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培养孩子博学多才的历史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30948000000008

第8章 人贵有恒(3)

贾思勰从小就读过许多书,知识渊博。有一段时间贾思勰在高阳郡(河北高阳县东)做太守,特别注重农业生产。他一方面努力读书,学习前人总结的生产经验;一方面不辞辛苦地深入民间,向农民、老牧民学习生产知识,想让作物都得到更好的收成。有时候,他自己也种些地,养些鸡鸭牛羊。他还把民间关于气候、季节、耕种、畜牧的谚语歌谣搜集起来,仔细地加以分析,把合理的内容记下来。贾思勰从书本中和实践中积累了大量资料,为写好《齐民要术》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在《齐民要术》这部书里,贾思勰主张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时要注意实际的效果,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式。他以养鸡为例,养鸡的人总是喜欢生蛋多的鸡,那就要选秋天或冬天孵出的鸡种,不要选春天或夏天孵出的鸡种。秋冬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小,毛色浅,脚也细短,外表不好看,可是生蛋多,又会孵小鸡;春夏孵出的鸡虽然个子大,羽毛光泽鲜艳,脚长得粗壮有力,外表健美,却爱到处逛荡,不爱生蛋。要想多收鸡蛋,就不能被鸡的外表迷惑,而应当从实际效果来选择鸡种。

贾思勰还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搞农业和畜牧业生产要细心观察,积累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而不能光凭自己的好恶乱种乱养。他自己养了一群羊,为了让羊多吃草,多长膘,就往羊圈里放了许多草料,谁知道没多久,羊却一头一头地死了。为了查清原因,他跑了一百多里路,找到了一个有经验的老羊倌,才弄清羊死的原因。老羊倌告诉他,羊是最爱干净的,把大量草料放在羊圈里,许多羊都踩在上面吃。羊边吃边踩,还在草料上拉屎撒尿。这么脏的草料,爱干净的羊怎么肯吃呢!羊吃不饱,就慢慢地饿死了。贾思勰没有摸清羊爱干净的习性,结果办了拔苗助长的事。他把这个失败的经验也写进了《齐民要术》。

贾思勰写《齐民要术》,还特别注意实事求是。他对古书上记载的,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如果是自己没有亲眼见到的,只在书上记个名字,绝对不写种植方法。他的著书原则就是不知道的东西决不随便说。《齐民要术》全书共92篇,11万多字。内容十分广泛,从农作物耕种讲起,一直讲到怎样做醋和酱。凡是有关增加生产、改善生活的事情,几乎都讲到了。这部很有价值的农业科学著作,不仅是贾思勰个人的心血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总结,在世界农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告诉孩子任何一部作品的完成都是要下很大功夫的。贾思勰为了写好《齐民要术》,亲自参加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种值、养殖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编写,这需要多么认真的精神和顽强的耐力啊!我们做事情时,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如果盲目遵从前人的经验有时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会加深对事物的体会,探索到真理所在。

李时珍行万里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卓越的药物学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介绍药物最多、分类解释最细致的药物学巨著,有“东方医学巨典”之称。

年,李时珍出生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县西南)的一个医学世家。

李时珍自幼体弱多病,药不离口。稍大一点他觉得被疾病纠缠住真是太痛苦了,也同情世上那许多深受疾病之苦的人们,于是决心苦心研究医术,成为像父亲那样的良医。

由于多病,李时珍自幼吃过许多药,他发现有些药药到病除,而许多药则丝毫没有作用甚至还加重病情。一次,李时珍按照古医书上的配方给病人治病,病人按照药方服药后顿时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李时珍反复检查药方,都没有发现错误。李时珍百思不得其解,他又检查了熬药剩下的药渣,才发现这药根本不是自己想开的药,里面的一味药和自己开的药是重名的。后来,李时珍亲自开药、抓药才把病人的病医治好。这件事发生后,李时珍又发现了许多医生按照医书上的药方开药却把病人治死的例子。于是,李时珍开始大量翻阅古籍,看到古书中存在许多非常严重的错误,而且每本书中的错误又不尽相同。他想:“这些书中偶然的几点错误,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却给病人带来了人为的痛苦和危害,甚至能导致死亡。如果不把它们改正过来,那还会有多少人要等着受苦呢?”李时珍当即下定决心要修改古籍,编写出既全面又正确无误的医学药典。

