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做人不败的底线
31900700000006

第6章 底线五最大的失败是自己堵死自己的路

导读

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老实耿直有时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自身难保,凡是不懂得变通术的人,面对的都是悬崖绝壁,走不出人生的困境。做人高手头脑灵活、手脚灵活,敢于破除旧规,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寻找成功的突破点,这叫以变应变,出路顿时出现在眼前。

第一节 圆滑有时比老实更有用

老实耿直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自身难保,而学会了“曲”,倒能风光显贵。由此可见,学会随机应变、机灵做人是多么重要。

新科状元黄熙陪着乾隆皇帝到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游园,乾隆对这个怪石林立、洞壑盘旋的名园十分喜爱,一时兴起,叫人拿来纸笔写下了三个大字:“真有趣。”陪同游园的地方官吏如获至宝,随即寻找工匠来将这几个大字翻刻成匾额,一方面是讨乾隆的欢心,另一方面可让此园因皇帝的题字而增色。

状元黄熙看到这三个题字心想:“这三个字太俗气了,若是被刻成匾额挂在园里,岂不破坏了名园的气势,更何况也有损皇上的盛名。”

他本想马上启奏皇上改一改这几个字,话到嘴边,心里忽然有所警觉:“万一皇上因此而恼羞成怒,那可怎么办呢?”

黄熙决定观察一下再说。他跟在乾隆身边察言观色,发现乾隆游兴不减,十分高兴。

于是抓住一个机会走到乾隆的面前跪下叩请道:“适才圣上题的字苍劲浑厚,意蕴高古,让学生十分佩服,恳请圣上将‘有’字赐予学生,让学生可以每日观摩临习。”

乾隆一听很诧异,心想:“这小子明明是嫌这三个字用得不好,但是用这种方法陈情,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机巧聪明。”

于是赞许地点点头,对身旁的太监说:“就将‘有’字剪下来给他吧!”

从此,人们逛狮子林时,都对这高挂着的乾隆手书匾额赞叹不已。这个匾额上苍劲有力地写着“真趣”二字。

人生在世,做人做事不能率性而为,许多人际关系和事业上的不如意,需要你察言观色,以智慧和耐心去解决。墨守成规、只认死理是无论如何都行不通的。而随机应变、机灵通达才是我们立足于世且能越来越好的做人法宝。

第二节 换个思路,会走得更远

有时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用正常模式行不通的时候,不妨采用逆向型思维。他能使你在说话办事的过程中一改认死理的习惯,灵活掌握随机应变,这头不通走那头,从而开启新的成功之门。

有一位花甲老人,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只有小儿子和他相依为命。

一天,一个外乡人对他说:“老人家,我想给你的小儿子在城里找一份工作?”

老人气愤地说:“不行,你快滚!”

外乡人说:“如果我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呢?”

老人恶狠狠地说:“少废话,快滚!”

他边说边拿起一根棍子。

外乡人后退一步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

老人笑着答应了。

几天后,外乡人找到了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您女儿找个对象。”

洛克菲勒冷冷地说:“不需要!”

外乡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呢?”

洛克菲勒沉思着答应了。

外乡人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位副总裁!”

世界银行总裁:“你没事吧?”

外乡人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人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

总裁当然没有拒绝的理由了。

在每一个环节上都有重重阻碍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因为外乡人采用逆向型思维,突破了障碍。为人处世也是如此,有些事情因为不好办,免不了要被人拒绝,这时候,我们也应该像那位外乡人一样从另一方面想想看。

一位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

忙于政务的总统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

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

于是这些书就销售一空。

时间不长,这个出版商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

总统鉴于上次经验,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糕透了。”

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销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予回答而将书弃之一旁,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有时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换个思路,变个想法,往往令你取得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有一位做高档皮衣生意的老板,他只有小学文化水平,起初只是个手工作坊,而现在,他在北京有个几百人的工厂,生产的皮衣品牌年年列入全国销售排行榜前几位。

皮草行业竞争非常激烈,曾经有一个香港富翁投了1000多万准备做个皮装品牌,没用一年,钱全打了水漂,其激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那个香港富商慕名前去拜访他,求教成功的秘诀。他微笑说,这属于商业机密,不能透露。后来有一次这位老板朋友喝了点酒,一高兴就对朋友们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在公司里,客服部是专门联系给顾客修理皮衣的部门,他发现哪一个款式返回维修得最多,就马上命令车间开足马力生产这种款式。如果某种款式没有一件返修的,即使利润再高,也得马上停产。朋友们一下没有明白过来。

于是他问:“你们是不是最爱穿你喜欢的衣服?”

