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武林掌故
32033600000005

第5章 解读《大刀王五歌》

王五(1844—1900),原名王正谊,字子斌,河北沧州人,精通“披挂门”、“六合门”武艺,因善使一口超乎寻常的大刀,并且刀法纯熟、德义高尚而被武林人称为“大刀王五”。他的相貌、性格少有人知,却在一首诗中得到解读。

(一)史上留下一首诗

在众多镖师当中,大刀王五(王正谊,字子斌,1844—1900)无疑是最声名显赫的一位。他是河北沧州人,是名镖师“双刀”李凤岗的徒弟,精通“披挂门”、“六合门”武术,后又向“山西董”学得单刀之法,使一口超乎寻常的单刀,故人称“大刀王五”。曾在北京开办“源顺镖局”。在戊戌变法中扶助谭嗣同,曾率义和团攻打西什库教堂,后被清军抓住献于德军被害。他无论是武功、人品,还是他的深明大义、侠义肝胆,都称得上是武林人士的楷模。关于他的事迹,早已广为传颂,不容笔者赘述。笔者仅介绍一首歌颂王五的诗,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位武林中的英雄人物。

这首诗名为《大刀王五歌》,作者杨圻,字云史,清末民初人,约生于1871年。其父杨崇伊为光绪初年名御史。杨圻少即有才子之名,中过乡试解元。民国后做过吴佩孚的秘书长,又被张学良聘作高等参议。抗战时,杨圻寄居香港,解放初期故去。《大刀王五歌》载于近代诗学家邵祖平先生编选的《乐府诗选》中,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1948年1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邵祖平先生称该诗有初唐四杰之声态。今将其录写于下:

长安谁健儿,王五四海友。

高颡贯大鼻,河目胆如斗。

策马过其门,遮客不得走。

大臂如巨椽,持我坐并肘。

呼妻出见客,布衣椎髻妇。

杀鸡具面饼,酌我巨觥酒。

大声谈刀剑,眼光忽左右。

自言少年事,谈笑杀人伙。

天下多奸吏,安得尽授首。

悖入不悖出,此理天不取。

男儿贵坦白,为盗何足丑?

英雄如落日,忽焉已衰朽。

我时方弱冠,闻言前席久。

问以刀剑术,大笑握我手。

公子好书生,才智得未有!

一人何足敌,六经乃真守。

豚儿令读书,君能教之否?

世道促浩劫,饥寒十八九。

天下一指掌,有事十年后。

斯言犹在耳,斯人木已秀。

真气见肺肝,愧死肉食臭。

乃知山泽间,奇士或一觏。

人生共天地,流品何薄厚?

苟不知礼义,衣冠有禽兽!

(二)大刀王五的长相、性格原来是这样

这首诗叙述了作者与王五的一段交往,文笔淳朴细腻,王五的音容笑貌、人品气概跃然在杨圻的笔下,我们第一次从诗中知道王五的容貌,高颡贯大鼻,河目胆如斗,大臂如巨椽,大声谈刀剑。乃是个高脑门儿、大鼻子、臂粗如椽、眼明如水、胆大如斗、声音洪亮的豪杰之相。

王五交友实在,遇到杨圻这样一个年幼的小朋友,也要挽手并坐,呼妻见客,杀鸡具饼,设酒款待。

他的豪爽气概更是活灵活现。他丝毫不掩饰自己杀贪官除恶霸的往事,而是得意地“自言少年事,谈笑杀人伙”。“天下多奸吏,安得尽授首”。他认为这种行侠仗义的事是自己应该做的,所以“男儿贵坦白,为盗何足丑?”

诗中还可贵地写出了王五的卓越见识。尽管他是四海闻名的武林高手,却认识到有武无文难成大业。当杨圻表示要向他“问以刀剑术”时,他笑着握住杨圻的手说:“公子好书生,才智得未有!一人何足敌,六经乃真守”,明确指出单纯的武艺只是一人敌,不能治国安邦。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读书,并希望杨圻教他:“豚儿令读书,君能教之否?”

(三)有见识的武林奇才

为什么王五会有这样的远见卓识呢,那是因为他看到了清末政治的腐败、列强的威胁、人民的疾苦,“世道促浩劫,饥寒十八九”。他忧国忧民,期望着天下发生巨变,“天下一指掌,有事十年后”。正是他对当时社会有着明确、尖锐的认识,才会有他对戊戌变法六君子的同情,对变法先驱谭嗣同的尊仰,对八国联军侵略者的反抗,才会发出“六经乃真守”的呼声。他认识到人要有学问,明事理,才能治国安邦。

王五实在是了不起,乃至在他去世多年之后,杨圻写这首诗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人生共天地,流品何薄厚?苟不知礼义,衣冠有禽兽。”人世间应该多几个大刀王五这样的高尚之士,少几个鱼肉百姓的衣冠禽兽。

这首诗准确、全面地介绍了大刀王五的容貌、性格、品德、思想等方面的特点。由于杨圻是王五的朋友,其言自然真实可信。

从诗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刀王五不是个简单的赳赳武夫、绿林豪杰、草莽英雄、江湖镖客,而是个有头脑有见识的奇士英才,是个不同于一般武林高手的杰出人物。所以他才能成为谭嗣同的好朋友,才能成为谭嗣同绝命诗中“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一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