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
32060900000115

第115章 运动能力训练与潜能开发

7~9个月的婴儿处于爬行期,爬行扩大了宝宝的活动范围,爬行中左右环顾,开阔了视野,宝宝对一切都感觉新奇。爬行是移动自己的空间位置,只仃把空间感觉和重力、肌肉关节,手、腿、脚、眼睛等感觉整合在一起,才能自主地运动。这时,宝宝的触觉及肌肉关节的感觉信息整合能力进一步强化。父母应在这个阶段,不失时机地积极训练宝宝的运动能力,开发宝宝的潜能,使宝宝变得更加聪明。

大运动

独立坐

训练目的:通过对宝宝进行独立坐的训练,促进平衡能力和手部动作的发展。

具体方法:

当宝宝能独立地坐稳后,就可以着重训练平衡能力了。让宝宝独立坐在床上或地毯上,在宝宝的四周放置一些玩具,玩具与宝宝之间的距离以宝宝伸手能拿到为宜。父母可以给宝宝一个口令,比如说,让宝宝把玩具熊拿过来,宝宝就会转头转身去寻找。

还可以让宝宝坐在小凳子上,一开始,父母用双手扶住宝宝的双腿,不要扶宝宝的背部,让宝宝自己寻找平衡点。待孩子坐直后,父母可以试着松开一只手,一只手扶住宝宝的一条腿,另一只手拿着玩具吸引宝宝寻找。左右交替诱使宝宝左右侧身转体,在训练侧转中让宝宝寻找平衡点。然后,让宝宝坐在小凳子上,训练宝宝把脚放在地上支撑身体,自己寻找平衡。

非常提示:在孩子刚学会独立坐时,不要让他坐得太久,每次独立坐、的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如果坐的时间太长,会对脊柱的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给宝宝坐的小凳子的高度要合适,小凳子适宜的高度应当是宝宝坐上去时,双脚刚好能触及到地面,而且,脚掌与小腿、小腿与大腿、大腿与躯干的角度均为直角(90°)。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宝宝坐在床上,还是坐在小凳子上,都需要有父母或其他成人的保护。

爬行

爬行是所有粗动作发展的基础,让宝宝爬行有许多好处。身体运动需要四肢协调,爬行就是四肢并用的开始。8~9个月的宝宝开始进入爬行阶段。宝宝用手脚进行爬行时,颈部需要抬高而且要左右转动,这样颈部就得到了锻炼;爬行时用手腕支撑身体重量,锻炼手腕的灵活度,对宝宝拿汤匙吃饭、拿笔涂鸦都有帮助;爬行还可使膝、臂动作协调,四肢关节的灵活度增高。宝宝的爬行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为俯爬式及狗爬式。一般而言,宝宝在8个月左右时能够自然爬行。在学习爬行的初期,几乎都是以同手同脚的移动方式进行,之后会以手时为支撑往前匍匐前进,而且腹部贴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缓慢。在宝宝9个月大时,身体才能慢慢离开地面,采用两手前后交替方式,开始顺利地往前爬行。如果你观察过宝宝学爬的过程,你会发现,宝宝最初的动作是先往后退,学会身体后移,然后再手脚配合着向前爬,这是在试探着前进。另外活动空间的扩大让宝宝初步体验到无所不能的感觉,能大大地刺激学爬的兴趣。有研究表明,爬对宝宝的空间知觉能力、警觉性情绪、感受性及主动性的发展都有帮助,故爬的动作绝非可有可无,婴儿学爬的阶段是不可省略的。有研究认为,婴儿期的动作感觉发展水平与少年期动作的协调性关系非常密切。

训练目的:通过爬行训练,锻炼宝宝的颈部、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动作的协调能力;扩大宝宝的活动范围和认知范围;促进触觉及大小肌肉关节的感觉统合能力;开发宝宝的智力和潜能。

具体方法:

·事先准备好训练用的大毛巾、软坐垫、玩具。

·在父母的帮助下,由匍匐爬行变为手膝着地爬行。让宝宝俯卧在地毯或床上,父母用大毛巾把宝宝的腹部兜住、提起,在宝宝面前放一些宝宝感兴趣的玩具,父母用双手掌轻轻抵住宝宝脚心向前推,帮助宝宝用力向前爬。尽量把宝宝放在地板上,利用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宝宝喜欢的东西,诱导宝宝向前爬行。当宝宝努力爬到“终点”时,别忘了给予适时的鼓励。