“是啊。”

“穿的次数多了有一部分会不会坏掉?”

“是啊。”

“坏了之后你会怎么办?”

“扔掉或者重新买一件啊。”

“如果它价钱很贵而且还是你最喜欢的款式呢?”

朋友们豁然开朗:“拿回去修一下坏的地方不是照样能穿吗?”

买得起皮衣的大多是一些手头宽裕的人,那件皮衣如果他不喜欢的话就算是有点贵也不至于麻烦到送回厂里去修。既然肯送回来修,那不是特别钟情这件皮衣还是什么?那位把皮衣生意做得很成功的老板就是靠着这样逆向的思维牢牢把住了市场的脉搏和消费者的心理,所谓成功的秘诀就是这么简单。有句古诗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逆向型思维能使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一改认死理的习惯,灵活掌握随机应变,这头不通走那头,从而开启新的成功之门。

第三节 绕弯子可以避开正面碰撞

在社会中,要想获得做人的成功,必须懂得察言观色,善加分辨,在说话时巧妙地拐个弯儿。直来直去,实际上就是故意伤人面子,使对方心中不快,以致造成双方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有一次,楚庄王十分喜爱的一匹马死了。庄王竟命令全体大臣致哀,要用棺椁装殓,还要用大夫礼节隆重举行葬礼。文武百官纷纷劝他别这样做,楚王十分反感,下令说:“谁敢为葬马的事来劝说我,格杀勿论!”众大臣都惊惧得不敢说话了。优孟听到这事,嚎啕大哭进入王官。楚王问他为什么哭。优孟回答说:“我是为葬马的事哭呢!那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却只以大大的葬礼来办丧事,实在太轻慢了。一定要用国王的葬礼才像样呢!依我看来,要拿白玉做棺材,用红木做外椁,调集一大批士兵为其挖坟,发动全城男女来挑土。出丧时,要齐国、赵国的使节在前面陪送,鸣锣开道,让韩国、魏国的使节在后面护卫。还要建造一座祠庙,放上牌位,追封它为万户侯。”

优孟称赞、礼颂楚庄王“贵马”精神的后面烘托出另一种相反的又正是劝谏的真意——讽刺楚王“贱人”的昏庸举动,从而促使楚王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决定。齐景公喜欢饮酒,有一次喝了七天七夜还不停止。

弦章进谏说:“大王饮酒饮了七天七夜,我希望您不要再喝了。不然的话,就把我赐死吧。”

晏子进见景公,景公对他说:“弦章劝我说,希望我不要再喝酒了,不然的话就请求把他赐死算了。我要是听了他的劝说,是君受制于臣了;我要是不听他的劝说,杀了他又很可惜。”

晏子说:“弦章遇到大王这样的人,真是幸运啊!要是他碰到夏桀和殷纣王,他早就死了。”

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就不再饮酒了。

晏婴虽未正面劝谏什么,但一切尽在不言中,起到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效果。聪明的人总是会看准对象,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L-End}表达自己的意{L-End}图。有些人说话,往往并不照顾别人的心理,常常都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但在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好感等等之时,都必须将要{L-End}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南朝齐代有个著名的书画家叫王僧虔,是晋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行书、楷书继承祖法,造诣很深,一手隶书也写得如行云流水般飘逸。当朝皇上齐高帝萧道成也是一个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乐意听别人说自己的书法低于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显露才能。

一天,齐高帝萧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试书法高低。于是君臣二人都认真写完了一幅字。写毕,齐高帝萧道成傲然问王僧虔:“你说,谁为第一,谁为第二?”

