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大致相当于中唐的是吐蕃占领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后,早已觊觎唐土的吐蕃趁机大举东进。至大历十一年(776年)已攻陷了除沙州以外的整个走廊地区,沙州敦煌便成为河西尚在抗蕃固守的唯一据点,至建中二年(781年)才因外无救援,内无粮械而提出“勿徙他境”的条件与吐蕃议和。
吐蕃占有敦煌近70年(781~848年),他们在这里强制推行吐蕃化政策,逼迫沙州人民接受吐蕃落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使汉族民众饱受外族侵凌的苦难,敦煌社会的正常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但在这股逆流中,敦煌地区的佛教事业却得到吐蕃统治者的全力支持,僧侣地位提高,寺院经济发达,莫高窟的开凿也久盛不衰。
吐蕃统治者笃信佛教,在他们的提倡和扶植下,敦煌的佛教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取得了独尊地位,同时还躲过了唐会昌灭佛的法难。
莫高窟今存吐蕃时期开凿的洞窟40多个。这一时期的莫高窟石窟艺术与唐前期,特别是盛唐的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洞窟形制、窟内彩塑和壁画艺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