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挪威的拉森船长在西摩岛探险时,首次发现了松木化石;1912年,英国斯科特极地探险队从南极点返回途中,威尔逊在比德莫尔冰川附近发现了煤。但是,由于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人类对南极洲的地质研究工作,在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以前很少进行,因而对南极洲的地学轮廓都不十分了解。自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的50多年间,因雪上履带车和装备有雪橇的飞机的应用,给南极大陆地质考察提供了方便条件,因此,地质学家的足迹几乎遍及南极大陆的处处岩石裸露区域,初步掌握了这块冰雪大陆的许多有关地质情况,对这块大陆的由来、地质变迁、矿产资源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根据各国科学家近四五十年的地质及地球物理调查资料,和已初步发现的100多种矿产分布规律,可将南极划分为3个成矿区。苏联的科学家将这3个成矿区分别称为冈瓦纳成矿区、环太平洋成矿区和大西洋成矿区。而美国科学家罗利划分的3个成矿区为东南极洲铁成矿区、南极横贯山成矿区、安第斯成矿区。而这3个成矿区初步查明的矿产资源分布是:东南极洲铁成矿区主要是铁、铜、锰矿;南极横贯山成矿区主要是铜、铅、锌、银等有色金属矿产和储量丰富的煤层;安第斯成矿区(包含南极半岛)主要是铜、铅、锌、金、银等有色金属,尤其是南极半岛的铜、金。有色金属矿产可能与南美洲的特大型斑岩铜钼矿床相联接,不过,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