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一生受益的教育方法
30965900000013

第13章 井深大零岁潜能教育法(1)

井深大是日本着名的索尼公司创始人之一,他于1971年退休后,致力于儿童早期潜能教育的研究,成为世界上声誉卓着的早期潜能教育权威。井深大指出,早期教育是人类的重要问题,研究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他说:当我想到这种“应该做的事”被世上很多为人父母者忽略的时候,我就坐立不安。当然,井深大研究这个问题的直接动机是,他有一个智慧偏低的孩子。在孩子幼年的时候,井深大还不知道像他这样命运的孩子,只要从出生时就进行适当的教育,也可以拓展他的能力这个道理。后来,井深大了解到倡导小提琴早期潜能教育的着名专家铃木镇一先生的说法:无论怎样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都可以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于是,他开始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的研究,在报刊上连载有关文章,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早期素质教育和潜能教育方面的权威。

注重婴儿的潜能开发和学习能力

我们应该重新把教育的结果当作先天能力的观点,应该从零开始重新思考的才能。家长要激发孩子的潜能就要对他们进行早期的教育。

人的潜能应从零岁开发

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婴儿所吸收和学习的东西远比我们的想象要多得多。

——井深大

井深大认为,我们应该了解自身的能力,将这种能力挖掘出来并加以培养。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重要的责任,那么,我们怎能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世界中呢?

有些人说:“成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如果缺乏某种与生俱来的才能,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

这里,“与生俱来”这个词既有正面含义,又有负面含义。但是,请暂停一下,仔细地想一想,“与生俱来”这个词是不是被用得过于轻松、过于容易、过于频繁了呢?

当我们说某些孩子有天赋的时候,这些孩子往往已经长到了五六岁。如果面对一个新生的婴儿,一定不会有人说,“这个婴儿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或者“这个婴儿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文学家”。

井深大认为,断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先天能力,与断言一个初生的婴儿具有什么样的先天能力是不同的。前者是教育的结果,因为人们的评价依照的是五六岁以后的情景。“应该重新评价把教育的结果当作先天能力的观点,应该从零开始重新思考人的才能。”新生婴儿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身上具有什么才能?这就是我们希望重新进行评价的问题。

要激发孩子的潜能就要对他们进行早期的教育,那要怎样进行呢?

1.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儿童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

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1岁是儿童积极理解语言的最佳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时期;4~5岁是书面语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期的词汇量增长最快,大约可增长3~4倍,即3岁达800~1000个;4岁1600~2000个;5岁2200~3000个;6岁3000~4000个。

幼儿期语言发展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自言自语;一是说个不停。幼儿常常自己对自己说话,而且唠唠叨叨。幼儿这种“自我中心言语”,往往表现在动作或游戏中,他(她)并非为了和别人交往,而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注意,这样能自觉地把自己脑子里正在想的事物说出来。它帮助幼儿出声地思考问题。幼儿经常这样做,能使动作内化为表象,促使思维的发展;同时也能暂时满足幼儿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自言自语会日益减少。

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幼儿的家长和教师(包括保姆),应当注意和幼儿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幼儿词汇量和提高幼儿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点

想象力的发展帮助智力发展。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参与思维过程。想象力贫乏,思维就狭窄,智力就不可能充分发展。想象可成为幼儿意志行为的内部推动力。想象力弱的儿童,往往依赖于动作,其攻击行为较多。心理投射测验证实:鼓励儿童想象,可使好动的儿童安静下来,逐渐集中注意和思考某一对象或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发展想象力有利于儿童品格的培养。

音乐在发展幼儿想象力中有相当作用。由于乐曲的节奏、音调和强度不同,作用于幼儿听觉器官和传入神经,便与肌体内某些组织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和丰富想象力,同时陶冶孩子的性情。

此外,运用情节迷人的故事、绚丽多彩的绘画、生动活泼的影视、形象有趣的玩具、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甚至俯身可拾的沙土、木块等,都可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这是因为儿童的天性喜欢游戏。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游戏能使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显着发展。幼儿通过游戏,视觉敏感度增大,记忆力提高。游戏可推动幼儿积极的认知活动,并尝试解决问题。

