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雁门关
31214800000008

第8章 名将传略

历史上,在雁门关周围活动过的名将多达几十位,但由于篇幅所限,本书仅重点介绍以下几位:

【李牧】《史记》载:“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李牧在防守边关期间,“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将士”,并约束部下,“匈奴入盗,勿战,唯守戍地,违令者斩”。匈奴多次来犯,李牧都坚守不出。由于粮草不济,匈奴只能无功而返。这样过了好几年,匈奴传出话来,说李牧是个胆小鬼,连李牧手下的兵士们也认为李牧是怯敌畏战。消息传到赵国都城,赵王大怒,严词责问李牧为何不敢出战。事后李牧仍充耳不闻,还像过去那样严守不出。赵王无奈,于是一道严旨,将李牧贬为庶民。李牧离开边关后,匈奴再次犯边,赵军出战多次失利,边关告急。

赵王不得不重新起用李牧,李牧却托病不出,“赵王乃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重新镇守边关后,仍采用以前的战术,匈奴占不到赵国丝毫便宜。李牧一方面坚守不出,一方面加紧训练士卒,积极备战。等一切都准备好了,李牧便设计引诱匈奴前来,“匈奴小入,牧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时期,李牧被调入内地,攻燕抗秦,屡有战功,被封为武安君。赵王迁七年(前229),秦使大将王翦攻打赵国,李牧率兵拒之,秦人不得入。后秦使反间计,李牧被赵王屈杀。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灭亡。

明代代州诗人王钥曾写诗赞道:“呜呼将军不世出,生当战国干戈日。三军设伏鬼神机,一扫胡尘雷电疾。千古代人仰威风,春秋报赛酬神功。旄头昨晚九霄朝,保障思君过夜中。”

【李广】李广,陇西成纪人,即今甘肃省秦安县人。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家世世善射。孝文帝时,匈奴大举进攻萧关,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因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汉景帝时,为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出名。

有一次,李广与匈奴大军突然相遇,时李广仅带百余骑兵,而对方有数千骑。匈奴人看见李广,以为是诱骑,不敢向前。李广身边的士兵也非常害怕,皆欲逃走。李广说:“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以我为大军之诱,不敢击我。”说完,命令士兵们前进,至匈奴二里许停下,令曰:“皆下马解鞍。”胡骑果然不敢出击。有一位骑白马的胡将出来,李广立刻上马迎战,翻身一箭将来将射杀,然后返回阵中。这时天色已暗,胡兵终不敢击。夜半时,胡皆引兵而去。

汉武帝时,李广为未央宫尉,后升为骁骑将军,率大军翻越雁门关,北击匈奴。汉以马邑诱敌,李广军埋伏于马邑城旁。单于觉之,逃走,汉军无功而返。几年后,李广再次出雁门北击匈奴。匈奴兵多,李广受伤被俘。单于素闻广贤,曾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匈奴将受伤的李广置于两马间,押往后方。行十余里,李广乘马上的匈奴兵不注意,突然跃上对方的马背,夺其弓,向南疾驰。匈奴百余骑追来,李广张弓搭箭射杀前面的追兵,得以逃脱。返汉后,李广因兵败,被谪为庶人。元朔六年(前123),李广复职为后将军。元狩四年(前119),李广随大将军卫青出塞北伐,因迷路,误军情。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遂引颈自刎,广军皆哭。百姓闻之,老壮皆垂泣。

李广一生清廉,历七郡太守,前后40余年,家无余财。平时凡得赏赐,皆分于部下。领兵到水绝处,见水,士兵们不尽饮,自己绝不近水;士兵们不吃饱,自己则尝也不尝。李广治军宽缓不苛,士兵乐为之用。李广身材颀长,猿臂,善射,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匈奴谓之“飞将军”。

【李左车】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末,六国并起,左车辅佐赵王曷,被封为广武君。公元前204年,汉高祖刘邦派大将韩信、张耳率兵攻打赵国,兵至井陉口。左车认为汉军千里运粮,士卒饥疲,且井陉口谷窄沟长,车马不能并行,宜守不宜攻,只要严守,便可万无一失。李左车便向赵国守将陈余陈述利害,并自请带兵3万,间出其后,断绝汉军粮草,不出10日,则可全歼汉军。陈余不以为然,出关应战。果然,韩信大破赵军,斩陈余,擒赵王,赵国灭亡。李左车也被缚至韩信处。韩信早闻左车贤名,亲释其缚,以师礼相待,并请教攻灭齐、燕方略。左车认为汉军千里远征,一举破赵,威震天下,然士卒饥疲,锋锐已尽,若屯兵齐、燕坚城之下,胜负难决,不如按甲休兵,派人以兵威说降,则齐燕可定。韩信采用左车计,燕果不伐而降。左车著有兵书《广武君》一篇,论述用兵谋略,流传甚广。