若一般的臣子,当然立即回答说:“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愿贬低自己,明明自己的书法高于皇帝,为什么要作违心的回答呢?但他不敢得罪皇帝,怎么办?王僧虔眼珠子一转,竟说出一句流传千古的绝妙答词:“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与帝的书法比赛分为两组,即“臣组”和“帝组”,并对之加以评比,既给皇帝戴了一顶高帽子,说他的书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满足了皇帝的冠军欲,又维护了他自己的荣誉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他的风骨,觉得他不是那种专门拍马屁的家伙。果真,齐高帝萧道成听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问两人到底谁为第一了。做大事的人,过分外露自己的才能,只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导致自己的失败,更有甚者,还累及身家性命。有才华要含而不露,对他人不可过于耿直地指责和批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说话“绕弯儿”,这样才不至于冲撞别人,才会讨得别人的喜欢。

第四节 巧中有巧才能更巧

做事都应当求“巧”字,这样可以避免走入死胡同。巧又从何求?当然源于你对周围人事的判断和定夺。另外,如果能做到“巧中有巧”,则更非一般。

1798年5月,拿破仑出征埃及。他担心在地中海会遭到英国舰队的截击,便使用各种手段到处散布假情报,说法国地中海舰队将进入大西洋,在爱尔兰登陆。因为两年前确实有一支法国军队企{L-End}图开赴爱尔兰,曾使英国受到一次虚惊。英国海军指挥官纳尔逊害怕拿破仑这一次是真的进攻英国本土,于是便将舰队调集在直布罗陀海峡,准备截击从这里通过的法军。

拿破仑看到英国已上了假情报的当,便乘机从土伦军港出发,开赴埃及,并顺利地在埃及登陆。拿破仑“声东击西”的计谋得逞。1805年,在法军与俄奥联军之间进行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当法军经过一系列的谋划形成决战态势之后,拿破仑一面在与俄奥联军指挥官进行谈判时,故意将法军已制订的作战计划全部暴露给对方,一面派出人员在阵地上大声宣读进攻联军的命令。在两军对阵的战场上,谁能相信那高声宣读的命令是真的呢?拿破仑这种大胆地泄漏“大机”的办法,却有效地掩盖了“大机”,使联军错误地判断了法军的进攻部署和企{L-End}图。

俄奥联军指挥官当时认为,拿破仑是在搞声东击西,把他们当成小孩子,让他们上当,要不,怎么能把作战计划全盘端出,让对方知道呢?于是,命令联军从已占据的高地撤出,以防中拿破仑的计。然而结果恰恰相反,拿破仑有意暴露作战意{L-End}图,是要使对方形成他“声东击西”的错觉,视真为假,以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拿破仑按照暴露给对方的作战计划,使俄奥联军遭到了伏击。在战争中,为了取得胜利,最重要的是要知己知彼。依靠“声东击西”和“声东击东”迷惑了对方,你胜算的把握就大了。

再来看一个用巧之例:18世纪初,俄国和瑞典为争夺波罗的海制海权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瑞典在第一次进攻失利以后,经过认真的准备,纠集强大的海军和陆军,又向俄国发动第二次进攻。瑞典的这次进攻来势凶猛,军队很快就在俄国沿海登陆。当时俄国沿海地区兵力薄弱,俄军被瑞典人逼得一再后退。俄国军民人心浮动,国内一片混乱。俄国统治集团内部意见分歧严重,有人建议俄军放弃沿海要地和正在修建的防御工程,退到俄国腹地后再作进一步的打算。

在俄国面临危急之际,彼得大帝异常冷静。他知道瑞典国王查理十二和瑞典军队的将领们,一向做事小心谨慎,优柔寡断,缺乏勇敢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如果利用瑞典人的这一弱点,俄国就会转危为安。于是,彼得大帝派遣一大批紧急信使携带着他的亲笔命令奔赴各地。他的这些命令要求各地的指挥官立刻派援军支援沿海地区。当然,彼得大帝所提到的这些援军根本不存在,有的远水解决不了近渴。负责传送命令的信使故意糊里糊涂地乱走,粗心大意地暴露身份,结果被瑞典人俘获,身上的密信也被瑞典人搜出。瑞典将领对彼得大帝的绝密命令十分在意,认为俄国人隐瞒了军事实力,俄国军队之所以不加以顽强的抵抗退出沿海地区,是因为他们有着更深远的阴谋。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瑞典军队放弃已占领的俄国沿海地区,迅速后撤回国。

