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1345700000067

第67章 不能对孩子有求必应——坚决矫正孩子欲求过分的不良心理

儿童教育专家帕特里夏·埃斯特斯说:“适当地拒绝孩子很重要,即使你完全是可以满足他的。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如果孩子在家中大声吵闹,父母可以对他采取冷处理的办法,随他吵,随他闹,不理他,实在不行就躲开。他吵闹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也就不再吵了,这时父母再告诉孩子其中的道理就是极为有效的。

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哭闹,也不要因为怕被别人注意而软化,就让他吵个够,或者走开一会儿,远远地观察他的反应,当他平静下来再回到他的身边。要是他再次哭闹,就再次走开,直到他不再纠缠为止。孩子觉得无机可乘,自然就会放弃了。也许,这个方案刚开始实行时会有些困难,孩子的哭闹往往使人不耐烦,或者让父母觉得心痛。在这个时候,父母必须要硬起心肠才行。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从长远来说,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短暂地委屈一下孩子是必要的。

人总有贪恋,不断的要求都得到满足,欲望就会愈来愈强,对孩子成长后的人格必然有深远的负面影响。如果孩子非常过分,当父母不给他买东西时就大发脾气,无理取闹。那么,父母和孩子逛街前,应该事先跟他说好,这次外出不能买任何东西,如果同意,就出去,不同意,就不出去。当他真的做到上街不吵着买东西时,回到家后,就要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并且,必须是要回到家后,要不然,当场给他买东西奖励,那就毁坏了约定。

让孩子学会“等待”很重要,不要让孩子想到什么就立即想得到手。而且,太容易得到的东西总不会珍惜,很快就想要新的,而父母总不能每一次都顺从孩子。与其让孩子和自己苦恼万分,倒不如训练孩子等待,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向他解释,要得到任何一样东西,都需要经过等待。例如孩子想要一件漂亮的外套,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几天之内表现好一些,不然就不买给他。让孩子明白,进行必要的等待才会得到想要的东西,可以防止孩子那种贪得无厌的心理。

作为一个孩子,或一个正常人,对某些东西,尤其是物质方面的欲望太过于强烈,日后容易沦为金钱的奴隶,甚至会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但害了自己,也危害社会,这都是要不得的。

只有扼制孩子贪婪的心理,他才能做到在金钱、欲望面前不动心,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展现人格中美的一面。

有关专家认为,父母对孩子欲求过分习惯的矫正,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孩子知道哪些需要是合理的,哪些需要是不合理的

孩子的欲求心理是单纯的,所以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法教孩子明白哪些欲求是过分的,为什么过分,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分解出哪些欲求是合理的,哪些欲求是不合理的,对欲求有所控制。

(2)对孩子说“不!”

对待孩子不合理的需要,干脆说:“不行!”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哭闹就狠不下心,无端迁就,这样只能强化孩子的“欲求过分”的心态。为了孩子今后的发展,必须狠狠心坚持说:“不!”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过分的欲求行为时,家长应设法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的活动或感兴趣的话题去吸引孩子,让孩子的注意力从欲求对象上转移开去。

(4)教孩子对自己说“不”

孩子对自己说“不”,可以有多种形式:用口头语言出声地对自己说“不”;用书面语言对自己说“不”(写下来命令自己);用心中语言对自己说“不”(在头脑中命令自己)。

(5)让孩子体验到需求满足来之不易

为孩子买个新书包,告诉孩子用了多少钱,相当于妈妈几天工作的报酬。孩子比赛得了一等奖,满足了成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家长在给孩子送去表扬的同时,要引导孩子思考获得一等奖的不容易:“上次为啥什么奖都没得到?下工夫,努力进取,才能取得好成绩!”

(6)让孩子选择满足需求的方式

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孩子要爷爷奖励。爷爷提出三种方式让孩子选择:一是立即奖励,买一本书(因为孩子喜欢看书);二是三天以后奖励,买三本书;三是一星期以后奖励,可以到新华书店买五本书,爷爷给钱。家长经常提出多种满足方式,使孩子逐渐领悟到: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也有助于抑制孩子欲求过分的心态。

只要我们如此持之以恒地把“有求必应”变为“有求缓应”,孩子的欲求过分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要教育孩子少一些虚荣心,多一些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