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蒋介石六十大诀笔
31314700000064

第64章 嫡字诀

——蒋介石是一个封建主义思想极浓厚的人,也是一个猜疑心极强的人。这样的一种理念与心态结合,表现在权力传承问题上,必然是形成“家天下”的局面。

◎部下无才便是德

蒋介石时常提防下属的功高盖主,采用适当压制和分权的方式,防止他们威胁自己的地位。有时候特意选择能力略差而更为忠心的人,来加强对他们的控制。

蒋介石在建立全国政权后,除了建立自己的军队和党的系统外,最看重的就是特务系统。蒋介石的特务系统分中统和军统,专门为蒋介石刺探情报,暗杀政敌,镇压进步分子和进步活动。蒋介石的特务系统主要用浙江人。军统的创立人戴笠,早年在上海流浪,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蒋介石。1945年抗战胜利后,戴笠在一次空难中死亡,特务系统中的各派,为争夺权位,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最后毛人凤击败各位竞争者,成为戴笠的接班人。然而毛人凤心狠手辣,还擅长权术钻营,这让蒋介石有点担心自己地位的巩固,于是1950年,该机构改为“总统府机要室资料组”,由蒋经国担任“总负责”,一切党政的特务组织全部归其管辖。在败退的严峻时刻,蒋介石终于把特务系统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的儿子。对于蒋经国插手特务工作,特务头子毛人凤是不甘心的,但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毛人凤的权势逐渐被剥夺,最后在保密局局长任上郁郁而终。

蒋介石娴熟的政治手段,不仅是作用于自己的对手,甚至作用在自己的亲信或者家属身上。他坚持独裁领导,对手下人既重用又提防。在他看来,唯才是举也要有限度,如果过于宠信能力高超甚至超越自己能力的下属,就有可能让自己丧失权威地位,甚至让自己永无出头之日。在关键的岗位上来说,决不可能任用过于有才学的人,有的时候,部下无才也是德。

但蒋介石也很明白,如果太过于压制,会丧失人心,单枪匹马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与其担心一些有才华的下属产生逆心,不如把权力从有才之人手里收回,交给信任的人。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仕途之路走的更远。

◎权传嫡子,文武分治

蒋介石对于同族人是最最信任的,除了蒋家子孙,他不愿把权力交给任何他人。因为他担心一旦自己把权力下放,就有可能让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成为一场空。

蒋经国为蒋介石前妻毛福梅所生。就在蒋经国入学开蒙的那一年,他忽然又有了一个弟弟,这就是蒋纬国。由此可知,蒋介石对这两个儿子是寄予了厚望的。至于“经国”、“纬国”则更深有寓意。许敬宗的《宗庙乐仪》中说:“圣迹神功,不可得而窥测,经文纬武,敢有寄于名言。”蒋介石以“经、纬”二字命名其子,寄望于他们将来成为“经天纬地”的杰出人才,其望子成龙之心昭然于世。既是“经文纬武”,前贤之言不可不遵,蒋介石在培养两个儿子时,也是刻意遵循着“一文一武”的路线。蒋经国幼时所受教育的模式几乎就是乃父当年的翻版,甚至连所读书目都大抵相同。江南所著的《蒋经国传》中曾说:“蒋先生当年的理想,受他自己生长时代的局限,是个典型的国粹主义者。”由此可见,蒋介石在“塑造”蒋经国方面的确用心良苦,他要求蒋经国“不愧为蒋氏之子”,要把他塑造成一个“中国之政治家”。从这一点也可看出,蒋介石脑子里的“嫡传”思想在无形中左右着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方式和培养方向,对于“嫡传亲子”的蒋经国,他要将其培养成“政治家”,也就是项羽所说的“万人敌”式的人物;而对蒋纬国,显见因为并非“嫡出”,则只须将他培养成“一人敌”式的人物可也。所谓“文治武功”,最终还是要以“文”、以政治手段“治天下”的。

蒋介石毕生都是独裁的统治者,他认为独裁统治最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各项措施的推广,最有利于达成他的政治理想。但是随着年纪渐长,他也感觉到自己不可能永远抓着权力不放,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被他灌输了大量政治理想的蒋经国。

