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人不败的底线
31900700000005

第5章 底线四求人办事必须懂得掌握“火候”

导读

求人办事,别人自然要“拿捏”你一把,因为你有求于他。深谙成事之道的人,总是能掂准火候,掌握松紧适宜的弹性法则,有时办得雷厉风行,其实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见势不佳,就换条路走,从而打开一条成功的通道。

第一节 修炼人格魅力,让人刮目相看

不会做人的人,就不可能赢得人生胜局。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布鲁斯说:“做人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而是时刻都要修炼的。否则,你就不会找到自己一生最有力的支撑点。”

退伍军人李先生去一家建筑公司应聘,面对坐在对面的公司总经理,李先生讲了自己许多的优点,如带过兵,会领导人,也会被领导,在部队学了不少地方上学不到的东西,虽然没有大学毕业证书。这些都没有让总经理心动,但李先生离开时的一个小动作——将坐过的椅子搬回原处,却引起了这位总经理的注意,并影响到他的聘任决定:降“格”以求,公司录用了李先生。因为总经理认为:搞我们这一行的就是要滴水不漏,不能有一点疏忽。

在三个月的试用期开始时,李先生同三位同时被聘任的大学生一起被派往一个建筑工地,整天同民工们一起干活,一身泥、一脸灰、一头汗,不出三天,三名大学生打了退堂鼓,而李先生却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十几天后的一天中午,工长与工地管理人员都先走了,可天就要下雨了,李先生看见工地上有十几包白水泥要被雨淋湿,就请没走的工友一起把它们搬进工棚中去。可没人帮忙,李先生只好一个人将十几包水泥搬进了工棚,累得一身汗,沾了一身泥。

有人说:“这又不是你的,操哪门子闲心。”也有人说:“当兵的就与咱们老百姓不同。”这时,李先生看见对面一栋楼上站着公司总经理。第二天,李先生被通知到总经理办公室一趟。李先生一走进办公室时,就看到了总经理脸上少有的笑容,并说:“工地你不必去了,就留在公司帮我吧,你已经完全合格了!”一年后,李先生成了公司业务部门的主管。

人格魅力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具有很好的人格魅力,才能使自己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从而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赢得对方的尊重,把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的事情。某公司要裁员,名单公布下来,有内勤部办公室的小花和小荣,规定一个月之后离岗。这是小花和小荣在单位的最后一个月。第二天上班小花的情绪仍很激动,谁跟她说话,她都“铳铳”的,像灌了一肚子的火药,遇着谁就向谁开火。小花心里憋气得很,又不敢找老总去发火,只好对杯子、文件夹、抽屉撒气。“砰砰”、“呼呼”,大伙儿的心被她提上来又掉下去,空气都快凝固了。

人之将走,谁忍心去责备她呢?不久听说,小花找了一些人到老总那儿说情,好像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小花着实高兴了好几天。不久又听说,这次是“一刀切”,谁也通融不了。小花再次受到打击,气愤愤的,异样的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刮来刮去。许多人开始怕她,都躲着她。小花原来很讨人喜欢,但后来,她人未走,大家却有点讨厌她了。小荣也很讨人喜欢,同事们早已习惯了这样对她:“小荣,把这个打一下,快点儿!小荣,快把这个传出去!”小荣总是连声答应:“好的。”手指也像她的舌头一样灵巧。裁员名单公布后,小荣哭了一晚上,第二天上班也无精打采,可打开电脑,拉开键盘,她就和以往一样地干开了。小荣见大伙不好意思再吩咐她做什么,便特地跟大家打招呼,主动揽活。

她说:是福跑不了,是祸躲不了,反正这样了,不如干好最后一个月,以后想干恐怕都没机会了。小荣心里渐渐平静了,照常勤劳地打字复印,随叫随到,坚守在她的岗位上。一个月之后,小花如期下岗,而小荣却被从裁员名单中删除,留了下来。主任当众传达了老总的话:“小荣的岗位,谁也无法替代,小荣这样的员工,公司永远不会嫌多!”

小荣之所以最后得以留用,很显然靠的就是她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格魅力。而作为她同事的小花这类人,在这个问题就要三思了。面对工作中意外的打击,怨天尤人显然于事无补,反而使自己人见人嫌。只有继续发扬自身优势,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任何打击都不会真正摧垮你。

第二节 抓住机遇自我推销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迈出众人的行列,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一半在于他的努力与智慧,一半在于他及时地抓住了机遇。如果你有满腹经纶,却又怀才不遇,惟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推销自己。在中国历史上推销自己的故事很多,毛遂自荐便是一例。

赵国被秦国打得节节败退,公子平原君计划向楚国求救,打算从门下食客当中挑出20名文武兼备的人物与他随行,结果精选出19位,还差一位无法选出,平原君伤透了脑筋,这时有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要求加入。

平原君大为惊讶,就对毛遂说:“凡人在世,如同锥子在袋子里面,若是锐利的话,尖端很快就会戳穿袋子,露在外面,而人就会出人头地。可是,你在我门下三年,一向默默无闻,是不是你没有展露锋芒的机会呢?”

