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书香醉我
31498400000033

第33章 不曾遗失的尊严

近来,有一本叫《往事并不如烟》的书前所未有地感动了我。作者章诒和在本书记述了一批文化精英、社会名流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的不凡生活。她以晚辈的眼光来写父母的诸多友人,其文视角独特,笔致细丽,思考深沉。其中有"有情无思"的史良,"最后的贵族"康同璧母女,"寂寞斯人"聂绀弩,仗义"公子"张伯驹夫妇,耿介之士储安平,狷狂之人罗隆基……他们是峥嵘岁月里的风流人物。

当我们带着沉重的忧伤咀嚼往事、反思历史时惊奇地发现,在特定环境里,这些特殊的人物身上彰显出的是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夺目的生命异彩。那个年代里,身处当局者的人们并非都在发烧,作者笔下有一群清醒的独立的知识分子。关于"文革",章伯钧先生当时就一语破的:"斯大林病亡之后,赫鲁晓夫上台的事实让毛忧心忡忡,疑心重重。这个运动说是文化革命,我看还是围绕政治斗争转罢了"。不是么?

年逾花甲的章诒和自称是经历了天堂、地狱、人间三部曲,此时拿来起笔来,是想寻找继续生存的理由和力量,以拯救自己即将枯萎的心。往事如烟也好,并不如烟也罢,我们总是可以通过某种形式感知其曾经存在。她的文字让我感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痛。能够悲伤也是一种权利,欣慰的是悲伤之余,我更为他们不曾遗失的尊严而肃然起敬。

政治吞没人。在中国的各种运动中,其吞没与消化程度,因人之硬度而不等。知识分子往往是最难消化的部分。而这个消化过程,也是最能证明人的价值和人格的时候。"文革"期间,亲人检举,朋友倒戈,同僚揭发,屡见不鲜。然而,当批斗者拿出了史良早年写给罗隆基的情书宣读并质问他们的关系时,她从容作答:我爱他。这是全书最感人的一幕。在此前的"反右"斗争中,罗隆基的秘书、警卫员、护士,包括同居十载的女友,纷纷跳出来揭发他。而史良大不了与他有一段"如烟往事"而已,况且当时罗已不在人世。倘若罗隆基在天有灵,该是何等的欣慰。台湾政坛人物璩美凤性爱光碟风波中,与女主人公坦言真爱相比,床上的那个男人事后却置身事外,你哪怕站出来说一句"我就爱床上的璩美凤"也算。然而,那个身体强壮、内心虚伪的爷们没有勇气。在那个波诡云谲、人人自畏的年代,面对卑琐下作的小人,史良捍卫了她情感和自尊的神圣。其人格之高峻,由此可见一斑。

在中国浩瀚的史海中,我们缺的正是反思历史的历史。《往事并不如烟》恰是这类。孙郁先生说此书"既得史家之魂,又多诗人情致;既有《史记》遗风,又带鲁迅悲怆,读后令人回肠荡气:历史的悲剧与人性的美质间的冲突,把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风云都烘托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