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王符《潜夫论》释读
31368800000038

第38章 《潜夫论》卷九(1)

志氏姓

〔题解〕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端注重尊正其祖的民族,溯根问祖,慎终追远,不忘其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篇是王符探讨华夏民族古代姓氏起源、演变、分支、分布、迁徙、繁衍的专论,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古代族源及姓氏的历史变迁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原文]

昔者圣王观象于乾坤,考度于神明,探命历之去就,省群臣之德业,而赐姓命氏,因彰德功。传称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千世能听其官者,而物赐之姓,是谓百姓。姓有彻品十,于王谓之千品。昔尧赐契姓子,赐弃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下及三代,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微末,因是以为姓,则不能改也。故或传本姓,或氏号邑[1]谥,或氏于国,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若夫五帝三王之世,所谓号也;文、武、昭、景、成、宣、戴、桓,所谓谥也;齐、鲁、吴、楚、秦、晋、燕、赵,所谓国也;王氏、侯氏、王孙、公孙,所谓爵也;司马、司徒、中行、下军,所谓官也;伯有、孟孙、子服、叔子,所谓字也;巫氏、匠氏、陶氏,所谓事也;东门、西门、南宫、东郭[2]、北郭,所谓居也;三乌、五鹿、青牛、白马,所谓志[3]也:凡厥姓氏,皆出[4]属而不可胜纪也。

[注释]

[1]邑:彭铎注云:“邑”疑衍。高按:从之。即“或氏号谥,或氏于国,或氏于爵,或氏于官,或氏于字,或氏于事,或氏于居,或氏于志”。

[2]东郭:彭铎注云:“东郭”疑衍。高按:从之。此所举者东门、西门、南宫、北郭,以东、西、南、北为序,则“东郭”不当有。

[3]志:标志。即言以上姓氏是以各自的特定标记为姓氏的。

[4]出:彭铎注云:“出”疑“此”。高按:从之。即“此属”。

[原文]

卫侯灭邢,昭公娶同姓,言皆同祖也。近古以来,则不必然。古之赐姓,大谛可用[1],其余则难。周室衰微,吴、楚僭号,下历七国[2],咸各称王。故王氏、王孙氏、公孙氏及氏谥官[3],国自有之,千八百国,谥官万数,故元不可同也[4]。及[5]孙氏者,或王孙之班也[6],或诸孙之班也,故有同祖而异姓,有同姓而异祖。亦有杂厝[7],变而相入[8],或从母姓,或避怨雠[9]。夫吹律定姓,惟圣能之[10]。今民散久,鲜克达音律[11]。天主尊正其祖[12]。故且略纪显者,以待士合揖损焉[13]。

[注释]

[1]大谛可用:犹大致可用。谛:形容词。

[2]七国:指齐、楚、燕、赵、韩、魏、秦也。《淮南子·览冥训》:“晚世之时,七国异族。”高诱注:“七国,齐、楚、燕、赵、韩、魏、秦也。齐姓田,楚姓芈,燕姓姬,赵姓赵,韩姓韩,魏姓魏,秦姓嬴,故异族也。”

[3]氏谥官:用先辈的谥号和各自的官职作为姓氏。

[4]元不可同也:同一个姓氏而来历各有不同,其祖先也就不可能相同了。

[5]及:如。

[6]或王孙之班也:有的可能是王孙的分支。“班”犹“别”也。

[7]杂厝:杂错。《汉书·地理志》:“五方杂厝。”晋灼云:“厝,古错字。”

[8]变而相入:在变迁中相互混淆。

[9]或避怨雠:有的因避怨仇而改变了姓氏。

[10]夫吹律定姓,惟圣能之:至于用吹奏律管,根据乐器之声来区别姓氏者,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白虎通·姓名》:“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记其族。”

