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幽默沟通学:零距离制胜的口才秘籍
31302200000006

第6章

设置悬念一定要巧妙,要顺理成章、有铺有垫、引人入胜,最后一语道破玄机,否则就会给人故弄玄虚之感。巧设悬念类似于相声里的“设包袱”,借跌宕起伏的情节牢牢吸引住他人,最后再借“抖包袱”来画龙点睛,让人体会到强烈的幽默效果,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

要想悬念设得好、设得妙,除了要博学多识外,更重要的是思想要深邃旷达。博识能为“悬念”提供丰富的“语料”,而睿思则能保证其质是钻石而不是瓦砾,是珍珠而不是鱼目。这样的幽默才能雅而不俗、艳而不妖。那些善于吊人胃口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最受欢迎的,他们令人在笑声中感受到高品位精神文化的滋润,使其在愉悦中认同并接受自己的意见。

因为最近工作比较忙,柳岩已经好多天没有跟妻子一起吃饭了。这天晚上,柳岩又加班到9点多,忙了一天很累并有点烦。回到家里,发现妻子还没有睡,在等他。“柳岩,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啊?”“在这儿等我不睡觉,就是为了问这个吗?无聊。”柳岩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就告诉我吗,一小时多少钱啊?”妻子跟他撒娇。“你真的想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30元。”

“哦,”妻子低下了头,接着又说,“柳岩,能借我10个一元的硬币吗?”柳岩生气了:“开什么玩笑呀,快去睡吧。我很累,没时间跟你闹着玩。”

妻子安静地进了卧室。过了一会儿,柳岩感觉自己有点太凶了——可能妻子真的需要10个硬币。

柳岩走进卧室:“睡了吗?”“还没有。”妻子回答。“我刚刚对你有点凶,别生气。”柳岩说,“这是你要的10元钱,现在我没有硬币,明天你去换好吗?”妻子开心地接过10元钱,然后从床头拿出存钱罐,倒出硬币开始数。

“你攒这么多一元硬币干吗?”柳岩问。“这些钱都是你做这个项目期间攒的,因为我知道你这次的任务很重,并且时间很紧,肯定会有不少的压力,我一天存一个,一天许一个愿,希望你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有了这10元钱,我就可以提一个小小的请求。”柳岩被妻子的举动给逗笑了:“你说?”“我可以用这30元钱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项目就完成了,我想跟你一起出去吃顿饭。”柳岩哈哈大笑:“就这啊,我还以为是啥大事呢!没问题,明天我提前回来,咱们吃顿好的去。”

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请求,但这位妻子却说得惟妙惟肖,风趣幽默。假如这位妻子在丈夫又累又烦的时候说:“明天你的项目就完成了,能不能和我一起出去吃顿饭。”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柳岩不一定会答应。可是,经过妻子的一番巧言妙语,丈夫不仅答应了要求,还将工作的烦恼抛诸脑后,全心感受妻子对自己的深情厚谊。

设置悬念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你迫不及待地把结果说出来,或是通过表情与动作的变化暗示出来,那就像煮饺子把皮煮破了一样,幽默便失去了原本的效力,只能让人感觉扫兴。不过,凡事都要有个度,设置悬念也是如此。在适当的时候运用,一句机智的妙语能强过一摞劣书。

一个口才好的人,必然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作为一个风趣幽默的人,如果想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社交中如鱼得水,那就要经常使用“设置悬念”的幽默方式。

曲解经典,刻意歪曲显幽默

幽默心得 在导致荒谬的办法中,喜剧性效果比较强的要算曲解经典,因为经典的庄严意味最为浓厚,语言又多为人所共知,一旦被刻意歪曲,跟原意的反差就特别强烈。

歪解经典式幽默,是指利用众所周知的古代或现代经典文章、词句做原型,对其做出歪曲的、荒谬的解释,新旧词义、语义之间的差距越大,越显得滑稽诙谐。

在我国,古典书籍多为文言,跟日常口语相去甚远,一般情况下,不要说刻意去歪曲,就是把它译成现代汉语的口语或方言,也可能造成一定的语义反差,给人不和谐之感,显得非常滑稽可笑。如一首唐诗中描述一个男子为一个姑娘所动而尾随之,写得诗意盎然。可是,假如把它翻成现代汉语的“盯梢”,不仅没有半点诗意,反而显得很不正经了。又如,一位语文工作者用现代汉语的“阿飞”来称呼唐朝这种轻薄青年,听上去就更为滑稽了。这是由于古典诗歌的庄重或浪漫的词义在国人潜在的、共同的意识中是非常稳定的,在千百年中早已沉积在人们的无意识中,只要在语义上、风格上出现一点误差,人们都十分敏感,以致在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为什么时,就已经忍俊不禁了。

