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吸引女人,不只因为他有俊秀的外表、高贵的地位和儒雅的举止,更是因为蒋介石深谙厚黑术中的克字诀,让每个女人都在他身上找到最能够满足自己的东西。
◎在对方无情时动情最深
蒋介石有一种强烈的征服欲,感情方面,这种征服欲体现在他总是乐意去追求对自己没有什么兴趣,或者是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希望的对象。在追求过程中,他对于情感的狂热能够达到令人恐惧的地步。而光凭这种狂热,是很难让对方动心的。很幸运的是,蒋介石最终办到了。
蒋介石是一个在爱情里敢于争取,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的人。据《陈洁如回忆录》说,蒋介石遇到陈洁如是在张静江家中。因为陈洁如的闺中密友朱逸民嫁给张静江做续弦,陈洁如常常去看望她。1919年暑假的一天,孙中山和蒋介石、戴季陶看望张静江,在张府陈洁如首次遇到蒋介石。陈洁如当时才13岁,而蒋介石已经32岁了。蒋介石依然对陈洁如很感兴趣,在张家大门口等着陈洁如并要陈的地址以便去看望她。陈洁如故意说错自己的地址,但蒋是个有心计的人,居然找到了陈的家。在陈洁如母亲的干预下,蒋介石没能和陈洁如交上朋友。陈家人对蒋也是极其排斥,不但不允许他和陈洁如见面,而且还屡屡对他冷嘲热讽。蒋介石依然没有退缩,写给陈母一份感情真挚的信,说陈是唯一能给他情感安慰的人,最终打动了陈母。而在陈母同意之后,陈洁如还是犹豫不决,他为此拿出刀片要割断自己的手指来明志。这一系列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行为让陈洁如慢慢开始相信,蒋介石非常爱她,并且极端痴情。
当遭到拒绝之后,能够从低沉中走出来,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强的男人非常有魅力。他们身上那种痴情、坚忍、执著的精神总会让女人心动,更何况女人都有一些怜悯之心。这份重如山深似海的感情让陈洁如不能再无动于衷了。在蒋介石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下,原本对他毫无感情的陈洁如一步步被逼向了被迫接受的地位,而蒋介石不仅成功地获得了爱人的芳心,还让这个当初在他用情至深却对他并未动情的女人对他死心塌地。
不知日后蒋介石在抛弃陈洁如的时候,是否有再想过当初对她那般狂热的追求。或许正是因为陈洁如当时对他动情不深,他才会毫无后顾之忧,全力地去追求和占有她。等到一切都瓜熟蒂落了,蒋介石就失去了最早的干劲和热忱。也许对于蒋介石来说,最令人心旌荡漾的正是追求的过程。
◎在对方动情时绝情
蒋介石和陈洁如结婚后,一时间如胶似漆,十分甜蜜。婚后第三天,蒋介石带陈洁如回溪口按照传统祭拜仪式拜先祖。回上海后,蒋介石又把在上海读小学的两个儿子交给陈洁如照顾。一直到蒋介石就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校长,陈洁如一直独享夫人的风光。她对蒋介石的心意,也是深信不疑的。
但就在陈洁如正沉浸在为人妻的喜悦和安稳中,蒋介石认识了宋美龄,突然心猿意马、见异思迁起来。蒋介石为了达到稳住陈洁如,不让她干扰自己大事的苦心,在1926年的夏季曾在孔祥熙宅安排“鸽子宴”请陈洁如和宋家姐妹见面,由宋霭龄吹风,试图让宋美龄取代陈洁如的地位。陈洁如当时对他们的阴谋一无所知,只是觉得宋家人的态度奇怪。蒋介石私下也好意安抚她,这让单纯的陈更不起疑心。
1926年,当蒋介石在南昌再度陷入困境之时,宋霭龄为了孔宋利益,向蒋再次献计娶宋美龄为妻,以争取西方支援。蒋只好将这桩政治婚姻的事实告诉陈洁如。这真正像一个晴天霹雳,把陈洁如惊得差点昏过去。
蒋介石的绝情让深爱他的陈洁如吃惊,而蒋介石接下来的话更让陈洁如进退两难。
一日,蒋单独来到陈洁如母亲家,让陈与张静江女儿一起坐船去美国。陈洁如开始不答应,蒋介石说:“洁如,你必须远去美国,这是宋霭龄的条件之一。洁如,我明知这样做是过分了,但你如留在上海,这个全盘交易就会告吹。你还不了解我的苦心吗?”在陈洁如母亲的斡旋下,蒋介石发誓以5年为限,必定恢复与陈洁如的婚姻关系,否则天打雷劈,放逐海外。
