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少年礼仪节知识
31334500000005

第5章 社交礼仪(2)

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了另一个房间。

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如果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

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

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

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发明成功了!

使用手机的礼仪

置放到位

手机作为当今社会一种便利的通信工具,应放在合适的地方,如口袋里。或包里,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一些人把手机挂在脖子上,这样很不雅观,而且手机的辐射对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遵守公德

在公共场合,特别是电梯、路口、人行道、影剧院等地方,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如果不可避免地要在公共场合使用手机,应尽量把自己的声音压低,杜绝大声说话,以避免影响他人。比如在用餐时,如果频频被烦人的铃声打断,甚至会引发消化不良呢。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影剧院或是在课堂上、会议上,或是参加一些活动时,一定要把手机关闭或是调整到振动状态,以避免影响或干扰他人。

注意安全

在使用手机时,既要文明使用,又要安全使用。在使用手机时要遵守关于安全的若干规定,如开车的时候不打手机,乘坐飞机和在站加油或在医院停留期间,最好把手机关掉,以免因手机的电磁辐射而带来不安全的隐患。这是第一点。另外一点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手机里面有很多个人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借用别人的手机,也不要把手机借给别人。借用手机本身就是没有素养的标志。除非是紧急事情,则另当别论。

手机的普及为我们带来了方便,提高了生活水准,但并没有使我们的社会更文明,反而凸显出人们的自私及对周边人士的冷漠。每一个文明社会都有一套日常生活的准则,请您在方便自己的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身边他人的权益。

当你未能及时接听他人电话时

不可避免地,有时我们会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及时接听他人来电,事后应在方便时及时给对方以回复,并说明未能及时接听的原因。

当电话中断时

经常有这样的事,说着说着手机断了,可能是没电了,也可能是掉线了,或是到了信号死角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接电话的一方有责任告知对方:不好意思,现在我所在的这个位置可能网络没有覆盖,噪声很多,您看这样好不好,我先把电话挂了,什么时候您方便我再打给您。如果一点先兆都没有就断了,那你马上要把电话打回去:不好意思,刚才电话掉线了。(电池没电了。)

如何使用手机短信?

如今,手机短信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已经成为与人沟通的一种简便的方式,随之也就产生了有关短信礼仪的问题。

在需要手机调到振动状态或是关机的场合,如果短信的声音此起彼伏。那么和直接接、打手机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在会议中或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即使用手机接收短信,也要设定为静音或振动状态。也不要在别人注视你的时候,查看别人发来的短信,这是一种非常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短信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短信的内容五花八门:有朋友间相互问候的,有各种销售信息的,还有很多无聊甚至不健康的。当你收到不健康的短信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不要编辑或转发不健康的短信,其次,对于那些涉嫌违法、犯罪等行为的短信(如办假证件、诈骗等),应该及时、准确地记住对方的号码,反映给有关部门。这是每个青少年维护社会文明的责任。

手机的发明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狂打一通,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库帕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

其实早在1946年,贝尔实验室就制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信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地,人们就把它淡忘了。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AT&;T和摩托罗拉这两家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产生兴趣。当时,AT&;T出租—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更不用说是让人携带方便了。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信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1瓦,最大也不能超过3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千克,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

与现在手机形状接近的移动通信设备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大约有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简直就像一块大砖头。

自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枚鸡蛋重不了多少。

使用公用电话的礼仪

公用电话是经有关部门批准设在城市街道、公共场所、居民住宅区以及农村乡镇、公路沿线等地,供用户使用,并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收取通信费用的电话。在公用电话上可以免费拨打110、119、120、122等公益性号码。

公用电话目前主要分为无人值守公话和有人值守公话两大类,其中无人值守公话包括IC卡公话、201公话、无人值守智能公话等,有人值守公话包括有人值守普通公话、有人值守智能公话、话吧公话等。无论是使用有人值守公话,还是使用无人值守公话,都要注意文明使用。

要轻拿轻放

当你使用公用电话时,一定要轻拿轻放,不能随性乱摔、乱捅。如果遇到无人值守的公用电话出现故障时,可以想办法通知相关部门解决,而不要自己随意修理,以免损坏。如果发现有人恶意破坏公用电话,应该立即举报,绝不能坐视不管。

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的广泛使用,公用电话实际上已经成了移动电话的替补,所以打公用电话的基本都是有急事的。这就要求打电话者不要用公用电话聊天,或者无关紧要的事说上好几分钟。使用公用电话切忌没完没了,要速战速决。

要注意语气态度

既然是公用电话,那就一定是在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感受。旁若无人地当你看见有人损坏公用电话时公用电话是公共财产,它给人们的日常通信带来了便利,大家都应该自觉爱护它。

但有些人不但不爱惜它,反而恶意地去损坏它。亲爱的朋友,当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应该善意地上前去劝阻,如果对方不听劝阻,你应该及时把情况反映给有关部门,避免公共财产遭受损坏,这是每个公民维护国家公共财产的义务。

高声说话,对其他人是一种噪声和干扰,以正常说话的语气、音量与对方交谈即可。当然,如果总捂着嘴、声音低沉、一副怕人偷听的样子,也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快。

