还是与同事竞争,与客户斡旋,无不面临内外两方面的压力和焦灼。于是,很多人难免在比较和竞争中失去自信,看不清真正的自己,甚至失去了自我,在纷繁复杂的世象面前,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失去人生的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定位。这样,他内心的幸福感就几乎丧失殆尽。

寻求实现自我,这是人类的主要标志之一。人类对自身价值不懈的追求,目的就是希望永久地生活在幸福的状态中,并为这种幸福状态营造应有的环境和气氛。这种价值观的建立,从根本上奠定了人类真正的自我认同,从而与动物本质地区别开来。马斯洛认为,最幸福者是自我实现者。

有一天,纽约曼哈顿区的汉德·泰莱神父到教区医院主持一位生命垂危病人的临终忏悔。这个病人是一位黑人流浪歌手,他全部的家当就是一把破旧的吉他。他到处流浪,每到一处就把头上的帽子放在地上,如痴如醉地唱着歌,用他苍凉而深情的歌声感染路过的听众,从而换取一份报酬。

神父听到了让他倍感吃惊的一段话:“仁慈的上帝啊,我喜欢唱歌,音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我的愿望是唱遍美国的每一个地区。作为一名黑人歌手,我已经实现了我的愿望,而且依靠歌声,我养活了六个孩子。现在我没有什么要忏悔的,我只是想要感谢仁慈的主,感谢您让我度过幸福的一生。我的生命就要结束了,但是我死而无憾。仁慈的神父,我只想请您转告我的孩子们,让他们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吧,我会为他们骄傲的。”

听完黑人歌手的一段话,泰莱神父从中悟出了幸福的真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现真正的自己。

马斯洛的幸福理论体系持有这样的观点:当一个人满足了最高层次的需要,即自我实现时,能够产生更高境界的幸福感,这就是我们精神上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被马斯洛称之为“顶峰体验”。

一个着名的舞蹈演员,事业非常成功,正准备去参加一个国际性的比赛,可就在前几天,她被确诊为骨癌。她面临着两条路,要么截肢,要么死亡。身为一名舞蹈演员,失去双腿就像失去生命。她进退两难。她不愿,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她选择了辉煌,选择了那一瞬间的美丽。当她站在舞台上,步伐轻盈,丝毫看不出她是一个有重病在身的人。当她走下舞台,她再也没有站起来……

她用舞台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将生命的价值定义为灿烂、辉煌,就像蝴蝶一样。当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你可曾想到,蝴蝶的生命来之不易。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蝴蝶翅膀,让它们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可上天又是残酷的,他让蝴蝶在拥有翅膀的同时,也让它们历尽了磨难。蝴蝶是由蛹化来的,当它们在蛹中挣扎时,它们把血液挤进翅膀。谁都帮不了它,只有它自己努力。

一生的努力,化为舞台上一次无与伦比的演出。美丽的蝴蝶,用一季的飞翔,将生命的价值诠释得异常美丽。

在她们身上,自我价值被诠释得淋漓尽致。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已经达到了实现自我的顶峰体验;而蝴蝶则在一季的飞翔中展现出一生最美的姿态。有此顶峰体验,有此最美姿态,生如夏花之灿烂,即使死,亦如秋叶之静美,此已幸福之至,再无憾也。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结果都是死亡,可是奋斗的精彩历程是自己的。人生的体验不尽相同,但只要你肯为实现自我而奋斗,那么你已经收获了成功与幸福。

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他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观察了很久,小伙子一直都是如此。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贝里奇为自己的下属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感到欣慰,问他为何要感谢那位圣人?黑人说,是圣人帮他找到了这份工作,让他终于有了饭吃。听完小伙子的话,贝里奇笑了,说:“我曾遇到一位圣人,他使我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董事长,你愿意见他一下吗?”黑人说:“我是个孤儿,从小靠锡克教会养大,我很想报答养育过我的人,这位圣人若使我吃饭之后还有余钱,我愿去拜访他。”

贝里奇说:“你一定知道,南非有一座很有名的山,叫大温特胡克山。据我所知,那上面住着一位圣人,能为人指点迷津,凡是能遇到他的人都会前程似锦。你有这一颗感恩的心,应该能够碰到他。”

贝里奇停顿了一会儿后,认真地对小伙子说:“20年前,我来南非登上过那座山,正巧遇到他,并得到他的指点。假如你愿意去拜访,我可以向你的经理说情,准你一个月的假。”

这位年轻的黑人在30天时间里,一路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过草甸,穿森林,历尽艰辛,终于登上了白雪覆盖的大温特胡克山。他在山顶徘徊了一天,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遇到。黑人小伙子很失望地回来了。他遇到贝里奇后,说:“董事长先生,一路我处处留意,直到山顶,我发现,除我之外,没有什么圣人。”贝里奇说:“你说得很对,除你之外,根本没有什么圣人。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而实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成为圣人之时。”