彼得大帝以一纸假书信吓退了敌人,不费一枪一弹就解除了瑞典军队对沿海地区的围困,保住了新彼得堡和战略设施工程,使俄国渡过了难关。俄军一再溃退,国内人心惶惶;瑞典海陆军勇猛强大,节节进逼,俄国似乎只有败退这一条路了。但瑞典虽形势旺盛,其领导层却多疑而优柔寡断。彼得大帝深知这一点,故使出无中生有之计,并成功地左右了瑞典军队的行动,使其迅速撤退回国,从而保存了俄国的领土与军队。“无中生有”其实“无”中便孕育“有”,而“有”与“无”并非实存,而是就作用于敌人心理上的结果,此为用巧计!

第五节 举重若轻,化险为夷

人生在世,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怎样在危险的环境中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这就要靠一个人的机智与胆略。在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有迅速地做出恰当得体的反应,进而才能维护自己的安全和利益。不拘泥于固定模式,根据现场的情况变化而变化,这才是根本的应变之道。面对突发性事件,任何人也无法预先做好应变的准备。所以怎样根据眼前环境状况采取不同的策略,是一个人应变能力与分析能力的直接体现。

例如:有一天,玛丽小姐正在屋里休息,忽然听到门外有声。她打开门,却见一个持刀的男人正杀气腾腾,恶狠狠地看着自己。是入室抢劫?是杀人逃犯?玛丽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打了一个冷颤。她灵机一动,迅速恢复了平静,微笑着说:“朋友,你真会开玩笑!是卖菜刀吧?我喜欢,我要买一把……”边说边让男人进屋,接着说:“你很像我过去的一位好心的邻居,看到你真高兴,你是喝咖啡还是茶……”本来满脸杀气的歹徒,渐渐腼腆起来。他有点结巴地说:“谢谢,哦,谢谢!”最后,玛丽真的“买”下了那把明晃晃的菜刀,陌生男人拿着钱迟疑了一会儿真走了,在转身离开的时候,他说:“小姐,你会改变我的人生!”

一场即将发生的灾难,转眼间被玛丽小姐以机智和爱心挽回了,她不但挽救了自己,也挽救并改变了这个未遂的杀人犯。处理同一问题不能总用同一种方式,在遇到危机时也一样,也要考虑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时间,要采取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确保在危机中化险为夷。在一些特殊的情况和特殊场合下,就必须用一些“手段”,以应付突然的变化和非常的情况。

一天,在电影院门前的G姑娘被三个家伙缠住了。经过一家点心店时,G姑娘走了进去,店里人很少,姑娘在一方桌前坐下。接着三个家伙也随之在方桌的对面坐下,眼盯着她,好像等她决策。G姑娘的心一阵乱跳,但故意装出一副媚态,眼睛在三个家伙脸上慢慢扫描。最后,眼睛看着对面的家伙,两只脚却在桌下分别踩了一下另外两个家伙的脚,神秘兮兮地笑笑,小声说:“晚上七点,平安电影院门口,好吗?”G姑娘同时发出三个暗号,三个家伙都自以为她是对自己说的,各自得意洋洋地走了。G姑娘这才甩掉了“尾巴”,平安地回了家。俗话说“到啥时候说啥话”,危难关头,反正是武大郎服毒,喝也死,不喝也亡,怕又有什么用呢?

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权力后,每天都在做着皇帝梦。有一天竟在白天进入梦中,一位侍婢正好端来参汤,准备供袁世凯醒后进补,谁知不慎将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祸临头,吓得脸色苍白、浑身打颤。因为这只玉碗是袁世凯的“心头肉”,现在化为碎片,这是杀身之祸,死罪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脱的了。正当她惶惶不安之时,袁世凯醒了,他一看见玉碗被打得粉碎,气得脸色发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这时,待婢已冷静下来,她想反正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情急之下突然想到袁世凯总想当皇帝,我何不如此这般……。

于是,她连忙哭诉着:“不是小人之过,有下情不敢上达。”

袁世凯骂道:“有什么话,快说。”

侍婢道:“小人端参汤进来,看见床上躺的不是大总统。”

“混账东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说。床上……床上……,床上躺着的是一条五爪大金龙!”

