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方学教授,她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推崇卡尔·威特教育法的同时,提倡根据孩子自身的习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于1914年写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在书中,她结合自己教育女儿的亲身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母亲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在斯特娜教育思想中,母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认为,所有的人都是母亲所生并在母亲抚育下成长,所以人类的命运操纵在母亲手中。
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没人否认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即使那些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也离不开母亲的影响。
——M·S·斯特娜
斯特娜夫人,美国人,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在着名的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阅读卡尔·威特的《卡尔·威特的教育》,深受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
斯特娜夫人有个女儿名叫维尼夫雷特。在得到《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之后,她一边按照老威特的教育方法来培养自己的女儿,一边研究自己的育儿方法,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在母亲的训练下,女儿从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散文,4岁时便能用世界语写剧本。她的诗歌和散文,从5岁起被刊载在各种报刊上并汇集成书,博得了广泛的好评。
在斯特娜教育思想中,母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实,中外历史和当代的教育科学都证实了这样一条规律:在早期教育问题上,母亲比父亲更重要。一位外国教育专家曾说:“人类的命运操在母亲的手中……教育应当从改造母亲开始。”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很重视对女性的教育,他们的共识是只有高素质的妇女才有高素质的下一代,才有全体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里表述了母亲的温柔:“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列宁认为,正是母亲的影响,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
韦尔奇在他的自传里说:“如果我拥有任何领导者的风范,可以让大家发挥长处,我觉得这都应该归功于母亲。忍耐而有进取心,热情而又慷慨是母亲的特点。”
克林顿曾经说过:“母亲教我永远不要放弃,永远不要屈服,永远不要停止微笑。”在他上学的时候,他母亲总是开车亲自接他,以至于遭到周围同学的讥笑,但是他母亲仍然坚持不改。即使克林顿的继父罗杰曾经在肉体和精神上严重地伤害了他母亲,在短暂离婚后,他母亲又以宽容、帮助的心态与其复婚。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到22岁时,每次从游泳池出来,他母亲都亲自把浴巾披在他身上,一点都不觉得难为情。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小时候似乎总是心不在焉,不听父母的话,母亲曾经带他看过一段时间心理医生,但是发现治疗毫无效果,而且还有副作用,于是果断地停止了治疗,转而支持他的看似随意、但很有主见的行为,终于成就了世界最富的企业家和最大的慈善家。
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很差,不被老师喜欢,他母亲则认为是学校有问题,决定让其退学,自己教他。
可见成功人士的健康成长与他们温柔的母亲分不开。母亲的温柔与永不放弃的精神,是众多成功人士内心永恒的精神支柱。
斯宾塞曾经说过,所有的人都应当是教育者,至少所有的母亲都应当是教育者。教育不应在学校由教师开始,而应在家庭里由母亲开始。孩子进入学校后,母亲和教师必须互相协作,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
只看到自己的人,往往被整个世界所否定,只有看到整个世界的人,才会得到世界的肯定,很多人一生都不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去观察问题。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这种家长。
——M·S·斯特娜
如何与孩子交流思想与感情,是当今父母们倍感烦恼的事。以下,是斯特娜的意见,家长们不妨看一看,想一想,自己有什么可以参照的。
1.忌用过激的语言
好的意思还得用好的语言来表达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紧密相连,自然没有哪位父母任何时候都沉得住气。越是激动的时候,越有可能把不该说的话说出来。
2.话不宜多
有些父母教育费尽心力,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表面上看来,他们是在与孩子公开交谈,殊不知他们的某些话,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见的弊病就是某些父母那种教条似的长篇独白,一开始就是:“当我和你一样年纪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子女对父母的这种表演评论说:“这种说教式的谈话,我们不喜欢。”其效果可想而知。