·当宝宝俯卧时,将软坐垫垫在宝宝胸腹之间,使宝宝胸腹离地,手和膝盖着地。在宝宝面前堆放一些玩具,然后将垫子抽掉,妈妈抓住宝宝的手,把握住宝宝的脚,帮助宝宝轮流移动手和脚,从而向前爬行。

·待宝宝的爬行训练到达一定熟练程度以后,在宝宝面前放一些他感兴趣的玩具,鼓励宝宝自己爬过去拿取玩具。

非常提示:

1.宝宝的爬行训练要循序渐进,父母先用辅助工具(如大毛巾、软垫子)协助宝宝进行爬行,让宝宝掌握正确的手和膝盖着地的姿势后,再练习独立爬行。

2.为了让宝宝爬得好,爬行环境的安全很重要。水泥地面、水磨石地、板、地板砖等,容易伤害学习爬行的宝宝,应该在上面铺一块软垫,宝宝爬行时,注意桌角、柜子角等尖锐家具(尖锐的桌角或是柜子角,对家中有学爬的宝宝来说简直就是个“危险地带”,其改善的方式为,最好一律将所有的桌角或柜子角套上护垫,就算婴幼儿不慎撞到,也能将伤害降到最低);爬行的宝宝可能会爬到插座附近,家里应使用有防护盖的电插座。

3.有的宝宝爬行时会出现用一腿爬行带动另一腿爬行的情况,而且两只脚的灵活度也不一样,妈妈会担心宝宝两腿发育不一样。其实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不用过度担忧。但是如果这种状况长时间没有改变,就要怀疑宝宝可能患了肌肉神经麻痹或脑性麻痹等病症,要积极就医。

4.宝宝刚吃饱后不宜立刻训练,以在餐后20分钟左右进行训练为宜;每次训练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好,每日让宝宝爬两次,每次可重复3~4遍。帮助宝宝熟悉手足动作交替的规律,找到身体的平衡感,再加上有趣的玩具吸引,学爬一定会成为宝宝获得快乐的一种游戏。

5.剖腹产的孩子更是要多爬。父母不要怕孩子的爬行弄脏了衣服、弄脏了手。爬行是开发孩子智力和潜能不可缺少的训练项目。父母一定要树立这么一个信念:那就是爬得好的孩子聪明;爬得灵活的孩子聪明;爬得快的孩子聪明。

6.宝宝爬行最容易发生的是头部的外伤,当宝宝的头被撞时,不管当时有无出现不舒服的情形。妈妈都要仔细观察宝宝。如果宝宝的睡眠时间太长,中间要叫醒宝宝,看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如果宝宝3天内出现严重的头痛、呕吐、昏睡、抽搐等症状就要立即送医院。

障碍爬行

训练目的: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语言与环境、动作相结合的机会,促进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具体方法:

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障碍的环境。如在地毯上放几个枕头;用纸箱或两把椅子搭成一个拱门;把小桌的两面用毯子蒙上,做成隧道,方便宝宝从中间穿过。在宝宝能够爬行通过的地方,散放一些充气玩具。场景安排好之后,就可以让宝宝玩游戏了。妈妈在障碍物前逗引宝宝,鼓励宝宝把游戏坚持到底。在宝宝爬过障碍的同时,要用语言告诉他:

“宝宝,你要从枕头上爬过去。”

“宝宝,你现在爬在枕头上,枕头在你的身子下面了。”

“宝宝,你现在从这个‘门’的中间穿过,加油!加油!”

“宝宝,你现在从小桌子下面的隧道里面穿过,真勇敢!”

“宝宝,你绕过了充气娃娃的左边,宝宝真棒!”

