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又称急性局限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软骨部毛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位于外耳道的外1/3部分,可为单个,亦可多个。多于夏季发病。
外耳道的外1/3部分为外耳道软骨部,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挖耳时可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糜烂、游泳时水液浸渍,致使表皮软化,皮脂腺阻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刺激;全身衰弱如营养不良、恶性病变、慢性肾炎、糖尿病致全身及局部抵抗力下降等。
临床表现最初为剧烈跳动性耳痛,张口、咀嚼、打哈欠时尤甚,可放射到同侧头部,常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疖肿自行破溃后疼痛可缓解,体温下降,耳道肿胀或闭塞可致使听力下降。婴幼儿表现烦躁不安,哭闹和频繁用手抓耳。疖肿位于外耳道前、下壁者,除下颌运动疼痛加剧外,耳屏前下可出现红肿;疖肿位于外耳道后壁者,则可出现耳后皮肤红肿,耳后沟消失,耳廓向前推移。此时耳前、耳后及耳下淋巴结亦可出现肿大、压痛,若为多发性耳疖,局部症状则更重。
治疗应于初期及早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局部热敷或用特定电磁波理疗仪(TDP)理疗,可促使炎症消退,缓解疼痛。早期可用2%~5%酚甘油纱条敷于疖肿处,或用8%醋酸铝纱条,或用10%鱼石脂软膏涂患处,以消炎止痛。患处已形成脓肿者,要进行排脓治疗,一旦排出脓液,疼痛即可缓解。但未成熟的疖肿禁忌切开引流,以免感染扩散。
对于患耳疖的婴幼儿应加强护理。在疖肿出脓之前,耳痛剧烈,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以减轻充血,减少疼痛。疖肿出脓后应及时清除脓液,保护耳周皮肤,脓多时使其患耳向下,充分引流,然后再直立抱起,防止脓汁流进外耳道深部。进食宜吃流食或半流食,减少下颌关节活动,可使耳痛减轻。
患者不可自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及时请医生帮助诊治。不宜在污水中游泳,游泳以前应预防性的在外耳道内涂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作用。洗澡、洗头时亦应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有全身慢性病应积极治疗。
2.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为中耳粘膜的急性炎症,它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是引起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且冬春季节多见。根据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将急性中耳炎分为:分泌性(或称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类。分泌性中耳炎以中耳积液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听力减退;化脓性中耳炎则表现为发热、畏寒、耳痛、耳流脓等,全身症状在小儿更为明显。
耳科检查,分泌性中耳炎可见鼓膜完整、充血、标志清晰,有时可见液平面,声阻抗测听鼓室压曲线为B或C型。化脓性中耳炎可见外耳道有多量粘脓,可混有血色,鼓膜红肿和中心穿孔,有搏动性流脓。还可作穿刺,抽出液体即可确诊。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有如下途径:
(1)抗生素的应用:急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故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有效。药物使用至流脓停止后5~7天,以求彻底,故一般用药时间为10~14天。早期取外耳道脓液作培养及敏感试验,若治疗效果不好,可根据此结果改用适宜的抗生素。
(2)局部用药:先用3%双氧水彻底清洁外耳道的脓液,再用抗生素溶液滴耳。抗生素溶液常用氯霉素、金霉素和复方新霉素等,局部用药直至流脓停止。
(3)促进咽鼓管的引流,可用1%麻黄素溶液或复方麻黄素溶液滴鼻或喷鼻。
(4)手术治疗。
①鼓膜穿刺术:分泌性中耳炎经保守的抗生素及滴鼻药治疗未愈者,穿刺部位宜在鼓膜紧张部的前下或后下象限。
②鼓膜置管术:经鼓膜多次穿刺不愈者或已形成慢性的分泌性中耳炎者可考虑作此手术。
③鼓膜切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全身症状严重,鼓膜未穿孔或虽已穿孔,但穿孔小而引流不畅时可作此手术。
④乳突凿开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为乳突炎,用以上疗法效果不好,且有发生并发症可能时,应行乳突凿开术。
预防此病首先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冬季注意室内通风,适当的户外活动;随气温变化增减衣服。
儿童的急性中耳炎常与鼻部及咽部的慢性疾病有关,如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应积极治疗,必要时手术切除腺样体及扁桃体。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治疗后常遗留鼓膜穿孔,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复发,一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二是避免耳内进水。在洗脸、洗澡时要特别小心,一旦进水,就会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复发,为此,可用一较大棉球,外面涂上凡士林,堵塞患耳,洗澡后再取出。一般小的穿孔多数都能长好。
3.航空性中耳炎
飞行时因飞机从高空急速下降引起鼓室内外压力相差较悬殊所造成的中耳损伤,称为航空性中耳炎,又称耳气压伤或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鼓室是借咽鼓管通向鼻咽部而与外界相通,以保持气压平衡的。当飞机上升时,外界气压急速下降,鼓室内正压使鼓膜外凸,如果鼓室内压超过咽鼓管软骨部周围组织挤压的力量,鼓室内空气可冲开咽鼓管而向外排出,如此反复进行使鼓室内气压基本保持平衡,不容易发生中耳气压损伤。但飞机下降时外界气压急速增加,鼓室内就相对地形成负压状态使鼓膜内陷,因咽鼓管软骨部呈单向活瓣样作用,又受周围高气压影响而不易开放,外界气体无法进入鼓室,导致中耳负压增加,中耳粘膜水肿,血管高度扩张,血清外漏或出血,表现为鼓室积液或积血,甚至鼓膜充血破裂,自觉耳内闭塞、听力下降、眩晕或耳鸣。