1927年8月19日,陈洁如在张静江女儿黛瑞莎和海伦陪同下,乘杰克逊总统号轮船去美国。船到日本神户时,日报还登《蒋夫人搭轮赴美》的新闻。但当轮船航行在太平洋上,无线电广播了上海各报刊载的《蒋中正启事》:“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函质疑者,因未及启蒙复,特此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在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孙,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特此奉复。”陈洁如听后如晴天霹雳,痛不欲生,几次要跳海,均被护送者劝阻。
可见,蒋介石在弄权上、在治人上他向来都是一个坚决而果断的人。在感情上同样如此,他绝对不会去留恋对他无用的感情,即使对方对他用情再深他也会决绝地绝情,因为他知道他想要的是对他前途更有帮助的婚姻。试想如果他当初真的是因为他和陈洁如的爱情,而放弃追求宋美龄,他真的就能够和陈白头到老吗?在那样的年代里,他又是一个有着如此之高的抱负的人,他会甘心只做一个没有权力的普通军人吗?到时候他就会想,要是我当初选择了宋美龄就完全是另一番样子,他会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陈洁如的身上,而陈的后半生就可能在蒋的埋怨中度过,这真的就比她远走异乡、落得个自在度日更好吗?也许蒋介石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了解自己也了解她人,因而他果断地做出了他自己认为最为正确的选择。
◎在对方情伤时聊尽责任
不是所有爱情都能修成正果。一时爱得死心塌地、海誓山盟可能也难以阻挡爱神离去的脚步。很多时候,爱神会从一个人身边离开,而依然在另一个人身边徘徊。对于这种情形,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毅然决然、无所顾念地放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拿得起放得下的。
然而蒋介石在处理这一棘手问题时有更聪明的做法。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会做绝,而是会为自己留有后路,在爱情里他永远居于主动地位,即使他让对方受尽伤害,也不会令对方怀恨,因为他知道怎样去处理分开后两人的关系。蒋介石虽然让跟他在一起的女人都伤透了心,但他这样的方式化解了很多怨恨,从而解脱了自己。
对毛福梅和姚冶诚,他当初为了和陈洁如在一起而与她们“离异”,又为了能娶宋美龄而要求与毛福梅离婚。这些事可以说让为他生下儿子蒋经国和养育儿子蒋纬国的毛福梅和姚冶诚伤心至极,但是蒋介石却没有把事情做绝,他仍然让毛福梅做丰镐房的女主人,他们是离婚而不离家。在宋美龄生病期间,他还会背着宋美龄回到老家去看望毛福梅。对于姚冶诚,蒋介石对她终生都敬爱有加,他让姚抚养蒋纬国,也算是聊解她未能生育有儿女的痛苦。对于陈洁如,蒋介石是真心爱过她的,若不是因为宋家给的压力,他们很可能会有更长久的缘分。所以,虽然蒋介石为了娶宋美龄,抛弃了陈洁如,但很多事情都表明他对陈洁如并没有完全忘情。陈洁如从美国回来后,为摆脱汪精卫夫人陈璧君拉她出任伪职的纠缠,只身秘密离开上海,辗转到了战时陪都重庆。蒋介石得到消息后,欣喜异常,亲自把她安排在盟兄吴忠信的家里,并且经常去探望,从而旧情复燃。由此看来,蒋介石对陈洁如从未绝情,他们的婚姻只是由于政治需要而中断。1962年,蒋介石75岁时,曾派戴季陶之子戴安国秘密送一封亲笔信给陈洁如,信中说:“曩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拂,未尝须臾去怀。”