[11]鲜克达音律:很少有人通晓音律。鲜:少也。

[12]天主尊正其祖:人们天生具有弄清自己始祖本源的愿望。彭铎注云:“天主”疑“人生”。高按:从之。

[13]故且略纪显者,以待士合揖损焉:故且简略识述一些较为显著者,以待后贤印证或参考增删。彭铎注云:“士”疑“三”,“三合”即“参合”。《韩非子·主道》:“以参合阅焉。”“揖”与“挹”同。《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高按:从之。

[原文]

伏羲姓风,其后封任、宿、须朐、颛臾四国,实司[1]大(皞)与有济之祀,且为东蒙主[2]。鲁僖公母成风,盖须朐之女也。季氏欲伐颛臾,而孔子讥之。炎帝苗胄[3],四岳伯夷,为尧典礼[4],折民惟刑,以封申、吕[5]。裔生尚[6],为文王师,克殷而封之齐,或封许、向,或封于纪,或封于申。申城在南阳宛北序山[7]之下,故《诗》云:“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8]。”宛西三十里有吕城。许在颍川,今许县是也。姜戎居伊、洛之闲[9],晋惠公徙置[10]陆浑。州、薄、甘、戏、露、怡,及齐之国氏、高氏、襄氏、隰氏、士强氏、东郭氏、雍门氏、子雅氏、子尾氏、子襄氏、子渊氏、子干氏、公旗氏、翰公氏、贺氏、卢氏,皆姜姓也。

[注释]

[1]实司:犹掌管,管理也。

[2]且为东蒙主:而且是祭祀东蒙山的主祭。

[3]炎帝苗胄:炎帝的后代。

[4]四岳伯夷,为尧典礼:四岳之一的伯夷,担任过尧的典礼官。见《尚书·尧典》。

[5]折民惟刑,以封申、吕:断诀狱讼,制定刑法,因而,尧将申地和吕地封给了(伯夷)。《史记·齐太公世家》:“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

[6]裔生尚:伯夷的后代生吕尚。《史记·齐世家》:“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尚:吕尚,姜子牙。

[7]北序山:又名北筮山。《汉书·地理志》注云:“故申伯国。县南有北筮山。”

[8]亹亹申伯,王荐之事,于邑于序,南国为式:勤勤恳恳的申伯,周王器重他,命他在北序山下建城,作为南国的榜样。语出《诗经·大雅·崧高》。“荐”作“缵”。“序”作“谢”。《郑笺》:“亹亹,勉也。缵,继也。”《集传》:“式,使诸侯以为法也。”

[9]之闲:之间也。

[10]徙置:迁徙。

[原文]

黄帝之子二十五人,班[1]为十二:姬、酉、祁、己、滕、蒧、任、拘、厘、姞、嬛、衣氏也。当春秋,晋有祁奚,举子荐雠,以忠直著。莒子姓己氏。夏之兴,有任奚为夏车正,以封于薛,后迁于邳,其嗣仲虺居薛,为汤左相。王季之妃大任[2],及谢、章、昌、采、祝、结、泉、卑、遇、狂大氏,皆任姓也。姞氏女为后稷元妃[3],繁育周先[4]。姞氏封于燕,有贱妾燕姞,梦神与之兰[5]曰:“余为伯鯈,余尔祖也。是以有国香,人服媚[6]。”及文公[7]见姞,赐兰而御之。姞言其梦,且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征兰乎?”公曰:“诺。”遂生穆公[8]。姞氏之别[9],有阚、尹、蔡、光、鲁、雍、断、密须氏。及汉[10],河东有郅都,汝南有郅君章,姓音与古姞同,而书其字异,二人皆著名当世。

[注释]

[1]班:犹“别”也。

[2]王季之妃大任:王季的后妃大任。韦昭注《国语·周语》“昔挚、畴之国也,由大任”:“大任,王季之妃,文王之母也。”

[3]姞氏女为后稷元妃:姞氏之女为后稷元配之妃。《左传·宣公三年》:“姞,吉人也,后稷之元妃也。”

