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的智慧
31864900000006

第6章 谦受益,满招损

第一节 谦虚使人受益

一个人只有谦虚,才能时刻保持谨慎,才能认清自己。一旦对自己的功业成绩骄傲、得意忘形,那么,他注定要吃亏。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译文

能承受委屈才能得到保全,不怕弯曲才能挺直;安于低洼之处才能充实,不嫌弃旧的才有新的;不嫌少才能得到更多,什么都想要则令人头脑发昏。所以,圣人用道来作观察衡量天下的准则。不固执己见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对世事一目了然;不自以为是,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所以是非分明;不自吹自擂以功臣自居,所以功勋卓著;

不自高自大,高高在上,所以能够做百姓的首领。就是因为他不争不抢,所以,天下没有能争过他的。古人说:委屈则能求全者难道是假话吗?那才真正是完全合于道并归于道的好的结果。

曲、枉、洼、敝是人人都讨厌的,老子却认为全、直、盈、新就在其中,只是这个道理一般人不知道罢了。我们如果能自我检讨、反省,不仅“人不知而不愠”,而且会任劳任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态度谦逊,保持内心的空虚无欲,我们的心将会更加开放。头脑清晰,了解宇宙间无所谓新旧,便不会贪新而厌旧。“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这需要效法圣人的修养,处处谦逊、不争、退让,才能为世人所推崇;舍己为人,反而能身受其益。

“曲乃能全,柔乃克刚”,“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所谓不自以为高明才能看清楚局面,不自以为是才能作出正确判断。一句句简洁、精辟的高论,将人生中诸关节梳理得井井有条。人们谦让退后,舍己为人,反而能得到拥戴,使自身受益。儒家的“谦受益,满招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子要人们守柔、居下,要人们无知、抱朴,要人们居于反面,这也是到达正面的捷径。那些单方面追求美的、好的、正面的,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圣人不计名利,反而受到尊重。不顾自身安危,反而能保全其身。

“谦受益,满招损”是一个千古不变的法则,谁违反了它,谁就会自食其果。

秦昭王问左右近臣,曰:“诸位看如今韩魏两国与昔年相比如何?”左右侍臣答道:“今非昔比。”昭王又问:“如今的韩臣如耳、魏臣魏齐,论才干能否与当年田文、芒卯相比呢?”左右说:“不能。”于是昭王言道:“想当初,田文与芒卯率领强大的韩魏联军前来攻打秦国,寡人仍安然不动,视若无物,如今换了无能的如耳、魏齐为统帅,率领疲弱之兵,又能奈我何!”神色之间颇为自负。左右都附和说:“大王说的极对!”

这时,大臣中期推开面前的琴说:“君王对诸侯的事情评估错了。古时晋国六个卿相(韩氏、赵氏、魏氏、范氏、中行氏、智氏)时代,以智氏最强大,智氏灭亡了范、中行氏,并且率领韩魏联军,把赵襄子围困在晋阳,决开晋水来淹晋阳,仅仅差六尺就把全城淹没。当智伯坐战车出去巡视水势时,由韩康子给他拉马,由魏桓子陪他坐车。这时智伯说:‘当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人家的国家,现在我才知道。汾水便于淹魏都安邑,而绛水便于淹韩都平阳。’于是,魏桓子就拉韩康子的胳膊,韩康子则踩魏桓子,踢踢他的脚跟。他们就在车上手脚碰撞之间决定了颠覆智伯的策略。后来智伯身死国亡,被天下人所耻笑。现在秦国的强盛还没有超过智伯,韩魏虽然衰弱,但仍然胜过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时。所以现在就是韩魏碰手撞足的时候,但愿君王不要大意。”

智伯由于自负狂妄,竟然当着敌人的面说出了攻敌的计划,愚蠢是由他的骄狂造成的。秦昭王神色间出现自负时,大臣中期用智伯的事典告诫一定不要矜夸自满,否则就有不期的祸患。一个人有没有城府,能不能做大事,关键看他能不能在成绩面前把持住自己。

鹰王和鹰后从遥远的地方飞到远离人类的森林。它们打算在密林深处定居下来,于是就挑选了一棵又高又大、枝繁叶茂的橡树,在最高的一根树枝上开始筑巢,准备夏天在这儿孵养后代。

鼹鼠听到这个消息,大着胆子向鹰王提出警告:“这棵橡树可不是安全的住所,它的根几乎烂光了,随时都有倒掉的危险。你们最好不要在这儿筑巢。”

老鹰心想:这真是咄咄怪事!我做事还需要鼹鼠来提醒?你们这些躲在洞里的家伙,难道认为鹰王的眼睛不够锐利吗?鼹鼠是什么东西,竟然敢跑出来干涉鸟大王的事情!

鹰王根本不听鼹鼠的劝告,立刻动手筑巢,并且当天就把全家搬了进去。不久,鹰后孵出了一窝可爱的小家伙。

一天早晨,正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外出打猎的鹰王带着丰盛的早餐飞回家来。然而,那棵橡树已经倒掉了,它的鹰后和子女都已经摔死了。

看见眼前的情景,鹰王悲痛不已,它放声大哭道:“我多么不幸啊!我把最好的忠告当成了耳边风,所以,命运就对我给予这样严厉的惩罚。我从来不曾料到,一只鼹鼠的警告竟会是这样准确,真是怪事!真是怪事!”“轻视从下面来的忠告是愚蠢的,”谦恭的鼹鼠答道,“你想一想,我就在地底下打洞,和树根十分接近,树根是好是坏,有谁还会比我知道得更清楚呢?”

