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边墙、边城是三位一体的防御设施。边关即雁门关,边墙即雁门关长城,边城包括代州古城、新旧广武城等。边城中最重要的就是代州古城了。
1.赵国故城
据《山西通史》载,代州古城最早由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所建。城址就在今代州古城西7.5公里处的古城村。
雁门在春秋时期为晋国北部门户,战国时期为赵国北部边防重镇。由于战国初期,七雄争霸中原,赵国无暇北顾,北方的楼烦、匈奴、柔然等少数民族乘隙发展壮大,并南下至恒山附近,占据今山西北部地域。赵肃侯为加强北部边防,曾在雁门山上大规模修筑长城。到赵武灵王时期,他一方面推行军事变革,整肃军队,另一方面则积极进行军事防御设施建设,其中雁门关下广武古城的建设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代县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筑城活动。由于时代久远,这座古城的规模、建制、格局已无从考究。不过,从现存的遗迹上看,它当时已具相当规模。
赵武灵王建起的这座古城,历经秦、两汉、曹魏、西晋、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等十几个王朝的轮番统辖。至北魏熙平(516—518)年间,由于大地震的破坏,这座古城才被迫由古城村迁往东面的上馆城,即今日的代州古城。原古城日渐没落成一个遥远的历史名词。
沿着108线走进2000多年前的赵国故城,我们的心中除了感慨还是感慨。赵武灵王亲手建造的这座,曾在历史上出尽风头的辉煌古城,已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现在的古城村已看不出一点远古城堡的样子。我们站在村中的大街上,望着村小学上空飘扬着的五星红旗,竟一点也不会想象到2000多年前这里是怎样的金戈铁马、杀声震天。
赵武灵王之后,这座古城还接待过一位开国君主,他就是在白登之围中吃尽了苦头的汉高祖刘邦。如果刘邦在代州古城稍微冷静一些,如果刘邦能虚心接受谋士娄敬的建议,也许历史就会发生改变。
白登之围战役爆发后,刘邦为了与匈奴进行最后的决战,亲率大批幕僚进驻雁门关下的代州古城。那是代州古城历史上最为风光的一段时光。全副武装的汉军挤满了古城的大街小巷,如云的军帐遍布古城四周,古城城墙上是猎猎作响的汉军大旗。
匈奴冒顿单于为引诱汉军出关决战,故意示弱于汉军。刘邦不知是计,决心度关北伐。这时,刘邦幕僚中一个名叫娄敬的谋士拦住了刘邦出发的马头。娄敬认为匈奴主力未遭重创,汉军贸然出战恐遭不测。刘邦气势正盛,一听娄敬的逆耳之言,勃然大怒,喝令士兵将这个大逆不道的家伙打入古城的死囚牢里,待大军得胜还朝时,再处置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刘邦率大军越过雁门关北击匈奴,于是便发生了前面叙述的让刘邦颜面尽失的白登之围。陷入绝境的刘邦自然而然想起了关在古城里的那个名叫娄敬的谋士。娄敬在古城里对他说的话犹在耳边回荡。刘邦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歉疚。因此,当汉军靠陈平之计死里逃生后,刘邦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被关在代州古城里的谋士娄敬。刘邦不仅马上放了娄敬,还提拔娄敬为建信侯,并赐娄敬姓刘。这个一直不走运的倒霉蛋一夜之间成了大汉朝炙手可热的人物。
在赵武灵王、刘邦之后,广武古城里还出现过一位了不起的历史人物,他就是三国时期的雁门郡太守牵招。牵招,字子经,河北武邑县人。魏文帝时以右中郎将衔出任雁门郡太守。当时的雁门郡治所就设在今日的广武古城。广武古城是曹魏政权防御鲜卑的北部重镇。牵招担任太守后,一边教郡民战阵,积极备战,一边又让500乌桓人为哨探,敌人一有动静,消息便马上传入广武古城内,于是牵招率兵迎击,敌人屡被击败。他还利用鲜卑贵族之间的矛盾,弱化鲜卑力量。当时鲜卑大人步度根因与轲比能矛盾尖锐,便率部众三万余户前来归附。牵招便趁鲜卑内部分裂之机,亲自率大军出雁门关北伐鲜卑,于大同西大败轲比能,促使鲜卑附头等十余万家归魏,边境遂安。除打仗外,牵招还是一位十分能干的官员。当时的广武古城人口众多,但井少,而且井水又苦又咸,牵招便决定将雁门山上的泉水引入广武古城內。他亲自勘察地形,组织军民凿通水渠,引泉入城,彻底解决了军民的吃水问题。我们直至现在还能看到古城村北面那条荒废已久的雁门渠。牵招还十分重视教化作用,修建学校,大兴儒风。魏明帝即位后,牵招被赐为关内侯。牵招守御雁门郡前后十二年,威震边塞内外,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边郡太守之一。