因此,乘飞机前应用麻黄素滴鼻以减轻咽鼓管咽口粘膜肿胀,多做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调节鼓室内外气压。有积液、积血者宜在无菌下行鼓膜穿刺抽吸,鼓膜破裂则在耳道塞棉球,保持干燥,全身应用抗菌素,待其自愈。
4.美尼尔病
美尼尔病为不明原因引起的内耳膜迷路积水,临床上以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或耳内胀满为主要症状。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且多数为单耳发病。发作突然,病人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有旋转或晃动,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及出冷汗,时间短暂,可自行缓解。以后眩晕可反复发作,发作时检查有眼震。眩晕前后多伴有耳鸣,为单侧性。在眩晕消失后,耳鸣可减轻或消失。另外,可出现波动性耳聋,即发作时重,间歇期好转,但长时期多次反复发作后,可出现感觉神经性耳聋。前庭功能检查,发作期可见水平或水平加旋转的眼震,平衡功能多有紊乱、间歇期前庭功能正常,多次发作后患耳前庭功能减退。甘油试验多为阳性。
预防上患者要避免精神的过度紧张和情绪的波动,因为精神和情绪的改变,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和产生血管痉挛,而诱发迷路积水;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劳;生活有节制,避免烟酒过度;饮食力求清淡、低盐。
另外,某些内科疾病可能与美尼尔病有关,如变态反应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应积极给予治疗。
本病的治疗分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发作期病人应卧床休息,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症状缓解后应逐渐下床活动,要避免长期卧床。
(2)药物治疗。
①口服镇静剂:如安定、乘晕宁等,可减轻症状。有呕吐时可用对抗呕吐药物。
②血管扩张药:盐酸罂粟碱、川芎嗪、阿托品、654——2等静脉点滴;地巴唑、脑益嗪等口服。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眩晕发作频繁而剧烈、保守疗法无效且听力丧失严重的病例,方法包括内淋巴囊引流术、迷路破坏术、前庭神经切断术。
5.咽鼓管炎
咽鼓管炎是连接中耳和鼻咽腔的通道所发生的炎症。
咽鼓管炎多因感冒所引起,即是由感冒所引起的鼻咽腔的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所致。当咽鼓管内部发生炎症以后,由于其内膜肿胀,内腔变狭,所以会堵塞通道,致咽鼓管狭窄。少儿中,也有因增殖体肥大使咽鼓管堵塞的。
由于咽鼓管狭窄,空气不能通过通道,中耳腔的换气不能充分进行。由此,鼓膜内侧的中耳腔与外侧的外耳道的气压的平衡会遭到破坏,使鼓膜难以活动而导致听力困难。
当咽鼓管炎转成慢性,其程度有所发展时,则听力越发恶化。鼓膜会严重地向内侧凹陷进去,最终会与内侧的壁粘连在一起而不能痊愈。
治疗时由鼻子插入细金属管,将管的前端置于咽鼓管的入口,利用橡皮球使空气由耳管流向中耳腔,以此去进行治疗。对转成慢性的中耳炎可用鼓室整形手术去改善听力。由增殖体肥大和鼻咽腔等疾病所引起的,要彻底治愈这些部位的疾病。
6.耳鸣
耳鸣是患者感到耳内有各种单一或多种声音并存的响声,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两类。
主观性耳鸣是仅患者自身能听到耳鸣声,它可由外耳和中耳疾病引起,如外耳道炎、耵聍栓塞、急性及慢性中耳炎或渗出性中耳炎等。较多见的原因为内耳轻度病变引起听觉功能紊乱,如疲劳、睡眠不足、月经紊乱、情绪波动、头部血循环不良或内耳缺氧等可引起耳鸣。内耳疾病如美尼尔氏病、药物中毒性耳聋和老年性耳聋等多伴有耳鸣。耳鸣是听神经瘤和颈静脉球体瘤常见的早期症状。此种耳鸣不易治愈,主要用扩血管药和维生素B类药物治疗。另外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白血病、肾病、糖尿病和烟酒过度等亦可引起耳鸣,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客观性耳鸣为不但自身能听到耳鸣声,他人用耳贴患者耳上亦能听到鸣声。此类耳鸣可由血管畸形或受压等引起,鸣声与脉搏频率一致。用手指按压下颌下方、颈侧能触到颈动脉跳动,如加压阻断颈动脉血流则耳鸣消失。咽部肌肉(腭帆肌)痉挛可引起节律性“咯咯”声,中耳内小肌肉强烈收缩时可出现间断的“卡塔”声。
有些耳鸣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应予注意。如注射链霉素时出现耳鸣,说明已有耳中毒应即停药。高血压病人耳鸣加重,提示血压上升。耳鸣亦可为心脏病的先驱症状,可到医院进一步查明耳鸣原因。
7.耳痛
耳痛一般指耳内或耳周疼痛,绝大多数是炎性疾病所致,少数为牵涉性痛或反射性痛。引起耳痛的原因大致有3类:
(1)耳部疾病,包括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疾病。有外耳外伤、炎症、异物刺伤、盯膨胀嵌顿等,在外耳可见充血、肿胀、创口,还伴有张口咀嚼障碍以及耳屏压痛或耳廓牵拉痛,中耳炎及其并发病或中耳癌肿引起的耳痛并无上述外耳痛的体征,此类耳痛又称为原发性耳痛。
(2)由于邻近或远离器官的神经反射所致,如口腔科的阻生牙、龋病、错位咬、颞颌关节炎,咽喉部的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胀肿、扁桃体手术后、溃疡或恶性肿瘤,颈性骨关节炎以及小儿上呼吸道与消化道疾病,都可引起牵涉性耳痛。通过三叉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及颈神经的分支将疼痛反射到耳部,这种耳痛又称为继发性耳痛。
(3)还有一些极少数的不明原因的神经痛,多为阵发性疼痛,专科检查未见明显病灶。
因此,对耳痛必须按病史进行口、耳、咽喉、颈部专科检查,必要时加上X线、CT扫描,按不同的原发病灶予以不同的对因治疗。
8.急性咽炎
急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组织和淋巴组织的急性炎症,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病毒传染,以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者最多。细菌感染,以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多见。另外,经常在高温下作业,或接触有刺激性的物质如粉尘、烟雾、烟草等,亦可引发。本病多发于秋冬及冬春之交。
