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很多故事围绕着河童以上的两种不良嗜好(吸血以及对人的屁股的嗜好)而展开。这些故事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将这两种嗜好漫画化,而不是对其恐怖性加以突出。河童喜欢把马拉到水里去吸血,如果依照河童超自然的神力,一旦尾巴被河童拉住,马无法幸免于难。有趣的是,河童总会在稀里糊涂中,反倒被马给拉上岸,马的主人照例要砍下河童的手臂,河童为了要回被砍下的手臂,要么答应每天为他们送鱼,要么写一份保证不再来骚扰的悔过书,要么教给人类接骨的药方。“河童药”于是就发展成了河童故事的一种。
河童对人的屁股的嗜好分为两种,一种是从屁股里掏内脏,一种是躲在厕所里摸人的屁股。前者使人回想起河童与左甚五郎的对话,后者则让人联想到河伯的“好色”之说。一则故事讲道,某地每年夏天均有五到十人溺水,有一年却突然增加到了十五人。当地人很恐慌,以为触怒了河神。后来发现溺水的都是适龄女性,并且尸体都是屁股开裂,这才知道是河童所为。一晚,村长的妻子上厕所时,觉得有人在下面摸她的屁股,村长的妻子会一点武术,就抓住下面人的手要往上提,但对方力气很大,怎么也提不上来。于是,她让人拿来了短刀,砍下了河童的手,晚上河童来要断手,作为代价,河童教会了村长妻子如何制作疗伤药。
虽然故事的前半部分有些血腥,不过也表现了河童可笑的“好色”基因。为了这些不良嗜好,河童往往无一例外地被砍掉了手。为了要回断手,只好做以上三件事中的一种。通过后半部分河童被人类制服的故事演绎,实际上河童形象已经淡化了恐怖色彩,而带有滑稽的成分。与其说它是妖怪,不如说是人类制服异物的想象的喜剧化。
最喜剧化的结局是河童写“悔过书”。曾经有一只河童很恋慕一户人家的女儿,就去请求她的父亲将女儿嫁给它。女子的父亲气坏了,带着刀和河童“谈判”,河童输了,道歉了,还写下了“悔过书”。据说这样的“悔过书”现在还保留着。
而“河童药”在众多流传的故事中还被称为“治伤药”、“万能膏”、“命宝散”等等,至今日本还在出售“河童药”,按现在流行的说法,也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品牌”。
有一种关于“河童药”的故事比较独特。一个小伙子每天来河童住的河里采水草,河童询问缘故。年轻人说,村里没有医生,他把水草(上图为古代日本的医者为人接骨)
晒干后,用来给村里的人治伤。河童很感动,就教给他一种黄色药丸的制作方法。几年以后,一个江户相扑的横纲(相扑最高级别的力士),脚受了很重的伤,江户的医生都治不好。听说这个年轻人的事后,横纲来到了年轻人的村庄。年轻人用河童教授的制药方,制成药后,涂在布上,让他每天贴一贴,十三天后,横纲的脚全好了。之后,这种药就被称为“十三贴”,名声大振。年轻人也被称为“十三贴”,该地地名也改为“十三贴”,而药名最终则变为“日本一流的十三贴”。村里因此繁荣昌盛起来。每逢黄瓜熟了,村里人都要将它供奉给河童,这个村里的孩子到河里嬉戏,也不会被河童掳去。——与其他故事相比而言,这个故事里的河童并非为了自己的不良嗜好,而传授给人类治伤药方。故事里所隐含的村民对河童的感恩,其原型应该是对水神的朴素信仰。而所谓“日本一流的十三贴”,又让人想起了桃太郎的“日本第一的糯米团子”,这的确是日本民族不无喜剧色彩的“第一”的情结。
四、河童与儿童
河童大小如四、五岁大的小孩,喜相扑、恶作剧,如果排除它的异样身份,河童就是道道地地的“孩子”。在日本的童话世界中,河童故事拥有独特的魅力,它是儿童想象世界中的一个有趣玩伴。
但一开始河童与儿童的关系,可能远非我们今天看来这样轻松。在过去的观念里,河童就是儿童溺水事件的始作俑者。儿童喜欢玩水,溺水也是常见的悲剧。河童喜欢拉小孩子下水、喜欢吃小孩子的“尻小玉”,这一类故事尤其对小男孩具有震慑作用,是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去玩水的最好的教科书。
不过,民俗对此有自己独特的解释方式。下面是流传于都贺郡藤冈町高取这一地方的一则民俗传说——