袁世凯一听,以为自己是真龙转世,要登上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了,顿时一股喜流从心中涌起,怒气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叠钞票为婢女压惊。婢女在生死存亡关头,通过一句恭维妙语,不仅免了杀身之罪,还得了对方的奖赏。可见,随机应变的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第六节 “借力”是成事的一大诀窍

这个世界是已经准备好了一切你所需要的资源的,你所要做的仅仅是把它们搜集起来,并用智慧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只要试着另辟蹊径,你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

著名的希尔顿从被迫离开家庭到成为身价上亿美元的富翁只用了17年的时间,他发财的秘诀就是借用资源经营。他借到资源后不断地让资源变成了新的资源,最后成为了全部资源的主人——一名亿万富翁。希尔顿年轻的时候特别想发财,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一天,他正在街上转悠,突然发现整个繁华的优林斯商业区居然只有一个饭店。他就想:我如果在这里建设一座高档次的旅店,生意准会兴隆。于是,他认真研究了一番,觉得位于达拉斯商业区大街拐角地段的一块土地最适合做旅店用地。他调查清楚了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是一个叫老德米克的房地产商人之后,就去找他。老德米克给他开了个价,如果想买这块地皮就要希尔顿掏30万美元。

希尔顿不置可否,却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和房地产评估师给“他”的旅馆进行测算。其实,这不过是希尔顿假想的一个旅馆,他问按他设想的那个旅店需要多少钱,建筑师告诉他起码需要100万美元。希尔顿只有5000美元,但是他成功地用这些钱买下了一个小旅馆,并不断地使之升值,不久他就有了50000美元,然后找到了一个朋友,请他一起出资,两人凑了10万美元,开始建设这个旅馆。当然这点钱还不够购买地皮的,离他设想的那个旅馆还相差很远。

许多人觉得希尔顿这个想法是痴人说梦。希尔顿再次找到老德米克,签订了买卖土地的协议,土地出让费为30万美元。然而就在老德米克等着希尔顿如期付款的时候,希尔顿却对土地所有者老德米克说:“我想买你的土地,是想建造一座大型旅店,而我的钱只够建造一般的旅馆,所以我现在不想买你的地了,只想租借你的地。”

老德米克有点发火,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了。

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只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的租期为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3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请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我这块土地上所建造的饭店。”

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27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饭店。”

于是,这笔交易就谈成了,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3万美元,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30万美元。就是说,希尔顿只用了3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权。这样希尔顿省下了27万美元,但是这与建造旅店需要的100万美元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于是,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就这样,希尔顿暂时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于是从银行顺利地获得了30万美元,加上他已经支付给老德米克的3万美元后剩下的7万美元,他就有了37万美元。可是这笔资金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得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旅馆,这个开发商给了他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1924年5月,希尔顿旅店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但是当旅店建设到了一半的时候,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了,希尔顿又陷入了困境。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继续完成。他说:“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您应该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

这个时候,老德米克已经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应,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也一分都回不来了,他只好同意。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并不吃亏——建希尔顿旅店,不但旅店是自己的,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于是他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业,他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时期。希尔顿就是用借的办法,用5000美元在两年时间内完成了他的宏伟计划。

不能不说他是善于利用别人的高手。其实这样的办法说穿了也十分简单:找一个有实力的利益追求者,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与自己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让他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总而言之,任何事业都不能一步登天,但“登天”的办法却是多种多样的,办法得当,则可快捷省力。巧于“借力”,精于“借势”,是成功的一大诀窍。

第七节 拉一面大旗,为自己造势

在现代社会,借力这种手段已被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广泛运用,而且大有日趋扩展之势。对于人际交往,它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

美国一家公司所生产的天然花粉食品“保灵蜜”销路不畅,经理绞尽脑汁,如何才能激起消费者对“保灵蜜”的需求热情呢?如何使消费者相信“保灵蜜”对身体大有益处呢?正当一筹莫展的情况下,该公司负责公共关系的一位工作人员带来喜讯:美国总统里根长期吃此食品。原来,这位公关小姐非常善于结交社会名人,常常从一些名流那里得到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这一次她从里根总统女儿那里听到了对本企业十分有利的谈话。