急性咽炎发病较急,咽部干痒、灼热,渐有疼痛,吞咽时加重。全身可有头痛、食欲不振、发热等。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腭弓、悬雍垂可水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化脓者在滤泡中央出现黄白色小点。下颌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患者应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吸烟不饮酒。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湿热水含漱,或用含漱药含漱。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局部可用复方硼砂液漱口,每日3~5次;亦可用杜灭芬、六神丸等口含药含化。
②见咽部淋巴滤泡有化脓者可给予抗菌素口服或肌肉注射。
③发热、头痛明显者可服阿斯匹林解热止痛。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本病为外感风热,故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或口服六神丸。
9.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见于中年人,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病可以是由于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所致,也有较多人因长期烟酒刺激引起。再有,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贫血、消化不良、肝病、肾脏病等,以及一些职业因素(如教师或歌唱者及在不洁环境中工作的人),也常与本病有关。
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后可转变为慢性。患者受各种鼻炎及口腔牙病的影响;烟酒过度、常食辛辣食物及受粉沫、有害气体的刺激;贫血、便秘、糖尿病等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均可引起本病。
患者咽部可有不适感或异物感,干燥,瘙痒感,灼热痛,微痛感,贴附东西感,刺激感等。以上感觉可致短促而频繁的咳嗽,晨起较剧,并且容易引起恶心。上述表现在用嗓过度、气候突发或吸入干冷的空气时及烟酒后均可加重。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对有糖尿病、贫血等疾病者,应予以治疗原发病。对鼻部有疾患者亦应治疗。
②可用1%~2%氯化锌咽部涂抹;亦可用5%~10%硝酸银局部烧灼。
③咽部干燥感明显者可含化杜灭芬喉片、草珊瑚含片等。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咽炎系脏腑阴虚火旺,治疗可用知柏地黄汤加减。亦可取麦冬、元参、苦沙参、青果、双花等,开水浸泡代茶饮用。
10.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病变。小儿在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的过程中,常易同时伴发本病。急性喉炎也可由吸入过多的粉尘及有害气体所致。此外,用嗓过度、发声不当亦可引起声带急性充血。
本病常伴有急性鼻炎、咽炎。全身可有发热、畏寒,但一般热度不高。声哑为主要症状,重者可有失音。此外,可伴有喉部不适、疼痛、咳嗽并咳出脓性分泌物。儿童患者病情往往严重,可出现“犬吠”样咳嗽,坐卧不宁,如治疗不及时可因喉梗塞而有生命危险。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保持居住环境空气流通、湿润,发热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退烧药物。积极治疗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及粉尘,忌烟酒。忌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饮开水,积极治疗扁桃体炎、咽炎、鼻炎、鼻窦炎等病症。纠正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姿式,不过度发音,减少喉部机械性损伤。
②雾化吸入治疗,用1%~2%庆大霉素溶液加入5~6滴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每次10~15分钟,每日2次。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急性喉炎多属实证,常为风寒或风热犯于人体,使气道内痰热交阻,肺失宣降所致。治宜疏风宣肺、化痰清音。
方药:玉蝴蝶、蝉衣、防风、杏仁、黄芩、公英、川贝、桔梗各10克,生甘草6克。
11.慢性喉炎
慢性喉炎多见于成年人,是一种喉粘膜的慢性炎症。如急性喉炎反复发作,而未及时彻底治愈,常可演变成慢性喉炎。此外,一些用嗓音过多的职业,也极易引发此病。其它如有害气体刺激、长期烟酒刺激、邻近组织的炎症亦可导致本病。
发病初期患者常有分泌物粘附于喉腔,说话时需先将嗓子“清理”一下,不然声音不清晰。如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变哑,上午较轻,下午较重,早期为间歇性,晚期变为持续声哑。此外,有些病人可伴有喉部干燥不适,喉痛,并经常咳嗽等。
患者应尽量少说话,减少声带运动。禁吸烟,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不接触空气污染的环境。可以食指和拇指在喉结两侧上、下轻轻按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喉部可蒸气吸入、雾化吸入或超短波理疗,也可用离子透入疗法,如1%碘化钾、2%水杨酸钠等。
②对较大的声带小结或息肉,可以手术摘除。
(2)中医药治疗。
①阴虚型:声哑伴咽干微痛,午后潮热,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声带慢性充血、肥厚或有小结。
方药:生地、元参、知母、桔梗、玉蝴蝶各10克,射干、生甘草各6克。
②气虚型:声哑伴少气乏力,多话或劳累后声哑加剧。声门闭合不全。
方药:太子参12克,炙黄芪、南沙参、淮山药、桔梗各10克,凤凰衣、玉蝴蝶、生甘草各6克。
12.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又称特发性暴聋,是指原因不明的突然发生的神经性耳聋。本病可伴有耳鸣及眩晕,但不影响其它颅神经,患者多能准确提供发病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与感觉等。
本病的发生与内耳供血障碍、病毒及内耳的变态性反应等因素有关。