毛遂回答说:“我之所以默默无闻,就是因为我一向没有机会。如果把我放在袋子里面,不仅尖端,甚至连柄都会露出外面。”

平原君认为这话不错,就让他加入行列,凑足了20人,前往楚国求救。到了楚国后,毛遂大露锋芒,协助平原君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其余19人都望尘莫及,自愧不如。如果你在一个偶然的或者必然的场合,采取某种方法或手段,突然显示出自己的思想、能力和才干,你就会出之于众,你就会赢得上司的注意。事实已经证明,人生的转折大多是从这第一步开始。

有一位身材矮小、相貌平平的青年叫卡纳奇,有一天早晨,卡纳奇到达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一辆被毁的车身阻塞了铁路线,使得该区段的运输陷于混乱与瘫痪。而最糟的是,他的上司、该段段长司哥特又不在现场。作为当时还是一个送信的仆役,卡纳奇面对这样分外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守职的办法是,或者立即想法去通知司哥特,让他来处理;或者是坐在办公室里干自己分内的事。这是既能保全自己职业,又不至于冒风险的作法。因为调动车辆的命令只有司哥特段长才能下达,他人干了,都有可能受处分或被革职。但此时货车已全部停滞、载客的特快列车也因此延误了正点开出的时间,乘客们十分焦急。经过认真、反复思考后,卡纳奇将自己的职业与名声弃之一边,他破坏了铁路最严格的规则中的一条,果断地处理了调车领导的电报,并在电文下面签上司哥特的名字。

当段长司哥特来到现场时,所有客货车辆均已疏通,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起先是一惊,结果他终于一句话也没有说。事后,卡纳奇从旁人口中得知司哥特对于这一意外事件的处理感到非常满意,他由衷地感谢卡纳奇在关键时刻的果敢、正确行为。这件事对貌不惊人,甚至有点丑陋的卡纳奇来说是一个关系终生的转折点。此后,他便被提升为段长。成名后的卡纳奇在回忆这段轶事时说:“每一个年轻人,除了尽善尽美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更应该做的是一些他职业以外,并且能深深地吸引他的上司注意的事。”

这是迈出众人的最关键的一步。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的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分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面对同样的机会,那些积极主动的人往往会赢得更多。如果你认为自己有能力,就应该适时地{L-End}表现自己的能力,以免自己的才华,被渐渐埋没。

第三节 把握时机,巧攀大树

“俊鸟择良木而栖”,而哪棵树才是大好乔木,关键在于你的选择。有时候,危机的出现,正给了你一蹴而就的时机。

姜子牙生逢乱世,虽有经天纬地之才,无奈报国无门,潦倒半生。他曾在商王宫中做过多年吏卒,他看到纣王沉湎酒色,荒废国政,几次想冒死进谏。然而姜子牙后来见到大臣比干等人皆因直谏而丧生,只好把话咽回肚中,他料定商朝气数将尽,纣王已不可救药,自己不愿糊里糊涂地替纣王殉葬。于是,他决定另寻它途,改换门庭。当时,西伯昌立志复兴周国,除掉纣王,求贤若渴,正是用人之时。姜尚为了引起西伯昌的注意,便在渭水之滨的兹泉垂钩钓鱼。

姜子牙并非要老死林下,而是在此静观世变,待机而行。这一天,姜尚听说西伯昌要来附近行围打猎,便假装在兹泉垂钓。这时候,姜子牙还是个无名之辈,西伯昌当然不会认得他,但姜子牙却在朝歌见过西伯昌。为了引起西伯昌的注意。姜子牙故意把鱼钩提离水面三尺以上,钩上也不放鱼饵,引起西伯昌的好奇。

西伯昌问:“先生这般钓法,能使鱼上钩吗?”

姜子牙见西伯昌对人态度谦和,果然是个非凡人物,便进一步试探道:“休道钩离奇,自有负命者。世人皆知纣王无道,可是西伯长子就甘愿上钩。纣王自以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却放跑了有取而代之之心的西伯昌。”

西伯昌闻言,大吃一惊。心想:这位老人身居深山,何以能知天下大事?更为不解的是,他怎能把我西伯昌的心迹看得这么透彻?定然不是凡人!连忙躬身施礼,说道:“愿闻贤士大名?”

