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31416500000037

第37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件(4)

在埃及军营里的赫梯兵见到埃军抛弃的大量财物,一个个如饿虎扑食,纷纷抢掠,反倒忘了追击。正当赫梯军队扔下刀枪大肆抢劫时,埃及方面一支由巴勒斯坦青年人组成的军队赶到前线,支援拉美西斯二世。不久,埃及的后援部队也赶到,继续激战。卡叠石城郊到处是双方士兵的尸体,在残阳下呈现出一幅战争的恐怖画面。这场激战后,拉美西斯二世将埃及军队回撤,丢掉了原来埃及占有的南叙利亚和腓尼基的部分城市,赫梯人南进到大马士革地区。

此后,赫梯和埃及的仇恨越来越深,双方展开绵延10余年之久的拉锯战。埃及采取稳进战略,占领了北叙利亚部分城市;赫梯因为受到北方邻国的进攻以及内争而无法与埃及抗争,最后双方签订和约,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赫梯国王和拉美西斯二世缔结了和约,规定两国共同瓜分叙利亚领土。

关于卡叠石之战,双方都说自己是胜利者。赫梯人说,这次战役是埃及人的失败,他们差点活捉了国王;埃及人则说,他们取得了胜利,打跨了赫梯人的军队。客观地说,在这次战役里,埃及法老由于轻敌,险些被俘,实际上是以埃及的失败而告终结的。当然在埃及与赫梯之间的长期争战中,真正遭受到灾难的是双方的士兵和叙利亚的人民。

埃及最后的女王——埃及艳后

20世纪美国好莱坞福克斯公司耗费巨资拍摄的大片《埃及艳后》,使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家喻户晓,引起轰动。

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不仅以才貌出众,聪颖机智过人著称,而且擅长政治手腕,心怀叵测,一生富于戏剧性色彩。特别是她卷入到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斗争的漩涡,她的迷人风采令恺撒、安东尼为之倾倒。她一生的历史,伴有种种传闻秩事,成为历史学家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克列奥帕特拉七世是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和克列奥帕特拉五世的女儿,生于公元前69年,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公元前51年她的父亲去世,留下了遗嘱,指定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和她的异母兄弟托勒密十三世为继承人,共同执政。但是两人各自卷入到宫廷内部的派系斗争,因为争夺权利产生积怨。公元前48年,克列奥帕特拉七世被逐出亚历山大里亚后,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一带聚集军队,准备攻入埃及。

这时,罗马的军事独裁者恺撒追击政敌庞培来到埃及,准备对埃及的王位之争进行调停。工于心计的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得知这一消息后,乘船于夜间悄悄潜入亚历山大里亚。她沐浴净身,香气四溢,以毛毯裹住全身,让侍女将自己抬到恺撒门前。恺撒被克列奥帕特拉的智慧、美貌和胆识所深深吸引,克列奥帕特拉很快成为恺撒的情妇。恺撒曾试图让克列奥帕特拉与托勒密十三世重归于好,但遭到拒绝,于是恺撒与托勒密的军队在亚历山大里亚展开激战,恺撒攻下这座名城,托勒密十三世被杀。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依恃恺撒,巩固了王位,成为埃及的统治者。恺撒与女王率400条船舰,沿着尼罗河而上,巡视全国,直到埃及的南部疆界,两人沉湎于享乐之中。

克列奥帕特拉在名义上还要按照埃及的传统,与另一异母兄弟托勒密十四世结婚,但她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恺撒生下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取名托勒密·恺撒或恺撒里昂。她本人也倍受恺撒的宠爱。恺撒在罗马广场建造一座维纳斯女神神庙,把克列奥帕特拉的美丽的黄金塑像竖立在女神之旁,还对女王许下了诺言,将使她成为罗马世界的第一夫人。然而,就在恺撒权力和荣誉达到顶峰之时,政治上也处于孤立地位,不久恺撒被刺杀身亡,成为罗马共和国的殉葬品。

克列奥帕特七世返回了埃及,毒死丈夫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恺撒所生的儿子为托勒密十五世,共同统治埃及。

恺撒死后,安东尼崛起于罗马的政治舞台。在公元前41年他在西里西亚达尔索斯城召见了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女王认为这是一个亲近安东尼,征服安东尼的绝好机会。于是克列奥帕特拉七世乘坐一条豪华的楼船,从埃及出发。船上挂着名贵的推罗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用金片镶包起来。船只运行在碧波之中,闪闪发光。女王打扮成维纳斯女神的模样,安卧在串着金线,薄如蝉羽的纱帐之中。美丽的童子宛如爱神丘必特一般,侍立两旁,各执香扇轻轻摇动。有的女仆装扮成海中的仙子,手持银浆,配合着鼓乐,轻轻地划浆,场面豪华、壮观、新颖、刺激。人们疑为爱神维纳斯乘着金龙来与酒神(安东尼)相会了,以致观者如潮。当安东尼踏上女王船只后,被女王优雅的谈吐,光彩照人的容颜所倾倒,立即拜倒在女王的石榴裙下。达尔索斯城相见之后,安乐尼就成为女王的情夫。后来他又抛弃了自己的妻子与女王结婚。

