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它是除狗之外,最早被人类驯化并引为家畜的动物。它与人类“相依为命”,已达7千年至1万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们以羊肉为美食;以羊奶为饮料,为营养;以羊皮为衣、为褥;以羊毛为绵、为絮;以羊角、羊胆为药……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羊,人类何以如此繁衍、发展。
古时,“羊”与“祥”相通,羊即为祥,祥即为羊。所以,人们又称羊为“吉羊”。三只山羊在一起的造型或三羊图,民间称之为“三羊开泰”。泰,即平安、安宁;开,为打开、开辟、开通。开泰,即开辟平安,也就是保佑平安,或平安顺利。
羊,为古代用于祭祀的“三牲”之一。人们将吉羊奉献给祖先、神灵,不仅表示恭敬,也祈求祖先和神灵赐福、保祜。
人们对羊的印象是:它肥美,但弱小;它温顺,但过于胆怯;它与世无争,却常常受到欺凌。依据这些印象和羊的特征、特性,在汉语词汇中,出现了许多带“羊”字的词语、格言和歇后语。如:
十羊九牧。十只羊,九个人放牧。旧时喻民少官多。牧羊,是为了获利,或吃肉。如果羊少人多,获利就会甚微;如果当官的多r,搜刮民脂民膏的就多了,人民将不堪其苦。此语也喻使令不一,令人无所适从。羊由牧人管理,有九个牧人,让羊听谁的?九个牧人,没有九种“命令”,也会有四、五种“命令”,着实是让羊们为难了。
亡羊补牢。亡,为丢失;牢,为牲口圈。全语为“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发生错误以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这就看什么错误了——成语中还有“一失足成千古恨”
呢。
歧路亡羊。歧路,为岔道;亡,为丢失。意为岔道太多,丢失的羊找不到了。比喻事理复杂多变,难以找到正确的答案。
羊肠小道。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好像羊的肠子一般。
羊质虎皮。意为本来是羊,只是披上了虎皮。喻外表吓人而实际上无用。
羊狠狼贪。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史记·项羽本纪>
中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之句。猛如虎,贪如狼,很好解释;只是不知怎么来了个“狠如羊”?不知羊是否真的有股子狠劲。
顺手牵羊。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乘便拿走人家的东西。武术中也有此招数。
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货色。与“口是心非”相近。
羊群里出骆驼。比喻芸芸众生之中出了个特殊的、超拔的。
羊羔吃奶——双膝跪地。或:一齐跪。
羊闯狼窝——白送死。
羊群里跑出个兔子——数它小,数它精。
羊肉只当狗肉卖——贱价求售。
羊身上取驼毛——想得出奇。
羊在我国的神话传说中,似乎不占有重要地位。《西游记》
中,在车迟国兴妖作法的有一个“羊力大仙”(羊精),但它是有“虎力大仙”(虎精)和“鹿力大仙”(鹿仙)作伴的。似乎没有什么大祸害,也没有什么大神通,从而也没有从书中走向民间。
《柳毅传书》中有龙女牧羊,这羊好像是海兽所化,也没有危害人间。比较有名的要数“羊城”五羊。相传在周代,南海有五位仙人骑着五只羊,来到后来成为我国南方名城广州的地方。这里虽然土地肥沃,却一片荒蛮。五位仙人来到这里,留下了谷穗,然后又腾空而去。从此,这里的人们有了种籽,荒蛮的原野上长出了庄稼。后来,这片富蔗的土地发展为城市——这就是广州,也称“五羊城”。广州的城徽为五只羊。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着名的“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字子卿,为西汉人。他的父亲苏建为将军,以军功封平陵候。
苏武是苏建的小儿子。汉武帝的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以汉中郎将的身分执旌节出使匈奴。但是他一到匈奴,便被匈奴扣留下来,并逼他投降,苏武拒绝投降,匈奴单于就命人将他关在一个大地窖中,不给饮食。苏武在地窖中吞吃了铺盖用的毛毡和风吹进去的残雪,才没有被饿死。后来,单于便将他放逐到北海(今贝尔加湖)边上,并且说:“等到公羊生了羊羔的时候,就可以放你回去。”苏武手持汉使的旌节在贝加尔湖边牧羊,没有东西吃的时候,就掘野鼠的洞(野鼠洞中有粮食或其他可食之物),挖草根来吃。就这样,苏武在匈奴流落了十九年,才被放回去。苏武出使匈奴的时候正当壮年,回到汉朝的时候,他已经须发皆白。苏武因坚持民族气节而名垂后世。