当宝宝顺利爬到终点时,妈妈要及时鼓励宝宝。

非常提示:爬行是宝宝在本阶段大运动训练的主要项目,成人应指导、鼓励宝宝多爬,爬台阶、爬“山洞”等。训练开始时,不要设置太多的障碍物,随着宝宝对游戏的熟悉,逐渐提高障碍爬行的难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把一些棱角分明的物品(如尖角的桌子等)作为障碍物,以免碰伤宝宝。

精细动作

单手动作——抓捏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单手的拇指和食指联合起来捏取物品,加强宝宝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增进视觉和触觉活动的有机协调。

具体方法:

选择一些小食品,如米花、小饼干、菠萝豆等,放在桌子上。父母可以先给宝宝做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捏取小食品放入口中,让宝宝进行模仿练习。给宝宝做示范时,要与宝宝进行语言交流,如妈妈拿起来一个菠萝豆,放进宝宝的口中,说:“妈妈捏,捏起来,宝宝吃,宝宝吃了快长大。”然后,妈妈再捏起来一个放入自己的口中,说:“妈妈捏,捏起来,妈妈吃,妈妈吃了上班班。”

妈妈指导宝宝捏豆豆,当宝宝捏起来,妈妈示意宝宝吃,并说:“宝宝捏,捏起来,宝宝吃,宝宝吃了快长大。”然后再让宝宝捏一个,示意宝宝给妈妈吃,妈妈说:“宝宝捏,捏起来,妈妈吃,妈妈吃了上班班。”

8个月以后,可以训练宝宝抓捏如黄豆、豇豆、红小豆等豆类,父母把豆类倒在桌子上或床上、地板上都可以,准备一个广口瓶,让孩子把豆子一个一个地抓捏到瓶子里边去。

非常提示:刚开始训练时,让孩子抓捏的食品或物品不能太小,大小要适中,要由大到小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如果孩子抓捏的不是食物是物品时,不要让宝宝将其放入口中。当宝宝抓捏豆类时,父母要小心看护,千万不能让宝宝把豆类放进耳、鼻和口中,以免发生意外。

双手动作——协调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宝宝从单手运动过渡到双手运动,促进宝宝双手动作的协调性。具体方法:

·双手玩玩具。在宝宝能够准确地用一只手抓握住玩具或物品的基础上,训练宝宝用双手同时抓握玩具,或一手抓握一个玩具;训练宝宝把玩具从左手倒给右手,或从右手倒给左手,倒空的一只手再去拿另一个玩具。

·双手对击玩具。让宝宝双手各拿一个玩具,然后用一只手上的玩具去击打另一只手上的玩具,最好是对击时能发出声音的玩具,这样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和注意力。

非常提示:双手协调运动的发展。是保证、将来孩子能够适应社会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父母一定要加强孩子这个方面的训练。双手对击玩具,特别是有声的玩具,可以促进宝宝的手、眼、耳和大脑感觉能力的发展。进行训练时,父母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投掷

训练目的:通过投掷训练,增强宝宝的上肢运动能力与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视觉定位能力。

具体方法:

·扔球。准备色彩鲜艳的皮球一个,球的大小以宝宝单手能握住为好。大人将皮球在宝宝的面前扔在地上,让宝宝注意到皮球,再将皮球捡回来,重复扔几次。让宝宝发现皮球会滚,真好玩,然后将皮球递给宝宝,让宝宝模仿着扔出去。

·投掷。准备一个纸盒或小桶和一些色彩鲜艳的小塑料球。父母先给宝宝做示范,并说:“我们一起进行扔球比赛,”随即拾起一个小塑料球投掷到纸盒或小桶中,然后让宝宝进行模仿。—开始,把纸盒或小桶放得离孩子近一点儿,随着孩子投掷能力的提高,可逐渐拉大纸盒或小桶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非常提示:游戏用的小皮球要大小适中,以孩子不太费劲地就能够抓住为宜;小塑料球最好是软塑料或塑胶质地的,不会因为反弹而伤害宝宝;宝宝动作熟练以后,可变换其他物品(如:塑料小空瓶、积木、毛线团等);父母应与宝宝一起参与。这样可以增进亲子情感,激发宝宝积极愉快的情绪。

撕纸游戏

训练目的:练习双手及拇指、食指的协调动作。

具体方法:

准备部分废报纸。

父母与宝宝面对面地坐着,妈妈(爸爸)拿一张报纸,一边说“刷、刷”,一边撕纸给宝宝看,然后让宝宝模仿撕纸。

妈妈(爸爸)和宝宝分别握住报纸的两边,一起撕纸。一边撕,一边说:“刷、刷”。

非常提示:7~9个月,是宝宝双手协调动作迅速发展的时期,除撕纸游戏外,还可以将宝宝的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或用两只手握起一个玩具,还可以两手各拿一个玩具对敲或交换两只手上的玩具等。父母对这些动作的发展要给予帮助,但要严格规定什么物品可以撕(敲),什么物品不能撕(敲)。

认知能力训练与潜能开发

7~9个月的宝宝在认知的发展上,已经能够辨别亲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时有明确的反应,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构较为复杂的物体。

瓣别声音

训练目的:通过让宝宝辨别不同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的初级训练。

具体方法:

选择家里有声音的物品,如电话、闹钟、门铃、机动车等,分别对孩子进行辨别声音的训练。

·闹钟。父母事先将闹钟定好响铃的时间,放到宝宝看不见的地方。当闹钟的铃声响了以后,妈妈对宝宝说:“这是什么声音呀,在哪里响呢?”抱着宝宝去找。当找到闹钟以后,妈妈对宝宝说:“噢,原来是闹钟在响。”闹钟停止后,妈妈再让它响一次,并告诉宝宝:“你听,闹钟又响了,”以增加宝宝的记忆。

·电话。在宝宝没有睡觉的情况下,如果有电话打进来,在电话机响铃的同时,妈妈对宝宝说:“这是电话机的声音,是谁来的电话呀?”边说边把宝宝抱起来,走到电话机旁边,拿起耳机进行通话。通话结束后,对宝宝说:“这是某某打来的电话。”再有电话的时候,妈妈仍然照以上的做法,先对孩子说这是电话机的声音,再抱孩子去接电话。通过几次训练后,宝宝就能够辨别电话机的声音了。

·机动车。如果家中有一辆供上下班用的机动(摩托车、三轮车、小汽车)车,当爸爸要发动车去上班的时候,妈妈抱起宝宝走到门口,对宝宝说:“你听,轰隆隆、轰隆隆,爸爸在发动他的车呢!”当车开始起步,鸣喇叭时,妈妈对宝宝说:“笛、笛,爸爸要走了,跟我们再见呢!你也跟爸爸拜拜。”等爸爸驾车回家时,妈妈告诉宝宝说:“宝宝,你听,呜呜呜,爸爸回来了,听到他车的声音了吗?”

非常提示:在训练辨别声音时,注意声响不要太大,不要太刺耳。闹钟、电话、门铃的声音要调整到合适的音量;让宝宝辨别机动车的声音时要在室内,透过玻璃门窗能看到发声的机动车。

听音乐打拍子

训练目的:通过倾听和感受音乐的节奏,随着音乐的节奏打拍子,对宝宝进行节奏感的训练。

具体方法:

用录音机播放轻柔的音乐或节奏比较简单的儿歌。

①大人握着宝宝的双手,跟着音乐节奏轻轻拍手。

②大人与宝宝面对面地坐着,一边跟着音乐拍手一边有节奏地念儿歌。先自己拍一拍,再与宝宝对拍,反复几次。

③重复几次以后,松开宝宝的手,让宝宝随意拍手。

非常提示:6个月的宝宝已经开始学会抓、拍、敲打物体。以音乐和、儿歌的感染力去激发宝宝。使宝宝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简单的节奏训练,可以为培养宝宝的节奏感打下基础。但家长不要强迫宝宝拍出节奏,只要能引导宝宝在玩耍中逐步感知节奏就可以了。

触摸冷、热

训练目的:通过对宝宝的冷、热物质触摸的刺激训练,激发宝宝对冷、热物质的辨别能力。

具体方法:

·父母从冰箱取出一块自制的冰块,敲碎后放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小碗中,让宝宝用手来触摸,并告诉宝宝:“这是冰,很凉的。”如果是冬天,在下雪的天气里,父母也可以在雪地里取一小碗雪,让宝宝用手触摸,也可以让宝宝把冰(雪)放到嘴里试一试,感受一下冰冷。