患者有听力突然明显减退(多为单侧耳),大部分病人伴有耳鸣,部分病人有耳内发闷、胀满及阻塞感。多数病人无明显发病原因,不少是发生在睡眠当中,于起床时自感耳鸣、耳聋。一些病人有较明显的劳累、情绪过于激动、精神紧张及感冒病史,这些可能与发病有一定关系。有一少部分病人有耳聋同时伴有眩晕,自觉有旋转感,常伴恶心、呕吐,多于发病一周左右眩晕减轻,耳鸣、耳聋无好转,且伴有眩晕者听力损失多较重,也不容易恢复。
突发性耳聋患者应在家安心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庭环境整洁,病人心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关系,故预防感冒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由于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应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
另外,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忌暴怒狂喜,因为这些均可使人体内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发生耳聋。
本病发病后一周内开始治疗者,预后较好;超过两周开始治疗者,疗效差。早期就诊的患者,症状多在3周内改善,因此,应早期治疗。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植物神经调节剂、血管扩张剂、给氧、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可达到改善内耳循环的目的。
(2)用维生素B1、B12、ATP等,可促进代谢。
(3)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亦可少量注射碘造影剂,但要注意有无副作用。
(4)高压氧舱治疗。
13.耳廓血肿
当耳廓受到强烈摩擦时,位于耳廓皮下和软骨上的软骨膜的小血管有时会破裂而引起内出血,从而使耳廓肿大,这就是耳廓血肿。
耳廓血肿一般会发生于耳廓的上半部。当用注射器吸取其内容物开始时是红色血液,随着时间的发展,会抽出褐色的血液。若不治疗,其血液会被吸收而使耳廓的其他部位硬肿,变得非常难看。
治疗耳廓血肿,要用注射器抽出积存的血液,将肿胀部位压扁以后包上绷带进行压迫。当反复吸出但很快又会积存血液而肿胀时,要手术切开治疗。
14.急性鼻炎
急性鼻炎为鼻腔粘膜的急性感染性炎症,俗称“伤风”或“感冒”。春秋季节发病率高,是鼻科的常见病。
病毒感染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致病病毒种类,常见有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鼻腔粘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通过接触或吸入上述致病毒侵入机体,生长繁殖而发病。
本病潜伏期1~3天。起病时鼻腔内、鼻咽部及咽部有干燥及痒感、烧灼感,鼻粘膜刺激感,打喷嚏。继之出现鼻塞,并逐渐加重,早期从无鼻涕转变为大量清水样鼻涕。进入中期,鼻塞加重。全身症状因人而异轻重不一,常为周身不适、低热、头痛、咳嗽等。
小儿全身症状较成人重,可有发热、倦怠,甚至高热、惊厥等。可伴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等。
本病患者外出时应戴口罩,尽量勿出入公共场所。要经常锻炼身体,提倡冷水洗脸,日光浴。提倡正确的擤鼻法,即紧压一侧鼻翼,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或将鼻内分泌物吸入咽部再吐出亦可。若紧压两侧鼻翼,有力擤鼻可损害鼻粘膜,同时易将鼻腔分泌物送到鼻窦及咽鼓管,引起急性鼻窦炎、中耳炎。
本病的治疗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1)全身治疗。
①早期发汗疗法可缩短病程,常用生姜、红糖、葱白煎汤热服。
②解热镇痛药:复方阿司匹林1~2片,或克咸敏1~2片,每日3次。
③中西成药:速效感冒胶囊2粒,或感冒清1~2粒,每日3次口服。
④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磺胺类、奎诺酮类及青霉素等抗菌药物。
⑤应用维生素药物,可促进机体代谢,缩短病程。常用维生素C400毫克,维生素B1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2)局部治疗。
①。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可使粘膜消肿,以利通气引流;病毒唑注射液滴鼻,有很好的毒副作用,可明显缩短疗程。
②吸入蒸气法:取薄荷,或樟脑,或复方安息香酊液数滴,放入开水中,或用超声波喷雾器,或用酒精炉喷雾器,将蒸气吸入鼻内。促使粘膜消肿,利于通气引流。
16.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科常见症、多发病,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多系急性鼻炎治疗不彻底所致,为可逆性病理改变,后者多由前者发展演变而来,为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患者间歇或交替性鼻腔持续性堵塞,疲劳及酒后常可加重,由于鼻塞,有嗅觉下降、头胀、头痛、说话鼻音较重等症状。
儿童患病可见鼻涕(多呈粘稠或半透明状液体)长期刺激鼻孔及上唇,使局部皮肤潮红,鼻涕亦可向后流入咽部,出现咽喉不适、痰多等表现。
对患有慢性鼻炎的小儿要特别注意护理,叮嘱按时点药、服药,对鼻孔及上唇皮肤长期受鼻涕刺激而发红者,及时将鼻腔内鼻涕擤出,并用油剂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涂于上唇及鼻孔内,以保护局部皮肤。
患者应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秋末冬初可增加身体御寒能力,如果持之以恒,定可收到良好效果;在流感时期可烧醋熏居室,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必要时服用药物预防;戒除烟酒及辛辣食品的刺激,多食清淡少食油腻。
本病治疗可采取局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1)局部保守治疗。
①血管收缩剂:0.5%~1%麻黄素生理盐水,2.55%链霉素液,5%~10%弱蛋白银交替使用。
②封闭疗法:0.25%~0.5%普鲁卡因作迎香穴、鼻通穴穴位封闭,亦可作鼻丘或下鼻甲前端粘膜下封闭,每次1~1.5毫升,隔日1次,5次为1疗程。下鼻甲前端粘膜下注入硬化剂,使之产生瘢痕组织,减轻肿胀。常用硬化剂有80%甘油、5%鱼肝油酸钠、50%葡萄糖液等。
(2)手术治疗。
如肥厚病变主要位于下鼻甲后端或下缘,应作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严重的患者应同时切除部分下鼻甲骨质。原则上切除部分不宜超过下鼻甲的1/3,否则可引起继发性萎缩性鼻炎。