“在下并非贤士,老朽姜尚是也。”

“刚才偶听先生所言,真知灼见,字字珠玑。不瞒先生,在下就是你说到的西伯昌。”

姜子牙装出吃惊的样子,惶恐地说:“老朽不知,痴言妄语,请您恕罪。”

西伯昌连忙诚恳地说道:“先生何出此言!今纣王无道,天下纷争,如先生不弃,请您随我出山,兴周灭商,拯救黎民百姓。”

姜子牙假意客套了一番,随即同西伯昌一起乘车回官,一路上纵论天下大势,口若悬河。西伯昌如鱼得水相见恨晚,回官之后,立即拜姜尚为太师,倚为心腹。从此以后,姜子牙官运亨通,飞黄腾达。

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姜尚略施小计便攀上了西伯昌这棵大树,跳槽做了周国的太师,倘若他抱定忠臣不事二主的观念,恐怕到老到死也不过是一名小卒,永无出头之日。所谓靠上大树好乘凉,即是说,在社会交往中如能结交一些比自己有实力、有地位、有权势的人,将会对你日后在社会上办事、在仕途上发展、在商场上赚钱等方方面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节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有好的形势固然要利用,而没有好的形势,也不能气馁,要努力行动,使形势转变为对自己有利。只有及时行动才能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扭转局势,取得成功。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4岁就开始学骑马射箭,自幼就跟随父亲南征北战,过着戎马生活。公元208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名存实亡的东汉王朝的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曹丕的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此时,曹丕正在为争夺魏王太子的位置,与众兄弟展开明争暗斗。能文能武的曹丕在争立太子的过程中具有极为优越的条件。但曹丕面对的是几位才识卓越亦雄心勃勃的兄弟,其中对曹丕构成威胁的,是他的二弟曹植。

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并且才思敏捷,远在曹丕之上。曹操的铜雀台筑好后,曾让所有的儿子登台作赋,曹植拿起笔来,不假思索,马上写成一篇《登台赋》,曹操惊讶不止。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尚华丽,每当曹操问以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曹丕和曹植都结交了一批名士朋友,作为自己的羽翼。曹植有丁仪、杨修等,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全力拥戴曹植,为曹植争夺继承权出谋划策。他们多次向曹操进言,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却在政治斗争方面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丕有胜曹植一筹的才干,曹丕团结的是那些明于政略而在朝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而曹植团结的却多是些文人学士。

曹丕的谋士吴质、贾诩告诉曹丕一条对付曹植的方法:“您不是才华不如曹植吗,那就不要在才华上和他竞争,而要突出您在品德上的长处,要用您的品德盖过他的才华。”于是曹丕{L-End}表现出宽厚仁德,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使曹操对他的看法越来越好。有一次,曹操出征,曹丕、曹植一起到路旁送行。辞行宴上,曹植滔滔不绝,说了许多称颂曹操功德的话,他才思敏捷,言辞优美得体,旁边的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曹操也很得意。这样一来,曹丕相形见绌,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吴质悄悄告诉他:“您什么也别说,只要{L-End}表现出伤心的样子就行了。”

于是,曹丕做出一副不胜悲伤的样子,一言不发,当曹操上马将要启行时,曹丕跪倒在路边,放声大哭。曹操命左右随从劝阻,曹丕反而哭得更加厉害,弄得大家都跟着哭起来,曹操这个铮铮铁汉也掉下了眼泪。路途上,大家一再夸赞曹丕的纯孝,而曹植华美的送行辞早被忘到九霄云外了。有一次,由于丁氏兄弟和杨修的游说,曹操打算确定曹植为继承人。曹丕大惊失色,却无计可施,他用车子载了许多废竹笼,把吴质偷偷装在笼子里拉进王宫,向他请教对策。吴质当时属于外官,曹丕私通外官是有罪的。消息传到曹植那里,他马上派人去曹操面前告状。

曹操很生气,决定第二天再追查。曹丕的耳目将消息报给曹丕,曹丕只得又请教吴质。吴质教他第二天再派车拉空笼进宫。第二天,曹植的耳目发现又有人拉竹笼的车进宫,喜出望外,飞快地跑去报告曹操。曹操派人一查,都是空竹笼。曹操很不高兴,认为是曹植一伙在陷害曹丕,由此对曹植怀疑起来。谋士杨修为了使曹植更讨曹操的欢心,经常揣度曹操的心思,替曹植预先做出许多答辞,只要曹操有问,马上就抄录合适的答案送上,有几次甚至把原来写好的送进去了。这引起了曹操的怀疑:就是现写也没有这样快呀!曹操追问,才知道这是杨修等预先作的弊。这件事的泄露,使曹操对曹植的才华也发生了怀疑。曹操决定验证一下。他让曹丕、曹植各从一个城门出去办事,而自己预先嘱咐守门人不得放出,他要看看两人到底如何行事。

结果曹丕走到城门口,被守门人拦住,百般解释也未能出城,只好垂头丧气地返回。而曹植预先得到杨修的教示:“如果守门人不让出城,就以他不尊魏王命令为由,把他杀掉。”曹植杀了守门人,顺利办了事。曹操一了解,又是杨修事先出的主意,越发认为曹丕厚道而曹植虚华不实,对曹植也就越来越不喜欢了。与此同时,曹丕买通了曹操左右的随从和宫人,他们在曹操面前一味称颂曹丕如何忠厚贤孝。曹操终于决定立曹丕为太子。从此,曹植在政治上毫无出路,只有借酒浇愁,放浪形骸。曹丕能积极行动,在有机可乘时自己给自己制造机遇,最终才能如愿以偿。