2.唐室福地
广武古城被毁后,代州城迁入古城东面的上馆城。上馆城建置较小,当雁门郡、广武县迁入上馆城后,当局即对上馆城进行了扩建。北周大象元年(579),肆州治所由九原,即今忻州市迁入上馆城,上馆城遂成为肆州、雁门郡、广武县三级行政治所。
隋朝统一天下后,于开皇五年(585)废雁门郡,并改肆州为代州;十八年(598),又以广武县犯太子杨广讳,改称雁门县;大业元年(605),改代州为雁门郡,隶冀州,领雁门、繁峙、崞、五台、灵丘五县。
隋大业十一年(615),代州古城内发生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这件大事被后世史家称之为雁门之变。雁门之变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李渊父子获得隋炀帝的高度信任。后来,李渊兵权在握,为李唐王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公元615年,处于内忧外患的隋炀帝为巩固北方疆域,开始北巡长城。八月,隋炀帝北巡至雁门关长城,时天色已晚,隋炀帝进驻长城脚下的代州古城。隋炀帝对代县并不陌生,他被封的第一个官职就是雁门郡公。秋风送爽,明月当空,加上前一段时间李渊送来的剿灭河东郡农民起义的消息,这时隋炀帝的心情好极了。于是,隋炀帝的桌前摆上了上好的美酒,丽艳娇弱的北地女子随着悠扬的胡笳声翩翩起舞。隋炀帝敞怀豪饮,欢乐的笑声从代州古城一直传至雁门关外。当雁门关外的突厥侦知隋炀帝就在代州古城时,立刻起兵数十万,越过雁门关天险,直扑代州古城。代州城外响起凄厉的号声,密密麻麻的火把将代州古城照得如白昼一般。
隋炀帝危在旦夕,隋朝举国震惊。隋炀帝一面命将士拼死守卫代州城,一面令四方郡守勤王。驻守在太原的李渊父子觉得机会来了。其实,隋炀帝对李渊一直心存戒备,特别是当天下盛传李姓人将得天下的谣言后,隋炀帝更是对李氏父子耿耿于怀。现在隋炀帝在代州城遭难,李渊父子即刻率兵救援。于是,隋大军与突厥展开激烈战斗。由于隋朝援军越聚越多,突厥始毕可汗不得不率众北去,雁门之围始解,隋炀帝得救。
雁门之变后,隋与突厥的关系彻底决裂,而这时的隋内忧外患同起,加快了隋王朝的灭亡步伐。另一方面,李渊父子通过雁门之变获得了隋炀帝的高度信任。不久,隋炀帝便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与马邑王仁恭北备边朔,为隋朝灭亡留下了最大的隐患。
不知是上天冥冥中的安排,还是代州古城天生与李唐王朝有缘,当强盛一时的大唐王朝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时,又是代州古城挽唐王朝于既倒。
唐朝中后期,特别是经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已日显暮气。黄巢起义爆发后,黄巢大军所向披靡,并直接攻入唐都长安,李唐宗室仓皇出逃,唐王朝一片悲泣声。不知是天不该绝唐,还是唐王朝想起了祖宗的发祥之地,朝廷上下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长城脚下那个叫作代州古城的地方。唐僖宗命令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军征讨黄巢。
李克用是唐朝后期一名重要的历史人物。李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祖为突厥人,后移居沙陀部落。其父因军功被赐姓李。李克用从小爱骑马射箭,15岁便随父出征,因骁勇善战,被军中称为“飞虎子”。黄巢起义爆发后,李克用父子因不满朝廷调度,撕毁诏书,反叛唐朝。唐朝上下震动,并遣大军围攻李克用父子,李克用父子兵败,逃往鞑靼。黄巢攻入唐都长安后,李克用父子命运出现转机。李克用族叔李友金在代州招募三万骑兵,并上书唐僖宗,请其赦免李克用,并让李克用率领这三万铁骑攻打黄巢,戴罪立功。形势急迫,唐僖宗便任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让其率军剿灭黄巢。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八月,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帐下三万精锐雁门军南下平叛。黄巢久闻李克用大名,派人奉黄金及诏书赐克用。李克用收其重金分给部下,然后焚毁诏书,渡河攻打长安。李克用军凶悍善战,全身黑衣,人称“鸦儿军”。“鸦儿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很快攻克长安。即将倾倒的李唐江山又被雁门节度使李克用挽住。李克用因功升任河东节度使,不久封爵晋王。唐天祐四年(907),唐王朝灭亡,李克用仍沿用唐王朝年号。唐天祐五年(908),李克用卒,其子将其葬于代州古城西七里铺村。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克用子李存勖灭梁,恢复唐朝国号,历史上称这个唐朝为后唐,李克用被追封为后唐太祖武皇帝。
