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隔代教育
3203500000074

第74章 培养同情心,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2)

外婆有气无力地说:“外婆今天不舒服,你自己下点面条吃吧。”

健健有点生气地说道:“我出去买点吃,然后到同学家做作业,你就躺着吧。”说完就冲出了家门。

按常理来说,12岁的健健应该懂事了,可是健健对生病的外婆连一句问候都没有,更不用说关心体贴,简直冷漠无情。外婆躺在床上,想想自己对外孙无微不至的关怀,心里有说不出地滋味,外孙为什么会对自己这么冷漠呢?

[问题根源]

毫无疑问,健健这种自私冷漠的性格,与平时祖辈的过度宠爱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大人的娇生惯养中长大的孩子,只知享受,不知付出;只知爱自己,不知爱别人。他们早已习惯了不断地获取,觉得别人为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而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会感恩。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唯我独尊、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

其实,孩子并不是天生就缺乏爱心。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1岁前就对别人的情感有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2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5、6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善良的表现,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而言,没有什么能比爱和善良更重要的了,这是孩子将来立身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孩子的爱心是通过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重要的爱心培育基地,家长是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自私和冷漠是在祖辈的长期呵护,娇惯中逐渐萌生的。所以,隔代教育中,祖辈要经常为孩子上上感恩课,让他知道,周围人对他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应该对周围人的付出表示感谢,也让孩子体会到被人感激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