安东尼与克列奥帕特拉七世的结合,既有情欲的驱使,但更重要的是出于各自的政治目的。安东尼企图稳定罗马的东方行省,准备远征帕提亚,以抗衡政敌屋大维,亟需得到埃及在财政上的支持,克列奥帕特拉七世则想借助安东尼的罗马军团的力量,维护和发展日益衰落的托勒密王朝,稳定、加强和扩大自己的统治。

作为对克列奥帕特拉财政支援的回报,安东尼杀死了女王的妹妹,政敌阿尔里诺伊,并且把叙利亚中部地区,腓尼基沿岸的一些城市,塞浦路斯岛以及纳巴特王国的一部分地区赠给了克列奥帕特拉。

安东尼在东方的所作所为,特别是他与女王及其子女的关系,受到了罗马人的谴责和非议,继而更引起他们的愤怒。人们对克列奥帕特拉七世恨入骨,认为她是一位妖女,是除了汉尼拔以外构成对罗马最大威胁的人。安东尼也因此威信扫地,丧失了国内的支持;而这些恰恰又被政敌屋大维所利用,这是安东尼在与屋大维斗争中陷于失败的原因之一。

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屋大维会战于阿克提乌姆海角。当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女王看到安东尼难以取胜,便退出了战斗,返回埃及。安东尼随后也离开自己的旗舰,尾随女王而去,撇下了战斗部队任屋大维的士兵屠杀。此后,屋大维乘胜率军包围了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见大势已去,加之听到克列奥帕特拉已死的讹传,万念俱灰,伏剑自杀。

克列奥帕特拉躲进了城堡,随即被屋大维擒拿。当她得知屋大维要看望自己时,还想施展旧技,哄骗、迷惑屋大维。但是,屋大维低着头听她讲话,像一块石头纹丝不动,连看都不看她一眼,一句话也不回答。

屋大维生擒女王的目的,是要把她带回罗马,在举行凯旋时示众。女王得知这一消息后,不愿受辱,决意自杀。她在严密的看守下,仍然设法得到了一个农民送来的一小篮无花果,无花果内藏着一种名叫“阿斯普”的小毒蛇。她让毒蛇咬伤手臂昏迷而死。屋大维满足了她临死的要求,把她和安东尼葬在一起。但同时,屋大维处死了她与恺撒所生的儿子恺撒里昂以及她与安东尼所生的长子亚历山大。

克列奥帕特拉和安东尼之死结束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罗马内战,埃及被并入罗马帝国。一个旧帝国毁灭了,一个新帝国开始了。

犹太民族的诞生

在非洲和亚洲之间,有一片叫做阿拉伯的大沙漠。4000年以前,一个叫“塞姆族”(又被称为“闪族”)的游牧民族为了寻找水草,赶着牛羊在这片沙漠中到处寻找绿洲。

在大沙漠的北方有一块肥沃的土地,它的形状像一弯新月,所以又称为“新月形沃土”。每当塞姆人赶着牛羊来到这里时候,当地人便把他们赶走。塞姆人再也不愿意离开这天堂一样的地方,他们对当地人发动了屡屡进攻,经过多少次失败和挫折,最终他们胜利了,占有了这个地区。

塞姆族有很多部落,其中有一支叫希伯莱人的部落。希伯莱人想占有新月形沃土中的一条狭长地带,这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又称“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但是迦南人早已把这里占领了。为了争夺这块地方,希伯莱人又同迦南人进行了多年的战争,迦南人十分英勇,将希伯莱人打得落花流水。

希伯莱人被迦南人打败以后,处境十分艰难。全族的人聚到一起,商议部落今后的出路。一个老人说,埃及是一个好地方,那里遍地羊群,年年丰登,像天堂一样,我们要想过上幸福生活,不如往那里去。全族人一致同意了这个意见。

进入埃及后,希伯莱人在这里安定地生活。进入埃及的希伯莱人,人数本来并不多,但是到了摩西当希伯莱人首领时,在埃及的希伯莱人已经成千上万了。这可能由于希伯莱人生殖能力强的结果。

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需要建造庞大的宫殿。他征发希伯莱人做苦役,开山挖石,修路夯基。希伯莱人在埃及遭受着苦不堪言的折磨,所以摩西决定带领全族人逃出埃及回到亚洲。他们的行动是对埃及暴政的一次反抗和逃避,但却促成了一次民族大迁徙。

在逃出埃及的过程中,希伯莱人受尽了苦难,他们缺水少食,风餐露宿,忍受着狂风、沙石、冰雹、酷暑、严寒的袭击。有不少老人、孩子、体弱生病者走着走着,便无声无息地倒毙了。一年又一年,他们在沙漠中转来转去,消磨了40年的时光。就现在看来似乎不可能。但是,当我们知道他们原本就属于游牧民族时,便不会感到奇怪了。

在沙漠流浪的日子里,也有一些希伯莱人忍受不了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宁可返回埃及充当奴隶,再当苦役犯也不愿意流浪了。

