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掌故
32033600000024

第24章 “武林奇人”朱鹤亭

朱鹤亭,道号玄鹤子(道不言寿,故不宜写其年龄),山东青岛人,少年时在父亲督促下习练武术和各种道家养生功法,因他学识见解超凡、道家武功神秘莫测而有“武林奇人”之称。

2000年前后,我不断听人说起广东有个朱鹤亭先生,是个集道学、易学、武学、中医学、养生学、气功学于一身的奇人。其间,偶然在香港《信报》上见到朱老开的“养生之道”、“拉阔健康”专栏,在香港《东方日报》上看到他写的“饮宝食补”、“素女玄男”、“耳听八方”专栏。看到香港《东方天地》登载介绍他的《玄鹤子传奇》,不由得产生要拜访这位大家的冲动。

2004年初冬,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北京泛亚影业公司拟与某电视台合作拍摄一部介绍朱鹤亭先生的专题片,要我前去采访,并写出脚本大纲。为此,我得以只身前往广州会晤朱老先生。此后数年间,我又多次在广州、北京、成都、西安、邵阳、长沙、贵阳等地与朱老相聚,或拍片,或开会,或参与当地活动,由此加深了对朱老的了解,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印象。尤其感到,称他为“奇人”真是恰如其分。

(一)因精力体力过人而奇

初见朱老,惊奇于他的外表。他,近一米七的个头,宽阔的肩膀,壮健的身躯,身着红色唐装,脚踏千层底布鞋,红扑扑的面色,炯炯有神的目光,头顶挽着发髻,颏下蓄有长须,一副时髦的眼镜,增添他美髯公的风采。他说起话来,声若洪钟,底气十足,带有青岛口音的普通话,更透着深不可测的魅力。说他鹤发童颜、仙风道骨,毫不夸张。我对他的年纪颇感兴趣,甘愿冒犯斗胆请教,朱老笑言:“道不言寿。”据我的观察,他起码长我二十岁。那年我六十一。

朱老待人诚恳,力邀我住在他家里,并立即安排了客房。午饭后,我本以为朱老要午睡一段,谁料朱老说不用,可以即刻开始采访。

很快,我们就都进入了“情况”,越聊越投机,渐渐脱离了采访提纲。从他的身世经历、学业范畴、事业成绩,到他在十几个国家地区的访问交流,以及他对道学、医学、武术、中医、养生的见解及实践,无不涉及。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朱老招待吃了晚饭。看过“新闻联播”,我们又接着交谈,一直到了午夜。我已疲惫不堪。可朱老毫无倦意,仍是侃侃而谈,机思敏捷。直到午夜一点半,我实在熬不住了,表示明天再谈吧。朱老才欣然作罢。我便迫不及待地洗漱、睡下。

可能是用脑过度吧,我睡得极不踏实,总处于一种浅睡眠状态。甚至一度出现幻觉:似乎感觉房门被开了一道缝,朱老站在门缝那里用深邃的目光盯着我。大约凌晨近五点,我起身去卫生间,发现朱老的房门开着,里边亮着灯,朱老正在桌案前大笔挥毫。我这一惊非同小可,莫非他一夜没睡?我轻手轻脚回到房间继续睡觉。这回我睡得很香,直到早上八点多。

第二天我们又聊了半天,仍意犹未尽。我觉得应当先理一理思路,整理一下素材,拟个大纲出来。便建议暂停采访。于是下午朱老就安排会见宾客。一位广州名医、一位电视台记者相继来访。晚上,又有他的两个徒弟前来学功。他们一起又练了两个多小时。近十二点那两个徒弟才走。朱老仍不显倦意。及至休息,又是午夜以后了。第三天,依然如故。

初冬的天气,虽是广州,早晚也有丝丝凉意。我已穿上薄毛衣。朱老却在四敞大开的客厅里不断喊着:“热!热!”手中不停摇着蒲扇,后来干脆脱掉外衫。这又让我一惊。他那一身的肌肉,竟丝毫没有一般老人那种松弛的现象。奇了,奇了!我好奇地问他生活规律,他说:“我日常的生活很简单,每天早上大约五点起床,早上练武功,晚上练气功,各练二十来分钟。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就够,少一点也没关系。吃的也简单,蔬菜、豆类、大米常吃,肉吃得较少。平时会会朋友,教教徒弟,交际应酬并不多。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读书写作上。”