第五节 聪明人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在职场,能力与待遇是成正比的,当你抱怨工作累、待遇低的时候,请从自己的工作能力方面查找原因,说不定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开始时拿同样的薪水。后来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薪水自然提高了不少,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总经理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总经理那儿发牢骚了。总经理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总经理开口说话了,“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回来向总经理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总经理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总经理一共40口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总经理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总经理看看。这个农民后来还拉来几车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超级市场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总经理肯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人正在外面等问话呢。

此时总经理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鲁诺的脸红了。布鲁诺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中,了解了菜市场的部分情况;而阿德诺仅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和可能需要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布鲁诺那样,上司吩咐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从不用脑,结果长期不被重用。而像阿德诺那样办事高效、灵活的人。不仅圆满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还主动给老板提供参考意见和尽可能多的信息,自然受到老板的赏识。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某个岛上,一前一后来了甲乙两个陌生人,他们分别是属于两家皮鞋厂的推销员。他们都在岛上逛了一圈,对岛上的市场做了一番调查。第二天,这两个推销员分别给各自的厂里发回了电报。

甲的电文如下:“此岛无人穿鞋,皮鞋无销售市场,我于明天返回。”

以下是乙的电文:“此岛目前无人穿鞋,皮鞋销售前景看好,我将在此住一段时间。”

第三天,甲推销员带着遗憾匆匆离岛而去。乙留下后,制作了一个颇富创意的广告,在广告上画了一个当地的壮汉,浓眉大眼,虎背熊腰,肩上扛了一大串的猎物,脚上穿了一双乌黑的崭新皮鞋,样子十分的英俊神武,很有诱惑力。岛上的人看了这幅广告,纷纷询问画上的那个壮汉脚上穿的是什么东西,哪里能够买得到。就这样,这位推销员很快打开并占领了这个岛上的皮鞋销售市场。经常会有人觉得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但机遇总不如别人的好。

而事实上,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真正做到了优秀,才会有人认为你优秀,否则,自命清高只会把自己局限于个人狭小的圈子里,而没有进步。不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也不懂得分析自身劣势的人,永远也难于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一个人能知道自己的短处,胜券才多;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已输了一半,若此时不知检讨,只懂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第六节 抬高身价,吊住对方的胃口

学会吊人的胃口能提高自己的身份,也是一种成功系数很高的处世智慧。

刘备求贤若渴,挑了一个好日子带领关羽、张飞到隆中来寻访卧龙。一进隆中就看见从西边山上走下一个人来。只见他举止潇洒,不同于一般的人。刘备以为是诸葛亮,一打听,来的人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

他走上前问刘备:“刘将军,你不在新野军营里处理军队的事务,到这个偏僻的山沟里来干什么?”

刘备很有礼貌地说:“我久闻卧龙先生的大名,这次,我是特意来拜访他的。”

崔州平听了直摇头:“刘将军,你看刘{L-End}表有那么多谋士和军队,都不是曹操的对手。你依靠诸葛亮又有什么用处呢?依我看来,你不如趁早归顺曹操,或许还能获得一官半职呢。”崔州平浇了刘备一瓢冷水,刘备没有生气,而且还很客气地请崔州平去新野成就一番大事业。

崔州平不客气地说:“我才不想去那里呢。我不想求取名声,也不想拥有太多的钱。我去你那里干什么?”说完一甩袖子,转身就走了。

崔州平急忙回去将这一切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听了很赏识刘备。诸葛亮的好友石广元到隆中来打听消息。

诸葛亮对他说:“刘备的确是对下面的人很有礼貌,肯定也会很尊敬有才能的人,我还要看看他是不是有志气,会不会遇难就退。等刘备要第二次来请我的时候,请你帮我试试他。”

在一个下雪天,隆中银装素裹。刘备和关羽、张飞兄弟三人,顶风冒雪再次来到隆中。当他们经过离诸葛草庐不远的酒店时,刘备听见有人在里面吟诗。刘备听完,觉得只有卧龙先生才会有这么大的口气,赶快推门进了酒店,只见有个人在那里喝酒。走上前一打听,原来是石广元,刘备对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请他跟自己一起上山去请诸葛亮。

石广元劝说道:“刘将军想收拾这个残缺不全的汉家王朝,和曹操较量,只不过是鸡蛋碰石头。你肯定会被曹操打败的,还是趁早回头,说不定日子还好过一些!”

刘备反驳说:“先生虽然是我平时很尊敬的人,但是,你刚才说的话,却让我很失望。为了把人们从苦难的生活中解救出来,我就是死一万次也不会推辞的。我绝不会一碰到挫折就在半路上荒废了自己的事业!”

