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全知道
31416500000061

第61章 影响世界历史的大事件(28)

535年,贝利撒留挥师北上,渡海侵入意大利,进攻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的军队虽然顽强抵抗,但在540年被迫投降,拜占廷军队占领罗马城。查士丁尼在意大利迅速恢复旧罗马的地方行政机关,对奴隶和隶农反攻倒算,人民稍有反抗就施以严刑峻法,把人钉死在十字架上。无论在北非还是意大利,拜占廷人的反动统治都遭到了强烈反抗,以致查士丁尼用了20年的时间,才完全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随后查士丁尼向西班牙进军,迅速夺取了西班牙半岛的东南部。至此,拜占廷帝国已囊括西罗马的大片领土,比它原有的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但是查士丁尼的统治没能长久,长期的对外战争削弱了帝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自555年后,查士丁尼已无力发动新的侵略战争。10年后,这位享年83岁、在位38年的拜占廷帝国皇帝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欧洲的骑士精神

在西班牙的曼查地方,住着一个50多岁的穷乡绅,名叫吉扎达,他闲来无事,整天沉浸在骑士小说里,读得满脑子尽是游侠冒险的荒唐念头,最后他失去理智,决心要做个骑士,学那些书中的游侠,全副武装,跨上骏马,漫游世界,行侠仗义,救苦济贫,以扬名天下。这些强烈的愿望使他行色匆匆地开始了各种荒唐冒险的游侠生涯。

欧洲文学自《罗兰之歌》到《唐·吉诃德》,均以骑士为主题。在中世纪,骑士确实很引人注目。他们周身披着钢甲,头上戴有蒙面甲的兜帽,手执十字柄的直剑、长矛和盾牌。他们的战马高大、骠悍,披着铁甲。有关他们的故事和一些民间传说,构成了骑士传奇文学。在这些传奇中,骑士往往被描写成智勇双全的英雄:武艺高强,见义勇为,视死如归,彬彬有礼,这就是后来欧洲人喜欢夸耀的“骑士精神”、“骑士道德”。

骑士出身于世家贵族家庭,但并非所有显贵的世家子弟均有资格成为骑士。长子之外的各子(皇族除外)仅继承有限的财产,而不具备成为骑士的资格,他们是骑士的随侍。他们只有开创了新的领地并获得自己的爵位后才能成为骑士。

青年贵族要想成为一名骑士,必须从小接受非常严格的骑士教育。15岁以前,他们要学会骑马、射箭和使用武器。然后到领主家充当侍从,侍候领主,服侍领主于桌边、于床侧、在庄园中。经过不断磨炼及运动来增强他的身心健康,并要随同领主出征,学习实战本领。到18岁的时候,要举行一个隆重的授名仪式。还要举行一个沐浴仪式,代表洗净过去的不端行为,使身心得到净化,因此被称为“出浴之骑士”,以有别于“配剑之骑士”(所谓“配剑之骑士”是指在疆场上凭一时之勇猛得到的头衔)。“出浴之骑士”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衣,表示对纯洁道德的期望;身披红袍,代表为荣誉和上帝而流血;外加一身黑外套,代表必要时义无反顾地就义。

骑士要斋戒,晚上在教堂里祈祷,向神父忏悔,参加弥撒,领受圣餐,听关于道德以及骑士的军事责任的训示,并郑重地承诺去加以实践。此时,候选的“出浴之骑士”在颈上吊挂着一把剑,他走到神坛前,神父解开剑来祝福一番,又重新放回到他的颈上。他再转向坐着的领主,从他那里以求得武士的认可,这时,领主会再次提出一连串严肃的质问:“你为了什么目的要进入这个行列?如果为了财富、为了安逸、为了自身荣誉而不去做荣耀骑士的事,那你就不配成为骑士。”候选者会再次郑重承诺和庄严保证。然后由骑士或淑女帮他穿上骑士的盛装,包括锁子铠、护胸甲、臂饰、铁手套、银踢马刺。这时,领主站了起来,吻他的双颊,用剑背在他的颈或肩上敲击一下,有时还刮一个耳光,当作他能无偿接受的最后侮辱的象征。最后用剑轻轻拍着他的肩,说道:“我以上帝的名义,封你为武士。”这样,他就获得了“骑士”的头衔。

获得骑士头衔后,他们往往要到马上比武大会上去一试身手。当掌礼官宣布国王或大领主的旨意,庆祝一个骑士的任命典礼或庆祝一个国王的来访,或皇族间的婚典时,骑士们就来到一个指定的城镇参加一场勇敢的马上比武大会。

一场马上比武大会长则一星期,短则一天。比武场是城镇中的广场或野外的空旷地,由看台及包厢围起,富有的绅士坐在这里看斗殴,而普通百姓则围在场子周围。整个大会在乐师的的演奏乐中开始。

