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巧妙的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31345700000070

第70章 告诉孩子:“你很棒”——引导孩子改变自我评价过低的不良心态

王静,女,15岁,高中一年级,在生活中自卑的她常常过低地评价自己,下面是一段她内心的表白:

“临近升学考试,我心里常被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莫名其妙的感觉袭扰,并且越来越严重。有时心里空荡荡的,没有着落;有时又乱哄哄的,不知应该做些什么。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学习,准备升学,可我听课时安不下心,作业懒得完成,考试常不及格。我这样一个无用的人,将来能做些什么?升学,我能考上吗?经商,我哪有这样的天赋?学点手艺去挣钱养活自己,可我又有多大的能力呢?同学们整天都在忙忙碌碌、紧张地学习,空闲时间还三五成群、欢呼雀跃地参加文体活动及各种竞赛,可我无论做什么事都犹犹豫豫、忧心忡忡,拿不定主意,经常因为害怕失败而退避三舍。我终日六神无主,心灰意冷,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听课、写作业成了一种负担。生活是这样索然无味。我真心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至少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可我又总是缺乏把一件事坚持做到底的信心,因为我不相信自己有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在同龄人面前,我总感到自己比别人矮一截,有时甚至觉得别人看我的眼神都是鄙视和冷漠的。像我这样一个多余而毫无价值的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必要?真不如死了的好——”

著名的精神分析家阿德勒曾说过,所有的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卑,无论他是高官巨贾,还是市井贫民,概莫能外。阿德勒还指出,人正因为自卑感所以欲求自我超越,才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说,适度的合理的自卑也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过分的自卑则使人什么事都不敢尝试,这种人会离成功越来越远,越来越无缘。

自卑者由于过低的自我评价,对自己持排斥、轻视的态度与消极、否定的情感,常常对自身的不足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过于敏感,因而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勇气,畏首畏尾,在行动上处于被动。近年来,青少年的自卑心理呈上升趋势,作为家长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卑的消极情感,积极面对生活,不要让机会从眼前溜走。

作为家长应该如何预防和纠正孩子的自卑心理呢?

(1)帮助孩子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适当程度的自卑可以使人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激发人奋发向上,拼搏进取。因此,自卑感及其对它的克服、超越,可以使人完善自我,是人走向成功的起点和桥梁。如果没有自卑感,也就没了进取心。其实人人都会产生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要正确对待自卑,不要只看到危害,更不能因为自己自卑而自卑。

(2)帮助孩子弄清自卑感产生的原因

只有找到了孩子自卑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帮助。很多孩子自卑是由于自己的身体特点、家庭因素、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因此需要得到理性思考方面的引导。针对个人的原因,家长可以利用面质法、理性情绪法等帮助孩子去除自卑。

(3)引导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的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是指自己对自身的思想、能力、水平等方面所作的评价。评价是多维度的,孩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分析评价:①学习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实践能力;②特殊能力,如绘画、音乐、书法、写作、体育运动等;③学习态度方面,如兴趣、爱好、勤奋、竞争意识和独立性等;④人品和个性特征,如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以及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等。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自评和他评,让孩子列举出自己的优缺点,并分别写在一张卡片的正反两面;再请其他的同学在另一张纸上列出孩子的优缺点,两者比较,以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并提醒孩子多注意自己的优点,增加自信心。

(4)建议孩子使用小目标积累法

很多孩子产生自卑,往往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小成绩淹没在对大目标无法实现的焦虑中,心理上就常常笼罩在悲观、失望的阴影中。孩子可以自己制订一个个能在短期实现的小目标,引导自己向后看,从已经实现的小目标中得到鼓舞,增强自信。随着一个个已实现的小目标的积累,不仅会积累成一个实现大目标的动力源,还会使孩子形成足以克服自卑的信心。

(5)教孩子正确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采用自卑补偿法

家长应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从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形成“合理化认识”。如,当考试成绩差时,可以考虑考试时临场发挥不好或考试环境不利等其他外在原因,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同时要教孩子利用自卑补偿法和转移等心理防御机制以保持心理完整或平衡,认识到某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完美和丰富进行补偿和纠正。通常可以使孩子从两个方面进行心理补偿:一是以勤补拙,如果某方面的不足,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而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那么就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使缺陷变为完美。二是扬长避短,如长相平平,就可以用优异的成绩来补偿;学习一般,可以通过训练诸如书法、雕刻、绘画、音乐等获得他人所不及的特殊能力。“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理智地对待缺陷,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就能把自卑转化为一种奋发图强的动力。

(6)引导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自卑者大多孤僻、不合群,把自己孤立起来。而积极的人际关系会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利于自身压力的减缓和排解,性格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并且在与人交往中,也会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家长要鼓励自卑的孩子多与别人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社交技能。

(7)对孩子的要求适当

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家长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8)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孩子健康向上的基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树立自尊心非常重要。有的孩子自尊心很强,如果做错事,自己就很内疚。如果家长再对他冷嘲热讽,甚至拳脚相加,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这时家长应关心、体谅孩子,对他说人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错就改,下次不犯就行了。这样,孩子会排解消极情绪,越来越自信。

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固然有许多无法改变的客观因素,但是,作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人——家长,对孩子自卑的发生与消除都有密切关系。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评价、父母孩子间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方式以及日常的接触,这些对孩子积极自我评价、恢复或增强自信心都具有重要影响。当孩子发生了不幸或受到挫折,最需要有人安慰和肯定时,家长有没有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孩子做错事或没达到要求时,家长有没有告诫自己要远离处罚?当他们为自身的缺陷而妄自菲薄时,家长有没有开导他们这点缺陷并不是生命的全部?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在这些情况下,家长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自卑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克服它也需要一个过程。家长应该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在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孩子一定会逐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更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