在说教面前,孩子往往是缄默不语,他们的眼睛朝高处看,心不在焉,无法接受父母的教育。类似“等你成家有了孩子后就明白了”这样的话已经成了某些父母的口头禅。一天要唠叨好几次,由于孩子是生活在此时此地,老是对他们提及未来的情况,不会有多大效果。有经验的父母认为:“应该用现实的语言,举出具体的理由,说明你提出的主张。”如不赞成孩子去参加某次舞会,不必提到许多“未来”的事情,只需具体说明,如:“我不让你去是因为你年龄太小,没人照看你,怕你出事”就行了。
3.语言要感人
凡是关系融洽的家庭,人们交谈时,语言都充满着爱心和亲切感,态度和蔼。而那种直来直去,不讲究方式的语言,用意虽好,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具体的语言方式,因人而异。
4.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讨论一般的普通家事时,不妨也让孩子“参政”一下。不管最后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也让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员。如此,他们也会尊重长辈的。
5.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不管孩子给你讲什么,你都应该让孩子把话说完。如果还没听孩子的话就发脾气,事后应该给孩子赔不是。事实证明,给孩子说话的机会,是一种成功的育儿法。
6.交流要注意场合
与孩子交流感情的时间,最好是在吃饭和睡觉前,这是孩子心情最为平稳的时间。有位母亲说,每天扶孩子上床时,问孩子:“今天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吗?”孩子长大后,也爱在这个时间,向父母讨论自己白天遇到的不顺心事,以求得父母的理解与宽慰。
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人问我该不该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一些事情,我说是的,如果你不想他们变成可怜虫的话。
——M·S·斯特娜
培养独生宝宝独立的生活能力,就是指培养孩子学会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从小养成良好的爱劳动的好品质和好习惯。这对他们将来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树立责任感将有深远的意义。另外从小让孩子的手多操作,可以发展肌肉,使动作由呆笨变得利索,智力也可在操作中得到发展。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还能教育幼儿懂得爱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促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整洁的习惯。但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进行这项工作,斯特娜觉得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耐心,不厌其烦。例如:教孩子自己穿鞋、系扣子,家长要先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耐心观察,还要及时地鼓励,耐心地帮助。这比家长亲自替孩子穿鞋、系扣子自然要麻烦些,又费时间,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就是一件件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
2.要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例如,在培养孩子独立吃喝的方面,1岁时教孩子用小勺吃饭,到1岁半左右,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自己独立吃饭,还要教他用双手拿着茶杯喝水,饭后用餐巾擦嘴。到两岁半,孩子就能顺利地、干净利落的吃完一顿饭。
3.可以通过游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教三四岁的孩子自己洗脸,可以有采用游戏的口吻:“今天妈妈和小明比赛,看看谁脸洗得又快又干净。”然后,给孩子一块毛巾,边示范,边讲解洗脸、洗手的顺序,孩子会很有兴趣的学习洗脸的动作。
4.要做到要求一致持之以恒,不能幼儿园要求小朋友做的一些事情,回家后家长替孩子做,或者父母要孩子做的,奶奶来包办,这都不利于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只有老师、家长协调一致,共同要求,反复强化,形成巩固的条件联系,才能使孩子早日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5.要对孩子晓之以理。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为了使家庭生活得更美好,使孩子生活得舒适,爸爸、妈妈除了每天上班以外,回到家里还要做很多事情,买菜、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父母是很辛苦的,孩子也应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劳动,如扫地、擦桌子、洗碗以及自我服务劳动,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集体中的一个成员,他应该为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就能逐步形成劳动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表达
我们若能在孩子6岁以前加紧教其准确的语言,那么这个孩子的发展就一定会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M·S·斯特娜
没人否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这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斯特娜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这一能力,首先一点就是鼓励孩子多说。