据里根的女儿说:“20多年来,我们家冰箱里的花粉从未间断过,父亲喜欢在每天下午4时吃一次天然花粉食品,长期如此。”后来,该公司公关部的另一位工作人员,又从里根总统的助理那里得来信息,里根总统在健身保养方面有自己的秘诀,那就是:吃花粉,多运动,睡眠足。这家公司在得到上述信息并征得里根总统同意后,马上发动了一个全方位的宣传攻势,让全美国都知道,美国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之所以体格健壮,精力充沛,是因为常服天然花粉的结果。很快“保灵蜜”风行美国市场。

结交名人之心大部分人都有,谁不希望有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一个明星,或者随便什么大人物。如果能跻身于他们的行列,自己也便沾上了荣耀,在别人眼里也就身价大增了。有位阿拉伯人名叫艾布杜,本来穷困潦倒,身无分文,就是使用了这种方法,不但结交了许多名人做朋友,还为自己求来了百万家财。其实,他致富的方法说来简单有趣:他在签名簿里贴上许多世界名人的照片,再模仿名人的亲笔字,签写在照片底下,艾布杜便带着这几本签名簿浪迹世界,登门造访工商巨子和有名的富翁。“我是因仰慕您而千里迢迢从阿拉伯前来拜访您的,请您贴一张照片在这本《世界名人录》上,再请您签上大名,我们会加上简介,等它出版后,我会立即寄赠一册……”由于这些人有的是钱,又喜欢摆阔,一想到能跟世界名人排名在一起,便感到无限风光,这样一来,他们就毫不吝惜付给艾布杜一笔为数可观的金钱。艾布杜因此而很快暴富。

“名人效应”,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由于外在力量的影响,使某事物增光添色。利用这一效应,就可以借助权威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我国古代就有“伯乐一顾,身价十倍”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利用权威的力量,而在马身上加上了“神圣的光环”,从而抬高了马的价格。这种情况如果出现在人身上,也能提高人的形象,增加人的光辉。

第八节 靠死一个人,是自寻绝路

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老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这是生存哲学中最需用心之处,如不仔细权衡,就难保他日平安。以下故事的教训便极为深刻。

吴起是战国时的一位军事家、改革家,为了追求功名,他几乎是六亲不认。然而,他的仕宦生涯并不顺利,他后来到了魏国,为魏国立了大功,又为魏国的贵族所不容。最后,他来到了楚国,深得国君楚悼王的倚重,任命他为相国,主持楚国的变法。他变法的一个主要的内容便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把矛头指向在楚国根深蒂固、势力雄厚的贵族,剥夺他们的田产,废除他们的特权,并将他们迁移到偏远的地区去开荒种地。楚国强大了,吴起却孤立了,他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憎恨,只是由于楚悼王的支持,这些人一时还奈何他不得。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了,吴起的后台没有了,那些仇恨积压已久的旧贵族们再也按捺不住复仇之心,立即对吴起群起而攻之。吴起的变法触犯了整个楚国上层统治集团的利益,只要这个集团还存在,他的悲剧命运便是不可避免的。从处理官场的人际关系来说,吴起的遭遇也有一个可以吸取的重要的经验教训。吴起以为,有了楚悼王这样的最高掌权者的支持,他便可以有恃无恐,放手大胆地去****所想干的一切,而对其他政治势力的态度可以不闻不问。殊不知,在政治舞台上,在官场上,没有永远不倒的靠山,像楚悼王这样地位的人,你将他作为一个孤注,将一切成功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一个人身上,有朝一日,他两眼一闭,呜呼哀哉了,你该怎么办呢?