20年后,这位黑人小伙子做了美孚石油公司开普敦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名字叫贾姆讷。2000年,世界经济论坛大会在上海召开,他作为美孚石油公司的代表参加了大会。

“发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遇到圣人的时候;而实现自己的那一天,就是你成为圣人之时。”是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圣人。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价值,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幸福。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人们都能真正地认识自己,明确自我价值所在,那么,在实现自我的奋斗历程中,就不会迷茫,就能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就会收获巅峰的幸福。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那些经过奋斗而实现自我的人,无疑是辉煌、成功的,而我却一直在平凡中忙忙碌碌,没有什么成就,尽做些烦琐之事,根本就无法感觉到自我的实现,一点幸福感都体会不到。

有一对孪生兄弟,因为逃难而失散了。多年以后,兄弟重逢,个性活泼的哥哥在饥寒交迫下投身寺院当了和尚,而个性安静的弟弟则在机缘巧合下娶了妻子,还生了一对非常可爱的儿女。但兄弟俩似乎都过得极不快乐:哥哥非常羡慕弟弟娶妻生子,享尽家庭的温馨与快乐;弟弟则羡慕哥哥皈依佛门,远离尘世的纷扰喧嚣,清净无为。

有一天,兄弟俩相约在半山腰的小凉亭里闲谈,正要离开的时候,发生了山崩。慌乱之中他们躲进了一个小山洞,幸免于难。半夜时分,哥哥怕弟弟着凉,于是脱下僧衣给弟弟盖上;清晨时分,弟弟感激哥哥的照顾,于是脱下上衣给哥哥盖上。但是,他们都在伤痛中昏迷了过去。几天以后,兄弟俩终于获救了,但是哥哥被误送回了弟弟家,而弟弟则被送回了寺院。

他们将错就错地住下了,想要体会一下自己向往的生活。哥哥为了衣食而拼命地干活,累得半死却也撑不起一家温饱,丝毫享受不到在家的温馨和快乐。弟弟则为了准时撞钟、诵早课,和衣而睡,彻夜未眠,半点也感受不到出家生活的怡然与悠哉。在疲惫不堪下兄弟俩又恢复了身份,这才发觉,还是做自己最好。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有苦有甜,关键是要看清生活的美好所在,自身价值要自己发现,自身的价值要自己在生活中慢慢体现。这样你才能发现,只有做自己最好,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幸福的。生命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财产的多少,更不是体现在地位的高低。从个性来讲,不管你是做一个总统,还是做一个商贩,无论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家徒四壁,每个人的价值都是相同的。

世上没有不逝的生命,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幸福一些呢?如同飞蛾扑火、金蝉脱壳;如同火柴倾其所有,去撑起那一片光明。飞蛾、金蝉的价值在于飞翔,火柴的价值在于燃烧。每个人都要认真寻找自己的亮点,认清自己的方向,不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但要活得快快乐乐。这就是自我的价值,也是幸福的真谛。

金钱与幸福,关系有几分

在艾德里安·弗恩海姆和迈克尔·阿盖尔合着的《金钱心理学》一书中,作者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提出了量化的指标——许多学者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无一例外地提出两者的相关性约为0.25。

可是,就是这0.25的相关性,使得很多情侣分道扬镳;因为房子、车子等,使得很多人铤而走险,采取抢劫、盗窃等不法行为,最终给自己的人生酿成悲剧。钱财,的确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富足,促进人们增加幸福感,但过分地强调钱财对幸福的决定作用,最终只会走向幸福的反面。

0.25的相关性,是许多学者经过广泛的、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所得出的结论。《金钱心理学》一书用数学中的轴线对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作了非常直观的描述。假设用一根纵轴表示人们对幸福的满意度,而用一根横轴来表示人们对金钱的拥有量,两轴线相交的起点为零,然后在纵轴的0.25处做一个标志,0.25即为金钱与幸福相关性的极限值。当人们收入很低的时候,对幸福的满意度确实也很低。身无分文的人对于幸福的满意度几乎趋近于零。一旦人们手中拥有了一些钱财,直白地说,也就是刚刚脱离贫困线的时候,描述金钱与幸福的关联曲线就会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很快地,就在纵轴的0.25处变成了与横轴不相干的水平线。纵然横轴上的金钱以百万、千万、亿万的速度成倍地剧增,金钱与幸福的关联曲线对此也是“视而不见”,它不会再超越0.25,而且,还会出现低于0.25的波动。

金钱与幸福的关系量化指标,不仅令那些款爷富婆们大跌眼镜,重新审视钱财与幸福的实质,也使那些衣不裹体食不果腹的穷人们为之一振,心中充满了希望。

幸福与不幸福,原本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性感受。人生在世,只要衣食无忧,幸福就有了广阔的空间,幸福的内容就有了无限的延展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金钱足以支撑基本的生活,那么幸福感就与金钱没有关联。