【马三宝】马三宝,隋唐时雁门人。性慧敏,少年时被柴绍收为家童。隋大业十四年(618),李渊起兵反隋,柴绍随之,三宝则护绍妻避乱司竹园。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四起,三宝收抚群雄,兵至数万,自为总管。后随秦王李世民入长安,击败少数民族割据势力刘拔真,与柴绍击吐谷浑于岷山,斩其首领,俘敌数千,以功封新兴县男。贞观初,授左骁卫大将军,进爵为公。卒谥为“忠”。

【薛仁贵】薛仁贵,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县人。薛仁贵少时家中贫寒,以种田谋生。后投奔将军张士贵,为张帐下小校。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薛仁贵随张士贵大军进至安地,恰逢郎将刘君昂被高严所围。薛仁贵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斩将杀敌,势不可当,敌皆惊惧。仁贵一时名声大振。

在大军攻打安地城时,高丽王莫丽之遣大将高延寿率兵20万来迎。薛仁贵骑白马,披白袍,手持利戟,腰挂双弓冲入敌阵,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高丽军大败。薛仁贵的这一举动,引起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很快被提升为游击将军。

永徽五年(654),唐高宗幸万年宫。这一夜,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山洪暴发,洪水直冲玄武门,宿卫皆散。薛仁贵曰:“天子有急,怎敢惧死?”于是登门大呼,并扶高宗上了高处。大水很快淹没了万年宫,高宗说:“赖卿以免,始知有忠臣也。”赐御马,后以功封河东县男。开耀元年(681),薛仁贵以右领军卫将军出任代州都督,率兵出雁门关北伐突厥,突厥大败。永淳二年(683),薛仁贵病卒,年70,赠左骁卫大将军。

【李克用】李克用,本姓朱耶氏,其先祖为突厥人,后移居沙陀。父亲本名赤心,曾任唐朔州刺史,因讨伐庞勋叛乱有功,被赐姓李,改名国昌,升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也因之姓李。李克用从小爱骑马射箭,15岁那年,即随父出征庞勋,因作战勇敢,军中称为“飞虎子”。平定庞勋叛乱后,李克用被授为云中牙将。

黄巢起义爆发后,李国昌父子因不满朝廷调度,于是撕毁诏书,杀死朝廷派的监军,反叛唐朝。咸通十三年(872),李克用杀云州防御使,自称留守。随后父子二人北据蔚州,南侵忻、代、岚、石等州,势力范围直至太原南面的太谷。唐朝上下震动,调大军围攻李国昌父子。唐广明元年(880),蔚州节度使李可举等共讨国昌父子。李国昌父子兵败,逃往鞑靼。

黄巢攻入唐都长安后,天下大乱。李克用族叔李友金与太原监军陈景思、绛州刺史翟正在雁门募兵三万。由于这三万兵士大都为北边五胡部众,李友金等难以驾驭,便上书僖宗请李克用来做统帅。唐僖宗无奈,便赦免克用,特任命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令其率军征讨黄巢。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八月,李克用率忻、代、蔚、朔、鞑靼之军共3.5万骑南下,年末至河中。第二年正月,克用命其弟克修领前锋500骑渡河先进。这时,黄巢派人奉黄金及诏书赐克用,克用收其重金分给部下,然后焚毁诏书,进兵长安。当时各路勤王之师,虽云集京师周围,但因黄巢势强,未敢争锋。而克用所部凶悍善战,全身黑衣,人称“鸦儿军”。克用渡河后连败黄巢数阵,不久攻克长安。李克用因功升任河东节度使,不久封爵晋王。

唐天祐四年(907),朱温灭唐,改国号为梁。淮、蜀、燕、岐等王皆拟称帝,克用却仍用天祐年号。次年,克用卒,年53岁。子李存勖继为晋王,葬其父于代县七里铺北。后唐同光元年(923),李存勖灭梁称帝,史称后唐,追封李克用为太祖武皇帝。

【杨业】杨业,原名重贵,祖籍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其父杨信为北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便“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饶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青年时,杨业为北汉刘崇所用,赐名刘继业,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于军中。在北汉对外战争中,屡立战功,战无不胜,被誉为“无敌”将军,累次升迁,官至建雄军节度使。