幼儿期是学习口语的最佳年龄,注意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将为进行其他教育打下基础。对于说话比较晚的孩子,特别是15、16个月的时候,他们还仅仅能复述简单的称呼,到了一岁半,就应开始着重教他们叫出周围各种物品的名称。叫哪个物品的名称,就必须把这个物品叫准确。在学说大量的物品名称以及周围人各种称呼的过程中,注意教他们说短句。经常让他们看图片,给他们讲画报上简短的故事,尤其要经常教他们说歌谣,反复数次,他们自己就能背十来首简短的歌谣。这对于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孩子2岁以后,说话的积极性很高,他知道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到许多事情,总是不断地向家长提各种问题,并且渴望家长给他答案。这时,家长应该认真、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兴致勃勃地和他交谈。3岁左右的孩子,表达能力有限,在表达过程中常常含糊不清,要停下来想一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这时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说话,不能因为嫌他说话费劲而替他表达,或是打断他的话语,甚至露出不耐烦的情绪。要积极鼓励孩子说话,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家长说话要做到口齿清楚、语音准确、表达有条理,语句精练。并恰当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做到自然、大方、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说话的技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培养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孩子都喜欢有韵律的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所以在用餐或是就寝前,不妨念一首诗给孩子听。或是趁着旅行,写一首诗记录旅行的种种趣事,由全家人一起朗诵。或由家长和孩子成立诗歌会,请附近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参加。最好选择适合孩子口味的诗歌背诵,同时选诗时要尊重孩子的意见。聚会时可以朗诵,也可以背诵,要尊重孩子的表达。对于一些教儿童读书制作的书,要引导孩子边读边动手。譬如,看过书中有关描述糕点的制作后,很多孩子都会感兴趣,家长可按书中所述,一步步完成制作,孩子在品尝香甜点心之余,一定对书的内容更加回味无穷。
书对孩子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不仅教给他知识,带他认识世界,还对他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性格发展都有正面影响。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使他终生受益。不妨在就寝前,家庭旅行,或特殊节假日选择一些“看图识物”书给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为其选择适当的图书并耐心为他讲解,做到持之以恒,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孩子在3岁左右,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渴望了解、认识世界。因此,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看图识物”等方面的书给他讲,以开发他的智力。如,选择一些动物图画,家长每次都大声告诉他:这是老虎,那是大象,以各种色彩鲜艳的图案吸引他的注意力。这样坚持几个月后,孩子就会发生从我不读到我要读的转变。达到这种转变之后,家长就可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图书馆,或每两个星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借一些书回家,然后,在墙上贴一张“书单表”,并在那张表上注明孩子喜欢的主题,譬如:昆虫类、恐龙等。要经常送给孩子特别喜欢的书。每个月的某一天,悄悄地将赠书放在孩子的枕头下;在孩子生日时送一套书;家庭旅游时,让孩子带一本心爱的书同行;外出用餐时,也可以带一两本书,让孩子有书可读,选一个孩子最爱的作家,在他生日的那天,家长可以仿照书中描述的特殊事物,与孩子一起为作家“庆生日”;全家人一起阅读一本书,每个人选一个角色,把故事化为戏剧,全家人一起演戏;陪孩子上网,研究特定的主题,然后将这些资料下载,编成一本书。孩子编故事时,家长也可以帮助记录,整理后再念给孩子听;用餐时拿一本书大声朗读。在饭前,可以拿一本书,念一段内容给孩子听,如果孩子不吃饭,就不停地读。在内容上扩大范围。孩子个人爱好不同,阅读的书也不同。这样,孩子会很自然地挑自己喜欢的内容读。如你的孩子是棒球迷,你就不妨买一些棒球人物卡,让他多了解他喜欢的棒球明星。然后,你可以介绍市场上有关棒球方面的杂志,让他的阅读面越来越广。选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节日期间选些关于这个节日的书来看。此外,学龄孩子可让他自己挑选一两本喜欢的杂志,这样每周或每个月他就会期待阅读新杂志带来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文学修养
要在孩子能识字以后尽早让他们接触一些文学作品,由浅入深,让他们爱上那些充满灵气的文字更好。
——M·S·斯特娜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靠说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因此,在整个幼儿期,幼儿文学对于幼儿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智能的开发与启迪,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常常是代代相传、脍炙人口。如我国传统儿歌《排排队吃果果》,童话故事《狼外婆》、《拔萝卜》等,其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如何认识幼儿文学作品呢,斯特娜认为:
1.幼儿文学作品大都是作家根据幼儿心理特点,专门为幼儿创作的。有浓郁的情意,能够打动孩子们的心;有高尚的童趣,能够引孩子们发笑,给他们以欢悦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