我在朱老家住了三天,实实感到他的精力体力过人,而我已吃不消了。恰巧佛山有事叫我,我便暂时告辞,去了佛山,大有逃之夭夭之意。在佛山待了三天,除了办事,主要是对身体做个调整,并完成脚本大纲。第四天返回广州,又住在朱老家,与朱老商定脚本大纲后,我便告辞回京了。这次广州之行,着实使我大开眼界,大长见识。

(二)因家世经历多彩而奇

朱老的道家打扮曾令我好奇他的道家身份。何况他有个道号“玄鹤子”。原来他的确与道家有缘。朱老是山东青岛人。其父母、祖父、外祖父都是民间医术高手。他的父亲玄中子是半路出家的崂山道士。

早年,朱鹤亭的祖父逃荒来到青岛,家境贫寒。朱鹤亭的父亲是在饥寒交迫中成长起来的。他成年后,凭着机敏的头脑和强壮的身体做起贩卖骡马饲料的生意,并由此发迹,逐步成为青岛有名的富商。这位富商十分痴迷道教文化,喜欢研究探讨道家经典,并与崂山太清宫监院赵泰昌、白云洞道长王全启、道士王卓泉等结成了密友。道家哲学思想把他逐渐引上超凡脱俗的道路。他毅然把生意交给手下经营,自己出家做了道士,道号玄中子。玄中子抛却了名誉、权位、私欲、富贵,自然也将万贯家财视为粪土。他常年施舍行善,接济灾民、苦力和生活无着落的人。在当地有朱善人之称。他一度兼任青岛孤儿院院长、青岛贫民院院长。他还出资维修道教观宇,接待各地道友。他还拨款广泛收集民间医学验方、偏方、秘方,用朱砂记录,永久保藏。

朱老讲了玄中子这么两个故事。

有一日,一个山东大汉到朱家拜访,见到玄中子倒头便拜。玄中子不识其人,忙问缘故。那人取出一件棉袍奉上。玄中子认出是自己的物件,恍然大悟。原来,两年前的农历初二,玄中子外出途中,遇见路旁一人冻饿不支,奄奄一息,便将身上的棉袍脱下给他盖上,又拿出十几块银元相赠。这个汉子得到了资助,便去闯关东,赚了些钱,专程回来答谢恩人。

玄中子不解他怎么知道是自己,因为当时自己并未留名。那人道,我逢人便问,一说你的模样,一说你做得善事,听到的人都说是你。我便找到这儿,一看果然不错。

玄中子乐善好施,显见是路人皆知。

玄中子临终前,也有一件壮举:他让妻子将人家欠债的账本当着自己的面全都烧掉。他说:“欠钱的人总是不如我们,让他们减少些负担,是积德。积德于民、与人为善,无愧于心。”

玄中子极其重视对朱鹤亭的培养。在他幼年时,就督促他习练武术和各种道家养生功法。稍长,便请来两位前清秀才教他《四书》、《五经》。在他上小学、中学,接受正统学校教育之余,玄中子又亲授他家传中医,并请人教他《周易》、《本草》、《黄帝内经》。朱鹤亭的学识来源兼顾中西、古今。朱鹤亭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同样对他有很大影响。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从小就在他身上扎下了根。朱鹤亭后来到北京上大学,依然潜心研究中医学、养生学、道家文化。未曾毕业就走上了社会,他在大学教过书,在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工作过,在八一体工队工作过,还参与过运动医学的研究。1985年到香港定居。

朱鹤亭到了香港成了多家报刊的专栏作者,同时是研究道家文化、养生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的作家。出版了《经络与运动疗法》、《养生益体集》、《中华秘传宝典》、《朱鹤亭道家四季养生》、《道家自我养生法》、《玄鹤子养生语论书法集》等数十部著作,及《论中华武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武术振国威》等多篇武术专论。被誉为弘扬道家文化的先行者、倡导武术养生的武学家、推广传统中医的实践家。