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之初,颁布了他的变法命令一年多后,反对者数以千计,连太子也不以为然,一再犯法。商鞅说:“变法的法令之所以不能贯彻执行,是由于上层有人故意反抗。”便想拿太子开刀,刑之以法。可是太子是国君的接班人,是不能施刑的,结果便拿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当替罪羊,一个被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当时商鞅甚得秦孝公的宠信,权势极盛,太子拿他也无可奈何。商鞅的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十几年的时间,秦国的国力得到极大的充实,武力得到极大的增强,由一个西部的边鄙小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秦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便是商鞅奠定的基础。

然而,正当商鞅的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秦孝公死了,太子继位,是为秦惠文王,他一上台,他的老师、那个被割掉了鼻子的公子虔便出面告发,说商鞅想要谋反,惠文王下了逮捕令,商鞅匆匆忙忙逃离咸阳,当他来到潼关附近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就是商鞅,拒绝收留他,说道:“根据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是要进监狱的!”商鞅这才是真正的作法自毙,他走投无路,被收捕,车裂(即五马分尸)于咸阳街头,家人也被灭族。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商鞅其人,作为一个改革家,在政治上是极具远见的,他的变法政策,为秦孝公以后几代秦国的国君所信守,秦国因之而强大。但他长于谋国,拙于做人,他却没有想到,宠信他的秦孝公不可能陪他一辈子,未来的天下毕竟还是太子的,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得罪呢?

熟谙为官之道的人都明白,你不只要迎合今日的权势者,还要留意明日的权势者,就像一个老于棋道的棋手一样,当你走出第一步棋之后,还要想到第二步、第三步如何走,走一看二眼观三,这样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政治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商鞅却一步把棋走绝,没有给自己留下抽身退步之地。在政治舞台上他是一个英雄,在如何做人上,他却是个失败者。做人的艺术,其实是一个平衡的艺术,既要左顾右盼,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又要瞻前顾后,考虑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能只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能一条道走到黑。

第九节 两难之境,把球踢回去

面对别人的刁难,面对两难问题,不必去苦思冥想,只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用似是而非的语言去解脱,让对手去承受自己设计的圈套。

王元泽是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儿子。在他刚几岁时,有一个客人把一头獐和一头鹿放在一个笼子里,问王元泽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回答说:“獐旁边的那头是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的回答是含糊其辞的,因为他没有确切地指明哪头是獐,哪头是鹿。然而妙也就妙在这“含糊其辞”上,王元泽如果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那就显示不出他的聪颖和机智,也不可能引起客人对他的才华的赞赏了。说话本应准确、清楚,但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许多话是具有模糊性的。因为有些话不必要、也不便于说得太实太死。在我国历史上的秦末战争中,楚王项羽与刘邦两路兵马同时进发关中。结果刘邦先打进关中,当了关中王,项羽依仗自己兵多势大,对刘邦很不满意,并且要加害于他。

这时范增就给项羽献计,说:“等到刘邦上朝时,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意去吗?’如果他说愿意去,你就说:‘我早就知道你愿意去。那里是养兵练将的好地方,又可聚草屯粮,你养足了精兵强将好跟我争天下,对不对?这证明你有反我之心,绑出去杀了!’如果刘邦说不愿意去,你就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愿去的,你入关当了关中王,叫你去南郑,你怎么会愿意去呢?你这是有意反我,绑出去杀了!’我想他刘邦是怎么也逃不出灭顶之灾的。”范增的这个主意够恶毒的了,看来刘邦是必死无疑了。有一天,刘邦参见项羽。项羽就按范增所授的一套问刘邦,刘邦沉思片刻,对项羽提出的问题却没有回答“去”还是“不去”。

他装着很虔诚的样子回答说:“大王啊!臣食俸禄,命悬于君手,臣如大王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惟命是听。”

项羽一听,杀掉刘邦的借口看来不是那么“名正言顺”,无可奈何,只好对刘邦说:“你要是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回答:“是,臣遵旨。”

刘邦巧妙地运用了模糊的话“惟命是听”,避免陷入项羽的圈套,从而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其实我们在回答别人问话的时候,不必陷入非此即彼的误区,把球往回踢,也是一种避祸之术。

第十节 曲线进攻,让对方顺着你的意{L-End}图来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尽力避开对手的优势,趁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进攻其薄弱的环节,从而克敌制胜。

清末著名才子纪晓岚很善于驾驭言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

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

纪晓岚回答。“此话怎讲?”

