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耶路撒冷,建造宫殿和庙宇并非一件易事,因为这里缺少木材和石材,希伯莱人自身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没有什么很好的手工艺品或贵重金属去交换这些必需的材料。于是所罗门就用城邑与推罗国王交换石材、木材。为了运送这些石料和砍伐黎巴嫩山上的树木,所罗门征发了十多万人,花了几年时间,才把这些材料运到耶路撒冷。为了显示对耶和华的尊崇,希伯莱人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
这座圣殿建筑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坐西朝东,外面有一道石头围墙,里面建有高大的正殿和几座侧殿。主殿长9丈,宽约3丈。殿内分为三大部门:门厅、主厅和圣堂。殿内的墙壁、天花板、门窗、抱柱、祭器和宫灯,或铺上金箔,或抹上金粉,显得金碧辉煌。圣殿的中心“至圣所”,是间长、宽、高都是30英尺的不大的房子,房子里面立着两尊木雕的小天使,在小天使伸展的翅膀下,安放着希伯莱人圣物“约柜”。
据说,圣殿竣工后,在所罗门的主持下,举行了安放“约柜”的隆重仪式,此柜内放有“上帝与犹太人订的约法”。所罗门身穿紫罗袍,头戴金王冠,端坐殿中,身后站着500名手持金盾的王宫侍卫,身穿白袍的祭司和长老、贵族、臣仆、歌队、琴师、号手,围在祭坛的周围,殿中香烟缭绕,鼓号齐鸣。当祭师们抬“约柜”进入圣殿时,顿时殿内外鸦雀无声,人们肃然起敬,静听国王的祈祷。“约柜”放在神秘而又幽暗的圣堂之内,只有祭司长才有权进入圣堂,而且每年只能进入一次。
这个盛大的仪式,持续了两个星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杀牛宰羊,大事庆贺。据说在这些时间内,共杀牛22000头,宰羊12万只,作为向耶和华的祭品。犹太人没有一个人不参加这一盛大的祭礼,也没有一个人不献牛羊。
紧挨着至圣所圣殿的神堂,是祭祀的地方。一般来说,穷人们带谷物、面饼之类的祭祀是不让进神堂的。而有财力的人买一只牛或一只绵羊、山羊之类的动物来祭祀就可以到神堂。
圣殿的建造,使所罗门的声威大震,四方邻国来此朝觐者络绎不绝。同时,犹太教由于有了这样一座雄伟壮丽的圣殿作为崇拜的中心,在犹太人的心目中的地位空前提高。修筑圣殿用了多少钱?据史家记载,花费5000泰能的黄金,10000泰能的白银,珠宝尽其所有,铜铁无法计算。圣殿的形成,由腓尼基建筑师采用埃及风格;装璜有一部分是巴比伦情调,一部分亚述情调。圣殿的格局与今天的教堂完全不同,由若干个建筑所围成一个四方院子。它虽不能和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米兰的大教堂相比,但它以金碧辉煌,精巧华丽而享有盛誉。
所罗门花了7年工夫修建圣殿。继圣殿之后,所罗门又开始建造他的宫殿。由于宫殿比圣殿规模更大,因此,时间花得更多。据记载,所罗门修宫殿整整费了13年。这座宫殿单以一角而言,就比圣殿大4倍。正殿的墙,全部以巨石砌成,这些巨石,每方长达15英尺。宫殿四壁,全部采用亚述式的装璜,雕刻绘画,精致无以匹双。宫殿除了所罗门自己及后妃所住外,尚有贵宾室及兵工厂。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率军攻陷了耶路撒冷,将全城犹太人俘虏,把全城夷为平地,彻底摧毁了圣殿和所罗门的宫殿。
在波斯人征服巴比伦之后,犹太人一批批重返家园,重建耶路撒冷和圣殿。
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
居鲁士,波斯帝国的创立者,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希腊人非常推崇他,他们认为他是亚历山大之前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