里间的诸葛亮一听很高兴,但是这时关羽说:“就这么一个穷山沟里能出啥圣人,大哥你又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请他,少了他,咱弟兄们照样能纵横天下。”

张飞也附和说:“一个种地的读书人能有啥稀罕,还摆什么臭架子。如果惹恼了我,用一根绳子就把他拴走了!”

刘备听了很生气,就小声地责备他们说:“还不赶快闭上你们的嘴!”

诸葛亮听到这种情况,他又躲起来回避不见刘备。刘备只得心情郁闷地回去了。

第二年,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到隆中。这次诸葛亮侧身躺着假装睡觉。刘备叫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轻手轻脚走进诸葛亮的卧室,看见诸葛亮睡得很香,不敢惊动他,屏住呼吸等候在床前。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诸葛亮终于认定刘备是个明主。诸葛亮起来了,热情地接待了刘备等人。

刘备眼中的诸葛亮,举止大方,确实是一{L-End}表人才。刘备刚刚坐下,没有说几句话,就对诸葛亮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汉王朝已经只是一个名义上存在的王朝了。可是我的智谋肤浅,能力又不足,我仍然想为了天下的百姓做点事情,你看,我今后应该怎么办才好?”诸葛亮为其诚意所感动,便把自己多年来对社会形势的观察和分析全盘托出,向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行动路线、步骤和策略,这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隆中策”。

诸葛亮的精辟分析和建议,为刘备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使刘备由衷地产生敬意,他诚恳地邀请诸葛亮出来辅佐自己,实现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计划,诸葛亮感激刘备的尊重和信任,于是结束了十年隆中的“隐居”生活,出山辅佐刘备。诸葛亮知道刘备要来请自己的时候,为了检验刘备的能力和决心,他故意摆足了架子,吊足了刘备的胃口,让刘备跑了三趟才露面,也成就了自己的“品牌”。

当有人求你办事时不要贸然答应他,而应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吊足他的胃口,最后再答应他,对方就更会感激不尽。据此可知,向人有所请托,也应由小到大,由轻加重才是,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一定会遭受到对方的断然拒绝。处世不能风风火火、直来直去,你必须有一套韬光养晦、见机行事的本领。心急吃不成热粘糕,你还得定下心来,从长计议。

第七节 做大自己要借势发挥

“借势发挥”是借别人的势力而强大自己的一种做人策略。势力强大的时候乘势反击固然值得肯定;势力单薄的时候,善于借势反击更令人赞叹。

一天,汉武帝的驯马官和班固各骑一匹奉旨选来的枣红马风驰电掣般地自西向东而来,当他们来到离目的地三十里外的树林时,两人已是汗水淋淋,气喘吁吁,于是双双下马仰卧在草地上休息。忽然,从林中窜出四个手持长矛刀剑的强盗,其中两人用长矛逼住班固和驯马官,另外两人抓住了马缰绳。

“要想活命的话,就留下马!”其中一个强盗咬牙切齿地说。

“是!”班固沉着地答道。

驯马官一听班固的话,想要站起来同强盗拼命,被班固悄悄用手拽住了后襟。四个强盗见他俩被制住了,便冷笑两声,牵着马朝林外的小路上走去。这时,驯马官吹出一种让马止步的口哨。那两匹马立刻站定在地上,任凭强盗如何抽打也一动不动。驯马官见御马被抢,心急如焚,一时间没了主意。

班固镇定自若地说:“不必发愁,发愁也没用。走,我们出了林子再说。”

他俩刚踏上来时的路,迎面过来了二十多个担着酒罐的挑客。班固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打算要回御马。胸有成竹的班固二话不说,就朝头一个人挑的酒罐踢去,两个酒罐应声先后落地,酒洒了一地。班固没等对方明白是怎么回事,拉起驯马官的手朝着四个强盗与御马站立的地方就跑,刚跑了十几步,这些挑客见班固大白天故意踢碎酒罐,便纷纷抽出扁担大声吆喝着从后面追上来。

再说那四个强盗正死拉硬拽这两匹不肯挪步的马,忽见一群人高举扁担朝他们冲了过来;又见马的主人在前面带路,以为是他俩找来了帮手,便再也顾不上要马了,急匆匆朝林中逃去……这伙挑客见吓跑了几个手执刀矛的人,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到了跟前听班固一说,这才化怒为喜,连声称赞班固机智勇敢。班固和驯马官从怀里掏出了银两,加倍赔偿了挑客的损失,这才上马飞驰而去。

中国传统智慧崇尚的是“能屈能伸”。势力强大的时候乘势反击固然值得肯定;势力单薄的时候,善于借势反击更令人赞叹。机会是成功之本,这就需要任何人在机会面前都必须处心积虑,利用好手中的每一次机会,做到借势发挥。借势发挥为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如果一个人能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一下各个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