从前,孩子长到七岁时,经常被河童吸引到河边,从此不再回来。大人们为此很担心。一户人家的男孩转眼到了七岁,不知为什么,他老想到河边去。大人心想:这准是河童在作怪,诱惑孩子到河里去。尽管大人们想方设法阻止,但还是不能打消孩子去河边的念头。于是大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特意做了一种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吃的饼,让孩子带着。小孩到了河边,过河时就把好吃的饼拿出来吃,津津有味地吃了一会儿,装出已经吃不下的样子,把饼扔到河里去。河童出现了,它本来是来抓孩子的,但饼太吸引它了,所以它只顾着吃饼,而忘了抓孩子的事。孩子就这样安然无恙地过了河。那天正好是十二月一日。从此,这一带就有了一种风俗,在十二月一日这天,孩子们把饼放到河里,让它随水流漂走,以此期望孩子们从今不再受河童的诱惑。
一些儿童读物把儿童与河童的智斗作为故事的中心,这样的读物显然也深受儿童的喜爱。这是童年幻想的天空,有长着水草的河流,有新奇的摔跤伙伴,同时也有潜在的、紧张刺激的威胁,有战胜怪物后的喜悦,所有这些都是童年的专利与乐趣。
彦左是一个有力量的男孩,一个夏天傍晚,他在水池边割完了草,就要回家。河童叫住了他:“哎,我们玩相扑吧。”彦左想想,肚子饿了,还没吃晚饭呢。于是就对河童说:“这里不好比,我们到白沙滩那里去比,那里比较宽阔些。”河童答应了。途中彦左经过自己的家,就拐进家里,急忙大吃了一通摆在佛坛上的饭。因为他记得“吃了佛坛的饭、河童提不走屁股”的说法。来到沙滩后,彦左和河童就斗了起来,许久都不分胜负。因为互相甩来甩去,河童盘子里的水甩出去不少,而且彦左吃了佛坛上的饭,河童最终被打败了。彦左对河童说:“你以后再也不准上这一带来,除非你把白沙滩涂成黑沙滩,在这四周的岛上都种上松树。”第二天,河童就开始往白沙滩上涂墨,在岛上种松树。村里人很惊恐,但彦左笑嘻嘻地让大家不要害怕。没几天,一场大浪袭来,把黑墨和树苗冲得一干二净。反复几次以后,河童死了心,离开了这个地方。
这是彦左以智慧战胜河童的故事。一般与河童斗智,都是想办法让河童盘子里的水蒸发、倾倒等等,共同的目的都在于使河童失去超自然的力量。这就不禁让人叹服最初对河童形象的构想,是什么样的想象力才能诞生出这样的形象呢?
当然,不止是儿童与河童故事,那些流传于日本的富有人情味的河童故事,也可算是成人与儿童共同拥有的“童话读物”。岩手县的远野市是传说中河童出没的大本营。据说一般河童的脸是绿色的,但远野市河童的脸则是红色的,喜欢和人相处。因为有着迷迷糊糊的性格,所以很受当地人的喜欢。
有一年,一个村庄里正在举行祭祀,村里的年轻人进行相扑比赛。突然来了两个年轻人,这两人力气都非常大,这一天里谁也战胜不了他们。人们感到很奇怪:这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天的比赛结束后,有人悄悄地跟在他们的后边,只见两人走到一座桥边,一边走进水里,一边说:“人这种东西真是愚蠢啊,河童手臂力大无比,他们哪里知道,如果手臂脱臼了,也就没有了力气。”村里的年轻人听到了它们的对话,有了对付它们的计策。第二天,相扑赛照样举行,两个年轻人也依旧来参加。一个年轻人刚进入相扑场,村里的年轻人就分别抓住他两边的手臂往外拉,“哧噜”一声响,河童的手臂脱臼了。另一个河童也被如法制服。两河童扭着脑袋,连声喊着:“投降!投降!”,捧着它们的手臂逃走了。——在如此狼狈的河童身上,已完全看不到丝毫的恐怖的“阴性”怪物形象,毋宁说,这是充满了“阳性”气息的人类娱乐生活的一剂趣味品。
漫步日本各地,你可能会碰到“河童杉”,那是曾经绑住淘气河童的杉树。你也可能碰到“河童冢”或者“河童桥”,每一种与河童名称连在一起的事物,必定都有一个关于河童的故事。
作为本节的结语,这里要讲述一个“宝壶”的故事。老百姓源左卫门,夏天在黄瓜地里忙碌,养老川的河童跑出来,一直摸他的屁股。源左卫门觉得很烦,大声地叱骂河童。河童说,你有一个很结实的金屁股,你如果给我黄瓜,我就给你一个宝壶。源左卫门把黄瓜给了河童,河童的身影消失在水中。半夜里,源左卫门觉得院子里似乎有动静,早上起来一看,庭院中有类似水鸟样的足迹,就顺着那足迹一路来到马屋里,在一个桶里找到了一个黄色的壶,壶里放着两枚铜钱,如果一枚一枚地拿出去用,壶里的钱就不见少。源左卫门家因此富裕了起来。但到了他的后代,有一次,他的一个子孙一下子把两枚钱一起拿出去用了。结果,壶里再也没有钱出现。直到现在,这家人的子孙还只拥有这个“宝壶”。
这是众多河童故事中极为少见的一种,但也有着鲜活的庶民气息。淘气的河童似乎在这样回答着底层民间对财富的期望:不要挥霍,唯有细水长流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