居鲁士的外祖父是伊朗高原西北部米堤亚王国的国王阿斯提亚格斯。公元前6世纪初的一个夜晚,居鲁士降生了,在那天夜里,阿斯提亚格斯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小外孙长大后要吞并米堤亚。他醒后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派人把女儿和外孙接了回来,准备把这个外孙杀掉,以绝后患。他命令近臣瞒着女儿将小外孙抢走除掉。近臣于心不忍,就将孩子交给一对刚死了婴儿的牧羊夫妇,然后将死婴带回去复王命。
小居鲁士就这样活了下来。
在牧羊夫妇的精心照料下,居鲁士长得非常健壮英俊。他10岁时在村中和孩子们玩游戏时,被选为国王,俨然像国王一样发号施令,结果被阿斯堤亚格斯认出这就是自己的小外孙,僧侣向老国王解释:这个孩子既然已在游戏中当了国王,就不会有第二次国王了。阿斯提亚格斯放了心,把居鲁士放回到波斯。公元前558年居鲁士继承了王位。
居鲁士当上了波斯国王后,领导波斯联盟的10个部落反抗米提亚的压迫和奴役,并大获全胜,米堤亚国王成了居鲁士的阶下囚。不过居鲁士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善待米堤亚贵族,任命他们做高官,对他的外公也优待有加,让外公得以安度晚年。他把整个米堤亚人看作是与波斯人处于平权地位的统治部落,也就是仅仅让他们居于波斯人之下,但居于所有其他部族之上。
米堤亚王国灭亡之后,波斯帝国开始建立了。
年富力强的居鲁士并不满足已有的战果。他先派兵打败了在小亚细亚西部称霸的吕底亚,居鲁士采取分化和征服的政策,使小亚细亚沿海各希腊城邦屈服,并将它们划分为两省:萨迪斯省和滨海省,设总督统治。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的大军兵临巴比伦城下。巴比伦城墙高厚,且有很宽的护城河,在古代技术条件下,没有先进的攻城机械,怎么能攻下这牢固的城墙呢?
有一天居鲁士带着随从沿城墙勘察地形。结果他发现,幼发拉底河横穿巴比伦城,它从北边流入城内,从南边的一个城门流出城外。想到这里,他眼睛一亮,心中便有了计策。
第二天,居鲁士便将他的军队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他亲自率领,来到幼发拉底河的入口处;另一部分由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统帅,一旦看到河流可以趟涉时,马上领兵顺河道攻入城内。他自己率领的那部分军队,则挖了一道深深的壕沟,把河水引到附近的一个湖里,这样,幼发拉底河的河水一下子浅了很多。冈比西斯一见河水浅了,便命令军队立刻下河攻入城内。当波斯军队攻入巴比伦城时,巴比伦人真的以为是天兵而降,乖乖地做了俘虏。
居鲁士攻占巴比伦之后,让被尼布甲尼撒二世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归故国,把尼布甲尼撒从犹太掳得的财宝也都归还给他们,并让他们在耶路萨冷重建圣殿。曾为“巴比伦之囚”的42000犹太人返回了巴勒斯坦。居鲁士开明宽厚的政策不仅赢得了波斯人的尊敬,而且赢得了敌人的尊敬。原来臣属于巴比伦的叙利亚各邦都到巴比伦来表示效忠。腓尼基人把他们的战船调来任凭居鲁士的调遣。他把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并入巴比伦,成为一个大省,叫巴比路士省。
居鲁士的最后一次出征是在帝国的东北边疆,可能那是因为遭到游牧民族的入侵,必须前去回击的缘故。
居鲁士与之交锋的是一支叫马萨革泰人的游牧部落。这支部落的首领是个名叫托米利斯的美丽而凶悍的女人。居鲁士并未把她和她的部族放在眼里,只想快快消灭这支游牧民族。他的士兵勇敢善战,没多久就击败了马萨革泰人,还俘虏了女王的儿子。托米利斯的儿子因被俘感到耻辱,羞愤之下,猛地抓过居鲁士手下卫兵的刀往自己的胸口刺去,自杀身亡。
