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30967300000017

第17章 让孩子知道6元钱可以买多少东西

感恩悟语

勤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种文明行为,更是让孩子学会感恩的一种方式。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勤俭的习惯,当孩子养成这一习惯之后,他就会懂得了珍惜。

小迪的妈妈带小迪上街,路过肯德基,他闹着要进去吃6元钱一个的圣代。

妈妈并没有说不让他吃,也没有训斥他,而是告诉他:“6元钱可以买2斤黄瓜、1斤西红柿、3斤小白菜,还有1斤半鸡蛋,这些菜我们3天也吃不完,当然其中也包括你爱吃的鸡蛋西红柿。”

小迪根本没想到他的一个圣代竟可以换来那么多东西。于是他主动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吃圣代了,我们去买菜吧。”

妈妈看着小迪笑笑,她当然知道这时小迪很热,说:“小迪真乖,走吧,进去买只甜筒。”

小迪说:“不要了,一会买瓶水吧,我们都可以喝。”

延伸阅读

让孩子学会勤俭

勤俭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俭朴的生活,是锻炼人的意志的炉火,是磨砺人的节操的砥石,它促人自立,助人成熟。

可能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又因为大多数的孩子是独生子,从小娇生惯养,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乱花钱、随便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有一所小学,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夹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孩子们去认领,却没有人去。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说再不认领就处理给废品收购站了,也只有几个家长带着孩子去认领。这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父母要让孩子记住中国的古训: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会过时。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

比利时是一个富裕的国家,那里的孩子们,从八、九岁起就懂得了如何“精打细算”地支配自己有限的零花钱。在比利时,通常从8岁开始,孩子们每周就能从家长那里得到零花钱了,但金额不多,只有几枚硬币。孩子们要想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一点一点地慢慢积攒。当然,如果孩子攒的钱还不够,而他又确实想尽快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可以先向家长借,然后再用以后的零花钱慢慢偿还。

想要让孩子勤俭的品质,父母要随时随地教育孩子。

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女儿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北京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5元钱交给女儿,让她去买10份晚报。孩子买回晚报,父母跟她商量,让她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卖完这10份晚报。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费了几个小时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孩子去问卖报的老爷爷,卖出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能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挣了几毛钱。孩子一下子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她主动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以后再不会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无疑,那对年轻父母是家庭教育的有心人,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

讲给孩子的故事

苏东坡勤俭持家

宋朝元丰某年,苏东坡被贬官,来到黄州。

这天晚上,苏东坡坐在桌前,取出4500钱,分成30份。他的妻子季章把钱装入30只小布袋中,然后用叉子将小布袋一一挂到梁上。

苏东坡的长子苏迈,好奇地望着这一切,不解地问:“爹,为什么要将钱分成30份挂起来?”

苏东坡说:“这就叫过日子,每天一份,150钱,只准余,不准缺。”

苏迈点头,又等着下文。

“至于挂在梁上,那是杭州贾耘老的办法,”苏东坡接着说,“布袋一天比一天少,日子一个一个过去了,它能提醒你不要虚度光阴,要珍惜每一天。”

苏迈点点头。父子俩正说话间,有人敲门,进来的是邻居庞安常医生,庞医生和苏东坡是好朋友。因为城里几个财主合起来修南天门,托庞医生请苏东坡题字,苏东坡一口应允。两人谈得投机,到三更时分,庞安常才离去。

庞安常走后,苏东坡铺开宣纸,欣然挥毫。刚写到“南天”两字,忽然传来苏迈的惊叫声:“抓贼,抓贼!”苏东坡大吃一惊,扔下笔,大步冲出书房,正好与那个盗贼撞个满怀,盗贼倒在地上,吓得浑身发抖。

这时,季章掌灯,苏迈操棒,三个人将贼团团围住。那盗贼慌忙掏出小钱袋,连连求饶:“老爷,小的叫阮小三,家住后村,上有老,下有小,日子过不下去,听说老爷从城里来,钱多得没处放,就挂在梁上,所以我就……”

苏东坡听了不觉笑出声来,他叫阮小三打开钱袋数数,然后说:“这是我一家每天的生活费,你拿一袋,我就要挨一天饿。”

阮小三一惊:“这150钱的开销跟我们老百姓差不多,老爷,都说你有钱,怎么这样节俭?”

苏东坡微微一笑,回答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阮小三听不懂苏东坡文绉绉的话,苏迈解释道:“我爹的意思是,肉体上的欲望是没有限度的,你不注意节俭才沦为盗贼。”

阮小三慌忙申辩,说自己是穷得揭不开锅才出此下策的,而且是第一次。苏东坡听他这么一说,马上让苏迈去请庞安常来作证。

不一会,庞安常来了,见是阮小三,便跟苏东坡说,他老母病瘫在床,妻子是个哑巴,还有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很苦。苏东坡听了十分同情,念他因生活所迫,又系初犯,就放了他。阮小三千恩万谢,连连磕头,然后转身要走。

忽然,苏东坡叫住他,自己转身到书房,挥动大笔,在宣纸上点了一个形似钱袋的墨点,然后将那宣纸卷好,送给阮小三。跟他说,那梁上的钱袋只有150钱,拿去也派不了用场,这个纸袋有一万钱,叫他好生保存,阮小三接过纸,半信半疑,不便多问,只得告辞回家。

在一旁的庞医生见了也觉奇怪,问苏东坡葫芦里卖的啥药,苏东坡笑而不答,他要庞安常通知那几个财主,明天一早来取他的题字。

第二天,几个财主来到苏东坡家取墨宝,他们一看题字,苍劲有力,非同一般,心中十分高兴,突然发现南天门的“门”字少了一笔,忙请教苏东坡是何缘故,苏东坡笑笑说:“噢,我想起来了,这一点嘛忘在后村阮小三家里了,你们去取吧!”

此时阮小三正在家里端详那张宣纸上的墨点,他想:这一点就值一万钱,会不会苏老爷作弄我?文人会开玩笑,也许这一点骂我一点不懂。他正想得出神,几个财主上门来了,他们向阮小三要那个墨点。阮小三想起苏东坡的话,开价一万钱,少一钱也不给,财主知道苏东坡的墨宝值钱,只好答应了。

财主走后,阮小三将一万钱分成两份:一千钱给自己,九千钱用布包好,给苏东坡送去。苏东坡不肯收,他对阮小三说:“我每天150钱,足矣足矣。”

阮小三不懂,他问苏东坡:“老爷你浑身是宝,写一点就值一万钱,为什么日子过得如此清苦?”

苏东坡笑道:“君子倡俭,一日安分以奉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少费以养财,此乃三养也。”

阮小三当然不懂三养的涵义,但苏东坡那种倡俭的美德,那种过日子的精神,被后人引为楷模。

告诉孩子

节俭不但是一种美德,还可以积攒财富,还可以让人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