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隔代教育
3203500000006

第6章 祖辈一定要突破的6大心理障碍(4)

第四,祖辈余热的充分发挥,老有所为且老有所乐,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我国已经具有明显的“老年型社会”特征,如何处理老年人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基本指标。在家庭中,不少祖辈脱离工作岗位后很不适应,心无所属,往往忧思成疾,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而隔代教育,不仅让老人享有天伦之乐,而且让老人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年轻其心态,健康其情绪,老怀舒畅,整个社会和家庭都同蒙其利。

第五,祖辈对处于社会不利境地子女的帮助,使子女不致陷于绝境,减轻了社会保障压力,对社会稳定不无裨益。

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措施的深化,必定造成部分人的困难局面。在子女陷于困境时,老人伸出援手,解决其最紧迫的小孩教育问题,有利于处于困

境的人员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尽快完成转岗和再就业,避免造成过大的社会震荡,危及社会的安宁稳定。

凡事皆有两面,隔代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在认识到隔代教育的积极意义时,还要看到它可能潜藏的一些弊端:

首先,祖辈的经验主义甚至是狭隘的经验至上观念,对孙辈的影响难免片面,有可能延迟孙辈的社会化进程。祖辈们较低的教育程度、狭窄的知识面、僵化的思维模式、旧有的思想观念、有限的交往活动范围以及“过来人”的优势心理,使他们在教育孙辈时对经验极度依赖,其视野、理念与现代社会不免有脱节之处,反倒可能延误孙辈的社会化进程。

其次,祖辈普遍存在“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满足轻管束”的倾向,学习辅导乏力、思想教育软弱,家庭教育质量不高,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社会未来堪忧。祖辈往往有着强烈的慈幼之性,补偿心理相当严重,对孙辈容易过度关怀、过度保护,喜欢护短,再加上他们存在知识、经验、观念以及身心衰退等多方面的不足和局限,其教育很容易走向片面化,容易引起孙辈的畸形发展,从而带来种种社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