他多次应邀赴东欧讲授运动医学,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德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等国及港澳台地区传播中华道教文化、道家养生观,一时声名显赫,受到高度赞扬。

而朱鹤亭更大的名气是他用中医药、针灸、推拿,配合气功锻炼的综合手段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像他为保加利亚工农党总书记的妻子治愈了“无体液”(无津液、无汗液)症;为日本东京都龟有医院石川博敏博士的夫人治好了早期肺癌;为保加利亚海军部长的女儿治愈了脑炎后遗症;为日本东京福田医院福田博士治愈了瘫痪;为美国众议院亚太小组主席治好了精神倦怠、易困贪睡、反应迟钝、言不由衷的症状。他使中华医术大放光彩,他也名扬海外。

(三)因学识见解超凡而奇

在和朱老的多次接触中,知道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此我颇为注意聆听他在学术方面的见解。

朱老是个道家文化学者。他说:“道家,是主张‘清静无为’、‘养生益寿’的学派。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道家所尊奉信仰的是老庄哲学。《庄子》云:‘古之真人其息深深’,是说‘气息深长协调,是长寿的要素’。《太平经》云:‘欲寿者,守气而合神’,是说‘欲长寿者,要练习守气养神,神气相合益于长寿。’道家养生提倡‘性命双修’,讲究心性、德性、品性的‘性功’,与精、气、神修炼的‘命功’,双功炼养,形神双修。道家养生功法是动静结合,由动入静,以静制动,用柔济刚,行气导脉。道家养生功的目的则是无病强身,有病治病,防衰抗老,却病延年。”

当话题谈到气功时,他说:“气功是一门学问。练气功其实是锻炼呼吸,从而有效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加肺气泡的容量,吸入更多的氧气,加强血液循环,就这么简单。”他说:“佛家的静功是坐禅,动功是少林武术。道家气功讲吐纳,动功是太极拳。”他说:“从养生角度讲,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气养。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以养生要练气功。”“有些人把气功看成是神秘的、玄虚的,一味盲目追求。有些自称气功师的说自己可以千里外发功治病,说这话的听这话的,都是愚昧的。”“有些自称气功师的表示可以在短时间内教人打通大小周天,也纯属无稽之谈。几个月打通大小周天,绝无可能。”

朱老是个有名的中医师,他认为西医是科学,中医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哲学。他说:“中医最大的特点是把人看成一个整体,身体各部分紧密连在一起,有了病患,各个脏器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现代西医看病只针对患病的部分,是局部的。西医的优势是借助科学设备做各种检查化验,为医生提供诊断资料。中医的优势在于‘辨证施治’,因人、因症、因病、因时、因地、因物制宜。以整体和局部统一的观念进行诊断和治疗。所以中医是辩证的。”前面提到他曾经治好了不少疑难杂症,是他以“辨证施治”行医的成果。

他的知识广博还不局限于此。我见过他与歌唱家关牧村谈运气发声、与古琴家张铜侠谈琴乐养生、与书画家崔如琢谈气功与书法、与雕塑家邹佩珠(艺术大师李可染夫人)谈书画艺术、与红学家和思想教育家林冠夫恳谈人生。

他对人生的见解也非常深刻。他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应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上则对人类做出贡献;中则对社会有所裨益;下则不虚度年华,不碌碌无为。人的一生应以事业为重。事业是无私和忠诚的。你为它流一滴汗,它就对你加倍偿还;你为它流一滴血,它就珍贵的偿还你。所以事业是不朽的,唯事业能与日月共存。”他客厅的墙上贴着他自勉的题词:“人生几何,唯事业不朽,念此常乐耳。”我问起他当如何总结自己,他说:“到我临终的那一天,虽不一定含笑九泉,但也不会抱恨而去。”