16.萎缩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系鼻粘膜和骨质萎缩的一种慢性病,伴有奇臭者又称臭鼻症。以青年女性患者较多。主要病理变化为闭塞性血管内膜炎,导致鼻粘膜腺体、骨膜及骨质萎缩。
临床表现为鼻塞、鼻衄、嗅觉障碍、臭鼻痂、头痛及鼻咽部干燥等。鼻粘膜干燥、糜烂、易出血、鼻甲缩小,下鼻甲尤甚,鼻腔宽,有灰绿色脓痂充塞,严重者外形可见鞍鼻,咽后壁粘膜干燥,有痂皮附着。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滴鼻药:如复方薄荷甘油、1%链霉素液、石蜡油等,滴鼻,每日3~4次。
②全身药物治疗:鱼肝油丸,2粒,每日3次;维生素B2,10毫克,每日3次。
③脓痂多者可每日用无菌温热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痂皮。
④粘膜下填充手术使鼻腔变窄,腮腺管移植术使唾液流入鼻腔得以改善症状,但疗效不肯定。
(2)中医药治疗。
①桑叶、射干、麦冬、玄参、杏仁、枇杷叶、党参各10克,生石膏20克,胡麻仁、阿胶各8克。
②党参、白术、陈皮、当归、赤芍、白芷、桔梗、桑白皮、泽泻、黄芩各10克,黄芪20克,鱼腥草15克,升麻8克。
③取黄芩、菊花、麦冬、赤芍、白芍各20克,煎水冲洗鼻腔。具体方法:在盆内盛药液,低头由鼻将药液吸入,然后由口吐出,反复多次,以洗净鼻内痂皮及减少鼻腔臭气,每日1次。
17.药物性鼻炎
药物性鼻炎是指长期滥用某些滴鼻药物而引起的鼻粘膜反跳性综合征,临床上以持续性鼻塞为主要症状,晚期可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全身性副作用。可以引起药物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有:
(1)滴鼻药:长期使用麻黄素、滴鼻净类药物的病人,可发现使用滴鼻剂的效果越来越差,所需药量越来越大,滴鼻次数越来越多,鼻塞却更加严重。
(2)雾化吸入药物:因咽喉炎、哮喘长期应用缓解症状的气雾剂,可造成鼻肺反射综合症,出现鼻咽堵塞、憋气不舒服的表现。
(3)抗高血压药物:有些长期服用利血平、胼苯哒嗪、胍乙定、甲基多巴、哌唑嗪类药物,以及治疗高血脂、动脉硬化药物的患者,经治疗多维持在临界高血压水平上,但却有头晕目眩加重、鼻塞不适等现象。
(4)心血管类药物:长期使用心得安类及血管扩张剂者,可出现鼻心反射综合症。病人先是鼻塞胸闷,继而心慌气短,心律不齐。
(5)性激素药物:因性功能减退或其它病变长期应用性激素者,可出现鼻塞、髋关节疼痛等症。
(6)减肥药物:特别是含有激素的减肥茶(国家已明令禁用)。
(7)抗抑郁药:如因神经衰弱长期服用安眠药安定、奋乃静等药物的病人,容易出现鼻塞不适,急躁易怒。
(8)长期应用阿斯匹林等止痛药也可引发本病。
上述药物均可作用于鼻的神经或血管,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如果血管收缩严重且持久,可产生逆转反应,继发血管扩张,日久形成药物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双侧持续性鼻塞,可有鼻内干燥不适,病人鼻腔粘膜或充血或苍白,变化很大。典型者粘膜呈紫红色,鼻腔狭窄,有大量粘液性分泌物,鼻毛脱落,严重者粘膜呈橡皮样改变。晚期可出现萎缩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及中耳炎等并发症。一且发现上述症状应急时停止用药,并到医院进行诊治。
18.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常见病、多发病。对于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致敏原时,体内产生抗体,在第二次接触致敏原时,在体内产生抗原抗体反应并产生介质(如组胺等),介质刺激鼻腔粘膜而产生水肿、鼻堵、喷嚏、流清鼻涕等。临床上将一年四季都可犯病的称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可由于吸入空气中的灰尘、真菌、动物皮毛、羽毛、棉絮;食用牛奶、鸡蛋、鱼、虾;接触化妆品、化纤织品、染料、油漆等引起。发生于每年7~9月开花或枯草季节的称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因与吸入植物花粉有关,故又称花粉症。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工作中的大量资料表明,有过敏性鼻炎的人伴有支气管喘息、荨麻疹、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比例很高,在过敏性鼻炎得到控制或治愈后,其他过敏性疾病也有好转。相反,长时期的过敏性鼻炎可以引起肥厚性鼻炎、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等,而且由于过敏性鼻炎的存在,这些病显得特别顽固,不易治愈。
治疗过敏性鼻炎一般通过如下方法:
(1)避免与变态反应原接触:找出致敏原后,应避免与这些致敏原接触。
(2)免疫疗法:也称特异性脱敏或减敏疗法。找出致敏原,以低浓度开始皮下注射其浸液,以后逐渐加大浓度和剂量。
(3)药物疗法:
①组胺拮抗药:如扑尔敏等,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有疗效,但有嗜睡的副作用。
②色甘酸钠:为肥大细胞稳定剂,用其粉沫喷鼻。
③酮替芬:有拮抗组胺及阻止介质细胞脱颗粒的双重作用,但也有嗜睡的副反应,可口服,也可鼻腔局部应用。
④激素:常用强的松和地塞米松,长期服用有副作用;用人工合成的激素药物,副作用小,可局部或全身使用。
(4)手术治疗:
①下鼻甲粘膜的冷冻或激光烧灼,可降低鼻粘膜的敏感性,能控制症状。
②翼管神经或岩浅大神经切断,使鼻腔内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而产生治疗作用。
19.鼻前庭炎
鼻前庭炎是鼻前庭皮肤的弥漫性炎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发病部位多为两侧,可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
一般可由鼻腔分泌物刺激所致,常见于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鼻腔异物等。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如水泥、石棉、皮毛、面粉、烟草等。不良的挖鼻习惯等易诱发或加重本病。
急性期,鼻前部疼痛剧烈。鼻前庭及附近上唇皮肤有弥漫性红肿糜烂,有时可见少数病人在糜烂面有血水样渗出以及红色丘疹、水泡,搔抓后糜烂、渗液、橘黄色痂皮。可作湿热敷或局部照射红外线。皮肤糜烂和皲裂处可涂以10%硝酸银,然后涂以抗菌软膏,每日2~3次。
慢性期,鼻内发痒、灼热感、发干、异物感。鼻毛可因脱落而稀少,鼻前庭皮肤增厚,有痂皮或皲裂,鼻孔常为痂皮堵塞,可影响呼吸,合并感染时,则有脓性分泌物附着。痂皮形成者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除痂皮或脓液,再涂以2%黄降汞软膏,或抗菌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等,渗出物较多者,可用5%氧化锌软膏涂擦。