蒋介石在教育子女方面,也是有眼光的。对于蒋经国和蒋纬国,他考虑到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从不同方面培养他们。严肃稳重的蒋经国明显背负了更多的政治重担,而性格活泼的蒋纬国则没有被拘束在政治的发展道路上。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蒋介石幻想的“家天下”格局并没有延续下去,这是因为在一个法治、民主的社会里,专制只会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亲力亲为送儿上台

从蒋介石对待继承人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不仅一心要打拼自己的事业,将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而且还考虑把自己的亲人送上事业的顶峰。他憧憬能让自己的家人和自己共同执掌天下,把大权紧紧握在自己的手里,达到“家天下”的目的。以此来保全自己家族的地位和事业的稳定,让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事业永葆生机。

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美日两国,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当局施压,要求蒋介石将台湾省“省长”一职交由台湾人做,以缓和矛盾,并力推吴三连、黄朝琴、谢东闵等人。由于一心想培养儿子接班,蒋介石一直找种种借口推脱。他担心过早地树起台湾本土人士,会对儿子接班造成威胁。1972年2月底,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带着蒋经国到台湾南部的日月潭休息。他们一家在日月潭涵碧楼住了两天后,蒋介石便叫侍从通知台湾省“议会议长”、台籍政客谢东闵和南投县“县长”林洋港到日月潭,他要召见。谢东闵何等聪明,回答得非常得体,还借机对蒋介石和蒋经国大大歌颂了一番,使在场的蒋氏父子十分高兴,双双笑逐颜开。很快,王升找来一个大笔杆子,以谢东闵的名义草拟了一封举荐信。信中称蒋经国“才德兼备,智勇双全,确为多难兴邦的辅弼俊秀”,还说:“经国先生既然众望所归,为全国上下所共举,即是民意之所趋,是故顺应民意,以安民心,就是大智大爱,实为万民称颂之丰功伟业。”蒋经国看了王升带回的谢东闵的举荐信非常高兴,并对王升夸奖了一番。随后,蒋经国又将举荐信送给蒋介石看,老蒋也很满意。于是,世界政治史上罕见的老子做“总统”,儿子做“行政院院长”的特殊的政治架构出现在台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做父母的都隐含的心愿。特别是当做父母的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条件时,父母当然会倾尽全力助孩子成才。但是蒋介石坚持用自己的权势和金钱为孩子铺路,这种做法自然会受到外人的非议。

在我们今天看来,不如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和培训机会,并且注意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更好的熏陶。只有这样,才是更合适的亲力亲为,才能对孩子的明天更有帮助。

◎民主幌子下的“家天下”

孙中山和廖仲恺先生曾经重提了老子的“天下为公”思想,意思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但是当孙中山非常信任地把权位交给蒋介石之后,蒋介石全心构筑的,却是一个在民主幌子下的“家天下”。

蒋介石一直都是打着民主的幌子,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可是蒋介石却是在民主的幌子下加强自己的独裁统治。1932年3月,蒋介石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至1938年3月,国民党全国临时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央执委会正式向大会提议设置“总裁”,使政党有“稳固之重心”,会议制随之废除,“一元化领袖制”相继确立。“三民主义”为体,法西斯主义为用,这就是蒋介石所奉行的有中国特色的专制主义。在确保党和领袖独裁的基础上,部分推行“专家治国”路线,使之带上“开明专制”的色彩。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严家淦继任“总统”。但因此时蒋经国继蒋介石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实际大权都握在他手上。严家淦也知道自己是个过渡人物,所以尽量少管事。蒋经国成功地“子承父业”,1978年至1988年,十年内连任两届,直至1988年1月13日因糖尿病引发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这就是蒋介石的“家天下”。

蒋介石认为,保全自己的统治地位和权力的稳定,就需要任人唯亲,必要的时候把重要的岗位分配给自己的亲人,实现“家天下”,这样才能消除身边存在的一切可能的威胁,这样才能让自己永远保持领导地位。

但是实际上,蒋介石的这套把戏完全暴露在公众眼皮底下。无论是打着民主的幌子搞专制独裁,搞“世袭制”和“家天下”,还是表面上任人唯贤、提倡民主,或者大搞民主活动和民主教育,其实还是把关键性的岗位留给自己的亲人或者心腹,都是为了达到“家天下”的目的。

真正的民主应该是敞开心扉,以包容、大度的胸怀,欢迎各方人才,接受不同的意见,而不是动用各种力量、安插心腹,营造一个伪民主、实独裁的假象。只有不抱私心,才能达成真正的“天下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