第八节 将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地想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号着。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把它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准备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叫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的,这头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L-End}表情中回到了农夫手中!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有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有一个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偏远的小镇当教师,那里条件艰苦且工资低得可怜。那个大学生自身有不少优势,他教学基本功不错,还擅长写作,所以根本不安心于在这里当教师,一心想到体面的、有优厚待遇的单位工作。因为他整天想着跳槽,不仅对本职工作没有热情,而且连最喜欢的写作也没有了兴趣。就这样两年时间转瞬即逝,这位大学生的工作干得一塌糊涂,写作上也毫无收获。他还联系了几个自己喜欢的单位,像报社、杂志社以及文学研究所等,但最终没有一个接纳他。

后来,偶然发生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他一直想改变的命运。那一天,学校开运动会,在文化活动极其贫乏的小镇里这可算是一件大事,来观看的人特别多,小小的操场四周围了一道密不透风的人墙。大学生站在人墙后面,翘起脚也看不到里面的比赛场面。这时,他看到身旁一个很矮的小男孩儿从不远处搬来一些砖头,在厚厚的人墙后面垒起一个小台子,尽管这花去了他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看到了精彩的比赛,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大学生的心猛地震了一下——多么简单的事情啊:要想越过密密的人墙看到精彩的比赛,只要在脚下多垫些砖头。从此以后,大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着。

很快,他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教学能手,编辑的各类教材接连出版,各种令人羡慕的荣誉纷纷落到他的头上。后来,他被调到一个中专学校担任领导职务;再后来,他成为一所大学的校长。每当有人问他成功的体会时,他都要讲一遍“在脚下垫砖头”的故事。逆境人人都会遇到,但是聪明的人被绊脚石绊倒以后,会化不利为有利,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

B说:“如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

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

再见面时B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

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

第九节 激人上道,哪壶不开提哪壶

利用一些略带贬损意义的、不太公正的话给对方罩上一顶“帽子”,就会激起对方的一种极力维护自我良好形象的欲望,从而用语言或行动{L-End}表示自己不是这样,自动地去改变原来的立场和态度。面对自以为是、欲显示其优势的对方,与其正面施行攻击,不如冷落他,将其搁置一边,让他的优势和锋芒受到抑制,从而使他情绪失控。以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某化工厂要建一幢大楼。许多工程承包商竞相承包,但经过筛选后只剩下甲、乙两个承包商。双方势均力敌,都想赢得承包权。究竟包给哪一方?厂家不好决定,只好约请双方各来三个人参与公开招标。于是双方积极备战、厉兵秣马。甲队探知乙队三人中有两人才识平平,而另外一人是技术员,他不仅具有丰富的建筑知识和施工经验,而且口才一流还相当自负。要取胜这样一个人,正面和他交锋显然不妥,于是甲队采取了一些策略。双方一见面,甲队三人都热情地向乙队中那两人致意和问候,而对那位原欲显示其锋芒的技术员则刻意忽视、冷落。

果然,这一举动令那位技术人员十分不快。接着他们又恭敬地对那两人说:“二位的大名,我们是久仰了。知道你们在业界都是独当一面、多才多艺的大能人,今天二位来参加,我们真有点诚惶诚恐,还希望二位高抬贵手啊!”

站在一边的那位技术员,听了这些话,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心中的怒气直往上冒。

当招标开始,甲队又抢先谦恭地对那二人说:“我们早就想听听二位的高见,今天正是一个好机会,还是请二位先指教吧。”

不等二位开口,那位愤怒到极点的技术员呼地一下站了起来,说:“好,你们有本事!你们谈!”随即拂袖而去。

剩下那两位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是好。

厂方代{L-End}表见此,说道:“这样的技术员,我们怎么能信赖呢?”

于是厂方同甲队签订了承包协定。协定刚一签定,那位技术员便气喘吁吁地跑了回来,连呼:“我们上当了!”然而,一切都晚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强烈的伤害性刺激时,往往会引起人的激情爆发。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情感状态,一旦激情爆发,人的意识范围就变得狭窄,难以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情况,从而引发过激行为、导致不良后果,那位技术员的{L-End}表现正是如此。

第十节 靠山与贵人,靠自己去创造

你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如果没有人赏识你,那你也只能默默无闻。因此我们平时就要努力朝“创造贵人”的方向改变自己,这样,必能“逢凶化吉”,而不致孤立无援。

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日后能飞黄腾达,是以有了左宗棠这个“靠山”为转折点的。胡雪岩依靠王有龄的势力生意越做越大,一片坦途。王有龄死后,他不得不寻找更有价值的人物,这时,他将目光投向了闽浙总督左宗棠身上。

胡雪岩求见左宗棠,一进去,就跪地向左宗棠说道:“浙江候补道胡雪岩参见大人!”