20.酒糟鼻
酒糟鼻为外鼻的慢性皮肤损害,常伴有鼻炎及鼻翼痤疮,可见皮肤充血、高低不平,有时可累及面部,类似酒糟附着,故得此名。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嗜酒及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肠功能紊乱(如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等);长期使用含有化学制剂的化妆品;心血管疾患,内分泌障碍等;有毛囊蠕形寄生虫等,均可引发此病。
患者鼻部发痒,有灼热感,皮肤发红,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且有油脂样分泌物。情绪激动,酒后或进食辛辣食物及气候转冷时症状加重。鼻部皮肤潮红,表面发亮且不平,有散在痤疮;皮肤增厚外观呈橘皮样,严重者表面有分叶状突起,为鼻赘。
治疗可使用硫磺洗剂或硫磺霜等涂抹。常用药物有5%~10%硫磺软膏、5%过氧化二苯甲酰、古氏洗剂等。涂药前应用温开水洗净患处,涂药后用手指按摩1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口服维生素B1、B2、B6,每次各10毫克,每日3次。氯喹0.25克,每日2次,连服4~6周。合并感染者给予抗菌素治疗。毛囊蠕形螨虫致病者给予灭滴灵0.2克,每日2次。维生素E100毫升,每日1次。
21.副鼻窦炎
副鼻窦炎亦称鼻窦炎,分急性、慢性两类。急性鼻窦炎多发生在一个鼻窦,而慢性鼻窦炎常累及几个或所有鼻窦,其中以上颌窦炎的发病率最高,其次分别为筛窦炎、额窦炎、蝶窦炎。鼻窦炎的部位虽然下同,但它们的病因、病理、症状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是大同小异的。一般地说,慢性鼻窦炎大多因急性鼻窦炎时治疗不当或未能彻底治愈所致,因此,早期而有效地对急性鼻窦炎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首先,对急性鼻窦炎要有一定的警惕性,当急性鼻炎基本痊愈后,如果病人又感鼻涕增多,且有全身发热和持续头痛,此时应想到鼻窦炎的可能。应尽早去医疗单位进一步检查,以便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总的治疗原则一般是积极地消除炎症,促进鼻窦的通气引流。通常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多选用青霉素肌肉注射,或口服四环素、头孢霉素等。用药时间与剂量应足够,无特殊情况,不能轻易中途停药。力争彻底控制炎症。还可用些镇痛药,如索密痛、撒烈痛等减轻头痛的症状,还可应用一些安定、利眠宁等镇静药帮助改善症状。通常在全身症状消退、上颌窦炎的化脓病变已趋局限化时,可在专科医疗单位行上颌窦穿刺冲洗。
其次,鼻窦炎的局部用药多用一些等渗滴鼻药水滴鼻,用1%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复方安息香酊蒸气吸入,对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均有一定的好处。条件许可时,选用局部热敷法、电透热法、超短波、红外线等物理疗法,都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急性期还可应用针灸,取百会、印堂、太阳、迎香、足三里,亦有用局部针灸加脉冲式直流电(1~15微安)治疗,耳针取头区,可使头痛症状减轻。祖国医学常用清热利湿的方剂治疗,如方用:白术、泽泻、茯苓、猪苓、银花、连翘、皂角刺、黄芩、车前草、甘草。有人用验方:覆香研粉,以猪胆汁为丸,每服1丸(6克),每日2次,连服1~2个月。可以试用。
22.鼻出血
鼻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又称鼻衄。发病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局部及全身病因两大类。出血部位一般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40岁以上者多见于下鼻道后部。
鼻出血由于原因不同而表现各异,出血量多少不一,可间断性出血,也可见持续性出血,可见前鼻孔出血,也有自后鼻孔流入咽部者。引发鼻出血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全身和局部因素两类:全身原因有血液病、高血压和某些急性传染病、尿毒症以及维生素缺乏等等;局部因素多见于鼻窦外伤,鼻及鼻窦术后出血,挖鼻、擤鼻、鼻中隔偏曲,鼻及鼻窦炎症,鼻、鼻窦及鼻咽部的恶性肿瘤等等。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全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出血时,患者要保持安静,将血从口中吐出,避免咽下引起恶心、呕吐。
鼻腔放入止血纱条或鼻后孔塞有纱球时,有时会合并中耳炎、咽炎,若患者有咽痛、咽下痛、耳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去看医生。
处置时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坐位,疑有休克时,可取平卧低头位。对紧张者予以安慰,必要时给以镇静剂,迅即开始止血,寻找出血点,如血量多,无法发现出血点者,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止血。
简易止血法: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出血时,可自行捏两侧鼻翼10~15分钟。并取头低位,冷敷前额部或浸以1%麻黄素生理盐水棉片塞入鼻腔。
②烧灼法:出血量不多,可见出血点时采用此法。
药物烧灼法:用30~50%硝酸银、30%三氯乙酸或铬酸球烧灼出血点。
③冷冻止血法。
④填塞法:出血较剧,渗血面较大时用。
(2)全身治疗。
①针对病因治疗,必要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②止血药:安络血,5毫克,每日3次。
③维生素C、K4、P等。
④镇静剂。
⑤失血过多或已出现休克者可输血或补液。
⑥必要时手术结扎血管。
(3)中医药治疗。
①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桔梗、丹皮、连翘各10克,白茅根、芦根、血余炭各15克。
②犀角地黄汤加减:赤芍、丹皮、茜草、栀子、黄连各10克,生石膏、水牛角各30克,白茅根15克,知母8克。
③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黄芩、当归、木通、仙鹤草、旱莲草、白余炭各10克,生石膏、羚羊角各30克,生地黄15克。
④猪肾盂(即猪腰子旁两条带状物)洗净,加水1大碗与冰糖少许同炖,炖好后只喝汤,肾盂不吃。
