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初三诗杰程康庄吴雯王含光
31216800000005

第5章 吴雯(1)

§§§第1节诗名山右(1644—1677)

吴雯(1644—1704),字天章,号莲洋,祖上辽阳人。顺治六年(1649),其父允升任蒲州学正,卒于官。母朱氏抚吴雯及其弟吴霞。吴雯兄弟孤弱不能归,遂为蒲州人。吴雯娶妻祁氏,有二子:吴江兰、吴崇厚,皆早逝。吴雯有一孙:吴逢源。后又娶聂氏。

吴雯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九月十日卒。王士祯曾为其撰墓志铭,后又删订其诗集,并作序。乾隆辛未(1751),汾阳刘祖曾刻其诗集,后又有多种刻本行世。《莲洋诗钞》(九卷),存诗2067首。《四库全书提要》称:“雯天才雄骏,其诗有其乡人元好问之遗风。唯熟于梵典,好拉杂堆砌释氏故实,是其所短。”赵执信在《怀旧诗序》中称其“诗才特超妙。其诗一刻于吴中,再刻于都城下,三刻于津门”。足见其诗之艺术水平了。

当时,有“北傅南吴”或“二征君”之说,分别指傅山和吴雯。乾隆中,有人选刻傅山、吴雯诗为《晋两征君诗抄》。

吴雯一生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顺治元年(1644),1岁,生于辽阳。(傅山38岁)

顺治二年(1645),2岁,其父吴允升至顺天府乡试。顺治六年(1649),6岁,其父任蒲州学政。

顺治六年(1649),6岁,其父任蒲州学政。

顺治十二年(1655),12岁,其父赐同进士出身。

顺治十三年(1656),13岁,其父卒于蒲州。

顺治十四年(1657),14岁,吏部按籍铨授其父知临颕县。

吴雯幼年姿秉殊绝,嗜书如饮食。他曾侨居中条山南之永乐。永乐是唐时的县名,现为芮城县。诗人李商隐、李贺都曾居于此地。吴雯初次离家有诗《初辞家行中条山下》:

戚戚正寒月,胡为今远行。悲风千树肃,残雪几峰晴。已觉怀兄弟,初知念友生。唯余天外雁,似我作南征。

悲风千树肃,残雪几峰晴。

已觉怀兄弟,初知念友生。

唯余天外雁,似我作南征。

永济在中条山北麓,他要离家到中条山下,所以他说“唯余天外雁,似我作南征”。

清初,正处于时代变革之中,民族矛盾尖锐,一部分明遗民以反清复明为旗帜,除去在实践中实施反清的行动外,也将其思想主张在诗文中表现出来。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诗人,如顾炎武、傅山、屈大均、朱彝尊等。特别是在山西,以傅山、戴廷栻、李天生为首的一批山西志士,除了积极参加反清复明的起义活动外,更是联络顾炎武、朱彝尊、屈大均等人,在山西进行抗暴反清宣传,使山西成为当时北方反清复明的重要地区。顺治十七年(1660),戴廷栻作《丹枫阁记》;康熙二年(1663),顾炎武访傅山于松庄,互有赠答诗;阎若璩访傅山于松庄;康熙三年(1664),李天生过松庄与傅山谈诗,饮于崇善寺。

吴雯在永济,参与的这类活动虽不多,但他对傅山等人是十分推崇的。

他曾于康熙三年(1664),离开永济,到太原访问过傅山。十年后,吴雯又过太原,重访傅山,而傅山这时已经离开了松庄。吴雯有诗《过大卤访傅青主,先生已移居,缅然有怀,即书此寄意四首》:

其一:

松庄烟树十年馀,寺路相逢笑下驴。今日重来浑不见,白云深处又移居。其二:

今日重来浑不见,白云深处又移居。

其二:

京洛无端迫客尘,也知璎珞是前身。几时得遂东邻约,金粟园中两道人。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几时得遂东邻约,金粟园中两道人。

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此后三年,吴雯曾再次来太原,并游览了晋祠。写了名作《晋祠》:

悬瓮山下路,清秋见早鸿。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杨柳差池绿,汀蓝远近红。三年两来往,生计太匆匆。

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

杨柳差池绿,汀蓝远近红。

三年两来往,生计太匆匆。

晋祠的风光使他十分留恋,但为了生计,他还须不停地奔走。不过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沟瓜蔓水,十里稻花风”这样的诗句,至今还留在晋祠流水榭的楹柱上,成为人们游览晋祠的必经之处。

康熙七年(1668),吴雯25岁时,著有《外佩书集》,内容不详。他在《与梁晳次先生书》中说:“《外佩书集》一册,戊申所作。”在同一信札中,他还提及焚诗一事。

康熙十年(1671),阎尔梅访傅山于松庄。九月,戴枫仲邀傅山觞阎尔梅于崇善寺。康熙十一年(1672),阎尔梅再访傅山于松庄;太原守周令树与傅山会饮于双塔寺,有《双塔雅集》。康熙十二年(1673),有顾宁人《有寄傅山土堂山中诗》,即知傅山此时已经离开松庄了。

傅山的朋友戴廷栻,字枫仲,家在祁县戴家堡,他的家里建有《丹枫阁》,成为北方名士雅集的场所,与江南的水绘园齐名。据他的《丹枫阁记》称:“庚子九月,梦与古冠裳者数人,步屦昭余郭外。忽忽变易,回顾无复平壤,所至崖障合沓,枫林殷积,飞泉乱落其间,如委紫练,侧睇青壁,千仞如削,目致为穷也。其上长松密举,而松末拥一阁,摇摇如一巢焉,颜曰丹枫。”因梦而建阁于戴家堡。康熙十三年(1674),傅山再登丹枫阁,书写《丹青枫阁记》,并书后记:“枫仲因梦而有阁,因阁而有记,阁肖其梦,记肖其阁。”