3.繁华州府
代州古城至北宋时,其城市建设、商贸活动、文化繁荣程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外面是坚固的城池,里面是林立的楼阁、繁华的街市。县城北面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天宁寺,天宁寺创建于唐贞观十七年(643),为北方巨刹。与天宁寺相邻的圆果寺建于隋仁寿三年(603),而保持着大唐朝气韵的代州文庙总占地15000余平方米。代州古城的街上店铺林立,商贾往来如织,一片繁华景象。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有一段描述代州古城的精彩语言。看这段语言,如同看一卷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流淌着北宋气息的代州古城便直面而来。
《水浒传》第二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末一部分:
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行进了几处州府。正是: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鲁达心慌抢路,正不知投那里去是,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却走到代州雁门县。入得城来,见这市井热闹,人烟辏集,车马骈驰,一百二十个行经商买卖行货都有,端的整齐,虽然是县治,胜如州府。
其实,当时的代州城正是州府所在地。
4.璀璨明珠
代州古城发展至明清时达到高峰。代州古城东西稍长,南北略短,东北方呈秃角,形如“丑”字,故又叫卧牛城。代州古城的建城思想仍继承了古代“背山面水,四方为城”的筑城传统。只是因战争的缘由,在筑城时考虑更多的是防御,表现在城门上,就是每个城门都筑有瓮城,瓮城外又有逻城,逻城外又有护城河,护城河外还有屏护城门的关城。城内的布局以大街小巷设置,南北与东西大街十字交叉于古城的中心,并在中心位置修建古城最高设施——边靖楼。衙署、庙观、民居则分布于由十字大街分割成的四大街区上。明朝初期,代县建城史上出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就是吉安侯陆亨。尽管陆亨留下的个人资料很少,但代县人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为代县古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明洪武六年(1373),吉安侯陆亨与他的搭档都指挥使王臻开始大规模修复古城,在旧城的基础上重新加高加宽了城墙,并用巨大的城砖将整个古城包砌一新。经修复后的城墙高12米,周长4310米。古城设四门,四个城门分别是熙和门、迎薰门、康阜门、镇朔门,门额上刻匾“屏蕃畿甸”、“车辅晋阳”、“滹沱带绕”、“广武云屯”。城门上筑高大的城楼,城门外建瓮城,瓮城外又建逻城,瓮城高与城齐,亦为12米,逻城高及城半,为6米,每个逻城上又设了暗门。瓮城上和城角上均筑有巡敌眺望的城楼,连上四个城门楼,古城墙上蜿蜒而立12座华美的城楼。城墙外凿有护城河,河深7米。
为了加强代州古城的防御能力,在明景泰元年(1450)、成化二年(1466),参政王英、都指挥同知张怀又分别在西关、北关、东关筑起三座屏护州城的关城,“西关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六步,壕深丈许”,“东关城周三里,壕深二丈”,“北关城周二里”。
如果说明代及明代以前注重的是城市军防建设的话,那么清代则突出的是城市的文化品味和商贸集散功能。
据《代州志》载,至清光绪(1875—1908)年间,县城内共有布政司、雁平道署、州署、训导署、学政署等大小衙署十一座,有天宁寺、圆果寺、马神庙、火神庙、酒仙庙、关帝庙、龙王庙、土地祠等庵观寺庙四十八座,有“兄弟进士”、“十俊坊”、“五子登科”等精美牌楼三十一座,有南园、映碧园、知园、西园、东园、考盘园等私家园林六座,有“恒升昌”、“大德昌”、“天德隆”、“天德生”等大小商号300余家,有“永生厚”、“日升昌”、“聚盛隆”等票号56家,有包括边靖楼、钟楼等在内的各种精美楼阁十六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