“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

正是因为纪晓岚巧用“迂回出击”的技巧,在毫不损害乾隆面子的情况下,点出他的无理之处,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死理由,还博得了皇帝的欢心。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尽力避开对手的优势,趁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进攻其薄弱的环节,从而克敌制胜。有时与人,比如老板或上司等人说话时,需要懂得一点转弯的艺术。要是只会直来直去,结果很可能是既得不到赏识,有时候还吃不了兜着走。“曲线进攻”是对付这种情形的最好招数。

晋文公一次用餐时,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

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

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正面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同时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自己?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第十一节 善意的谎言是做人的智慧

善意的谎言不是以利己为目的,这种在适当的时候说出的谎言,饱含着真诚,散发出温暖的光辉。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所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也许大家都认为,说谎是一种最要不得的行为,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偶尔还是需要些善意的谎言。

A在一家商贸公司上班,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B走在一起。B这些天心里很郁闷,和老板的关系十分紧张。二人边走边聊,B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指出老板对待他的种种不公平,还把老板的无知、浅薄及一些丑事统统信口说了出来,最后,怒犹未尽,忍不住又大骂了一通。过了些日子,老板在A面前也谈起了B,言语之间非常不客气,怒斥B的不顾大局、平庸无能、不思进取、不善开拓等诸多缺点,末了,老板问A,可曾听见B在他面前说过自己什么坏话?

A是一个诚实的人,此时,他该怎么办呢?无疑,A对老板说实话是火上加油,只能促使老板与B的紧张关系更加紧张,而如果不说实话,撒一点小小的谎,假设A这样对老板说:“B的人挺好的,他从没有在我们面前说过什么闲话!相反,他倒是挺佩服老板的魄力的,至于最近有点不开心,他说可能是在某些事情上闹了点小误会,他说你会很好的处理的。你放心,B是不会说什么的。”

这样一来,不仅老板的怒气会马上消下来,他也会立刻反躬自省,认真地考虑对待下属的问题。一场本来可能导致两人大动肝火,甚至让老板难堪、同事失业的争端就此化干戈为玉帛了。而且,即使有一天老板发现A讲的不是实话,他也不会怪罪A,他会认为A为人厚道、心地善良,会处理事情,根本想不到什么说谎了。

上面的这件事,使用谎言,能使两方面都能得到好处,而讲实话,却让每个人都受到损害。可见谎言在人际关系中也有其特殊的作用。在某个时候说点谎话,能使本来很有距离的双方达到某种“共识”,从而使进一步的交流成为可能。

一天我和朋友去拜访一位教授,那个教授为人严肃,平时不苟言笑。坐了半天,除了开头说了几句应酬话,剩下的只是让人尴尬的沉默。忽然,朋友看到他家养的热带鱼,其中几条色彩斑斓,游起来让人眼花缭乱。我知道这鱼叫“地{L-End}图”,自己也养了几条,还很得意地为这位朋友介绍过。见他目不转睛地看,心里纳闷,他又不是没见过,怎么这样?

教授见朋友神情专注,就笑着问:“还可以吧?才买的,见过吗?”

我刚想开口:“见过,我家也养着几条呢!”

朋友却抢先说:“还真没见过。叫什么名字?明儿我也打算养几条呢!”

我不解地看看他,心想装什么糊涂,不是上星期才到我家看过吗?教授一听,来了兴致,神采飞扬,大谈了一通养鱼经,朋友听得频频点头。那位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说说笑笑,如数家珍地给他讲每条鱼的来历、名称、特征,又拉着他到书房看他收集的各类名贵热带鱼的照片,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我们本来打算坐坐就走,不料教授一再挽留,直到晚饭后才放我们走,临走时硬塞给朋友几尾小鱼,一直把我们从七楼送到楼下。

一句谎话使教授前后判若两人,本来几乎陷入僵局的交谈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这都归功于朋友的一句谎话。若据实相告,那很可能就会继续“尴尬”下去的。恰当合适的谎言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维他命,虽然需量不多,但它的作用却是巨大的。缺了它你的人际关系就会营养不良萎缩损坏。我们生活中还有一句俗话,叫做“会做媳妇的两头瞒,不会做媳妇的两头传”,说的也是同一道理。

居家过日子,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是不能以真实的态度去对待,说一些假话,应付应付,什么都会过去的。真诚是人人必备的美德,但它不排除善意的谎言,只要你掌握一定的原则,你所制造的谎言会比你的真诚更能赢得别人的心。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谎成了人们交往与沟通的一种生活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