这一年,吴雯31岁,这是他第二次访问傅山。未见到傅山,但却见到了戴廷栻,戴请他为自己建成的丹枫阁题诗,遂有《戴枫仲因梦作丹枫阁索题》:

梦是何人梦,觉中何人觉。梦觉本不二,分别乃大错。忆昔大卤行,尝到昭余郭。野水方弥漫,杂树正绰约。宛然江上枫,湛湛照寥廓。何处寻步屧,且来渡略彴。永怀托蒹葭,高卧阻猿鹤。长安翻握手,有如偕宿诺。去结丹枫隐,乃效梦中作。幽眇滉金碧,经营种花药。邀人梦中游,幻出觉时乐。日月跳两丸,火风互磅礴。世界齐指马,四禅即五浊。饮酒与田猎,众生妄卜度。参万一成纯,背触两无著。喜觉固为偏,恋梦亦成缚。梦觉俱不到,可坐丹枫阁。

诗中说,他到太原时,亦曾到过戴廷栻的老家祁县戴家堡,戴家堡离祁县县城约30里,故说“忆昔大卤行,尝到昭余郭”。

在永济时,他遍访名人名山。他去访问过陈廷敬。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曾为康熙朝一代帝师。吴雯有诗《柬陈说岩先生》:

昨从太行来,曾过先生舍。高松垂女萝,空山一系马。京洛劳问讯,陶陶乐情话。身栖魏阙边,心在白去下。

高松垂女萝,空山一系马。

京洛劳问讯,陶陶乐情话。

身栖魏阙边,心在白去下。

陈廷敬亦回访过他,吴雯有诗《说岩先生过访一亩山居话旧》:

其一:

时序惊弹指,吾生只腐儒。何知食雁美,争笑住山愚。寂寂松间阁,萧萧水上庐。斜阳讶绉驭,深巷问潜夫。其二:

何知食雁美,争笑住山愚。

寂寂松间阁,萧萧水上庐。

斜阳讶绉驭,深巷问潜夫。

其二:

敢谓无书读,劳生肺病除。引年问参术,劝学废虫鱼。缅邈郎君谷,迁延水部居。春明待归去,或可带经锄。

引年问参术,劝学废虫鱼。

缅邈郎君谷,迁延水部居。

春明待归去,或可带经锄。

食雁,谓以贿赂得官职。语出《后汉书·王符传》:“后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宋苏轼《荆州诗》之六:“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吴雯自叹不愿以贿赂得官,也就只好自笑“住山愚”了。陈廷敬长他五岁,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顺治十八年(1661年),陈廷敬在庶常馆学习期满,得授内翰林秘书院检讨,又充任会试同考官;康熙八年(1669年)迁国子监司业;康熙十一年(1672年)任日讲起居注官。当时,陈应该在国子监司业任上。而吴雯还在永济,故有“深巷问潜夫”之叹。

§§§第2节失意京华(1678—1684)

康熙十七年(1678)之时,清廷统治根基还不牢固,内忧外患严重。前明的遗老遗少对清廷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康熙十七年(1678),康熙帝诏曰:

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备顾问、著作之选。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才,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亲自录用……嗣膺荐人员至京,诏户部月给廪饩,明年三月召试体仁阁。

康熙朝的首次取士,奠定了清廷尊重文化、善待文人的政治基调。不仅选拔了人才,而且对稳定政局,争取汉族士绅阶层对政权的拥护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影响很大。诏书一下,京内及各省官员岂敢怠慢,纷纷各举所知。第二年,共举名流才学之士145人来京考试。不少应试者初春时节到京,康熙皇帝为示尊崇,以天气尚冷,不便施展才华,命令安排馆驿,每日发放餐饮补助,休息至阳春三月,方才考试。

考试一赋一诗,康熙帝亲览试卷。最终录取一等20人,二等30人,全部入职翰林院,授编修,入国史馆,纂修明史。本科共取一等20名,他们是:彭孙遹、倪灿、张烈、汪霦、乔莱、王頙龄、李因笃、秦松龄、周清原、陈维崧、徐嘉炎、陆葇、冯勖、钱中谐、汪楫、袁佑、朱彝尊、汤斌、汪琬、丘象随;二等30名,他们是:李汝泰、潘耒、沈珩、施闰章、米汉雯、黄与坚、李铠、徐釚、沈筠、周庆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方象瑛、李澄中、吴元龙、庞垲、毛奇龄、钱金甫、吴任臣、陈鸿绩、曹宜溥、毛升芳、曹禾、黎骞、高泳、龙燮、邵远平、严绳孙。甚至连召之不来的杜越、傅山、王方毂等人,康熙也授以内阁中书舍人衔,以示尊崇,允许回籍。

康熙十七年(1678),吴雯35岁,亦被荐博学鸿词科。据王士祯撰的吴雯墓志铭记载:“君在举中,顾独眈寂守,素不与他人走。”虽有才华,但亦未入闱。

在此期间,他仍去拜谒傅山。《秋日同叶九来徐胜力冯圃芝访傅青主先生》:

秉彝有同好,言行高世士。骑驴出国门,语笑斜阳里。郭外风景殊,芦花冒秋水。竟到野僧家,喜值于陵子。吟呻惊老病,语弱不胜齿。闻言颔耆旧,拭目辨乡里。竹灶药火温,梧井菊泉驶。

骑驴出国门,语笑斜阳里。

郭外风景殊,芦花冒秋水。

竟到野僧家,喜值于陵子。

吟呻惊老病,语弱不胜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