在比赛之前,骑士们身着盛装,带着盾牌和头盔,踏着稳健的步伐进入竞技场。

马上的枪战是骑士之间单独的作战。两骑对冲,骑士刺出他们的钢矛,如果一方被击落马,依规定,则他方亦须下马,双方继续在地上打斗,直到一方求饶、或丧失战斗力、或死、或伤、或国王叫停、或判定了胜负而后停止。虽然他们通常用的都是钝兵器,但在这样的比武会中,一如正式的战斗一样,骑士死亡也屡见不鲜。但通常败者被捕为俘虏,并被榨取赎金。得胜的骑士有权亲吻一位最可爱的女子,并接受典礼中诗歌的赞颂。

得胜的骑士发誓诚实、保障教会、保护穷人,在他自己的省区内维持和平。他对君主无比忠诚。对一切女子,他是保护人,保护他们的高洁;对其他的骑士,他们之间像兄弟一样,互相礼遇、帮助。战时也许他们互相为敌,但如果一方俘虏了任何骑士,他都必须待之如宾。战时要英勇,对君主要忠诚,要为所有的骑士、妇女、穷人、病人服务,这就是中世纪骑士们所标榜的骑士美德和骑士责任。

然而,以上所说的只是理论上的骑士,很少有骑士达到这个标准。人类残暴的天性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美好理想。一个马上比武的英雄,可能做出暗地里的谋害。他发誓保护弱者,但却可能会用剑击手无寸铁的农人。他可以在早晨做过弥撒,下午就抢劫教堂,晚上则喝得烂醉如泥。可见,那些所谓高尚的“骑士道德”是多么虚伪。

骑士的文化水平低得可怜,许多人目不识丁。不学无术的封建骑士,却要强迫他们统治下的工匠和农奴去建造坚固的城堡。这些城堡往往建在有水源的山头或陡峭的山岩上。城堡内有塔楼、殿堂、宫室和监狱,城堡四周挖有深沟,从外面进入大门,没有固定的桥梁,只有木板做的吊桥。当板桥吊起的时候,外人就无法进入城堡。这些城堡实际上就是当地封建政权的中心,而骑士和他们的领主就是这些城堡的主人。

每个骑士只效忠于自己直接的主人,因此,除了直接属于国王宫廷的骑士外,全国大多数骑士分别属于各地的诸侯和爵爷,有不少骑士还自立门户。这些诸侯、爵爷和独立的骑士名义上有服从国王的义务,但他们的地盘和部属,国王都不能控制。这种“骑士混战,天下大乱”的局面持续了很长时间。

当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时,中世纪的封建城堡被炸得粉碎,骑士阶层走向了衰亡。但彬彬有礼、举止端庄的骑士精神仍是当今西方世界人们心中的重要观念。

查理曼帝国的奠基人——查理大帝

800年圣诞节,罗马圣彼得堡大教堂灯火辉煌,一位身躯高大、面容端庄、气度非凡的国王正在作弥撒。突然,教皇立奥三世把一顶金色皇冠戴在他的头上,并大声说:“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保佑这位伟大的罗马人皇帝万寿无疆,战无不胜!”在场的人齐声欢呼。

这位查理是谁?教皇为什么要给他加冕呢?

742年,查理出生在法兰克的名门贵族家庭,曾祖父赫里斯塔尔·丕平是法兰克王国独揽大权的世袭宫相,祖父查理·马特以巩固国家统一和战败阿拉伯人而驰名,父亲矮子丕平在罗马教皇的支持下,废掉了长期徒有虚名的墨洛温王朝末代君主,成为加洛林王朝第一代国王。作为王子,查理从小在父亲身边受到军事和政治上的锤炼,精于武艺,骠悍善战。768年,丕平去世,查理和弟弟卡罗曼按照父亲的遗嘱平分了法兰克王国,实行共治。卡罗曼死后,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唯一的国王。查理在位46年,共进行了50多次战争,使加洛林王朝达到鼎盛。

查理当政后的第一次亲征是进攻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德王国。伦巴德人曾多次进犯教皇驻地罗马,查理应教皇要求,派军进攻伦巴德。伦巴德人战败,俯首称臣,国王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查理为妻。但伦巴德国王的女儿体弱多病,不能生儿育女,很快被查理遗弃。伦巴德国王得知消息,暴跳如雷,发誓与查理誓不两立。查理先发制人,774年冬,查理率领大军翻过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采取分兵袭击、围困迫降的战术,攻占了伦巴德的全部国土。接着进军罗马,实践了其父的诺言,把意大利中部奉献给罗马教皇,教皇授予他“罗马人长老”的称号。从此,意大利的北部与中部便处于查理的控制之下。

查理一生中进行的最长战争,是对北方萨克森人的征服。从772年开始,查理亲率大军发动对萨克森人的战争,他残酷镇压萨克森人的反抗,残忍地将4500名萨克森人质全部处死,所有萨克森儿童都要用刀剑量过,凡超过规定高度者,一律砍头。然而查理的残暴并没有吓倒萨克森人,爱好自由的萨克森人顽强不屈,英勇抗争,与查理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持久战。双方战争持续了33年,查理在萨克森地区建立了大批教堂,强迫所有萨克森人信仰基督教,不守教规、保留异教习惯者均被处死。各地居民都必须给教会提供土地、房屋、劳役和交纳什一税。这样法兰克王国的国境线推到了易北河一带。