托米利斯知道后,悲愤异常,亲自率领全部落的人与居鲁士展开一场恶战。交战开始后,双方就用弓箭互射,箭射完了,便用短剑、标枪之类的武器肉搏,双方都知道这是一场生死决战。居鲁士这时才后悔低估了马萨革泰人的能力,不该把主力调走。但一切都为时已晚,在一阵飞溅的血雨之后,居鲁士阵亡。
恶战结束了,只见尸陈遍野,血流成河。女王托米利斯用革囊装满了人血,在阵亡者里找到了居鲁士的尸体,把他的首级割下来放到盛血的革囊里。然后说道,既然你喜欢人血,我就把你的头浸泡在人血里,让你喝个痛快吧。
一代大君居鲁士虽葬身中亚的荒漠中,但他30年的扩张,使波斯建立起一个包括伊朗高原在内的庞大帝国,奠定了波斯帝国的基础。他所实行的宗教宽容,尊重各被征服者风俗习惯的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创始的祆教
古代波斯人最初和其他民族一样,信奉多神教。他们信仰的有祖先,有动物,有石头,有日月星辰。祆教建立以前,波斯人信仰的诸神,主要有太阳神、保生地母、牛神。琐罗亚斯对波斯原有的宗教大为不满。于是,他不顾术士的公然反对,宣称:世间值得崇拜的,只有光明之神,其他神都是微不足道的,从而创立了祆教。
祆教的创始人琐罗亚斯特的出生被神化了。据说他未降生前,他的守护神就进入一株哈沫树中,哈沫树的汁可以酿酒,一位祭师喝了这种酒,于是,守护神和酒进入了祭师的身体。就在同一个时候,天空有一丝亮光,忽然降临至一位贵族少女的腹中。祭师与这位少女恰巧结为夫妇,于是守护神与天上的光一混合,琐罗亚斯特就诞生了。
相传琐罗亚斯特诞生后就能大笑。他的笑声,使环绕在他身旁的魔鬼纷纷抱头鼠窜。他聪明过人,爱好自由与正义,因此他远离人世,独自住在一座山上。那座山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山,山上有着吃不尽的干酪和水果。魔鬼曾对他多方诱惑及试探,可是他不为所动。他所受的试探,有的非常严酷。例如,在他的胸前插上一把剑,在他的七窍中灌满铅。不过,不管怎么试探,他都虔诚地相信,光明之主阿胡拉·马兹达是唯一真神。
最后光明之主阿胡拉·马兹达出现在他面前,授他一部经典。同时,命他下山开导世人,这部经典就是《阿维斯塔》,又称《知识及智慧之书》。这部书可以说就是波斯人的圣经。
琐罗亚斯特下山后,即遵从神的旨意去开导世人。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世人不但不信奉他,反而对他加以嘲弄及迫害,直到有一位伊朗王子听了他的传教,皈依了祆教,并协助他传播其思想。有了根据地,祆教便开始迅速传播了。
祆教经典,比基督教《圣经》薄了很多,内容也显得残缺不全,是由许多祷语、圣诗、神话、药方、仪式、教训集结而成。
祆教崇拜最高神阿胡里·马兹达(代表光明和幸福),但不塑神像,不建神庙。古代波斯人特别崇尚火神,祆教兴起后,便把火神说成是阿胡里·马兹达之子,把火作为光明的象征,并规定礼拜圣火作为主要的宗教仪式。所以祆教又称拜火教。祆教祭司行祭时,要头戴白帽,以白布掩口鼻,以防止吹熄“圣火”。
祆教宣扬一神教,或者说接近一神教。它和一神教的基督教并无两样。基督教有撒旦,它有魔鬼。基督教有天使,它有守护神。按照琐罗亚斯特的看法,阿胡里·马兹达与上帝也非常相似,因为它们都是世界上一切正义势力的象征。人类的道德,以符合正义势力的要求为标准。祆教另有两大特色,显然为其他一神教所不及。第一,它直接提出了人生的另外一面,即病态、邪恶的一面,并列举了救世之道。第二,它跳出了印度禅学和烦琐哲学的圈子,最后对邪恶加以否定。
人生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祆教对这一问题的答复是:好人是有好报的。他们说,这个世界以每3000年为一个周期,一共有四个时期。在这四个时期间,神与恶魔交替掌权。但当最后一个时期终了时,恶魔势力即永远归于消灭。那时神获全胜,正义伸张,好人升上天国,恶人永坠地狱。地狱是很可怕的,那是没有光明只有黑暗,没有食物,只有毒药。