羊与我国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白族的民间传统娱乐中,有“跳山羊”的活动(也为汉族各地常见的游戏),流行于少年儿童中。玩的办法是:由一个或数人两腿伸直,上体向前弯曲90。低头,双手按地或抓住脚颈如同山羊的样子。另一个或数人手按其背跃过,数人进行。必须连续跳几次,跳不过去的人,则去代替原来的“山羊”。
流行于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的马上游戏为“叼羊”。在喜庆的节日中,骑手分几队聚集在开阔的草坪。一只羊放在几百米之外,一声令下,骑手们便冲上前,共同争夺。也有的由一青年骑手持着羊从马队中冲出去,后边的人紧紧追随,有的配合争夺那羊,由每队选一名骑手参加。取得胜利的人,当场把羊烤熟,然后与大家分享。
我国古代有一首着名的民歌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京着名的冬季佳肴为“涮羊肉”。涮羊肉,也叫“羊肉火锅”,它的历史悠久,据说早在1400年前,就有了铜火锅。
代表性的涮羊肉要选用内蒙古集宁绵羊(已阉的公羊),用其“小山岔”部位的肉,冷冻后,再以刀切成薄片,在铜质锡衬的火锅内涮食。另配有芝麻酱、酱豆腐、韭菜花、虾油、糖蒜等佐料蘸食。火锅中放口蘑汤,另备白菜、粉丝等,以调腻口。主食则多用小烧饼。也有传说称涮羊肉为成吉思汗所发明——在战场上,因为军情紧急,来不及煮、烧羊肉。成吉思汗命人将肉切成片在锅里涮一下即吃。结果这“涮羊肉”味道鲜美,另有一番风味。后来,此种吃羊肉的方法便流行起来。这也是很有可能的。有些食品的制法,的确是偶然行之。当今,涮羊肉在北方的许多城市流行。
近些年,北京街头还流行吃烤羊肉串。烤羊肉串原为新疆及西北地区人们喜欢吃的食品,后传入内地。
在西方的神话中,有“金羊毛”一说。据说金羊毛是人人都想得到的珍贵财宝。此外,还有“替罪羊”的故事。替罪羊为犹太教、基督教圣经故事中替世人承担罪过的羊。据《旧约圣经>记载,古代犹太教每年一次举行祭祀,用羊来替全民族赎罪。该羊由大祭司将手在其头上按过后,它就承担了全民族的罪过,然后被赶入旷野。基督教承袭此说,并将耶酥比作替世人负罪而被杀祭献的羔羊。在西方,人们以“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者,此词语后来也在我国流行。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类似为“替罪羊”的故事。《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率军征南,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从而使蛮方深感诸葛亮的恩德。诸葛亮带军班师回蜀时,前军到达泸水边上,“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诸葛亮问孟获,孟获说,此水中有猖神作祸,过往者必须要祭祀,祭物为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再加上黑牛白羊。诸葛亮不愿意妄杀一人,便让人宰杀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里边充以牛羊肉,取名为“馒头”,并用来祭泸水猖神。这也是北方人常吃的“馒头”的由来吧?
不过北方现在的馒头是不夹肉馅的。做“馒头”之前,诸葛亮曾说:“这是我的罪过啊。从前马岱带领蜀兵干余人,都死在此水中;此外还杀死了不少南人,都丢弃在这里了。”
如此,羊便真正成了“替罪羊”。基督教和犹太教中的“替罪羊”只是被按一按头,诸葛亮渡泸水用的“替罪羊”、“替罪马”、“替罪牛”,却真的头落地了,这叫来了“真格”的。牛、马、羊是无可奈何的,但这也是一种贡献。
基于对羊的印象和认识,人们对“羊年”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平稳的年头。在这一年中,人们得以休养生息,和睦相处;同时,这也是艺术之年,人们会更加富于想象力。
人们喜迎羊年的到来,因为人们热爱和平,喜欢艺术,喜欢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且永远都在幻想。
人类社会,大约是永远离不开羊的。
肥美的羊,不仅仅养育了游牧民族,也养育了整个人类。
我们真该唱一支“羊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