左宗棠面无{L-End}表情地说道:“我闻名已久了。”这句话谁听着都觉得刺耳,谁都懂得它的讽刺意味。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耐性,压住心中的不满,他知道左宗棠素来是个吃捧的人,抓住这一弱点,他恭贺左宗棠收复杭州,功劳盖世,又向左宗棠道谢,使杭州黎民百姓过上了安定日子。胡雪岩一边恭维一边注视着左宗棠,他见左宗棠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让人觉察的微笑。胡雪岩见左宗棠态度已有松动,急忙摸出两万两银票,说这银票是当年购粮的余款,现在把它归还国家。

他解释说,这巨款本应属于国家,现在他想请求左帅为王有龄报仇雪恨,左宗棠欣然答应,并叫管财政的军官收下了这笔巨款。两万银票对于每月军费开支十余万的左宗棠来说虽然杯水车薪,但毕竟可解燃眉之急。胡雪岩清楚地知道左宗棠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失时机地掏出银子,让自己得到了左宗棠的好感。收下胡雪岩的银票后,胡雪岩对王有龄的忠心使左宗棠非常佩服,立即叫人上茶,和胡雪岩闲聊。胡雪岩大赞左帅治军有方,孤军作战,劳苦功高。

胡雪岩说话有分有寸,当夸则夸,要言不繁,让人听起来既不觉得言过其实,又没有谄媚讨好的嫌疑。左宗棠听得眉飞色舞,满脸堆笑。胡雪岩抛砖引玉,话锋一转,又指责曾国藩只顾自己打算,抢夺地盘,卑鄙无义;气愤地谴责李鸿章不去乘胜追击占领唾手可得的常州,而把立功的肥缺让给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做人情。胡雪岩有根有据的指斥引起了左宗棠的共鸣,左宗棠在心中对胡雪岩更有好感了。

过后,胡雪岩迅速到上海筹集了上万石大米运回杭州,一部分救济城里的灾民,另一部分送到了军营。这万石大米真是雪中送炭,不仅救了杭州,而且对左宗棠肃清境内的太平军也助了一臂之力。左宗棠捋着花白的胡须,连日紧皱的双眉舒展了,他高兴不已,内心总觉得过意不去。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但军饷还没有着落。左宗棠见胡雪岩如此机灵,于是请胡雪岩为他想法筹集军费。胡雪岩一听每月筹集二十万的军费,感到非常棘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便把自己的想法全盘告诉了左宗棠。原来,太平天国起义十年来,不少太平军将士都积累了很多钱财,如今太平军败局已定,由于这些太平军不敢公开活动,惟恐遭到逮捕杀头,常常躲藏起来。

胡雪岩认为左宗棠可以用闽浙总督的身分张贴告示:令原太平军将士只要投诚,愿打愿罚各由其便,以后不予追究。左宗棠对胡雪岩的远见卓识钦佩不已,当即命胡雪岩着手办理。回去后,胡雪岩立即着手,张贴布告,晓之以义。不多久,逃匿的太平军便纷纷归抚,一时四海惊叹,朝廷惊喜。借助这一机会,阜康钱庄也得利不少,胡雪岩更是四品红顶高戴,成了真正的“红顶商人”。由于有了左宗棠,胡雪岩衰败的生意很快有了生机,而且比以前发展更快。他以“红顶商人”的身份,开始了与洋人的金融交易。

到这时,胡雪岩才真正是官商两界如日中天,盛极一时了。能够给予我们帮助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的贵人。“贵人”不是自己来的,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因此平时就要努力朝“创造贵人”的方向改变自己,相信当你行经生命的幽谷时,必能“逢凶化吉”,而不致孤立无援。

第十一节 善于布局才能占据主动权

善于布局的人更易于掌握别人,不能掌握别人便不能有主动权,这时你不妨使用点手段,做个套让它自己往里钻。

赵武灵王时,中山国国君的两位姬妾阴姬和江姬争夺王后之位,宰相司马熹因为担心与阴姬的关系不好,会阻碍他的政治前途,于是就去对阴姬的父亲说:“如果阴姬争后的事情成功,就有封地人民,如果不成,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这么重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跟我商量呢?”

阴姬的父亲磕头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了,就请你多费心吧!”

于是司马熹就上书给中山国国君说:“臣知道使赵国衰弱而中山国强大的方法。”

中山国国君看了之后很高兴,就立刻召见司马熹说:“寡人很想听弱赵强中山的方法。”

司马熹说:“臣希望先前往赵国考察一下当地的地形险阻,人民贫富,以及君臣优劣,与敌情做些比较,然后再说出来。”

于是中山国国君就派司马熹前往赵国。

而到了赵国,司马熹却对赵武灵王说:“久闻赵国是天下最出能歌善舞美女的地方,可是这次臣到赵国首都邯郸来,观察过不少人的体形、容貌,根本没有发现特别漂亮的。过去我也曾周游列国,看来看去,从来没有见过像中山国那样漂亮的美女。依我看她们的美再用多么美妙的言词也无法形容,看她们的容貌堪称绝代佳人,绝对不只是当一个诸侯的臣妾而已!”