“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谦虚,犹如黑夜中的明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每到秋天涨潮之时,许多小支流便会汇到黄河里去,黄河之水因此淹没了两岸的高地与沙洲。此时,黄河里的河伯感到无比自大傲慢,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美丽、最壮观的河。有一天,河伯顺着水势从高处往低处流,一直流到北海,并向东望去,发现北海比黄河更宽大、更俊美。于是他感叹地说:“今天若不是到北海,我永远都无法了解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渺小啊!”

大海有容人之量,因为不断吸纳多渠道的水源,方能成为大海。故事中的河伯未到北海前,自以为是最壮观、最美丽,但在看见北海后,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以色列名言:“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里谦虚的,必得尊荣。”人若自大傲慢而不谦冲自牧,必会有吃亏的一天。

如今世界在不断地变化,科技日新月异,唯有谦虚做人才不会失去人缘,谦虚与人交往才不会失去知己。谦虚做学问才能学有成就,工作者不断地进修,才不会被淘汰。人人自知不足,不断地虚心学习,才不会成为井底之蛙,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以及他在物理学界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留给我们的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然而,他在有生之年仍不断地学习、研究。有个年轻人去问爱因斯坦,说:“您老可谓是物理学界空前绝后的人了,何必还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找来一支笔、一张纸,在纸上画上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对那位年轻人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在物理学这个领域里我可能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这个小圆,我所知的是这个大圆,然而整个物理学知识是无边无际的。对于小圆,它的周长小,即与未知领域的接触面小,它感受到自己的未知少;而大圆与外界接触的这一周长大,所以更感到自己的未知东西多,会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也只有谦虚的人,才会经常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学习,使自己不断进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儿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每个人都没有骄傲的资本,因为任何一个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诣很深,也不能说他已经彻底精通,彻底研究透了。“生命有限,知识无穷”,任何一门学问都是无穷无尽的海洋,都是无边无际的天空。所以,谁也不能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气扬。如果那样的话,则必将很快被同行赶上,被后人超过。

相传,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做好了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所称颂。

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骄傲自大,只会使自己停滞不前,失去前进的原动力,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三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败契丹,无往不胜。“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起来,纵情声色,终日与美女在一起。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由此可见,人不可骄傲,否则,将会祸端骤起,不利于己。“高处不胜寒”,是因为高处的人极易自满大意,极易轻视对手轻视危机,而且极易招致他人的怨尤妒羡,如果不时时刻刻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戒惧谨慎心态,那么从高处跌下来就会很惨。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谦”字可以解释为“欠”。万事欠一点,如喝酒一样,欠一杯就蛮好,不醉,脑子清醒。如果再加一杯,那就丑态毕露。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被世人所传诵的至理名言道出了谦虚和骄傲之间微妙的关系,也折射出了谦虚这种优良传统的重要性。

第二节 为人要谦虚

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的,老子告诫世人:“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夸者不长。”

的确,你谦虚时显得他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善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继续。

下面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里,成为了这个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噌噌噌从水面上如飞似的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噌噌噌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刚才没去打招呼,现在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迈步噌噌噌地漂过水面上厕所去了。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过了一会,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跨,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而我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所长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在今天,文化程度高的人,不要小看了一些文化程度不及自己的企业家。这些人中有的虽无张良、萧何、韩信之才,却有刘邦之气概。书生气地做一简单对比,以为自己一旦介入某一领域便可大显身手,其实,那些想法是天真和不切实际的。

即使是再善于运筹的人,也可能会有失误的时候,何况强中更有强中手。不断增强自己的运筹能力,又能经得起失败和挫折,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

人生有限,精力有限,而知识无穷。你不可能涉足方方面面,涉足每一个领域。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山那边的风景”对我们来说是“虚”,是“无知”,我们不能不谦以待之。即使在自己的领域内,也有“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问题。“五十步”当然要谦虚地向“一百步”学习;但“一百步”也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需要。

我们讥笑人不谦虚时说他是“半瓶醋”,“半瓶醋”是典型的“虚而不谦”。进一步想,即使“满瓶醋”又有什么呢?“瓶子”之外还有“桶”、还有“缸”,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谦虚也是无止境的吧!何必等到“望洋兴叹”之后才悔悟呢?心中留一定的空间,“虚席以待”,去受益,去充实,是色彩斑斓的人生!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学习,学着走,学着出声,学着自制,学着谦虚。

爱迪生说:“所谓天才,就是一分的灵感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这虽然是爱迪生的自谦之词,但他自己的努力程度为这句话做了最好的证明。美国人罗威尔曾说:“谦逊常是庄严和尊重。”也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高不危,满不溢。”看呀!从古至今,我们的身边无不体现着谦虚的精神。

为人要学会谦虚,因为对于谦虚的人来说,总有自己认为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总有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这也就使人总有进取的力量。谦虚也是一种自信力的体现,因为自信才不把现有的成就当回事,才想让自己有更大的突破和成功。所以还是请诸君记住古人的这句话:谦受益,满招损。让谦虚的力量带我们走向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