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经典实验:困境中的囚徒
“囚徒困境”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家图克在1950年提出的一个着名的博弈模型。他在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期间,在一次例行讨论会上,为了解释一名学生提出的理论,随手写了个例子在黑板上,这就是着名的“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的基本情况如下:警察抓住了联合犯罪的两个同伙,但因缺少证据无法对这两名罪犯进行指证。如果有其中一名罪犯承认罪行,那么罪名就将成立。为了获得相关证据并防止罪犯串供,警察将两个罪犯分开关押,并给他们同样的选择机会:假如他俩都不承认罪行,则他们会被判处妨碍公务罪,刑期为1年;如果两名罪犯中有一人承认罪行,那么坦白者会得到释放,而另一个拒不认罪的“选手”将会被处以8年有期徒刑;如果两人在同一时间承认罪行,他们会被各判5年有期徒刑。这两个囚犯深知,如果他们一直保持沉默,警察也将他们奈何不得,只要不承认罪行,警方就没有办法定他们的罪,他们就会得到释放。但警察也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这两个囚犯上了“一课”:如果他们其中一人将同伙告发,那么告发者会被立即释放,并且还会得到一定数额的奖金。而被告发的同伙,则会被判以重罪,并且罚款额度会以作告发者的奖金之用。当然,如果两人互相告发的话,两人的结局是都被判以重罪,而且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名犯罪分子该何去何从呢?是坚持攻守同盟还是互相告发呢?结果是:由于两人已经失去了串供的可能,并且都追求各人利益的最大化,双方又互不信任,最后他们做出互相背叛的选择(各判5年),并且这个结果具有必然性,很难摆脱,因此这个博弈被称为“囚徒困境”。
从博弈角度观察(不涉及具体人),两人做出的选择很不明智(“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既没有让团队利益得到实现,也没有将各人利益最大化。
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有句名言: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不经意间就让社会利益得以实现。显然,困境中的罪犯只考虑到自己,最后什么利益都没有得到(损失个体利益)。总而言之,实现集体利益的前提就是先把各人利益放下,单纯从自身角度出发,往往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双方不信任造成了“囚徒困境”的结果。但如果我们允许博弈中存在“有约束力的协议”,使得博弈双方采取符合集体利益最大化而不符合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时,既得到利益补偿,也让各人和集体的矛盾克服,从而使博弈方的合作行为成为可能。
相关实验
A.生存法则
实验原理: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实验主持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某学者。
实验对象:猴子。
实验过程及结果: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3间空房子里分别关放2只猴子,总共6只,一定数量的食物提前放置在房间内,但放置食物的高度是不一样的。第一间,地上放着食物;第二间,食物被分别悬挂起来;第三间,房顶上挂着食物。过了几天,专家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有一只已经伤痕累累,奄奄一息,而另一只已经死了。第三间房子的猴子全部死亡。只有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全部存活。
可想而知,造成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的原因是,它们一进门就看到了食物,为了争夺食物它们大打出手,最后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那么第三间房子的猴子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因为食物被挂在房顶的缘故,两只猴子虽作了努力,但因难度太大,无法将食物取下,活活饿死在食物底下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依靠各自的弹跳力取下难度最低的食物,然后随着不断增加的高度,自己改变跳跃方式,一一将篮子中的食物取出,最后,难度最大的,它俩依靠个人能力谁都无法将食物取出,两只猴子最后通力合作,一只扶着另外一只跳起来,就把篮子中的食物取出来了,就这样,它们都活了下来。
实验联想:
并非只有人类才有合作精神,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合作精神。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看出,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共渡难关,取得成功,如同第二间房子里的猴子。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将人类真正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出来,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
B.竞争
实验原理:我们往往因为私欲,而看不到更大的利益。
实验主持人:美国纽约大学家心理学莫顿·多伊奇等。
实验对象:一组普通女性和一组普通男性。
实验过程及结果:
1960年,心理学家多伊奇等人曾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他们找来两个志愿者,让这两人分别充当两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他们的任务是让自己的车子从起点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速度和金钱挂钩,速度越快,则赚钱越多。
有两条路线供这俩人选择,其中一条路线是个人专用线,只能供其中一个人使用,另一条是近道线路,两个人都可以使用。由于道路狭窄的缘故,近道线路无法满足同一时间通过两辆车的需求,因此要用此道的方法只有一个:
双方合作,交替使用。研究的设计写得很明确,即便是二人交替使用这一线路,多少也得花费一些等待的时间,但走这条线路就是比个人专用线快捷、方便。实验的结果表明,二人都不想合作,都想比对方快,那么窄的一条道儿,谁都不肯让对方先过,虽然也会偶有合作的情况出现,但大多数都是竞争的结果。
实验联想:
