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只读了几年的书,就能写出很好的作品;有人念了一辈子的书,仍然毫无自己的见解。产生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就在于读书过程中自己是被动接受人家的观点,还是不断打开局面主动思考。同样,课堂上有的孩子能举一反三,思维敏捷;有的却毫无创意,人云亦云,这也在于课堂上的主动与被动之别。
大多数孩子都缺乏主动学的精神,下面一个例子就证明了这一事实:
新学期伊始,学生们看到教室里黑板的右边挂了一张人体解剖图,可上课后,老师并没有提到它,也没讲到任何与它相关的东西,学生们也就懒得去注意它了,久而久之,也就对它熟视无睹了。这样一直持续了一个月。一个月刚过,老师通知第二天上午考试。老师发了试卷,学生们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道题:请默写出人体各部分骨骼与肌肉的名称。学生们忙抬头看那张解剖图,发现它已在考试前被老师取走了。“我们从没学过这个!”他们纷纷抗议。老师收上试卷,一字一句地说:“请大家记住:学习永远都不只是被动接受人家教给你的东西,我们还要具有自己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实这位老师之所以进行这次考试,其真正用意是告诉学生们:“被动接受”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习”。课堂上的单向传递模式并不足取,学生不只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他们应是有活力、有思维的主体。
物理学家霍金曾讲过自己大学期间的一件事。有一位老师口才极佳,课堂上旁征博引。但可惜的是,他讲得太深奥了,很多东西已超出当时孩子们的接受能力。有的孩子抱怨说,自己一堂课能听懂一半就已不简单了,那位老师听说后,微微一笑道:“如果我所讲的你们都明白,那我还上这堂课干什么呢?你们想让自己的大脑干些什么呢?”霍金深受启发。
孩子只会被动接受而缺乏创造性思维是与当代素质教育的精神相违的。孩子在课堂学习中应该注意:老师所讲的、所灌输进孩子的大脑里的东西,永远都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只有当孩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把这些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时,孩子才算真正弄懂弄通了它们。并且在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也定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得到额外收获,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时,孩子就会有成就感、自信心,从而更能激活自己的思维。如此这般,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被动接受,记的再多,也只能是一块吸水的海绵,外力一压,水就外流,抑或是一个两脚书橱,学而无用。
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自己根据自身经验与自我分析去获取有关知识的能力,而不取决于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的内容以及书本上传递的内容的能力。
美国一所大学里,上午一位教授走进实验室时,发现一位学生在看资料,他没说什么,走了出去。下午,教授又走进实验室,发现那位同学还在看资料,于是问道:“晚上你打算干什么呢?”“继续看书,教授先生。”学生面露喜色,正等着教授表扬他勤奋用功。谁知,教授发问了:“那你打算拿什么时候用于思考呢?”学生愣住了。
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的传统教学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已渐渐让位于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的教学方式。一味被动接受的学生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作为孩子,永远不要怀疑主动思考问题的“意义”。孩子应该相信自己的思维能力,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审查中考试卷时,专家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试卷中现代文阅读历来包括课内课文阅读与课外选文阅读,可老师讲过的课文阅读的得分率远远低于课外选文阅读的得分率,有时相差竟达20个百分点。通过向学生调查得知,他们做课内课文阅读时,绞尽脑汁地回想老师当时是怎么讲的,而无法展开自己的思考;而做课外选文阅读时,他们无所顾忌,放胆发挥。原来,被动接受只会为成功关上大门,而独立思考则会开启另一扇成功之窗。
为此,有关专家对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孩子的想法
向孩子讲述问题或故事时,要时时注意询问孩子的观点和想法,不要把大人的观点强加到孩子的头上。摒弃被动接受,愿意独立思考,是孩子最可贵的品质。
(2)鼓励孩子“协作学习”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与同学交流,因为创新的火花通常在讨论交流中产生,不同观点的交锋能加深孩子对当前所学问题的理解。
有句名言叫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认真分析这句话,颇觉有些欠妥。一是勤学虽然很重要,但仅仅强调勤不一定能步入成功之路,在强调勤的同时还要加上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讲究学习策略技巧,也就是说只有勤加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走上学习成功之路。二是“苦作舟”不够妥当,学有所获,学习能使人聪明智慧,学能使人发展成才,做大贡献,是其乐无穷的事。学习过程中虽有困难、挫折,但经过努力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挫折,就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产生更大的喜悦。所以对于会学习的人来说,其主流是享受,是快乐的,应该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才更贴切。问题是对于同一件事若以不同态度,采取不同的行动,便会产生不同的收获和体验。对于学习来说,若是以悲观的态度,消极地参与,懒于动脑,便会学无所获,感到很苦很累,枯燥乏味。若以乐观的态度,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便会深入领会,系统而牢固地掌握,因而感到自我充实和丰富,从中体验无限快感。
学习成功的关键是以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品味学有所获的乐趣,“乐舟游学海”。
所谓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积极地开动大脑去思考,选择良好的学法,揣摩所学内容,去组织加工所学知识,进一步达到开拓创新的境界,如此听课或读书就会沉醉其中,乐趣无穷。
陕西省1997年文科高考状元周慧琳对此深有体会,她认为:学习的时候应满腔热情,聚精会神,忘我地投入。当一个人的身心与学习的内容融为一体时,就会忘记外界一切使人烦恼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唯有此才能体察到知识的魅力和精神,才能品味到无限的乐趣。她以亲身经历举例说:“有一个星期天,我独自一个人在房间里做数学题。周围很静,没有干扰,我很快就投入进去了。越做越深入,越做越有兴趣,忘了空间,忘了时间,忘了一切。当我感觉到饿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时间已经过去了6个多小时!”这次她收获非常大,后来她用这天学到的方法很简捷地解决了高考中的一道大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仅为她赢得时间,带来乐趣,也增强了她的自信心。
相反,在学习时,如果不投入,三心二意,情绪烦乱,就根本学不进去,就会如坐针毡,索然无味。董奇教授说:“任何乐趣都来源于内心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用脑思考,用心参与之后,才能真正得到它。没有心智的参与,你将永远享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只能体验一种被拒之门外的冷漠与苦恼。”可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是乐学的重要条件。
忘我专注,积极参与学习不仅是治学成功的保证,也是无穷乐趣的源泉。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景润教授的成就也说明了这一点。陈景润曾深有体会地说:“我只要一钻进数学这个自然科学的王国里,外面的事就都忘掉了。在充满公式、数字和符号的世界中,我感到兴趣盎然,富有奇特的诗意。”
可见,学习并不是什么苦差事,关键是看孩子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它。
积极主动,热情专注,把获取知识当作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充实、装点和骄傲,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被动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当然苦恼便随之而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