[4]周先:周的祖先。

[5]梦神与之兰:梦见神给予一株兰草。兰:兰草或兰花。

[6]人服媚:人们都很敬爱。媚:讨好,逢迎,巴结。引申为爱戴、喜欢。《诗经·大雅·思齐》:“思媚周姜。”《毛传》:“媚,爱也。”

[7]文公:郑文公。

[8]穆公:郑穆公。

[9]姞氏之别:姞姓的分支。

[10]及汉:到了汉代。

[原文]

少皞氏之世衰,而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1]。夫黎,颛顼氏裔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淳耀天明地德,光四海也,故名祝融。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继重、黎之后不忘旧者,羲伯复治之。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别其分主[2],以历三代,而封于程。其在周世,为宣王大司马[3],《诗》美“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4〕”。其后失守,适晋为司马,迁自谓其后。

[注释]

[1]少皞氏至此,见《国语·楚语》。

[2]别其分主:区别天地之职责。

[3]其在周世,为宣王大司马:见《国语·楚语》之“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

[4]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天子告诉掌命大臣,任命程伯休父统帅王师。语出《诗经·大雅·常武》《国语·楚语》。

[原文]

祝融之孙,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芈[1]。己姓之嗣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焉。乃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朡川。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2]。豢龙逢[3]以忠谏,桀杀之。凡因祝融之子孙,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温、董[4]。

[注释]

[1]己、秃、彭、姜、妘、曹、斯、芈:见《国语·郑语》。“秃”作“董”,“姜”作“秃”,“斯”作“斟”。

[2]飂叔安,其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嗜欲以饮食之,龙多归焉。乃学扰龙,以事帝舜。赐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朡川。朡夷、彭姓豕韦,皆能驯龙者也: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之“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扰:驯服。扰龙:即驯龙。

[3]豢龙逢:即关龙逢。

[4]己姓之班,昆吾、籍、扈、温、董:语出《国语·郑语》:“己姓,昆吾、苏、顾、温、董。”

[原文]

秃姓朡夷、豢龙,则夏灭之[1]。彭姓彭祖、豕韦、诸稽,则商灭之。姜姓会人[2],则周灭之。

[注释]

[1]秃姓朡夷、豢龙,则夏灭之:秃姓的朡夷、豢龙,夏代之时就被灭除了。

[2]姜姓会人:姜姓舟人。“会”当作“舟”。《国语·郑语》:“秃姓舟人,则周灭之。”

[原文]

妘姓之后封于鄢、会、路、偪阳。鄢取仲任为妻,贪冒爱恡[1],蔑贤简能[2],是用亡邦[3]。会[4]在河、伊之间,其君骄贪啬俭,减爵损禄,群臣卑让,上下不临。诗人忧之,故作《羔裘》[5],闵其痛悼也;《匪风》[6],冀君先教也。会仲不悟,重氏伐之,上下不能相使,禁罚不行,遂以见亡。路子婴儿[7],娶晋成公姊为夫人,酆舒为政而虐之。晋伯宗怒,遂伐灭路[8]。荀罃武子伐灭偪阳[9]。曹姓封于邾[10];邾颜子之支,别为小邾,皆楚灭之。

[注释]

[1]贪冒爱恡:贪婪财利又非常鄙吝。恡:鄙吝。《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

[2]蔑贤简能:轻视慢待贤能之士。

[3]是用亡邦:所以使鄢国灭亡。

[4]会:即上文所言之会姓。

[5]《羔裘》:指《诗经·桧风·羔裘》,该诗三章十二句,怀念过去的一位官员,心里感到无比忧伤。

[6]《匪风》:指《诗经·桧风·匪风》,该诗三章十二句,言风起尘扬,一个流落东方的人思念故土,倍增忧伤。

[7]路子婴儿:指路国国君婴儿。“路”当为“潞”。《左传·宣公十五年》:“潞子婴儿……”