·父母打开热水瓶的盖子,把宝宝的手放在距离瓶口上方约10厘米的水蒸气里,让宝宝感受一下热的感觉,并告诉宝宝说:“这里面是热水,很热的,能把宝宝的手烫伤,宝宝不要动它。”然后,把开水倒进杯子里,再拿着宝宝的手往杯子上方试一试,给宝宝说:“刚倒出来的水也是热的,现在不能喝,等一会儿晾一晾才能喝。”这种训练方法,既让宝宝感到了热的刺激,又教给宝宝太热的物品暂时不要动它,会烫伤的。

非常提示:冷的刺激训练,可以让宝宝直接用手去触摸,感觉一下,但是时间一定要短,长时间接触冰冷的物品会冻伤宝宝的;要让宝宝尝试一下冰冷的物品时,量一定要少,特别是南方的宝宝,第一次吃过多的冰冷物品,会损伤宝宝的脾胃;若是冬天,在院落里取的雪一定要清洁,因为宝宝可能会吃。冰或雪融化后,应马上倒掉;热刺激训练时,要让宝宝的手与热的物品保持一定的距离,千万不要烫伤了宝宝。

飞起来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让宝宝感受速度、重心感和平衡感,并锻炼宝宝的胆量。

具体方法:

爸爸或妈妈双手把宝宝的双臂和胸部凌空托起,先让宝宝面对着爸爸或妈妈,这时宝宝好像一只飞翔的飞机,如果宝宝不太紧张,爸爸或妈妈可以支撑着宝宝上下、左右、前后地来回活动和摇晃,并说:“宝宝是架小飞机,飞得真高、飞得真快。”若宝宝感到很高兴,爸爸或妈妈可以让宝宝仰面朝天,进行以上的运动,并说:“宝宝飞到天上去啦!”爸爸或妈妈也可以用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脚踝,让宝宝向下倒栽,做小鸟或飞机俯冲的动作,并说:“飞机冲下来喽!”这样,宝宝会觉得很刺激。

非常提示:进行这项训练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若一开始上举时,孩子就感觉紧张,甚至吓得哭了,爸爸或妈妈就先用双臂托起宝宝的胸部,这样离地面较低,孩子一般不会害怕,以后逐渐增加高度。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伤着宝宝,特别是进行倒栽训练时,父母更是要多加小心。

语言能力训练与潜能开发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语言的发展上,开始是直接模仿,先是模仿熟悉的声音,然后模仿不熟悉或不太熟悉的声音。能够发出“ma(妈)”、“ba(爸)”、“ta(他)”、“da(大)”或者“mama(妈妈)”、“baba(爸爸)”等组合音,一开始还不能够正确地区分爸爸或妈妈的称呼,但是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对着妈妈叫“妈妈”,而对着爸爸叫“爸爸”了。在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9个月大的时候,是咿呀学语的高峰期,父母要在这个时期,抓紧对你的宝宝进行最初的语言训练,这将对孩子今后语言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发音训练

训练目的:继续进行发音的训练,扩在宝宝的语言范围。

具体方法:

让孩子坐在沙发、椅子、或小床上,爸爸或妈妈与孩子面对面坐着,这样能够让孩子看清楚你的嘴和眼睛。这时爸爸或妈妈发出一个孩子没有发过的声音,如“d(得)”这个音,再用这个音发出有节奏感、有音乐感的音节,如“da(大)、dada(大大)、dadada(大大大)”,宝宝会好奇地看着你的嘴和眼睛。你重复几遍后,让宝宝跟着学。

非常提示:父母要掌握孩子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先从元音开始。每次教给孩子一个新的音节时,你的发音要准确。另外,教孩子发音不能着急,一定要让孩子注意看你的口型。

认识自己

训练目的:通过训练,让宝宝知道自己的名字,初步认识自己,并知道声源定位,促进语言的发展。

具体方法:

例如一个名字叫贝贝的婴儿。

第一步:妈妈让孩子坐在床上、地板或沙发上,妈妈坐在孩子的对面。让孩子的小手指着自己,妈妈的手也指着宝宝,呼唤着宝宝的名字说:“贝贝,宝宝就是贝贝。”再重复一次,让宝宝呼唤自己的名字;然后,妈妈用一只手指着自己,另一只手拿着宝宝的手也指向自己说:“妈妈,我是妈妈。”再重复一次时,让宝宝呼唤“妈妈”。反复进行训练。