摩西看到希伯莱人沮丧的情绪,感到十分的痛苦,一次当他们来到西奈半岛时,粮食和水又没有了,人们已经没有了信心。摩西爬上了山顶,呆了40天。下山后,他对族人说,他已见到了耶和华(希伯莱人敬奉的唯一神),并得到了他的圣谕,有了它,希伯莱人就可以交好运了。后来,摩西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

摩西实际上是借上帝的旨意压制众人不满的情绪,他还着手制订了成文法律。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摩西十诫,它们是:

不准信耶和华以外的神;

不准雕刻埃及人信奉的偶像;

不可妄称耶和华之名;

不准在星期日工作,这一天应用来祭祀上帝。

不可对父母不孝;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他人之妻,女人不可与他妇之夫通奸;

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证害人;

不可贪夺邻人的房屋、奴仆、牛等一切财物。

这些约法除前几条外,实际上是一般人应遵守的基本社会准则,摩西借上帝之口说出,目的是增强其权威性。公布诫律后,摩西又率领全族人向迦南进发了。但是面对勇猛强悍的迦南人,希伯莱人丧失了勇气,发生了叛乱。有的人进攻迦南时全部丧生,回到埃及已经不可能了,于是希伯莱人又在沙漠中流浪迁徙。

经历40年的流浪,老一代希伯莱人衰老、死亡了,摩西也死了;新的一代在沙漠的艰苦环境中成长起来,变得骠悍善战。

在新首领约书亚领导下,希伯莱人组成了一支强大的部队同迦南人又进行了无数次的战斗,终于渡过了约旦河,用血与火的手段取得了一块地盘,在迦南定居下来了,并逐渐发展为希伯莱民族,这个民族后统称犹太人。这起初是人们对流亡的希伯莱人的称呼,是犹太之国遗民的意思,后来转指所有的希伯莱人。

希伯莱人在争夺迦南的过程中,服从约书亚的权威,同仇敌忾,但征服完成后,希伯莱人又喜欢各自为政,他们分为12个部落,实际上是12个独立的小国。正当希伯莱人处于分裂状态时,在公元前2000年代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侵入巴勒斯坦(迦南),他们人数众多,骁勇善战,对希伯莱人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在抵抗腓力斯丁人的过程中,扫罗脱颖而出,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与腓力斯丁人的战争,也促进了民族的凝聚力,促进了希伯莱国家的形成。扫罗是由以色列和犹太人共同的民众议会中产生的第一位希伯莱人的国王。他在战斗中英勇无比,杀身成仁。在一次对腓力斯丁人的战斗后,因为失败伏剑自刎。

扫罗死后,有卓越战功的犹太人大卫成为国王,他在与腓力斯丁人的战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并统一了希伯莱人各部。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定都耶路撒冷。他还着手建立由国王集权的中央行政机构,建立了一支由外籍雇佣兵组成的国王卫队。大卫死后,幼子所罗门继位。

所罗门时代是犹太人历史上最繁荣的时代,但是所罗门死后,国家再度分裂。北部形成以色列王国,首都撒马利亚;南部为犹太王国,首都仍为耶路撒冷。两国经常为争夺耕地和牧场进行战争。

内部的分裂,严重削弱了国力,以后巴勒斯坦地区长期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灭犹太国,俘虏了耶路撒冷城中所有的犹太人,史称“巴比伦之囚”。公元前538年,波斯人征服巴比伦之后,放回了囚禁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公元前1世纪,耶路撒冷又遭到罗马人的占领,犹太人被血腥屠杀。

此后,犹太人离开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分居各国,有的还来到中国,居住在开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犹太民族是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

耶路撒冷城的毁没与重建

耶路撒冷,这是一座历史名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尊奉的圣地。犹太人认为这里是他们古代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认为耶稣就被钉死在这里;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曾在这里升天,所以都将它奉为圣地。

耶路撒冷坐落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东部。历史上这块地方正位于尼罗河各大城市和底格里斯河及幼发拉底河各大城市间。由于其位置重要,商业发达,因而战争不可避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一次又一次战祸不断向她袭来。希伯莱人之前,传说是一个被称为耶布斯人的部落首先来这里筑城定居的。后来,另一个叫迦南人的部落也来到这里。他们把这个城市叫做“尤罗萨利姆”,意思是“和平之城”。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人的首领大卫攻占了这座城市,并把它作为首都。犹太人把迦南人所起的城名希伯莱语化,叫做“犹罗萨拉姆”。汉语为“耶路撒冷”。“耶路”就是“城市”之意,“撒冷”就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也就是“和平之城”。阿拉伯的人则习惯地把耶路撒冷叫做“古德斯”,也就是“圣城”的意思。

大卫死后,儿子所罗门即位。圣经中称赞所罗门是以色列诸王中最聪明的一位,把他描述成正直的法官。所罗门统治时期,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在这个基础上,犹太人对耶和华的崇拜也兴盛起来。所罗门用了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系列城市建筑。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一座巨大的犹太教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