[8]娶晋成公姊为夫人,酆舒为政而虐之。晋伯宗怒,遂伐灭路:《左传·宣公十五年》:“潞子婴儿之夫人,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成公”作“景公”,“虐”作“杀”。 “路”作“潞”。

[9]荀罃武子伐灭偪阳:晋国大夫荀罃武子伐灭了偪阳。见《左传·襄公十年》。

[10]曹姓封于邾:曹姓的封地在邾地。《左传·隐公元年》杜注:“邾,今鲁国邹县也。”

[原文]

芈姓之裔熊严,成王[1]封之于楚,是谓粥熊,又号粥子。生四人,伯霜、仲雪、叔熊、季紃。紃嗣为荆子,或封于夔,或封于越。夔子不祀祝融、粥熊,楚伐灭。公族[2]有楚季氏、列宗氏、斗强氏、良臣氏、耆氏、门氏、侯氏、季融氏、仲熊氏、子季氏、阳氏、无钩氏、蒍氏、善氏、阳氏、昭氏、景氏、严氏、婴齐氏、来氏、来纤氏、即氏、申氏、訋氏、沈氏、贺氏、咸氏、吉白氏、伍氏、沈瀸氏、余推氏、公建氏、子南氏、子庚氏、子午氏、子西氏、王孙、田公氏、舒坚氏、鲁阳氏、黑肱氏,皆芈姓也。

[注释]

[1]成王:周成王,武王之子。

[2]公族:犹宗族。

[原文]

楚季者,王子敖之曾孙也。蚡冒生蒍章者,王子无钩也[1]。令尹孙叔敖者,蒍章之子也。左司马戍者,庄王之曾孙也。叶公诸梁者,戍之第三子[2]也。楚大夫申无畏者,又氏文氏[3]。

[注释]

[1]楚季者,王子敖之曾孙也。蚡冒生蒍章者,王子无钩也:楚季是王子敖的曾孙蒍章,为蚡冒所生,他就是王子无钩。

[2]子:依彭铎注改之,原文为“弟”。

[3]楚大夫申无畏者,又氏文氏:楚大夫申无畏,又以文为自己的姓氏。

[原文]

初,纣有苏氏以妲己女而亡殷[1]。周武王时,有苏忿生为司寇而封温[2]。其后洛邑有苏秦。

[注释]

[1]纣有苏氏以妲己女而亡殷:殷纣王因为苏妲己而导致殷亡。妲己:商代末君纣王之妃。见《史记·殷本记》。《国语·晋语》:“史苏曰:‘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此句疑有脱误。

[2]周武王时,有苏忿生为司寇而封温:周武王时,有名曰苏忿生者为司寇被封到温地。见《左传·成公十一年》。

[原文]

高陽氏之世有才子八人,蒼舒、隤凱、擣戭、大臨、龙彡降、庭堅、仲容、叔達,天下之人謂之八凱。后嗣有皋陶,事舜。舜曰:“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女作士[1]。”其子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2],扰驯鸟兽,舜赐姓嬴。

[注释]

[1]皋陶!蛮夷滑夏,寇贼奸宄,女作士:皋陶!蛮夷侵犯华夏,寇贼违法作乱,我命你作狱官。彭铎注云:“滑”作“猾”。高按:“猾”字合宜。《尚书·尧典》:“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2]其子伯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皋陶的儿子伯翳,能辨百物以佐舜、禹。彭铎注云:“姓”疑“物”。《国语·郑语》:“伯翳能议百物以佐舜。”高按:从之。

[原文]

后有仲衍[1],鸟体人言,为夏帝大戊御[2]。嗣及费仲,生恶来、季胜。武王伐纣,幷杀恶来。季胜之后有造父,以善御事周穆王。穆王游西海忘归,于是徐偃作乱,造父御,一日千里,以征之。王[3]封造父于赵城,因以为氏。其后失守,至于赵夙,仕晋卿大夫,十一世而为列侯,五世而为武灵王,五世亡赵。恭叔氏、邯郸氏、訾辱氏、婴齐氏、楼季氏、卢氏、原氏,皆赵嬴姓也。