当实验者询问这两个参与实验的人为什么宁可投入竞争也不愿选择合作的理由时,他们表示自己希望战胜其他竞争者,他们并不在意自己最终得多少分,只关心能不能赢对手,战胜别人,好像得胜就能把个人价值体现出来似的。人们心理上倾向竞争的论断在该实验中进一步得到论证。显然,个体竞争与群体竞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群体竞争,群体内部员工懂得互相帮助,目的是为了给集体的利益带来最大化,集体利益最大化,个人利益才能被提上日程。但面对个人的竞争,人们往往只是关心自己的工作,很少能把注意力放在互相支持上。
测测你自己:合作能力测试
1.你急急忙忙开车去赴约,半路看见你秘书的车抛锚了,你会:
A.毫不犹豫地下去帮忙修车
B.告诉他/她你有急事,不能停下来帮他/她修车,但一定帮他/她找修理工
C.装作没看见,径直驶过去
2.在下班的时候,你某位同事因为心情不好,希望你留下来听他宣泄,你会:
A.立即同意
B.劝他等第二日再说
C.以爱人生病为理由拒绝他的请求
3.如果某位同事想去医院看望家人,请求你替他完成一项重要工作,你会:
A.立即同意
B.找借口劝他另找别人帮忙
C.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
4.如果某位同事的儿子想选择与你同样的专业,请你为他作些求职指导,你会:
A.马上同意
B.答应他的请求,但同时声明你的意见可能已经过时,他最好再找一些最新资料作参考
C.只答应谈几分钟
5.你在某次会议上的发言很精彩,你的同事想要你的发言稿,你会:
A.同意,并立即复印
B.同意,但并不十分重视
C.不同意
测试结果:
大部分回答“A”:你是个善于合作的人,善于合作并不代表你缺乏个性;礼尚往来在你看来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品质,你认为这样的品质适用于任何情况之下;你慷慨助人,也希望别人同样回报你。
大部分回答“B”:你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帮忙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同时说明你是个喜欢安逸的人。但是,以你这样的为人,在你遇到困难后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
大部分回答“C”: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小贴士:鲶鱼效应
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活的沙丁鱼。因此,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的沙丁鱼高。所以渔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将活沙丁鱼带回来。虽然作出种种尝试,但最终结果却收效甚微,大部分沙丁鱼在回来后就已经窒息而亡了。但却有一条渔船总会让大家感到意外,他们每次都能带回大量的活沙丁鱼。原来,该船长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种鲶鱼进去。鲶鱼进入陌生环境的鱼槽后,便四处游来游去。见了鲶鱼的沙丁鱼感到十分紧张,于是开始加速游动,四处躲避。最后,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沙丁鱼就这么被带回来了。这就是着名的“鲶鱼效应”。
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这样描绘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大意是李广深夜外出,偶遇“老虎”。大惊失色的李广马上弯弓搭箭射虎。第二天早晨,李广派手下去寻找“老虎”尸体时,才发现原来是一块大石头而已。天色黑暗的缘故让李广误以为大石头就是下山的猛虎。只见石缝中还嵌着李广的箭。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又对着石头开始放箭,可不管如何发力,箭却再也射不进去了。原来,人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往往会激发出超人的能量。
医学界称这种现象为“肾上腺素分泌过旺”,这种激素会让你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状态相对稳定时,也意味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逐渐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在组织中,那么该组织的业绩和工作效率就不用担心了。
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往往就靠“鲶鱼效应”这一措施。它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企业要不断挖掘有才干的新人,将这些生力军带入企业甚至是管理层,给那些逐渐降低工作热情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一些刺激和竞争,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求生意识。其次要不断地引进一切创新的东西,这样才能让企业不被进步的大潮所吞噬,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小结
上帝与人在讨论有关天堂和地狱的问题。上帝对人说:“我让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地狱。”
这个人被上帝带进一个房间。一群看上去瘦骨嶙峋、一脸饿相的人围着一大锅肉汤。虽然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个汤匙,但因汤匙长过自己的手臂,自己无法将汤送入嘴里,只能眼睁睁看着肉汤叹气。
“来吧!再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天堂。”上此人又被上帝带入另一间屋子。屋内的一切陈设都和上一间屋子一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唯一不同的是那群人都身宽体胖,并快乐地唱着歌。
“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其中的缘由,“同样的汤匙,地狱的人为何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呢?”
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他们懂得互帮互助,彼此帮对方盛汤,最后大家都能喝到汤了。”
合作与竞争都像是在下一盘棋。古语有云,世事如棋。每个人在生活中就像棋手一样,怎样走好下一步,都要反复揣摩对手的意图,人人争赢,出现了很多后世难以解开的棋局。
相同的环境,为什么有些人让它成为天堂有些人却让它成为地狱呢?关键就在于,你是选择共同幸福还是独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