⑤将莲藕磨碎用纱布绞汁,韭菜研磨后亦用纱布绞汁,各约1茶杯倒在同一容器中,放入蒸锅中蒸煮,即可食用。
23.嗅觉异常
嗅觉是鉴别空气和食物的一种在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功能。因某种原因而发生嗅觉障碍的状态叫作嗅觉异常。
嗅觉异常从其原因方面可分呼吸性和神经性两种。呼吸性嗅觉异常是因鼻粘膜肿胀,使有味的物质(嗅素)不能到达有味觉神经处(嗅部)而引起的。这是由鼻窦炎、急性鼻炎以及鼻癌等引起鼻塞的疾病所致。神经性嗅觉异常,是由于嗅味神经本身不能发挥作用所引起的,是由脑疾病、癔病、癫痫、神经衰弱等所致。另外,呼吸性障碍长期持续,也有转变为神经性障碍的。
该病与性别和职业无关,一般是只发病于青春期至30岁左右感觉敏感的年龄。在主诉有异常的人中,主诉气味异常是多种多样的。
(1)嗅觉过敏:对一般人感到很香的食物有不快感,有时甚至会引起头痛和恶心,也就是对气味的感觉过敏。大都是由歇斯底里和神经衰弱等引起的。另外,妇女在生孩子时,也有暂时出现这种现象的。
(2)嗅觉减弱或消失:在味道障碍中,最多的是嗅觉减弱或者完全没有嗅觉。这是由鼻子不通畅,以及因萎缩性鼻炎使嗅部粘膜萎缩、嗅神经发生炎症等引起的。
(3)嗅觉错误:一般的人感觉不到的气味,但有的人却能感觉到,将此称为嗅觉错误。嗅觉错误大都是由神经衰弱所引起的,但有时也有作为精神病的幻觉而出现,所以也应对此予以注意。
治疗嗅觉异常要本着对症治疗的原则进行。对有呼吸性障碍者,只要消除其原发疾病,就有治愈的可能。这种场合,通过药物治疗并用手术使鼻子通畅,一般都能很快见成效。
对神经性的,要每天内服或者注射剂量大的维生素B1.在妊娠和生产时所出现的一时性障碍,过后就会自行恢复。内服甾类激素也有好转的,但只是在服用期间有效,一旦停止用药大都会复发,而且长时间服用还会出现重大的副作用,所以以不用为宜。另外,神经性的嗅觉障碍若长时间放置不管,就很难恢复。需要谨记的是,该病没有家庭治疗,当感到异常以后,应尽早请专科医生诊治。
24.鼻漏
鼻漏系指鼻内有分泌物外溢。通常分为:
(1)水样鼻漏:分泌物稀薄,透明如清水。多见于急性鼻炎早期、变应性鼻炎发作期。脑脊液鼻漏亦呈水样,但流量很大,含葡萄糖量在30毫克%以上。急性鼻炎可按感冒治疗,变应性鼻炎可用脱敏疗法,脑脊液鼻漏则需手术治疗。
(2)粘液性鼻漏:分泌物较粘稠,呈半透明状,含多量粘蛋白,常见于慢性鼻炎和寒冷季节。
(3)粘脓性鼻漏:见于急性鼻炎恢复期、慢性鼻炎及鼻窦炎等。
(4)脓性鼻漏:分泌物为黄绿色、不透明、有臭味。多见于较重的鼻窦炎、骨髓炎、鼻腔异物等。
(5)血性鼻漏:分泌物中带有血液,呈红色或铁锈色。见于鼻肿瘤、鼻外伤及异物等。特别要注意肿物,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拍片等,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5.鼻息肉
鼻息肉是在鼻腔中长出的蘑菇状柔软的瘤。一般认为有过敏体质的人,由外部因素刺激鼻粘膜(炎症和感染)而引起的。多见于年轻男性,但在女性和老年人中也有发病的。
鼻息肉很小时,没有症状。逐渐长大以后,会出现鼻塞,并总是流出粘液性和水状的鼻涕。由于空气通过较难,故嗅觉迟钝,出现鼻音,同时由于鼻塞会出现头重感和头痛。在鼻息肉的周围往往会粘有很浓的脓液和污物,若放置不管,脓就会变臭。
在老年人中,也有在鼻腔内所积存的污物下面发生癌变的情况,所以当擤出的鼻涕混杂有血液时,就要引起注意。
治疗一般是用手术将鼻息肉摘除。如果是熟练的医生,基本上会在没有疼痛和出血的过程中将鼻息肉连根切除。手术以后,经过彻底的治疗1个星期以内便可出院。如果只将鼻息肉切除,过了3个月或半年以后又会复发,术后进行鼻腔冲洗,喷激素类药物,可减少复发机会。
另外,如果对鼻息肉放置不管,就会在鼻腔内部越长越大,经外鼻孔长到外部,或者在鼻腔中发展而使鼻子变形。
由于鼻息肉的产生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有关,所以在许多情况也需要对鼻窦炎进行治疗。
26.扁桃体周围脓肿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在扁桃体急性发炎时,如隐窝口被堵塞,感染向深层发展,在扁桃体被膜和咽缩肌之间的疏松组织发生炎症,继则形成脓肿。本病多发生于一侧,以成年人居多,常可复发。
一般而言,急性扁桃体炎经4~6天后,如症状无好转,反而体温上升,一侧咽痛加剧,吞咽时尤甚,疼痛常可牵连同侧耳部,口水增多,说话含糊不清,张口困难,下颌淋巴结肿大。在脓肿形成前可见软腭及一侧舌腭弓显著充血,脓肿形成后侧扁桃体周围明显红肿,扁桃体被推向前下方。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发病期间多用漱口水含漱,常用的有多贝尔氏液或自行配制淡盐水,每日含漱5~10次,起到辅助排脓、消炎作用。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吞咽疼痛者可吃流食或半流食,发热高者可用酒清擦浴,协助降温。
②用大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以静脉给药为佳。如青霉素800~1200万单位静脉滴注,有高热者应给予退烧药,疼痛剧烈者适当给予止痛药,或口含六神丸等。
③脓肿形成者,可于局部喷1%地卡因表面麻醉后,在肿胀的最突出部位以粗针头穿刺抽脓,或用尖刀做一切口使脓液排出,术后第二天复查伤口,保持引流通畅。
(2)中医药治疗。
①中医认为本病早期为风热实证,后期为肺胃壅热,故早期治宜疏风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锦灯笼、山豆根各15克,黄芩、桔梗、荆芥、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各10克,生甘草6克。
②脓肿期除切开引流外,可服化瘀排脓剂:制山甲、丹皮、赤芍、黄芩、白芷、板蓝根、栀子、射干、桔梗各10,生甘草6克。
③疼痛剧烈者可加乳香、没药各10克,大便干燥者可加大黄10克。
27.慢性扁桃体炎
慢性扁桃体炎是因位于咽部两侧的扁桃体反复发炎,致使细菌长期停留于扁桃体内,每遇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引发。患儿多表现为扁桃体肿大。慢性扁桃体炎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临床表现有:
(1)反复发作咽痛:每遇感冒、受凉、劳累、烟酒刺激后咽痛发作,并伴有咽部不适及堵塞感。
(2)口臭:由于扁桃体内细菌的繁殖生长及残留于扁桃体内的脓性栓塞物,常可致口臭。
(3)扁桃体肿大:多见于儿童,可使吞咽困难,说话含糊不清,呼吸不畅或睡眠时打鼾等。
(4)全身表现:扁桃体内的细菌,脓栓常随吞咽进入消化道,从而引起消化不良。如细菌毒素进入体内,可引起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烧等表现。
