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由于孕妇体内需氧量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同时子宫、胎儿、胎盘发育增长使血容量增大。在增加的血液中血浆增加要比红细胞要多,因此形成了孕期血液稀释的现象,这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医学上称为生理性贫血。孕期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10影100毫升),红细胞统计数低于3.5×1012个/升(350万个/立方毫米)可诊断为贫血。
孕期贫血最常见为缺铁性贫血,少数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发生于以下情况。
1.怀孕早期由于孕妇出现厌食、挑食、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孕中、后期食物中若缺乏足够的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等,可由于营养不良而引起缺铁性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其是双胎的孕妇往往因此而合并贫血。
2.患胃肠道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时,含铁的食物由于不能在胃中转化为亚铁盐,以致小肠不能很好吸收营养,使体内因缺铁而造成贫血。
3.孕期急慢性失血,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痔、肠道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等,均可引起小量持续出血而发生贫血。
孕妇贫血严重时可给母婴带来多种危害:由于胎盘缺氧,轻者影响胎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发生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孕妇可因贫血发生贫血性心脏病;抵抗力差,易感染;若为手术产,则伤口不易愈合;一旦发生产后出血,极易引起休克。
为预防孕期贫血发生,要保证铁及维生素B12等的摄入,可多进食肝、蛋、瘦肉、豆及豆制品、蔬菜及水果等,应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早发现并治疗贫血。必要时应补充铁剂,甚至少量输血,应及时检查发现并治疗引起贫血的各种疾病。若有上述疾病,则以治疗后再妊娠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