在与萨克森人作战的同时,查理还征集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去进攻西班牙。778年,查理的军队越过比利牛斯山,攻打当地的阿拉伯人。回师途中,当后卫部队经过比利牛斯山隘口的时候,突然,山顶上喊杀声四起,两侧的树林里冲出密密麻麻的人群,原来这些人是当地的巴斯克人,因反对查理侵入自己的家园,特地在森林茂密的山顶上布置了伏兵。在夜色的掩护下,巴斯克人把查理的后卫官兵杀得片甲不留,查理的部将罗兰英勇战死。这一事迹后来被文学家加工成法兰西最早的民族史诗《罗兰之歌》,诗中赞美罗兰是中古骑士的楷模,查理为封建君主的典范。23年后,查理又一次远征西班牙,吞并山南广大地区,建立了西班牙边防区。

查理占领伦巴德国,触怒了伦巴德国王的女婿巴伐利亚公爵塔西洛。他决定向查理挑战,替岳父报仇。787年,查理出兵巴伐利亚,废黜了巴伐利亚公爵,把这个地区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

查理在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中,与罗马教皇保持着相互勾结和利用的关系。教皇与法兰克人的勾结引起了罗马大贵族的不满。795年圣诞节,教皇阿德连一世去世,新任教皇立奥三世继位没多久,贵族们就罗织罪名把立奥三世逮捕入狱,并扬言要挖掉他的眼睛,割掉他的舌头。立奥三世秘密派人向查理求救,查理立即率兵前往罗马,将罗马贵族或处以死刑,或禁锢终身。第二年又亲自送立奥三世回罗马复位,立奥三世感激涕零,于800年封查理为“罗马人皇帝”,查理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和基督教世界的保护者。从此,查理国王变成了“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成为“查理曼帝国”。

查理的才能和业绩并不仅限于军事征服。他在行政、司法与军事制度、经济生产管理体制、教会组织规章、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模式。

在行政方面,查理把帝国划分为许多辖区,分别由公爵、侯爵、伯爵等统辖,他们最初由国王任免,后来发展为终身制以至世袭。同时,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也有类似的地方行政权力。帝国内部也存在大量封赐给军事与教会贵族的采邑,其中一些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和财政税收的权力。

在军事方面,为确保兵员供应,查理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拥有一定数额土地的人自备武器、粮食和衣物等,不足规定土地数额者则由几个人合力提供兵役。教会贵族接受采邑后也必须提供相应的兵役。

在司法方面,查理要求法官必须具有法律知识,依法进行审判,并确定了审判过程中的陪审作证制度,成为中世纪普通法发展的开端。

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帝国的控制,查理加强国家官员及机构的建制。他把传统的“五月校场”民众大会演变为国王和全国贵族、官员与教士商讨决定重大事务的会议。他还经常派出巡视团,监督和检查敕令的执行情况以及官员是否称职、教士是否守规等。

查理还大力倡导文化教育。他率先垂范,学习并掌握了古法语、拉丁语、古德语等多种语言。他建立学校培养贵族子弟、培训教会人员,还下令教会和修道院学习和传授文化,他令人抄写了大量古典和早期基督教的著作并加以保存,因而这些典籍得以流传至今,这些成就后来被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查理曼帝国辉煌一时,但并不长久,查理死后不久,他的三个孙子在843年三分帝国,分别成为后来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前身。

教皇国的建立

意大利的罗马,人口不到300万,却有300多座教堂,300多座修道院和7所天主教大学,罗马城中还有一个“城中之城”——梵蒂冈,生活着一位基督教世界至高无上的精神力量——教皇。今天的教皇早已丧失了世俗的权力,仅限于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可是,在中世纪,教皇却凌驾于欧洲各国皇帝、国王之上,主宰一切,是一位威风八面、名副其实的“太上皇”。

“教皇”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父亲,4世纪时,基督教的所有主教都获得这一称号,而从5世纪起才为罗马主教所专有。

教皇上升为政治势力则是6世纪末的事。当时,意大利遭到伦巴德人的进攻,教皇格利哥里一世曾从事抵御伦巴德人的进攻,并使伦巴德人皈依天主教。此外,他还派遣以圣奥古斯丁为首的40名修士组成的布道团到英国传教,因而罗马主教成了传播天主教和抵御外敌的首领。至于说教皇是奉基督之命在罗马传教并成为主教彼得的继承人,因而有权统治所有教会的神话,则是为教皇擅权作辩护而编造出来的。

教皇国的建立是欧洲各国长期政治斗争的产物。7—8世纪,意大利半岛存在三种势力:拜占廷、伦巴德和教皇。而当教皇遭到伦巴德人的进攻而拜占廷又无力保护时,教皇就寻求外国君主的保护。教皇扎恰里竭力支持丕平废黜墨洛温王朝而自立,并派代表为他的登基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