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这个在现时代新生出来的专有名词,似乎被所有人所鄙视,当然也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又不知不觉地在潜规则下生存着。潜规则是企业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构成了企业内部事务处理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但是这些准则的相关条款,却长期以来不为人知。“潜规则”指的就是“暗规则”,是一种区别于表面规则的规则,也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则,在操作时只可意会,无须言传。有一种现象:现在是,以前是,并且此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们主要关注的重点,那就是办公室内部秘而不宣的潜规则。
认识职场中运行的潜规则
据调查,受访者普遍认为潜规则主要作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薪酬福利”和“人际关系”三方面。职场潜规则是企业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运行规则,它引导甚至制约企业员工的言行和价值判断。
调查发现,75.5%的人表示“企业不会允许夫妻在同一公司工作”,63.1%的人认为“销售是公司最强势的部门,销售的意见和要求最受到重视”。
职场中,最主流的潜规则是“老板说了算”。97.3%的人表示“企业里个人的前途首先取决于老板的喜恶而不是业绩”,90.2%的受访者说“公司里只可暗斗,恩怨不能放在台面上”,88.3%的人说“企业里根本不存在人人平等,同等职位男性比女性收入高”,85.1%的人表示“企业里面有派系,站对队伍比做好事情重要得多”……
1.近80%的人对潜规则不够了解
在职场中,员工常常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左右着自己的方向,却又触摸不着,捉摸不透。调查显示,没有人声称对企业潜规则百分之百地了解,只有20%的人觉得自己比较了解企业的潜规则,并能适应企业的潜规则,近80%的人认为自己对潜规则不够了解。其中,45.8%的人认为对潜规则一知半解,27.1%的人对企业潜规则知之甚少,无法猜透,7.6%的人对企业潜规则毫不了解,无从把握。
2.职场潜规则不可回避
职业顾问指出,潜规则的客观存在是不可回避的。一些潜规则因企业文化、领导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比如日韩企业相对偏重员工的合作和忍让,欧美企业鼓励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相互竞争。还有一些潜规则是职场中约定俗成的,比如越级汇报的下属在哪里都不会被容忍,员工加班后休假的安排必须以不影响工作任务为前提。
潜规则的最大特性是不稳定,它主要伴随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特性而形成。如果老板对成本控制比较敏感,那么公司就会以“成本优先”作为管理和考核标准;如果老板喜欢独断,那么公司内部就比较崇尚遵从。所以对企业而言,需通过持续有效力的管理制度,使潜规则帮助完善现有的沉稳制度,使之逐步转变为显性规则,而作为员工,需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及其背景下的潜规则,同时避免那些和社会法律伦理相悖的“灰色规则”,减少职业风险,学会善用潜规则,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潜规则是企业内部的客观存在,是组织系统自身的固有规律,是系统推进机制的功能性损耗,是系统自然衍生并不断提高的价值体现,无论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何等的不同,也无论在不同的企业中潜规则的内容有何区别,但它的客观性不会改变。
唯一能够改变的,只是我们的思想背景,作为企业这个社会性组织系统内部成员的不同思想,所看到的潜规则是不同的。而事实上,潜规则就是潜规则,它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处理好了,它就成了你奋然前行和升华的平台,处理的糟糕就成了你马失前蹄的泥潭!
职场风格决定你的作为
当你是一个刚进入公司的新员工时,千万不要急于崭露头角,显示自己,而是要用心和用一段时间来冷静观察。
比如你一进公司就有人主动跟你特别亲近,要小心,这个人将来对你的工作未必有很大帮助,他可能因为正受到同事或领导的排挤,而想拉拢新人进入他的同盟,如果你过早地进入这样的圈子,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被真正掌握资源的强势圈子排挤在外。
对于一个新人来说,较明智的做法是,保持中立的态度,显示自己的亲和力,用一段时间观察清楚情况以后再决定自己的交际圈。
公司里通常分两种圈子,一种是有利益联盟关系的正式圈子,另一种是没有利益关系的非正式圈子。有利益联盟关系的正式圈子往往有一到两个强势团体,平常他们并不一定经常同进同出、事事一致,但一到大的资源分配时,他们会建立很一致的攻守同盟以获取更多的资源。非正式圈子的人由于利益冲突不大,关系较好,通常在一起吃午饭、娱乐。他们并不一定会在利益冲突时结成同盟。
一旦你被动地卷入到争斗的漩涡中,又看不清力量强弱与原因时,最好的方法是装聋作哑,有时不免放缓你工作该做的事,以待事态明朗。
在职场中,一个人如果像穿山甲一样只知道埋头打洞,那就注定他会一事无成。如果只知道埋头苦干,既不动脑子想问题,也不会想问题,没有一点灵气,领导肯定会不喜欢,甚至也可以认为是愚钝和不敬业,这样的员工即使不被炒鱿鱼,也只能担当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而已。无论是被领导认为是没有方法、没有思路还是没有激情,都是致命的空挡,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可能他和刺猬相比会有些优势,因为刺猬更是无所作为,只知道用那种悲观的方式负隅顽抗地保护自己,甚至下山时都是不争气地滚着走。
相反,如果人在职场中学的是狐狸式的生存哲学,那和穿山甲走向失败的结局应该是殊途同归的。整天不踏踏实实工作,只是挖空心思苦心钻营,总是妄图找到一个肥缺和捷径,结果是做事浮夸善于走形式,也难以在企业立足,所以说这条路也是走不通的。
人在职场既要学会穿山甲的踏实肯干、善于积累、立足现实的精神;也要有反应敏捷、洞察全局、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所以我们要学习雄鹰的风格,兼容高空翱翔和低空捕物的本领。既有高屋建瓴的视野和一览众山小的技能,同时更具有低空甚至陆地厮杀捕物的绝招,使得他成为除了蜗牛以外唯一能上金字塔顶端的英雄,其气概让我们折服,所以让我们学习雄鹰,看得更高,做得更好!
致命想法葬送你的职场生涯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有一些想法阻碍我们的发展。在职场中也是一样,一些致命的想法总是会让我们看不清自己职场的发展缺陷和发展方向。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很高了,已经很满足了。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对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然。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4.强行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5.天生喜欢引人注目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6.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后,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7.被困难“绳捆索绑”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象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下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
8.疏于换位思考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和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询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9.不懂装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
10.管不住嘴巴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是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里,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