[注释]

[1]后有仲衍:仲衍是皋陶的后代。

[2]为夏帝大戊御:为殷帝大戊驾车。彭铎注云:“夏”疑“殷”。《史记·秦本纪》:“帝大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高按:从之。

[3]王:周穆王。

[原文]

恶来后有非子[1],以善畜,周孝王封之于秦,世地理以为西陲大夫,汧秦亭是也[2]。其后列于诸侯,□世而称王〔3〕,六世而始皇生于邯郸,故曰赵政。及梁、葛、江、黄、徐、莒、蓼、六、英,皆皋陶之后也。钟离、运掩、菟裘、寻梁、修鱼、白寘、飞廉、密如、东灌、良、时、白、巴、公巴公巴、剡、复、蒲,皆嬴姓也。

[注释]

[1]恶来后有非子:恶来的后代中有个名叫非子的。

[2]世地理以为西陲大夫,汧秦亭是也:此句疑有脱文。据《史记·秦本纪》及《汉书·地理志》,此当为“四世,宣王以为西陲大夫,地理汧秦亭是也”。

[3]□世而称王:空格内当补何数说法不一。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秦自襄公为诸侯,至穆公凡九世,自穆公至惠文王称王,凡十八世。合之二十七世。而《汉书·地理志》:襄公后数文公至穆公为八世,又穆公后康公至惠文王为十七世,合之二十五世。

[原文]

帝尧之后为陶唐氏。后有刘累,能畜龙,孔甲赐姓为御龙,以更豕韦之后。至周为唐杜氏[1]。周衰,有隰叔子违周难[2]于晋国,生子舆,为李[3],以正于朝,朝无闲官,故氏为士氏;为司空,以正于国,国无败绩,故氏司空;食采随,故氏随氏。士蒍[4]之孙会,佐文、襄[5],于诸侯无恶;为卿,以辅成、景[6],军无败政;为成率,居傅[7],端刑法,集训典,国无奸民,晋国之盗逃奔于秦。于是晋侯为请冕服于王[8],王命随会为卿,是以受范[9],卒谥武子。武子文[10],成晋、荆之盟[11],降兄弟之国[12],使无闲隙,是以受郇、栎[13]。由此帝尧之后,有陶唐氏、刘氏、御龙氏、唐杜氏、隰氏、士氏、季氏、司空氏、随氏、范氏、郇氏、栎氏、彘氏、冀氏、縠氏、蔷氏、扰氏、狸氏、傅氏。楚令尹建[14]尝问范武子之德于文子[15],文子对曰:“夫子之家事治,言于晋国,竭情无私,其祝史陈信不媿,其家事无猜,其祝史不祈。”建归,以告康王,曰[16]:“神人无怨,宜夫子之股肱五君[17],以为诸侯主也[18]。”故刘氏自唐以下汉以上,德著于世,莫若范会之最盛也。斯亦有修己以安人之功矣。武王克殷,而封帝尧之后于铸也。

[注释]

[1]帝尧之后为陶唐氏。后有刘累,能畜龙,孔甲赐姓为御龙,以更豕韦之后,至周为唐杜氏:《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自虞以上为陶唐氏,在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为唐杜氏。”。

[2]违周难:避周之难。违:避开。《周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3]为李:即为官。“李”即“理”。“理”“李”古字通。韦昭注:“理,士官也。”

[4]士蒍:即子舆。子舆,士蒍之字。

[5]文、襄:晋文公,晋襄公。

[6]成、景:晋成公,晋景公。

[7]为成率,居傅:为成公之帅,位居太傅。彭铎注云:“率”即“帅”。高按:从之。

[8]王: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