赵武灵王听后有些动心,因而哈哈大笑说:“寡人想娶一个过来,看看她到底如何美?”

司马熹说:“臣只是私下称道她们的美,如果大王准备去娶一个,这就不是臣说的事了,希望大王不要把我的话泄露出去!”

司马熹告诉赵武灵王后,就又回到中山国,对国君说:“赵王并非贤王,不重道德,好女色,不好仁义,好勇斗,臣还听说赵王就要来娶阴姬呢!”

中山国国君听了这话后,立刻变了脸色。

司马熹接着说:“赵国强大,说要来就一定会来娶阴姬的,假如君王不给,那中山国就会有危睑,假如君王给他,那么这就会被天下诸侯取笑的!”

中山国国君说:“那怎么办呢!”

司马熹说:“如今之计,君王只好立即立阴姬为后,如此就可以斩断赵王的邪念,因为天下只有向人要妾的,还没有向人要王后的,即使非礼提出这种要求,我们的邻国诸侯也会起而干涉的。”

中山国国君于是就册立阴姬为王后,赵武灵王果然不再提要阴姬的事,而阴姬从此对司马熹大为感激。善于布局的人才能易于掌握别人,不能掌握别人便不能有主动权,这时你不妨使用点手段,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俗话说,做个套让它自己往里钻,这便是用人、驭人,管人的最好办法。隋朝末年,各地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此时李渊任太原太守。

裴寂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悄悄结交李渊的儿子李世民,密谋反叛,但必须动员尚有忠心的李渊一起行动,这样才能借助他的兵权。但是劝说异常艰苦,裴寂与李世民见长期这样下去终究不成,于是密谋,趁机行事,将李渊引进了“圈套”,逼李渊造反。有一天,裴寂请李渊饮酒。李渊开怀畅饮,一会儿就喝了几大杯,已有了几分醉意。就这样,李渊醉卧晋阳官,两个美人侍寝。酣睡多时,酒已醒了大半,见有两个美人陪着,二人自称是宫眷。李渊不禁大吃一惊,立即披衣跃起说:“宫闱贵人,哪能同枕共寝?这下我犯下死罪了。”

李渊当然知道与宫眷同寝的罪名是何等严重,隋炀帝若是一旦知晓这件事,一定会借口杀死自己,甚至诛灭九族,李渊只有反叛一条出路,再加上裴寂、李世民分析天下形势,讲清利害,终于坚定了李渊反叛的决心,最终建立了大唐江山。

第十二节 求人办事不能丢“缠磨”之道

为人处世,总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有点“磨”的功夫,不答应,你就跟他磨到底,总能“磨”出个结果来。做人不可面薄心软,知难退却。死缠烂打,一磨到底,必然无往而不利。

某市保险公司的小王到一个乡开展保险业务,因群众对保险工作的性质不了解,怕吃亏,都不愿参加,村长最为固执。小王决心攻下这个堡垒,他天天跑几十里地去向他们宣传动员,村长见到他,就躲着走。一次他听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助盖房,就骑车追了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一天,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小王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两个钟头,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小王淋得像水鸡,便一把将他拉进屋里说:“同志,你就别‘磨’了,我们参加还不成吗?你这种精神头,就是老天爷也得举手投降!”

求人办事,要达到自己说服对方的目的,讲究的是磨功、缠功,必须反复说服,急不得。一个人被他人一再地依赖和求助,自然会形成心理负担,他就会因同情而软化。如果知难而退,那就是你的失败。另一些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深知“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道理,因而当他们第一次被对方拒绝后,他们会再次或连续几次发动进攻,软磨硬缠地硬要对方答应他的请求。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究其性格实质,他是个性格坚韧做事又极有心计的人。有一次宋朝宰相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此事,太祖还是没有答应。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我们在求人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过分自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一点,碰个钉子,不气不恼,照样微笑着与人周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有一次,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到一家电器工厂去谋职。他走进这家工厂的人事部,向一位负责人说明了来意,请求给他安排一个哪怕是最低下的工作。这位负责人看到他衣着肮脏,又瘦又小,觉得很不理想,但又不便直说,于是就找了一个理由: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后再来看看吧。这本来是个托辞,但没想到一个月后年轻人真的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此时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他又来了。

如此反复多次,这位负责人干脆说出了真正的理由:“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于是,年轻人回去借了一些钱,买了一件整齐的衣服穿上又返回来。这人一看实在没有办法,便告诉他:“关于电器方面的知识你知道得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两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家企业,说:“我已经学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这位人事主管盯着他看了半天才说:“我干这行几十年了,头一次遇到你这样来找工作的。我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结果年轻人的毅力打动了主管,他终于进了那家工厂。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成为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总裁的松下幸之助。一磨到底,不仅要能“磨”,还要会“磨”。换言之,“磨”,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硬和人家耍无赖,而是要善于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向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