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也渐渐地与以往不同,人们更加在意生活的品质,更加追求生活的舒适性和愉悦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很多人衣食无忧但依然为一套房子而终日闷闷不乐;很多人有着三室一厅、四室两厅却又为梦想中的别墅而愁眉不展。许多人幸福感的缺失似乎都逃离不了物质、金钱等的羁绊。

庄子在《徐无鬼》篇中说:“钱财不积则贪者忧,权势不尤则夸者悲,势物之徒乐变。”意思是追求钱财的人往往会因钱财积累不多而忧愁,而贪心者是永不满足的;追求地位的人常因职位不够高而暗自悲伤;迷恋权势的人,特别喜欢社会动荡,以求在动乱之中借机扩大自己。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一旦被钱财羁绊,迷失了自己,只能与幸福反其道而行,越走越远。

卡罗是工薪一族,收入有限,现在打算买一辆新车,于是约上朋友约翰这个汽车发烧友,陪他去车市选购。出门的时候,卡罗主动给自己设了一道底线:包括上牌,购买汽车不能超出6万元。其实,他早就看中了一款,于是带着约翰直奔4S店去。迎面走来的导购小姐,职业化的微笑、优雅的手势,给人的感觉非常温暖舒心。她熟练地介绍着这款车的性能、特点以及价格,听得卡罗直发笑,一脸幸福的模样。一旁的约翰也不断地点头。这的确是一款性价比不错的车,完全符合卡罗的选择标准。

了解得差不多了,卡罗准备去签合同,就在他们走向玻璃桌的时候,导购小姐冲他们一笑,突然说了一句:“其实,这辆车已经是前两年的老款了,最近公司推出了新款,外观更加漂亮,设计也更合理,价钱就是多了几千块钱,我建议您来看一看。”冲着这设计更合理,卡罗有些心动了,何况价钱区别不大,也就是多了几千块钱。

新款的外观,确实比老款的漂亮多了,卡罗显然动心了,准备放弃买老款,下单购买新款了。这个时候,导购小姐又转而向卡罗推荐别的系列,她说:“其实,这一系列的车安全性稍弱一些,您不如考虑一下××系列的车,价格比您选中的这辆车只高出8000元而已。”于是……

当约翰坐上卡罗的新车时,卡罗不禁自我解嘲道:“没有想到啊,我就这么一点点地掉进导购小姐设置的圈套里面了,原本只打算花6万元买一辆新车,开回家的却是12万元的。我的房屋按揭刚刚还清,现在又得按揭汽车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或看到周围有人遭遇这种情况:被财富所“绑架”。人们为了财富而兴奋不已,努力地追求财富,用财富的画面来挑逗自己,有的人成了十足的狂热拜金主义者。要知道,财富其实只是我们的一条船,只是帮我们达成某种目标的工具,但是它不能主导我们的心。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懂得调节自己的内心,否则就会迷失在对财富的疯狂追逐之中。

有三个年轻人在镇上遇到了一支送葬的队伍,一问才知道,这个死去的人正是他们的朋友,而他们的这位朋友是被一个叫“财”的人杀死的。这三个年轻人于是就商量着要为这位死去的朋友报仇。

在寻找“财”的路上,他们遇到几个人正匆匆忙忙地赶路,其中一个老太太告诉他们:“一个叫‘财’的人正在追杀我们,我们必须要赶快逃命。”三个年轻人告诉老太太,他们到这里就是来杀“财”的。老太太告诉他们,“财”就在村子后面山顶上的一棵老槐树下。

他们拿出随身携带的尖刀朝着山顶走去,准备随时捕杀“财”。但是当他们手持尖刀来到那棵老槐树下时,并没有看到“财”的影子,反而发现了一箱黄灿灿的金币。他们欣喜若狂地把尖刀丢在一边,开始数金币。

其中领头的年轻人说:“我们得守着这些金币。现在我们来抽签,谁抽到的签最短,就去镇上买些吃的,另外两个人留在这里守着金币。明天一早我们就把金币分了,然后各奔东西。”

年龄最小的那个人抽到的签最短,于是他拿了几块金币去小镇上买吃的。两个留下来守金币的人想出了一个计划:等那个人带回来吃的以后就把他杀掉,这样金币只要分成两份就行了。

而那个去镇上买食物的年轻人却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在食物里面放一种无色无味的毒药,那么一箱子的金币就全部归我一个人所有了。于是他吃饱以后,在食物和饮料里放了一种烈性毒药,趁着月色赶了回去。他刚回去便被另外两个人用木棒打死了。这两个人得意地吃着喝着,没过一会儿,他们俩也中毒死了。

这三个年轻人永远想不到,他们自己也会像那位朋友一样,被“财”杀掉。其实,杀死他们的“财”只不过是被“财”所羁绊的贪婪之心、迷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