游戏还可使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幼儿在游戏中会不怕挫折,不受诱惑,积极合作去解决问题。可见,寓教育于游戏的乐趣之中,极容易使成人的要求变成孩子的意愿,使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

4.家庭教养模式是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条件

幼儿期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正在初步形成。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往往是人的个性特点的核心成分或中坚结构。人在幼儿期以后,虽然也能对其个性中的不良部分加以改造,但往往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或者亲身经历出现一次极为重大的转折,否则已形成的行为定型是很难改变的。教育家洛克说,幼儿时期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众所周知,家庭成员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总是静悄悄地学习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作并为最好的榜样。家庭生活乐趣是陶冶孩子优秀品格和抵抗坏风气毒害的最有效条件。

尽早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学习一定要把握好时期,否则就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是,任何人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够发出各种声音的能力。让一个从小只接触日语的人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无疑是对其潜能的极大浪费。

——井深大

婴儿和母亲的相互关系是从相互感应等语言之前的交流开始的。井深大坚信婴儿通过交流产生心灵沟通的能力或许远远强于大人,所以他鼓励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语言教育。

例如,听一位生了双胞胎的母亲说,刚开始时,这两个婴儿都很高兴,咿咿呀呀地跟她说话,可后来就不说了。不过,这两个婴儿之间却聊得很起劲。他们在聊什么呢?母亲全然不懂。不过,他们似乎真的能够沟通,就好像他们之间存在语言似的。据说,过了一岁,当他们开始会说话的时候,他渐渐放弃了只有他们两人才听懂的会话,重新开始向母亲说话。

学龄前期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对语音和语法体系的掌握,基本上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因而成人要提高语言教育意识,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

1.成人要充分利用孩子周围生活的人和物,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孩子提供说话的材料,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能力。如:节假日带孩子去公园玩,然后让孩子讲述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等。

2.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做做、玩玩、说说”的形式,使孩子把动手、动脑、动口结合起来,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

3.成人应多为孩子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鼓励孩子与邻里的孩子自由交往,孩子可以在交往中自然进行听说练习,并向同伴学习一些词语,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应趁孩子幼小时教给他更多东西

如果有一个好的环境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创造天才”是有可能的。如果从孩子的早期开始,就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能力,并且有意识地对他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训练,那么孩子即使受到自身能力和身体条件的限制,要让他具有令普通人吃惊的高能力也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井深大

井深大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小孩,他在1岁两个月的时候英语就说得很标准了,字音的区别很棒。他在了解了这个情况后专门跑去采访了这个孩子,采访结束后井深大很感慨,一方面是自己的英语发音居然比一个小孩子还不如,另一方面则是对小孩英语能力的来源的惊奇。他在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是进了中学才开始学的英文,而这个小孩的英语好则是因为打从出生后几个月,就听惯了英语唱片,到了能说话时,又同时跟熟悉的美国人学了英语会话的缘故。换言之,成人一旦在脑子里有了本国语言的模式,再接受不同的语言,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过,未满3岁幼儿的头脑,还在进行组织构造中,所以就可以很容易地将本国语言和其他国家的语言同时装进脑子里,因而3岁前的幼儿说外语,就如同讲本国话一样地毫不费力。如果错过这一时机,想要学到3岁前轻轻松松就能学会的东西,就得耗费很大的心力与时间,而且所能得到的效果,还是微乎其微,甚至想要发音正确,以至会说真正的英语,恐怕都不可能了。

像这样不趁幼儿时期学会,将来会后悔莫及的东西,除了外文之外还有很多,例如音感与运动神经,据说也在3岁前大致就已定型了。此外,欣赏书画等感觉上的鉴别力,也大致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近年来在某些城市兴起了一种新事物:每年到暑假的时候总有很多外国人来到民间家庭做客。初到中国时,这些外国人当然不懂口语,但稍过一段时间后,家庭成员中最快会讲中文的总是小孩,其次是上小学或中学的孩子,而最不行的却是父母亲们。要是待上个把月,孩子们都能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大人外出还要由孩子担任翻译。这也说明孩子越小接受能力越强的道理。从这个意义来说,是不是因该趁孩子小的时候多给他们传授一些东西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