在宋太宗征北汉之役中,宋军对太原城进行了猛烈攻击,守城将士矢尽力竭,北汉主刘继元决定开城投降。当时,杨业“为继元捍太原城,甚骁勇,及继元降,继业犹据城苦战。上素知其勇,欲生致之,遣中使谕继元,便召继业。继元遣亲信往,继业乃北面三拜,大恸,释用来见”。其忠于故主之心及勇武不屈的精神,给宋太宗留下极深的印象。宋太宗对杨业“抚慰之甚厚,复姓,止名业,寻授右领军卫大将军”。

当时,宋辽两国的边界线可分为两段,一段在今河北境内,沿海河、大清河、白淀河、白沟河、南易水为一线;一段在今山西境内,沿恒山、雁门山、云中山、芦芽山为一线。为了阻御辽兵,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洞晓敌情”,任命杨业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杨业上任后立即在辽军出入的要道修建边寨,到年底,共建六寨,即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峪寨、大石寨。

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辽国皇帝耶律贤亲率骑兵十余万人进犯雁门,而杨业所率军队仅有代州一州之军,但杨业不畏强敌,沉着应战。他认为雁门山峡谷险峻狭窄,两侧为悬崖峭壁,在长达几十里的山谷中,车马不能并行。这样辽军数量上的优势就受到限制。因此,杨业命部将董思源等率兵阻断狭谷南口,自己则亲率数千精骑自西陉绕出雁门关北口,向行进于狭谷中的辽军实施突然袭击,终于生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唐海,还缴获了大批辎重马匹。杨业以此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兼代州刺史。

杨业首战告捷后,又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增修三座边寨,巩固雁门关一线的边防建设。宋平兴国七年(982),辽兵分三路大举入侵宋朝。杨业率兵迎敌,斩辽兵3000余人,乘胜追敌于朔、应等州,破敌垒36座,俘获辽兵万余人。

雍熙三年(986),宋发30万大军分五路北伐辽国。潘美、杨业率第四路军北出雁门关。杨业英勇作战,连克辽朔州、应州、寰州、云州、蔚州、灵丘等州,而正当杨业等连战连胜之际,宋军主力在河北一带遭受沉重打击。宋太宗下令全线退兵。潘美、杨业护送代北20万民众向关内撤退。这时,潘美想在雁门关北面与辽军对峙,便命杨业重新夺回寰州。杨业军至朔州东时,与大队辽军相遇,在退至陈家谷时,杨业部众全部战死。杨业也身受重伤,手刃数十人后,力尽被俘,绝食三日而死,终年52岁。

【张凤翼】张凤翼,明代州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广宁兵备副使、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兵部侍郎、右都御史。崇祯三年(1630),张凤翼总督东北诸省军务,会同马世龙等将领与清兵作战,先后收复四城,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兴起后,张凤翼为明廷制定了将起义军由西北逼入三河地带,并加以围剿的作战计划。崇祯九年(1636),清兵大举入侵,明思宗朱由检赐张凤翼尚方宝剑督师退敌,张则因贻误战机,使明军失利,遂被夺官。九月病卒,葬于代州城北张家园。

【孙传庭】孙传庭,字百雅,明代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授永城知县,后调商丘。天启(1621—1627)初,升吏部验封主事。魏忠贤乱政时,居家多年不出。崇祯八年(1635),孙传庭任顺天府丞。农民起义爆发后,士大夫推举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孙于次年三月到任后即统兵围剿起义军,并在陕西周至县黑水河生俘闯王高迎祥及其总哨官刘哲,使起义军遭沉重打击。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攻击京师,诏洪承畴、孙传庭入援。总督卢象升战死后,任孙为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督诸路援军赴战。战事再次兴起后,孙认为陕军弃家久留边防,非哗则逃,向陕西总督杨嗣昌陈述利弊,嗣昌极为不满。正值孙传庭患耳疾,请求还乡,嗣昌便进谗言。崇祯皇帝大怒,将孙下狱三年。崇祯十四年(1641),杨嗣昌征剿义军,兵败自杀。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孙被起用为兵部侍郎。五月,被任命为陕西总督。这时,李自成已在河南形成气候,形势对明廷极为不利。崇祯皇帝屡促孙传庭出关征剿,而孙认为自己的士卒还未训练成熟,如果贸然进兵,凶多吉少。崇祯十六年(1643),崇祯帝连发数道金牌令孙出兵,并赐孙尚方宝剑。于是,孙以兵部尚书兼督师衔再度出关。然而,由于士卒新招,且军饷欠发,大军于汝州哗变。孙不得不带败军退守潼关,起义军则乘势破关,孙阵亡。

此外,荀彘、牵招、郭崇韬、史抗、杨六郎等都曾是威镇雁门边塞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