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当代电影审美批判
31297800000006

第6章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一开始是以“批判现实主义”出现的,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譬如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敢于揭露社会的劳资矛盾(史达尔夫人);反映人民的疾苦?对社会和统治阶级持强烈批判的态度,创作中心转向社会下层人士(狄更斯);带有自然主义倾向和神秘色彩(哈代、艾米莉勃朗特)。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注重金钱批判,揭露资本家的虚伪,揭露贵族与资本家的矛盾冲突(巴尔扎克),不少小说家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力图从遗传和环境的角度解释人类行为,并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不少作品流露出悲观失望和无所作为的情绪(左拉);而俄罗斯的现实主义主要反映民族矛盾,反映俄罗斯农奴悲惨命运和揭露地主、资本家的罪恶,表达了一种人道主义精神。现实主义在创作手法上都强调忠实于生活。作家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物与环境,并注重人物在语言、服饰、行为上的典型性,使他们真实、准确、具有现实性。语言趋向于口语体美国英语,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作家把现实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加以提炼,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性格化的特点十分突出。

现实主义是反对浪漫主义的。R·韦勒克从现实主义反对浪漫主义的文学史背景来诠释这层涵义:“它排斥虚无飘渺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个意义上,企望真实地呈现社会生存的本真样态。作为浪漫主义的论辩敌手,作为社会边缘贫困小人物的代言,现实主义理论强调披露真实,戳穿伪饰现状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现实主义抵制作为布尔乔亚知识分子话语形态的浪漫主义,转而追求客观性,为那些堕入贫困被边缘化的弱势族群或阶层发声。显然具有素朴的人间情怀和人道精神。

现实主义客观再现当代社会现实的理论涵义在卢卡契的论述里得到了最深入的阐释。这位现实主义最忠诚的信仰者和最后的辩护师撰写了大量论著,总结现实主义艺术经验,回应现实主义在20世纪遭受的挑战:《现实主义历史》(1939)、《巴尔扎克,司汤达和左拉》(1945)、《伟大的俄国现实主义者》(1946)、《欧洲现实主义研究》(1948)、《当代现实主义的意义》(1958)等等。首先、他从认识论的高度重新阐释了现实主义客观性的涵义: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卢卡契提出了对现实进行整体描写的现实主义艺术要求,所谓整体描写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向深处突进探索隐藏在现象背面的本质因素,发现事物内在的整体关系。其次,卢卡契并没有把现实主义的客观性理解为排除任何主观因素的纯客观性,他不是把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卢卡契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卢卡契两面作战,一面为现实主义的纯洁而与自然主义战斗,把福楼拜和左拉那种缺乏整体性的琐碎客观性排除出现实主义阵营;另一面又要回应现代主义的挑战,批评乔依斯、普罗斯特和其他现代派作家,认为他们使所有内容和所有形式都解体了。因此,现代主义达不到对现实整体的真实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