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个很好的主人,他特别喜欢猴子。”一只猴子向新来的伙伴炫耀说。“他早晨喂我们橡子,晚上还要再喂我们一次。”“真的呀!”新来的猴子听得直咽口水。“我可喜欢吃橡子了。这个主人真不错呀!”就这样,狙公家的猴子越来越多。狙公这样喜欢猴子,时间长了,渐渐摸透了猴子们的心理,猴子也能懂主人的话。这一年,宋国闹了大饥荒。就算是富裕的狙公,家里的粮食也越来越少了。他想少喂猴子一点儿粮食,但又怕猴子们不答应。于是他哄着猴子们说:“现在家里粮食不够吃了,从今以后,给你们吃的橡子减少一点儿,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了吧?”
一只猴子用自己的手比画了几下,马上就喊起来:“太少了,不干,不干。”“那怎么办呢?”狙公灵机一动,连忙改口说,“那么早上吃四颗,晚上吃三颗,该够了吧?”“原来早上吃三颗,现在早上吃四颗,明显是多了呀!”猴子们纷纷商量,“好好好,真划算!”“我们的主人最好了!还能听取我们的意见。”狙公听了猴子们的话,捂着嘴,偷偷地笑了。猴子一听早晨可以吃四颗橡子,以为增加了口粮,都十分满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要是被各种形式忽悠了,那和自作聪明的猴子有什么区别呢?
——《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