在唐代的《唐颜录》中,记载了北齐高祖手下有一个幽默大师叫石动筒,他非常善于用歪曲经典式幽默在跟别人的智斗中取胜。

有一次,石动筒到国子监去参观,一些经学博士正在论辩,正说到孔子门徒中有72人能够在仕途上伸展自己的抱负。石动筒插嘴问道:“72人中,有几个是戴帽子的,有几个是不戴帽子的?”博士回道:“经书上没有记载。”

石动筒说:“先生读书,为何没有注意孔子的门徒:其中戴帽子的是30个,不戴帽子的是42个。”博士问他:“根据哪一篇文章?”

石动筒说:“《论语》上说‘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加起来不就是七十二人吗?”

在《论语》中,孔夫子曾经跟曾子等得意门生谈论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他说如果自己能带着五六个青年(年纪长大到可以戴帽子的)和六七个少年,自由地在河边田野的风中漫游,就算是如愿了。这是《论语》中十分有名的一篇,可是石动筒在这里单独拿出约数“五到六人”和“六到七人”,故意曲解成五六和六七相乘以后,又跟孔子门徒贤者72人附会起来,就变得很不和谐,并生发出诙谐的意趣。

关于石动筒的故事《唐颜录》中有很多,下面就是一则他曲解经典著作《孝经》的趣事:

有一次,北齐高祖召集儒生开讨论会,会上辩论极其热烈。石动筒问一位博士:“先生,天姓什么?”博士想北齐天子姓高,所以回答:“姓高。”石动筒说:“这是老一套,没有什么新意。蓝本经书上,天有自己的姓。你应该引正文,不要拾人牙慧。”博士迷茫地问:“什么经书上有天的姓?”

石动筒说:“先生,你从来不读书吗?先生不见《孝经》上说过:‘父子之道,天性也。’这不是说得明明白白:天姓‘也’吗?”

在这里,石动筒歪曲经典的窍门是借了“性”与“姓”的同音。尤其是“也”在原文中属于语气虚词,没有任何实义,石动筒把虚词违反规律地实词化了,让人觉得特别牵强附会,因而也就更显滑稽。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个成语,叫做“一诺千金”,说的是秦汉之际,跟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武将季布,只要他答应的事情,多少金钱也无法改变。有个笑话就歪曲地解释了这个典故:

有一个姑娘问小伙子:“‘一诺千金’怎么解释?”

小伙子说:“‘千金’者,小姐也;‘一诺’者,答应也。意思是:小姐啊,你就答应了吧。”

通过词义的曲解,把历史英雄的典故变成了眼前求爱的语言媒介,二者之间距离有多遥远,其产生的滑稽效果就有多大。如果你是一位立志谈吐诙谐之人,就应当对这一规律深深领悟。

对一般人来说,即便要作暗示性的表达,也大多倾向于近取譬,然而近取譬容易进行抒情,却不容易制造不和谐、不恰当的滑稽感和诙谐感。要想让自己的讲话有谐趣,最好从不甚切合的远处着眼,以远取譬为佳。古代典籍对普通人来说,大多都距离十分遥远。既遥远而又歪曲,自然易于生谐趣。年代有多么久远并不是问题的最关键所在,最关键的乃是曲解本身。

断章取义,自圆其说的幽默

幽默心得 有些人读书喜欢断章取义,这实在是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因为一个独立的语句,只有被放置在特殊的语境当中,才会有比较明确的意思。当然,幽默时适当地断章取义并无不妥,这种幽默技巧是很有市场的。

关于断章取义,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有些媒体几乎每天都会将某个明星或者重要人物的话断章取义,以便制造出轰动效应,吸引读者的眼球。在某家报纸上,出现过一个有趣的标题:“主教:纽约有夜总会吗?”真的是如此吗?

一位主教前往纽约,刚下飞机就被记者团团围住。有记者故意刁难,问他:“您想上夜总会吗?”主教不想正面回答问题,便笑着反问:“纽约有夜总会吗?”

于是,第二天早上,这家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出这样一则新闻:“主教走下飞机后的第一个问题:纽约有夜总会吗?”