不要恶意拨打或恶意盗打公用电话

在当今社会,有些人闲得无聊,拿公用电话一次次拨打110、120、119等紧急报警、呼救电话。这是一种严重丧失公德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干扰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而且会给真正需要拨打上述电话的人造成困扰。另外,通过破解公用电话的密码盗打电话,或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使电话计费系统失灵,从而免费拨打长途电话,这些行为已不仅仅是丧失了公德,而是变成了犯罪。

公用电话与疾病

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打电话的既有健康人,也有病人。病人打电话时,常常会将口腔中的病菌喷到话筒上,而健康人如果再继续使用同一部电话,就很可能会将这些病菌吸入口中、鼻内,引起疾病发生。

另外,病人手上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都可能粘染在电话机上,导致流感、咽炎、流脑、皮肤病、肺结核、甲肝、乙肝等疾病的传播。德国一项调查表明,粘附在电话听筒上的细菌和病毒有400多种,而送话筒上则高达2400多种。目前,我国城市的公用电话大多未进行过卫生消毒,给一些病毒提供了传播基地。

曾有人对某市149部公用电话的送话筒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乙肝病毒的占40.91%,比饭店未经消毒的碗筷上带乙肝病毒的情况还要严重。

所以,亲爱的朋友,当你在打公用电话的时候,嘴与送话筒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用手握着送话筒,更不要用嘴接触送话筒,以免大量的唾沫飞溅在送话筒上,或被送话筒上的病毒传染。打完电话,未洗手前切忌抓食物吃。患有传染病的病人,最好不使用公用电话,以免传染给他人。

交谈的礼仪

交谈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需要通过交谈而取得沟通并达到目的的。

有关心理学专家提醒大家:交谈时除注意语言美、声音美之外,姿态美也很重要。也就是说,在谈话中语气、语态应当诚恳、热情;神色、动作、表情等要专心致志,合乎礼节。只有这样,你的交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反,如果语气生硬、粗暴、盛气凌人,不但达不到交谈的预期效果,有时还会引发“战争”,这样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在公共汽车上或其他拥挤的场合遇到。

因此,学习交谈礼仪、掌握礼貌用语是非常必要的。把握好礼貌用语诚实和热情是与人交流的基础,只有开诚布公的谈话才能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气氛才会融洽。要知道,与任何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都是一种对等关系。所以,在交谈中要随时随地有意识地使用礼貌用语,以礼待人,才能显示出自身的人格尊严。

◆“对不起”

——用在你对别人有任何轻微妨碍的时候,哪怕是你在帮他的忙。比如,在走廊里无意中挡了别人的路;在挤的场所里无意中碰了别人一下;你和别人刚好同时去开一扇门(注意,这时反应一定要快,那可真是像评书里讲的那样——说时迟那时快,稍一愣神,人家已经“对不起”了,结果你就很被动);没听清别人的话,要把心里那个“什么”换成“对不起”。

◆“谢谢”

——用在别人为你做了任何一点事的时候,哪怕这是他天经地义应该做的。比如,公共汽车上你要下车别人侧身给你让了地方;顾客买了你的东西;有时乘客下公共汽车时都会跟司机说声“谢谢”。

◆“请”

——用在任何祈使句的前后,除非你是在生气、在训斥、在跟你的宠物说话。

“请”字最能体现对人的敬意,有事相托时,千万不要忘记说“请”。在祈使句前加上一个“请”字,会使命令的口气缓和许多。这个词看似简单,但用起来最有难度。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在购物的时候,常常是话一出口,就十分无礼,比如“把那个拿给我看看”、“把那个给我拿过来”、“这个多少钱”……然后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售货员收敛了些笑容。

◆“不好意思”

——用在打扰别人的时候。需要指出的一个特殊用法是给打喷嚏、咳嗽、打嗝等行为请求谅解。在公共场合,要想在打喷嚏时显得礼貌些,你有两种选择:

一、尽隋地打出来然后说“不好意思”;二、简单,但痛苦些——憋回去。

对这两种方式我们都持有保留意见。假如你能看到有人不幸要连打几个喷嚏,那时他的大脑和机体在进行着多么艰苦的斗争,你就知道我们的意思了。

以上这些都是最日常的礼貌用语。假如一个头发半红半绿、半秃半扎辫、眉毛穿孔扎环、纹了身、抱着滑板的青年想请你侧身让个路,他很可能会说“劳驾”。实际上,在需要“劳驾”、“借光”的时候,这已经是一种算不上很客气的说法了。真正客气的做法是,什么也不说,等着。等上几秒,挡了路的那人自然会意识到,连忙说声“对不起”,并给你让路,你再从容不迫地说声“谢谢”。当然,他的笑容要多些,你的笑容可以少一些。

礼貌用语的字不多,却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使人听起来可心可意,倍感亲切。这些礼貌用语在理论上讲并不难,但要在生活中用得好,该用的地方都用了,且自然得体,那就需要一种近乎“原罪”的心态:对周围的一切都心存感激,并且寻找一切机会来表达你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