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是长期的,故需坚持治疗。平日应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睡前刷牙,饭后漱口,以减少口腔内细菌感染的机会。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随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去除室内潮湿的空气,都是重要的。对于患病儿童,应养成不挑食、不过食的饮食习惯。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不过度操劳,若劳累后应及时调整休息。戒除烟酒。患扁桃体急性炎症应彻底治愈,以免留下后患。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含漱法:可选用含碘片,每次1~2片,每日3~4次含化。用淡盐水漱口,简单又方便,可于饭后及睡前,取温开水1杯,加少许食盐,口感有咸味即可,反复漱口,每次5分钟左右。
②药物治疗:可长期服用维生素C,每次1片,每日3次。非急性发作时,不要滥用消炎药。
③有下例情况之一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者;反复急性发作,每年4~5次以上,或有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史者;长期低热,全身检查除扁桃体炎外无其它病变者;由于扁桃体炎而导致的肾炎、风湿等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期手术。
至于慢性扁桃体炎的病人具体何时手术为宜,应由医生决定。
(2)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与体质虚弱,脏腑虚损有关,主要与肺、肾阴虚有关,治疗上多用滋补肺肾、生津利咽的方法。
常用方药:玄参、生地各12克,知母、麦冬、桔梗各10克,黄柏、生甘草各6克。
有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者加砂仁6克、焦三仙、陈皮各10克。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大便溏泄者,则应改服中成药参苓白术丸,每次6克,每日2次。
28.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为一常见多发病,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腭扁桃体急性炎症。
本病多发生于青少年,春、秋时气温变化大的季节容易发病且有一定的流行性。轻症患者全身症状不明显,扁桃体充血肿胀;重症时全身症状明显,扁桃体红肿并有化脓及渗出。
本病常发生于劳累和受凉之后,起病急,突然发冷发热,幼儿可产生抽搐。咽痛明显,吞咽时疼痛加重并可放射到耳部。扁桃体及其周围粘膜充血肿胀、扁桃体上有脓点或脓性渗出。下颌角淋巴结常有肿大及压痛。
患者宜卧床休息,多喝水,进食有营养而易消化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病的治疗分西医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1)西医药治疗。
①抗炎治疗:青霉素首选,一般用80万u肌肉注射,每日2次,重症者可静脉点滴大剂量青霉素,连续用5~10日;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日2次,每次2片。
以上药物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及其它广谱高效抗菌素。
②局部治疗:复方硼砂液或淡盐水含漱,以保持咽部清洁;多贝尔氏液含漱,每4小时1次。
(2)中医药治疗。
①银翘散加减:连翘、菊花、荆芥、桔梗、射干、大青叶、蒲公英各10克,金银花、牛蒡子、玄参各15克。
②清咽利膈汤加减:连翘、荆芥、防风、玄参、栀子、大青叶、蒲公英各10克,牛蒡子、黄芩、射干各15克,大黄8克(后下)。
③取成熟大黄瓜1条,切开顶端,剜去瓜瓤及种子,填入明矾令满,盖上顶盖,用竹签钉牢,将瓜装入网线袋中,挂在阴凉通风处,数天后瓜皮下不断冒出白霜,用干净鹅毛将霜扫下,装瓶中。用此霜吹喉,每日数次。
29.扁桃体肥大
扁桃体是一个淋巴组织的集合体。该组织根据其位置可分腭扁桃体(一般称为扁桃体,位于口腔深部的两侧)、咽扁桃体(又叫作增殖体,位于鼻腔和咽头之间)、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咽鼓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口周围)等。
发育肥大的顺序是,咽扁桃体、腭扁桃体,最后是舌扁桃体,有着由上向下发展的倾向。因此,咽扁桃体肥大多见于低年龄阶段(4~8岁),腭扁桃体肥大多见于年龄大些的儿童,舌扁桃体肥大多见于青壮年。
咽扁桃体在青春期有萎缩的倾向,通常在18~20岁时,基本上就看不到隆起了。
确定肥大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这是非常困难的。一般认为轻度的肥大是生理性的,高度的肥大是病理性的。
肥大有年龄差异,特别在幼小的儿童中,不能因为有肥大就立即认为是病态性的。如果扁桃体表面平坦柔软,并呈椭圆形的话,基本上可确定为生理性肥大。当表面很硬并有凹凸时,可认为是由反复发生的炎症所引起病态性肥大。另外,高度肥大,一般认为有慢性炎症,除了会发生局部障碍以外,有时也会成为全身障碍的原因。
(1)咽扁桃体肥大症(增殖体):是一种又叫腺样增殖症的疾病,不仅可见局部障碍,也可见全身症状。
当咽扁桃体肥大以后,由于后鼻孔会发生堵塞,则只能用口呼吸了。由于鼻塞会引起嘴张开,腭、颌、牙床发生变化,将此称为增殖体样容貌。也有表情贫乏、面部呆板的。在睡眠时会发出很大的鼾声。
由于咽鼓管开口部会堵塞,使中耳腔的换气不能充分进行,从而引起耳聋。另外,由于容易引起急性中耳炎,所以会反复出现耳溢和耳痛。也有转成慢性化的,由此也会引起耳聋。
长时间的鼻呼吸障碍也会使胸部受到影响而出现扁平胸、漏斗胸、鸽胸。这样的患儿大都会反复发作支气管炎。咳嗽是非常典型的症状。另外还会容易倦怠,记忆力下降和注意力分散等。
预防方面应尽量在空气清新的环境里生活,注意不要感冒。对已经确诊的患儿,最好是切除增殖腺。认为增殖腺到青春期会萎缩而推迟手术,就有可能使耳朵遭到难以恢复的影响。
不过,根据患儿的情况,也可以在鼻腔和气道充分发育之前不进行手术而采取保守疗法。另外,即使是大孩子本来没有严重的鼻塞但却反复发作鼻炎时,可先治疗观察,以后再行手术。
(2)腭扁桃体肥大:此种肥大诊断是很简单的。不过,只是一侧迅速发生肥大的,应怀疑有梅毒、结核、白血病、淋巴肉芽肿、肉瘤、癌等。
当高度肥大时,在呼吸障碍的同时,还会引起咽下障碍,发鼾声,不能吞咽较大的固体食物,也有导致偏食和食欲不振的。
在手术疗法中有部分切除和全部摘除两种情况。但只是用于发生机械性呼吸障碍和咽下障碍或者因高度肥大而有明显的全身影响时。如只是单纯肥大,可不进行手术而观察其经过。
(3)舌扁桃体肥大:症状主要表现于青春期以后,由于咽喉和食道的入口有异常感、异物感或者压迫感等,有许多人会担心是咽喉癌和食道癌。这些症状在吞咽唾液时会感到疼痛。但是对食物没有咽下困难。
治疗方面,当有炎症时,可用消炎剂,如果症状严重也可用精神安定剂。此外还有电烧灼等。手术切除时,一般可进行局部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