他用崇高的思想理念鞭策自己,从而不断焕发生命活力。

(四)因道家武功神秘莫测而奇

朱鹤亭是个武术大家。他曾与某拳种大师切磋,只是一手剑指,便破那人凌厉攻势。本人喜爱武术,因此对朱老的崂山派道家武功怀有极大兴趣。

朱老毫不保守地向我展示了他的武功内容。

原来崂山派道家武术没有套路,有的均是散式功法。每种功法都与运气、练气、经络、穴位相关。练气有坐、站、卧、行四种练法。初入门先练“吸劳宫”法。第一步提肛吸气,第二步气运三节(一至丹田,二至膻中,三至胃脘),第三步以口猛喷气出,同时双掌疾速刚劲推出。手掌成虎爪形,以劳宫吸气,翻掌呼气。朱老的功法不像武当派武功那样徐缓、绵绵不绝、以柔为主,而是发力迅疾刚劲,变化在瞬息之间。

朱老说:道家武术都有口诀,口诀是精华。口诀贯穿所有招数。所谓“术招不管用,口诀是三通。一诀记得熟,招招皆有用”。道家武功技击部位全在穴位,习练者必须练熟。像击直线,正削人迎(用掌刃),点打人中(用指尖),推山膻中(用掌心),穿心鸠尾(用掌指戳)。击侧线,用掌指,专打云门、极泉、日月、大包等穴。用腿时,点踢人中,旋踢人迎,踹踢地机,勾踢阴灵泉等穴……

朱老说道家武功全在掌、拳、指的变化上。所谓“贴身闪,近攻躲,一掌二点成韦陀”。我见到朱老早上练武功,模拟打树叶。一是打上攻下。二是打四方,左右环顾。三是打圆,前后攻击。动作变化快疾,出掌一定带点(指),出拳一定带肘,出脚一定带膝。

朱老的道家武功的另一种功夫是练剑,练剑术,练剑气,出剑不停,气在剑锋,血在剑身,精在剑柄。动作是阴阳相生,动静相宜,刚柔相和,虚实相间。有练精、练气、练神的剑法各一套(非套路)。

朱老的道家功法到底有多少呢?朱老说道家过去教功有个法则,乃是:

教拳不教法,

教法不教招,

教招不教点,

教点不教玄(拳理),

教玄不教奥,

教奥不教易,

教易不教变,

教变不教神,

教神不教实,

教实不教虚。

虚实相间此为大道也。

拳、法、招、点、玄、奥、易、变、神、实、虚这11个字大概是崂山道家武功的内容吧。

朱老的武功得到武术界的公认。2006年,海内外华人民间武术界人士筹办成立“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少林”派、“武当”派、“崆洞”派、“太极”门、“八卦”门、“形意”门、“戳脚翻子”门、“弹腿”门、“大成”拳等20多个拳种门派派人参加,少林寺的德扬法师,武当派的道长,在国际上有百万徒众的咏春拳宗师梁挺等大家均大驾光临。会议一致推选朱鹤亭为联合会主席。此后,“中国民间武术家联合会”每年举办一次武林大会,会上既有展现武术风采的观摩表演,也有高手较技的高峰对决,还有关于武术理论建设的高端论坛。朱老不顾高龄,不顾路途奔波,年年出席主持。2009年,在朱老的倡议下,又成立了“中国武林书画家协会”,为武术和书画、武术家和书画家、习武的书画家、书画家中的习武者,提供一个交流、借鉴、互补、创新的平台。这些努力赢得了企业界的青睐与支持。联合会关于建立“武术训练、养生调理基地”,在风景区筹建“武术主题公园”,创办集学习、练武、治疗于一体的“武医书院”等弘扬中华武道、医道的计划,均已着手实施。朱老切实发挥了他的影响力和领导力。

朱老的传奇人生,朱老的渊博学识,朱老对传播道家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养生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引起媒体的关注。广东卫视在数年前就拍摄了介绍朱鹤亭的专题片20集,和每天一播的“养生300秒”。山东教育电视台在几年前播出了朱鹤亭的“人生与养生”20集,又多次重播。2008年4月,《中华儿女》杂志出版“朱鹤亭专刊”向国内外发行,并为香港政府图书馆指定收藏……

朱老身上似乎还藏着许多理不清、看不明、写不完、道不尽的东西等待人们去挖掘。这篇短文只是笔者对朱老极其肤浅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