按照《阿维斯塔》的说法,人的职责有三:使自己由敌人变成朋友,使自己由邪恶变成正直,使自己由无知变为博学。要诚实有信,要虔诚,慷慨仁慈,但仅限于本国人,因为外国人是异教徒。祆教和同时代的宗教相比,还有其他优点。就是没有血腥气,不搞偶像崇拜。
祆教在大流士一世时代,势力最大,如日中天。大流士一世曾尊祆教为国教,但不强制臣民信仰。公元241年,萨珊王朝阿尔达希尔一世再立祆教为国教。祆教成为国教之后,竭力维护萨珊王朝的统治。祆教祭司为了支持王权,编出了新的教义:只有萨珊家族才能承受光明之神的恩典,高居帝位。阿尔达希尔一世亲自主持古波斯语经典《阿维塔斯》的编纂,为这本书加上了新的注释。据说《阿维斯塔》是用金汁写在12000张牛皮上,亚历山大入侵时曾遭焚毁,仅存一卷。经阿尔达希尔一世重新搜集,整理,编纂,这部经典共计21卷,约35万字。从此萨珊王朝祭坛上圣火常明,庙宇里颂声不断,祆教兴旺发达。阿尔达希尔一世曾对他的儿子说:“国王的宝座是祭坛的支柱,祭坛又是国王宝座的支柱!”由此可见祆教对萨珊王朝的重要性。
祆教大约在唐朝时传入中国。唐朝统治者对外来宗教持开明态度,尊重别国的风俗、宗教信仰,所以出现了宗教兴盛的局面。
今天,世界信祆教者,仅有伊朗个别省份的小部分居民。印度拜火教是它的旁支,信徒不过9000人而已。不过他们人数虽少,但却能维持祆教古风。他们诵经,拜火,视地、水、风为神;人死后不烧不葬,置于安息塔上任由飞鸟取食。这些人道德水准相当高,可算是祆教文明的活标本。
波斯国君大流士的改革
波斯国王大流士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不仅恢复波斯对帝国原有地区的统治,还大大扩展了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一个东起印度河流域,西到撒哈拉大沙漠,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为了纪念胜利,他在岩石上刻石记功,这就是著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铭文的上半部分是浮雕,浮雕上的大流士身罩披肩,气势轩昂,圆睁双眼,目视前方。左脚踏着地上的高墨达,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与幸福之神阿胡里·马兹达。8名被绳索缚着脖颈的叛乱首领被雕刻的很小,与高大伟岸的大流士形成鲜明的对照。浮雕的下半部用古波斯、埃兰、阿卡德语三种楔形文字写成的铭文。上面写着:
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万邦之王,波斯之王,诸省之王,叙斯塔斯帕之子,阿尔沙马之孙,阿黑门尼德。……按阿胡里·马兹达的意旨,我是国王。
大流士出身于波斯的名门贵族,父亲是波斯国王冈比西斯的堂兄弟。冈比西斯在远征埃及期间,任命大流士为万人不死军的总指挥。冈比西斯在埃及逗留期间,波斯境内在拜火教僧侣高墨达的率领下,发动了政变。他冒充冈比西斯的胞弟巴尔迪亚,于公元前522年篡据了王位。同年,大流士和其他6个波斯人合谋发动政变,杀死了高墨达,大流士当上了国王,史称大流士一世。他在位期间,进行了19次战争,擒获了8个暴动的首领,才扭转了帝国摇摇欲坠的形势。
依靠军事武力维持的帝国统治,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措施是难以维持的。大流士初登王位之时,被征服的民族时时企图独立,被国王任命的大臣要员在各地也时刻窥伺时机,谋求割据。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帝国的统治随时有可能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