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受益一生的60个心理学实验
31771700000021

第21章 集体思维的好与坏(1)

——当“团体”忽略“个人”时,往往会带来灾难。

经典实验:头脑风暴法

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这种方法俗称智力激励法,奥斯本于1953年将它正式发表。它以小团体为组织单位,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交换彼此的建议和灵感,从而达到思想交流和利益的最大化。那些比较简单、严格确定的问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得到解决,举例来说商品名称、广告创意、销售方案等,都适用于此类方法解决。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单打独斗已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群起而攻之”的团队创造威力,因此头脑风暴法也被人们看作是“集体解惑”

的最佳方案。

某年冬天,美国北方特别寒冷,因雪天所致,电线上大面积被冰雪覆盖,因此电线常常被压断,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许多人都尝试着去解决这一问题,但都失败了。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召开了一场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与会人员被要求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自由思考。参加会议人员解放思想,畅所欲言,不必总考虑自己的方法能否可行。

2.延迟评判。参加会议人员不必急于对别人的提议做出评价,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评价。至于怎样评估提议的可能性,会后会有专门的评估人员去考量。

3.以量求质。参加此次会议人员应集思广益,用最多的想法来筛选出最可行、最有质量的方案。

4.结合改善。鼓励参加会议人员的智力互补,在自己提议的同时,加入别人的建议,以此来改善自己方案的质量。

就这样,大家议论纷纷地展开了讨论。有人提议专门设计研发一种清理电线上积雪的机器;有人提议摇晃电线清理积雪;还有人提议乘直升机用扫把清扫电线积雪。尽管大家心里都认为这些方案没有可行性,但是不会在会上作出评价。相反,某工程师在“乘直升机扫雪”的提议上得到启发,继而一个可行的方案诞生了。他想,让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靠直升机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将电线上的积雪扇下来。他随即将“用直升机扇雪”的提议呈上,顿时又引发其他与会人员的联想。在随后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又产生了90多套可行的方案。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这些提议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直升机扇雪”的方案最为高效可行,一个曾经令人棘手的“积雪问题”,终于因头脑风暴产生的提议而解决了。

相关实验

A.网络缉拿

实验原理:我们很容易被鼓动,从而犯错。

实验主持人:若干网民。

实验对象:虐猫杀手。

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名为“碎玻璃渣子”的网友于2006年2月26日,以《愤怒:半老徐娘血腥虐杀小动物》为题在某网站发布了这样一个帖子,通过一组令人发指的图片披露了一名中年妇女虐杀小猫的过程,该妇女利用高跟鞋踩击小猫头部,令其死亡。此帖一出就引发了诸多网民的声讨,网民们强烈要求找出凶手。

更有甚者自愿出资,发出“宇宙A级通缉令”,悬赏金额高达几千元。6天后,就有网民锁定了“作案凶犯”,随后将其资料公之于众,其所在单位也被曝光。无奈之下,该单位于2006年3月8日,决定给予“凶犯”停薪留职的处罚,并责令其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公众道歉,此事才算平息。

实验联想:

如今,通过网络缉拿“凶犯”的案例早已屡见不鲜。群体极化就是此种表现,具体表现为:网民从开始就有某种倾向,通过网络大家交换意见,人们朝共同倾向的地方继续保持一致,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和行为。所以,在一些“网络缉拿”中,出现了一些如“棒杀”、“拉出去枪毙”等带有攻击色彩的语言,最后将“作案者”的个人资料全部公布在网上。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团体思维冲昏了头,凡事要考虑清楚,避免因一时糊涂而犯下大错。

B.挑战者号的灭顶之灾

实验原理:当听到不同声音的时候,我们应该抛弃偏见,重新思考。

实验主持人:美国宇航局。

实验对象: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实验过程及结果:

1986年1月,美国宇航局决定将挑战者号送上太空,随后,悲剧发生。由于考虑到零下温度会对设备造成的危害,在Morton Thiokol制造航天飞机火箭加速器的工程师们,以及一些相关工作人员都坚决反对此次发射。工程师们担心低温会造成火箭的封胶口变脆,以至于不能把过热的气体封住。专家们在回忆此事时提到,在发射任务之前,他们已经警告过美国宇航局,如果造成飞行失败,完全归罪于决策层的失误。距离发射的前一晚,专家们再次向宇航局官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意孤行的宇航局的官员们却坚持本次发射。某相关官员后来证实说:“我们都陷入思考的过程,但没有人试图找出一些迹象来证明它们不能工作。”Thiokol的首席执行官还宣布说:“关于管理决策,我们会马上做出选择”。

为营造一致同意的错觉,这位执行官只让管理者为这次的太空飞行进行投票表决,而把工程师排除在外。做出发射的决策后,一名工程师又一次提醒了宇航局官员:“假如这次发射出现意外的话,”他接着说道,“我预言我最后不得不做那个为此次事件解释的人。”最后,宇航局的首席执行官“力排众议”,自信满满地被挑战者“上了一课”。

实验联想:

挑战者号事故调查小组总结道:“技术的原因与组织的原因在挑战者号事故中不分伯仲,泡沫材料撞击上升中的航天飞机与事故关系密切,而宇航局的组织文化也是一样难逃罪责”,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屏蔽了关键安全信息的有效沟通,抑制了专家意见中的不同声音”。

测测你自己:在团队中你属于什么角色

下列每道题都有八句话,分配的原则是:做每一题时,你手上都握有10分,最能体现你行为的选项给出最高分,其他选项的分值依此递减。最极端的情况也可以把10分全部给其中的某一选项。将分数填入后面的表中,前提是你根据你的实际情况,你在哪一项中的得分最高,那就意味着你是什么角色,看看你在群体迷思这个问题上,是个参与者还是个突破者。

01.我能为团队做出什么贡献:

A.快速把握机遇;

B.和任何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C.我天生就是个军师;

D.我善于发掘人才,所以我是伯乐;

E.我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工作;

F.如果能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暂时的冷遇我是会忍受的;

G.我的可贵之处在于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

H.在做出选择前,我不带倾向性,且提议不带偏见性。

02.在团队中,我可能有的弱点是:

A.我会因会议的失误和混乱而感到不快;

B.那些有高见而又没有适当地发表出来的人,我容易对他们表现得过于宽容;

C.每当大家在讨论新观点时,总是我说得最多;

D.我很难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就因为我和他们的看法不一致;

E.我偶尔会给人带来独断专行的感觉,尤其是在必须把一件事情办成的前提下;

F.因为我太注重集体团结,我会收敛自己的个性;

G.对于正在进行的事情,我的思想总是会开小差;

H.同事们总认为我有不必要的担心。

03.当我与其他人共同进行一项工作时:

A.我有影响别人的能力,不是在我给别人施加压力的前提下;

B.我是一个特别讨厌粗心的人;

C.我愿意施加压力以换取行动,确保会议不是在浪费时间或离题太远;

D.我总是能提出独到的建议;

E.我总是乐于支持和大家共同利益有关的积极建议;

F.我热衷寻求创新的思维和发展;

G.我认为自己的判断力有助于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

H.我做基本工作都表现得井井有条,这是我最让人放心的一点。

04.我在工作团队中的特征是:

A.关于我的同事,我有兴趣对他们了解更多;

B.我经常用自己的意见挑战别人的见解;

C.作为辩手,我常常能够找到论据反驳对方的论点;

D.一旦确定一项工作,我就有了动力;

E.我不太在意出人头地;

F.不管做什么工作,我都力争完美;

G.我喜欢和非团队的外部人士联系;

H.我会在必要的时候下定决心,不会受到其他观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