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课外雅致生活-中国话剧
30945100000009

第9章 夏衍早期的创作

夏衍(1900-1995年),中国著名的剧作家、电影编剧。浙江余杭人,本名沈乃熙、字端轩、端先。早年留学日本,20世纪30年代发起成立上海艺术剧社,领导了“剧联”的工作。创作了许多话剧和电影剧本。建国后,担任文艺领导工作。

早在“国防戏剧”运动中,夏衍就显示了戏剧才能。被称为“国防戏剧”力作的《赛金花》,通过一个名妓赛金花的行止,反衬出清政府的无能,隐喻不可偷安一隅,而应奋力抗敌。但是,夏衍不满意那种匆忙的创作所暴露出来的粗疏倾向。他认识到“戏要感染人,要使演员和导演有所发挥,必须写人物、性格、环境……只让人物在舞台上讲几句慷慨激昂的话是不能感人的”。

1937年,经过潜心思考,夏衍创作了多幕剧《上海屋檐下》。尽管中日战争爆发在即,但剧中却找不出直接道出的反帝台词,也不涉及政治性很强的事件,而是通过普通市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中国人的心理特征,透视出文化背景,传达出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信息。

南方夏初的雨季,阴雨连绵,周天晦暗,空气沉闷。因此时梅子正熟,故称“梅雨”。《上海屋檐下》的故事,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展开。

这出戏描绘了上海一幢最普通的弄堂房子里居住的五户人家,他们琐碎的生活和心酸的命运,以及他们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灵魂。被捕入狱的革命者匡复,八年后重获自由,来到好友林志成家,向他询问托其照管的妻女的下落。而此时,林志成因听说匡复已死,故已与匡妻彩玉同居。于是,三个人之间发生了痛苦的感情纠葛,并陷入了复杂而细腻的内心矛盾。彩玉欲与匡复重新结合,同时又对患难与共的林志成心存不忍;林志成心怀内疚,试图出走,又受到了彩玉的真情挽留。匡复理解了他们,最后在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歌声的感召下,他克服了自身的软弱和伤感,满怀信心毅然远行。

剧中还刻画了失业的大学生、沉沦的女性、穷困的教员、失子的老报贩等人物。这些人与林家的人们共同谱出了一曲苦闷社会环境中小人物的交响曲。

该剧线索较多却编织得十分严密,人物的感情细腻委婉,戏剧冲突并不表现于外显的大波大澜,而是表现于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深层情感。它忠实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于现实化的戏剧场面中,体现了深沉凝重、淡远隽永的风格。有人将这种风格的形成归结于夏衍接受了契诃夫的影响。

《上海屋檐下》因“八一三”中日在沪开战而失去了上演的机会,直至1939年1月,才由怒吼剧社在重庆首演。但这部戏的产生,却奠定了夏衍在中国话剧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