这就是蒋介石的聪明之处,他这样做不能说没有感情的因素在里面,但对于他这个把权力看得高于一切的厚黑的政治家来说,这样做更多的是为了稳定人心,打造一个不可动摇的“后宫”,从而稳固他的政治地位。
◎算计最合理的交换条件
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姻与其说是蒋介石一手促成的,不如说宋霭龄是其中最大的推动者。她成功地策划并撮合了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从而将蒋介石的军力与宋氏家族的财力和英美背景彻底融合起来,为创立蒋家王朝与四大家族格局奠定了基础。
宋霭龄长期在国民党上层活动,对形势的分析有独到见解。她看得很清楚,在当时的环境中,中国的统一只要国民党团结,就可大功告成。而蒋介石是一个军人,在中国任何一个朝代,开辟疆土、建立政权都要仰赖军人。宋霭龄和孔祥熙的结合,使中国南北财阀势力会合;宋庆龄和孙中山的婚姻,则使宋家和国民党政体挂上了钩。在整个家庭圈子里,独缺军人力量。蒋介石,是孙中山的爱将、北伐英雄。虽然他暂时落难,但依然有不可抗拒的潜力。于是她一面做小妹的工作,一面制造机会让两人见面。
1922年12月初的一天,蒋介石应邀参加了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里举行的基督教晚会。蒋介石本不是基督徒,参加这样的晚会纯属捧场。但就在这个晚会上,蒋介石结识了宋美龄,并为之倾倒,不能自拔。
蒋介石对和宋家联姻的好处比宋霭龄更清楚。宋家和孙中山的关系是蒋介石首先考虑的,一旦和孙中山成为连襟,那么他蒋介石就是孙中山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而宋家的经济实力和争取外援的能力,也是蒋介石所看重的。除了政治方面的考虑外,宋美龄的美貌、学识、气质,特别是宋家小妹那独一无二的才气,恐怕全中国也找不出几个来。
《大公报》的创办人之一胡霖,在一次谈话中说:“蒋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如果美龄成为他的妻子,他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蒋显然把自己视为一名‘英雄’,而在中国历史上自古都是英雄爱美人。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蒋可以做任何事情。在当时的情形下,娶一位新妻子对蒋来说是非常合理的。”
可对于宋霭龄来说,这桩婚姻要成功,蒋介石必须接受三个条件:第一,休掉原先的三位妻妾;第二,成为一个基督徒;第三,保证使孔祥熙及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都能够在未来的政府中占有重要职位。
蒋介石所做的,就是衡量是否值得为满足三个条件付出代价来换取娶宋美龄得到的好处。
前两个条件都好解决,唯独第三条让蒋介石颇费踌躇。他担心自己的高攀,最后为孔宋两家做了嫁衣。
就在这时,形势又发生了变化。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形成宁汉对立的局面。作为当时中国主要财团的宋氏家族,成为宁汉双方争夺的重要目标,一时身价奇高。此时,蒋介石才连忙和宋霭龄接上了关系。他们始有九江会晤,继而蒋又无条件地接受宋开出的全部价码,这样蒋宋联姻的大局已定。中国政治也因这桩婚姻而变换了新的格局。
§§第八章 蒋介石治家厚黑术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可见小事做好了,也能为成大事打下基础,做个铺垫。治家就是这么一件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要事。治家虽然远不像治国那样,会牵扯到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却能为人成就事业,甚至为兴国安邦提供最基础也最关键的细胞。无怪蒋介石常视治家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