主教的确说过“纽约有夜总会吗”,但在当时的语言环境中,这种反问仅仅是进行自我保护,并不具备语言字面所表述的含义。但当这句话被单独拿出后,主教的真实意愿跟话语字面含义就截然相反了。人们只看到这句话,就会觉得:“这位主教大人看来不是正经人哪!”

生活中,大家不要随便断章取义,扭曲别人的真实意愿。但是,如果有改善谈话氛围的需要,也可以偶尔为之,将只言片语从整个语境或者句子中剥离,这样就能轻易制造一种不和谐的幽默效果。

1935年,巴黎大学,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陆侃如正在进行博士论文的答辩。他学识渊博,一路应答如流,主考官们非常满意。

可能是看陆侃如应答得太过流畅,有位主考官突然问了一个怪问题,故意为难陆侃如。他问:“《孔雀东南飞》这首诗中,第一句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呢?”

陆侃如知道对方在为难自己,稍稍思考了一下,就答:“因为‘西北有高楼’啊!”

主考官们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相视而笑,都为陆侃如的幽默风趣所折服!

凡是对古文有所了解的都知道,诗文中很多方位词不具实际意义,不可望文生义,比如“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并不意味着北山就不能放马。但是,假如这样回答,势必显得呆板,所以陆侃如引用古诗十九首的名句作答,使自己的答案听起来有些荒谬。从字面意思来看,“西北”恰好跟“东南”相对,因为西北的楼高,所以孔雀飞不过,只好掉头往东南飞。这种解释十分牵强,但很容易产生幽默效果,而且解释所产生的意义跟本义相差得越远,就越显得荒谬,幽默效果就越强。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酌情附会捏造,当你的需要因“断章取义”而得到满足时,幽默的情趣就会跟着油然而生。

但是,如果想更好地运用断章取义,还是应该多读书、多看书。因为,断章取义式的幽默需要我们拥有一定的断句能力,一个人的断句能力越强,断句前后句子表述含义就差距越大。在实际言语表达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真实目的隐藏于“断句”中,甚至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断句,当我们的主旨得到有力支撑时,幽默也就产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断章取义是一种常用的幽默技巧,只要断得巧、断得妙,不仅能博得大家开怀一笑,还能为沉闷的生活注入鲜活的生机。

欲擒故纵,幽默地让他听话

幽默心得 欲擒故纵式幽默,就是先假定对方的观点是对的,然后合乎逻辑地推出荒唐可笑的结论,简单来说,就是引申归谬、设真推假,并由此生发出幽默意味。

在不便直说或不愿明说的场合下,欲擒故纵式幽默往往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达成目的,它的诀窍是:表面上是放,顺着对方的意思说话行事;暗中却是收,迫使对方就范。要发挥好这种幽默技巧,关键就在于处理好“纵”与“擒”的关系。

在设计“纵”的语言形式时,要巧妙一些,首先做到表面上看起来是纵,然后将擒的内容蕴含其内,这样就能使对方笑着接受你的建议。具体操作过程中,既可以先纵后擒,也可以纵中有擒,纵擒合一。

一些外国银行不允许职员留长发,因为留长发会给顾客留下颓废和散漫的印象,对银行的声誉有所影响。

有一次,一家银行的经理和人事部主任跟一批通过笔试的毕业生面谈,发现其中有不少留长发的男子。为了能使这些留长发的毕业生都留短发,人事部主任在致辞时,没有正面提出要求,而是充分运用了自己杰出的口才和幽默感,只说了几句话,就使留长发的毕业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他是如何说的呢?人事部主任留着陆军式的发型,他说:“诸位,我对头发的长短问题,一直以来都持豁达的态度,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的头发长度之间就没有问题了。”

大家马上把目光投向经理,只见经理面带笑容站起来,等他摘下帽子后,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光头。

人事部主任使用的就是欲擒故纵法。他的本意是要求新进职员都留短发的,但他却不直接说出来,而是故意表现出一副豁达的样子,好像他的要求并不高。

从表面上来看,银行对于头发长短问题一直都持“豁达的态度”,这就是“纵”;可实际上,却要求“诸位的头发长度只要在我和经理先生的头发长度之间就没有问题了”,这就是“擒”。他是用相去甚远的语词表达了同一个概念。

逻辑学常识告诉我们,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也可以表达相同的概念。人事部主任所说的两句话,表达的显然是同一个概念,它们却具有完全相反的含义。

这就是典型的先纵后擒法,非常有效力,一方面,它大大增加了幽默感,从而使自己的要求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另一方面,先放后收的表达方式,使对方不好直接讨价还价,只得照办。

以谬还谬,让人无语的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