当李时珍将他的想法告诉父亲时,父亲十分赞赏,但又对李时珍说:“要写药书一定要先精通医术,只有先成为一名好的医生才可能写出好的药书来。”

父亲的话给李时珍很大启发,他开始阅读各种医书,从治病的最基本的“望、闻、问、切”四法学起。慢慢地,李时珍的名气甚至超过了他的父亲。一天,楚王府派人特地来请李时珍去王府看病。原来楚王的小儿子得了奇怪的病,手足发颤,这可把楚王心疼坏了,连忙请一道士。那老道说是有鬼神附体,只要吃粒金丹就会好的。没料想,金丹吃后楚王的小儿子反而病情更加严重了。楚王大发脾气,痛打了道士并将道士赶出王府。他的家人说李时珍是个名医,不妨请来一试,于是,楚王派人将李时珍请到了王府。李时珍一看小儿子的脸色,再一号脉立刻就断定不是什么大病,只不过受了风寒。三剂药一吃,楚王的小儿子立刻就又活泼如初了,这可把楚王乐坏了,连声称赞他是神医,并挽留他在楚王府当了一名医官。

李时珍是个不喜欢做官的人,但在楚王府里有许许多多的医书,有各种各样的药材,他可以任意使用,为此李时珍在王府里留了一段时间。不久,嘉靖皇帝向天下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楚王为了讨好皇帝就将李时珍推举到了皇宫太医院。但李时珍不喜欢黑暗的官场,就辞官回家著书了。

他开始到民间走访,请教大夫、老者、渔夫、樵夫、农民等,收集了大量的宝贵资料。为了了解各种新药的药效,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试药。李时珍凭着治病救人、让病人少受痛苦的信念耗费27年的精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写成了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本草纲目》,而他也因此受到后人的敬仰。后来,《本草纲目》还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直到今天还在医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告诉孩子李时珍在60岁高龄的时候,仍旧凭借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行万里路编《本草纲目》,他不辞辛苦,跋险山,涉恶水,花了整整27年时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27年啊,而李时珍却有勇气、有信心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地努力着、探索着、追求着,直至成功。我们学习、做事情的时候,也要不知疲倦,不知放弃,这种忘我精神正是指引我们的人生走向成功的灯塔。

徐霞客踏千山写《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他的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徐霞客生在乡里,十分喜欢山水,他觉得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就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得不到自由,于是总是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他每年的夏春两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做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和一个僧人做伴,只有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他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能徒步跑几百里。经过几次出游,他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茂密的竹林,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徐霞客经常把高峻的山岩当做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做伴侣。在平时,他总是一副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山水的脉络、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飞快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的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无法超过他。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他更加放开心志游历远方。在看遍了福建的胜山,其中很多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去了黄山。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走蛾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到了蛾眉山下,正碰上战争,他没有办法再往前走了,只好返回。但是徐霞客并没有因战乱而放弃出游,过了不久,就见他一个人带着炊具,去寻访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去拜访朋友,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他认为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只有实际走上一遭才发现其中的谬误,心里的疑惑也得以解开了。长江黄河两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于中原之内,但是徐霞客这一行,发现两条大河并不是发源于中原,所以他就打算游历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一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后来他与友人共同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有人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后来,他又考察了中国的水系,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的文章有好几万字,都是订补桑钦《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没提及之处的。

徐霞客回到云南后,脚生病不好再走动了,于是便静下心来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写完以后,觉得自己没什么遗憾,在56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告诉孩子徐霞客跋千山,涉万水,是中国早期的一位旅行家和探险家。他的伟大之处在于著了一本《徐霞客游记》,将中国山川大河的情况又重新作了一回描述,并且更正了以前地理类著作中存在的许多谬误之处,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文笔优美,内容翔实、准确的书籍。徐霞客探险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的精神,与自然斗争的魄力激励着热爱地理事业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