第二步:让孩子坐在床上、地板或沙发上,妈妈手里拿着宝宝喜欢的玩具或小食品,在距离宝宝3米以外的地方,先不让宝宝看见你手中的玩具或小食品,然后呼唤:“贝贝、贝贝。”看一看孩子有没有反应,如果没有什么反应,再继续叫着宝宝的名字说:“贝贝,妈妈叫你呢,知道吗?”当宝宝注意你的时候,就把你手中的玩具或小食品给宝宝看,妈妈冲着孩子微笑,并指着玩具或小食品对宝宝说:“贝贝,这是你的,这是贝贝的。”妈妈走过去把手中的物品给宝宝。

第三步: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训练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所进行。你可以在喂饭的时候叫宝宝的名字,引起宝宝的注意后再给宝宝吃东西;你也可以故意躲在卧室里,呼唤宝宝的名字,让宝宝爬过去找你。

非常提示:在进行这项训练时,只要不是父母与宝宝面对面,就要把宝宝放在地板上,而且要把地板上的障碍物拿走,做好安全方面的处理,以免宝宝受伤。

社交能力训练与潜能开发

7~9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听懂大人的简单语言,如:“饭饭、玩玩,”能看懂大人明显的表情,如大人的高兴与愤怒。孩子虽然这时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与大人的交往意识却很强烈,他们的表达方式就是用“体态语言”。父母要根据宝宝的这个发育特点,进行社会交往能力和潜能开发的训练。

藏猫猫

训练目的:通过藏猫猫的游戏,训练孩子学习、观察和模仿等社会活动能力。

具体方法:

①妈妈用手指着自己说:“宝宝看,妈妈在这里。”然后用手帕蒙住自己的脸,说:“妈妈不见了!”过一会儿再拿开手帕说:“宝宝看,妈妈回来了!”反复几次。

②妈妈用手帕蒙住宝宝的脸,然后拿开,让宝宝体验从蒙住脸到手帕移开,从看不见到看得见的感觉,也可以让宝宝自己把手帕拉下来。重复几次,看宝宝是否学会将手帕蒙在自己脸上以后再把它拉下来。

③妈妈利用家中的某一阻隔视线的物体,如橱柜、桌子、沙发等,与坐在软垫子上的宝宝一隐一现地“藏猫猫”。这一阻隔物也可以由爸爸或其他亲人代替。

非常提示:一开始如果宝宝对妈妈用手帕蒙住自己的脸感到害怕的话。第一步妈妈可以采取转过身去,不让宝宝看见妈妈的脸,说:“妈妈哪儿去了?”然后回过头来面对着宝宝说:“呵!妈妈在这里!”第二步再按以上方法进行。若宝宝对用手帕蒙住自己的脸感到害怕,可以先蒙上一只眼睛,让宝宝适应一下,然后再蒙上两只眼。如果说妈妈蒙上宝宝的脸后有急事要去做的话,一定要把蒙在宝宝脸上的手帕拿下来,以免发生意外。

与人交往

训练目的:通过带宝宝到户外与别人进行交往,训练宝宝的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

具体方法:

·抱着宝宝去串门。妈妈或爸爸抱着宝宝到邻居家去串门,或抱着宝宝走亲戚。到了邻居家或亲戚家,告诉你的宝宝现在到了谁的家中了,当邻居或亲戚家的人伸手来抱宝宝的时候,比如是阿姨要抱宝宝时,妈妈或爸爸要告诉宝宝说:“快亲亲阿姨,让阿姨抱抱吧,阿姨最疼爱宝宝啦!”或者让你的宝宝在邻居或亲戚面前表演“再见”、“飞吻”、“挤眼”、“摇头”等技巧。如果邻居家或亲戚家也有婴儿的话,可以让你的宝宝与这个婴儿相互看看,相互摸摸。

·推着宝宝去公园、商场。妈妈或爸爸可以让宝宝坐在婴儿车上,推着宝宝去公园,让宝宝接触陌生人,接触大自然;带宝宝去商场,让宝宝感受商场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商品。

非常提示:带宝宝外出时,要选择一个好天气,冬天注意给孩子保暖,夏天要注意防暑;若宝宝见生人认生的话,不要让生人强求抱孩子,要哄一哄,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让别人来抱;另外不要在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带孩子外出,以免受到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