教育孩子不光要注重把握儿童发展的最佳时机和孩子的全面发展,还应有正确的育儿观念。比如应多培养拥抱孩子的习惯,注意孩子的应用均衡等。

应培养拥抱孩子的习惯

井深大说,他之所以主张“应多培养拥抱孩子的习惯”,无非也是希望借此充分地做好母子间的思想沟通。皮肤关系,是培育丰富情感的基石。

——井深大

自古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常抱会哭的孩子会养成习惯”,果真如此吗·如果说这是意味着“别溺爱”、“别太宠”的一种警告性提示,那是可以认同的。但如果是矫枉过正,尽量要避免拥抱婴儿,就值得商榷了。

井深大指出,对于尚未能用语言、动作来表达想法的婴儿来说,哭是唯一的自我表现的方法。须知,婴儿只要在哭,便是或多或少要诉说心中的感觉,对于他代表意志的召唤不予回答,就等于片面地拒绝了婴儿的要求,在孩子的心灵发展上会造成不良影响,这已是一般的常识了。

十几年前曾有美国的专家以猴子做实验而提出了有趣的报告:

威斯康辛大学灵长类研究所所长哈里·哈洛博士,将刚生下来的小猴子从母猴怀中移开,换用人工制造的妈妈,来观察小猴对母亲的需求情形。

哈洛博士准备了铁丝做的和布块做的代用妈妈,并分别在木偶身上通电流使之产生体温,有的带奶瓶,有的会轻轻摇动。结果发现,小猴最喜欢有体温的、触感柔软的、有奶及可以被摇晃的假妈妈。因此,哈洛博士强调,人类的婴儿也和小猴一样,需要的是奶与暖和、柔软的触感,以及轻轻摇动的感觉,而母亲温和地怀抱婴儿,对婴儿的心理卫生,无疑是最重要的。

其实,不单是对幼儿,在孩子渐渐长成的过程中,经常的拥抱也是必需的。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研究发现,拥抱可以让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并能让家人之间更亲密。常常拥抱你的孩子,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变得更坚强。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一个重要的照料者,被照料者和照料者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被心理学家定义为依恋。

当你张开双臂拥抱孩子时,他们在大人的臂弯里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体温。这让亲子之间的依恋关系进一步得到加强,也给孩子带来了安全感,让他们感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有父母作为坚强的后盾,于是,这样的孩子胆子更大,遇到挫折时也不会感到孤独。

另外,温暖的拥抱还能赋予孩子战胜压力的力量。孩子从小到大要承受各种压力,上学时有考试压力、交友时有人际压力。而拥抱就是一种无言的力量,让孩子在身心放松的同时,也感受了父母用肢体传递给他们动力,那就是“宝贝儿,你一定能行”。所以,在孩子受到压力时,这种潜藏在内心的力量就会推动他们尽快地释放压力,轻装上阵。

幼儿更应注意营养均衡

井深大曾说,当幼儿营养不良或不均衡时,他的整个免疫系统就会衰弱,会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发育过程,而这对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而言影响重大。

——井深大

井深大认为,营养均衡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非常重要,这在科技更加发达的今天得到了更好的证实。

很多父母爱孩子,却不知如何爱?大多数父母营养知识匮乏,长期以来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了孩子免疫力低下,体格偏胖、偏瘦,幼儿长不高长不壮等现象。早有专家指出,0~7岁是幼儿智力发育、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一定要给幼儿补充全面而均衡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钙、锌、铁、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因为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都会影响孩子的体商发育。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格,还要纠正日常一些错误饮食行为:避免给孩子吃过多的油炸食品,如炸鸡;膨化食品,如薯条;高脂肪高能量食品,尽量不要给孩子吃反季节蔬菜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