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30967300000018

第18章 让孩子到乡下看看粮食是怎么来的

感恩悟语

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浪费粮食是一种罪过。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饭菜,要对粮食怀有感恩之情,要对劳动者怀有感恩之情。

小梅吃饭的时候很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每次做好的饭菜都会浪费不少。妈妈尽量做她爱吃的,可是她也是吃两口就去吃零食了,有时还把饭菜故意倒掉。

小梅妈妈想,现在条件虽然好一些了,但看孩子这样浪费粮食也十分心疼。于是,她利用暑假时间,带着小梅回到乡下奶奶家。

收小麦的时候,妈妈带小梅到地里,天气很热,小梅想回去。妈妈说:“你看,大家都在劳动呢,而我们什么都没做还感觉这么热,叔叔伯伯们多么不容易呀,我们桌上的饭菜都是经过他们这么辛苦劳动得来的,想想你每天浪费的粮食,那都是叔叔伯伯们的劳动成果。”

“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随便倒饭菜了。”

延伸阅读

让孩子懂得珍惜粮食

一日三餐后,某中学饭堂的泔水回收车总是积得满满的。咬了几口的馒头,黄澄澄的半截油条,喝了一半的豆浆,大堆剩饭剩菜。这还只是开始,再看饭后,洗完饭盆后依旧哗哗流淌着的水龙头……

在很多人看来,重提“节约粮食”在当今的社会似乎已经过时。是全社会节粮爱粮的意识都无须再提高了?还是我们的粮食已经富裕到可以不提节约、肆意挥霍的地步?对后者,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对前者,只要留心一下生活的四周就会发现——粮食浪费几乎无处不在;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浪费。

曾经看过一件这样的事情。在某学校3名十五六岁的女高中生嫌炊事员给她们打的米饭不如男生多(在该校食堂,主食是无限量供应的),一次次要求炊事员加饭;当每个人盘中的米饭已经高高地堆成了尖时,为了示威,3个女孩一起得意地将米饭倒在了地上。炊事员见状批评她们浪费,女孩们振振有词:“怎么,我们已经交过伙食费了,浪费也是浪费自己的,你管不着!”

在孩子中间,还有这样的情况时常发生:一条红烧鲤鱼,仅仅吃了1/3,便被扔在桌上;一盘两荤两素的快餐,仅吃了几口米饭和几口素菜,便不吃了;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牛肉面,仅仅在吃了几口后,便放在了桌上,变成了烟灰缸;四个精致的“小炒”,在被两双筷子简单地拨动以后,便被弃之一边,变成了苍蝇蚊虫的口中之物。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为什么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其实,孩子们会这么浪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责任。有孩子曾经很尖锐地提出,除了那句着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之外,他没有从父母或是其他渠道得到过有关节约粮食的教育。

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在一些人眼中粮食浪费早已司空见惯,没什么大不了。重庆市社科院副研究员李光云算了这样一笔账:以一个学校食堂为例,每天要消耗数百公斤蔬菜和粮食,平均每天回收200公斤泔水,其中1/5都是浪费掉的食物,这样算来一年有上万公斤粮食被浪费掉,是50个人一年的口粮。这仅仅是一个学校食堂,社会上浪费粮食更是惊人。

其实,不光是孩子,社会上浪费的情况也是比比皆是。一伙人去餐馆吃饭,酒足饭饱后,一席人相继离去。桌子上还有未动的蒸鱼一整条、药膳鸡汤中还有大半只鸡、点心剩下大半盘……剩下的菜即使再来一席人也够吃,虽然餐馆支持顾客将没吃完的菜打包带走,但许多客人因嫌麻烦宁愿将食物浪费掉。

顾客不把剩下的饭菜带走,有时是为了满足爱面子的虚荣心,有时候是觉得不方便。但总的来说,都是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没有把爱惜粮食的观念渗透到内心。不管怎么说,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希望父母能够从自己做起,以此来教育孩子有正确的生活态度,让孩子学会珍惜粮食、珍惜生活。

讲给孩子的故事

从富翁到乞丐

从前,在某县城的西门外住着一个姓赵的富翁,人称赵员外。赵员外有钱,也很浪费。就拿吃饭来说,他家有个规矩,不管是山珍海味,还是玉液琼浆,只吃一顿,第二顿不准端上桌,得弄新鲜饭菜。赵家的佣人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吃不完的东西就往灶屋外的阴沟里一倒,谁还稀罕剩菜剩饭。

离赵家五里路远的一座山上有个小庙,庙中住着一老一小两个和尚。师徒二人下山化缘路过赵家后院,见白生生的干饭倒在阴沟里觉得很可惜。老和尚叫小和尚从庙里拿来一个箩筐,请赵家佣人将剩饭倒在筐里,晚上再抬回寺院,用水淘洗干净煮一煮或蒸一蒸,也可充饥。

有一年夏天赵家娶媳妇,一连热闹了三天,两个和尚从赵家抬回去的剩饭就有五大箩筐。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这么多饭,我们胀破肚子也吃不完哪!”

老和尚回答:“不要担心,把它用凉水泡一泡,再晒干,做成阴米,吃的时候再煮一煮,这样吃三五个月也无妨。”

第二年,赵家因做生意赔得一贫如洗,连安身之地也没有了,只得讨饭过日子。一天,小和尚化缘回来,见路边倒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是赵员外。小和尚很念旧情,把他背回庙中。

赵员外在庙中一住就是三天,每顿吃的是白米饭。到第四天,他觉得自己应该当面感谢两个和尚。他来到正殿,先给菩萨叩了几个头,然后向老和尚施礼,说道:“师父真是菩萨心肠,多谢二位救命之恩……”老和尚还礼:“施主不必讲礼,贫僧也曾受恩惠于施主。如果施主不嫌弃,在寺院住上三五载又有何妨?”赵员外摇摇头:“多谢师父好心,只是每天都用精细饭食款待赵某,如此下去,不仅寺院养不了我,我自己也无地自容。”老和尚想了想说道:“请随我来。”

二人走进一间禅房,赵员外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啊,白生生的阴米堆了半间屋。老和尚说:“施主,这些都是你的。前几天你用的饭就是用这阴米煮成的。”赵员外瞪大双眼,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和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最后老和尚说:“饱吃不可抛撒啊!”便转身走出门去。

赵员外面对这半间屋的米,后悔不已。

告诉孩子

粮食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