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
孩子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是因为他觉得,分享就是失去。要让孩子明白,分享表现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与帮助,自己与别人分享,别人可能也会回报给自己同样的关心与帮助,这样彼此关心、爱护、体贴,大家都会觉得温暖和快乐。分享其实不是失去,它是一种交流,一种互利。
4.对待气量小的孩子,祖辈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对待气量小的孩子不能简单地要求他“气量大些”,或是强迫他拿出心爱的东西与别人分享,这种简单粗暴的办法于事无补。最好的办法是祖辈用自己对人宽厚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孩子。比如过新年了,祖辈可以将精美的贺年卡片送给孩子的好朋友;幼儿园为小伙伴过生日,让孩子带点好吃的去祝贺;中秋节与小伙伴分吃月饼,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玩,让孩子拿出自己心爱的图书、糖果等给小伙伴分享。
总而言之,我们要试着给孩子创造一个与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机会、当发现孩子不肯将心爱的东西给别人时,要引导孩子去体验别人的心情,祖辈应该帮助他分析“如果别人也这样对待你,你将会怎么想?”从而使他产生同情心而关心别人。
[教育箴言]
在隔代教育中,祖辈应该从孩子年幼时就教导他们如何与他人一同分享,无论是有形的事物,或是无形的情感,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付诸行动,这样,他们才能真实地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喜悦。
3.培养同情心,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祖辈在爱孩子的同时,一定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这对于改善孩子的人际关系,增进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很大益处。
[生活写真]
健健是农村“留守儿童”,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是外婆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到12岁。
有一天,外婆发高烧,滴水未进,希望孩子放学回来能自己烧点水,做点饭吃,可是,健健一进家门就大声叫道:“外婆,我饿了,你怎么还没有做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