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虎之书
32093200000004

第4章 虎年说虎(3)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南洋西鄂人,世称"张河间",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农历戊寅年,属虎。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还是一位在文学、数学、气象等多种科学领域有高深造诣和巨大贡献的著名学者,以淡泊处世、品德高尚、为人正直而闻名当世。他提出了"浑天说"这一宇宙天体观,主张以浑天说来解释天体的构造,认为"常天如鸡子",天与地如同蛋壳包着蛋黄一样,天外地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著有天文学著作《灵宪》,书中已用了赤道与黄道、南极与北极等天文学名词,画出了我国古代第一张完备的星图,共有2500颗恒星,创造了我国第一架利用铜壶滴带动的浑天仪。公元132年,张衡又创造了预测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它用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比欧洲创造的地动仪要早1700多年。就文学创作而言,他的《四恋诗》是我国诗史上最早的一首通篇七言,对七言诗和五言诗的发展起了一定的开创作用。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生年肖虎。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陈留尉氏人,曾任步兵校尉,故时人称其为"阮步兵"。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齐名。阮籍志气宏大,胸怀豁达,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嗜酒成性,鄙视礼法,啸傲山林,放荡形骸。阮籍在文学上成就较高的代表作为五言《咏情诗》82首。其诗旨意深远,颇多曲折,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作家,其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州人。生于明正德十三年,农历戊寅年。明代著名中医学家,被后人尊为"医中之圣"。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受家庭熏陶,加之三次考场失意,于22岁开始,立志做一名为百姓治病的良医。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遍尝百草,从1552年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其中经三次较大的修改,历时十三载,终于完成了这本辉煌无比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分52卷,共190余万字,分类科学,结构有序,是我国药物史上的皇皇巨著。

魏源(1794年~1857年),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肖虎。清代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是道光进士,官至高邮知州,学识渊博,著有《古微堂集》《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魏源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该书有50卷本、60卷本和100卷本三种。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编成50卷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扩充为60卷本,次年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问世,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年)增补为100卷本。《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此书旨在唤起国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起点。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国际上称呼为SunYat-sen。流亡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故后人称其为"中山先生",其后此称谓便逐渐演化为孙中山。广东香山翠亨村人,农历丙寅年出生,属虎。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被国民政府尊为"中华民国国父"。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关于国家统一的思想,是国共两党的共识。孙中山先生对中国共产党采取支持政策,其遗孀宋庆龄女士更是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党的支持立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作出努力。

何香凝(1878年~1972年),女,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今广州市芳村区)南海人。1897年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东渡日本求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并多次拜访孙中山,决心献身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失败后与廖仲恺一直追随孙左右,进行讨袁与护法斗争,大力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与廖一道成为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和执行者。孙中山和廖仲恺相继去世后,何香凝继承他们的遗志,维护三大政策,努力推进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她与宋庆龄、毛泽东等通电讨伐蒋介石。1937年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与宋庆龄等提出恢复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要求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战。抗战胜利后致力于爱国民主运动,反对蒋的独裁与内战政策。1948年1月与李济深等在香港创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

竺可桢(1890年~1974年),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绍兴市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著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和他的工作分不开。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一生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从事科学普及工作,他一直认为科学普及事业是整个科学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经常在各种场合提出:科学研究的提高与普及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越是高级研究人员,越应带头向群众进行科普宣传;一个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取得的成绩,应该计入他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内。自1916年~1974年的半个多世纪中,他坚持带头进行科普工作,撰写科普讲稿、书籍160余篇,内容除地学、气象学、物候学外,还涉及天文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等许多学科,读者层次包括从科学技术人员到少年儿童等多个层面。

罗荣桓(1902年~1963年),湖南省衡山(今衡东)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特务连党代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营党代表,第二纵队党代表,红四军政治委员,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巡视员、动员部部长,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大学一科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管理部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童第周(1902年~1979年),字蔚孙,浙江鄞县人,是我国卓越的生物学家、教育家。曾担任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动物研究所所长。是卓越的实验胚胎学家,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在将近50年的科学研究中,他一直从事实验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是中国实验胚胎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两栖类(蟾蜍和黑斑蛙)胚胎发育的研究中,明确指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从而证明这种感应能力是由一种未知的化学物质,通过细胞间的渗透作用,诱导和决定胚胎纤毛的运动方向。他在鱼类的胚胎发育能力和细胞遗传方面也作出了贡献。他带领的研究组在掌握了文昌鱼的饲养、产卵和人工授精等必要技术的基础上,对文昌鱼胚胎发育机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论证了文昌鱼属于介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进化上的过渡类型。在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时,他发现不仅仅是细胞核来决定细胞质发育方向,而且细胞质也决定细胞核的命运,核与质之间不是彼此完全孤立,而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构造上它们可以互相沟通,在功能上它们可以互相诱发和抑制,这便是"核质关系理论"。他还和美籍华裔科学家牛满江合作,探讨鲫鱼和鲤鱼的信息核糖核酸对金鱼尾鳍的影响。结果证明,这种核糖核酸能诱导金鱼尾鳍的双尾变成单尾等,从而开拓了在发育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中一个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领域。

苏步青(1902年~2003年),浙江平阳人,原名苏尚龙。著名数学家,浙江省平阳县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19年中学毕业后赴日本留学。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生院,1931年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3月应著名数学家陈建功之约回国,受聘于国立浙江大学,先后任数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训导长和教务长。其间,与陈建功一起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1952年10月,因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来到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授、系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教务长、副校长和校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多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60多篇科学论文。撰有《射影曲线概论》《射影曲面概论》《一般空间微分几何》等专著10部。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李政道(1926年~),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李政道的研究领域很宽,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颇有建树。

李政道十分关心中国物理学的发展,自1972年起多次回中国访问讲学。1980年以来,他发起组织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在中国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他受聘为暨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至今,担任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三、姓氏"虎"

虎,作为姓氏读音作hú,亦可读作māo,但不可读作hǔ。虎姓在现代较为鲜见,古代亦不多,虎姓也未列入《百家姓》中,《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虎氏姓名仅5例,为冷姓,容易为一般人所忽略。

《风俗通》载:有"合浦太守虎旗"。虎旗为汉代人氏,传为八元伯虎之后人。在历史上还有虎子威、虎臣等人,亦为虎姓一族。在东汉《风俗演义》收的姓氏中就有此姓。元代有虎秉,为河内知县。明代有大将虎大威,榆林人,曾为山西总兵。清代有虎坤元,四川人,为咸丰年间提督。此外,带"虎"字的复姓有"术虎""虎夷"等。云南省昭通地区的虎姓则是取祖上"虎威将军"封号的"虎"字为姓。生活在甘肃环县虎洞乡的虎姓人居多,自称自己的先祖是姬姓后裔。虎姓望居晋阳郡(现为山西太原市)。

虎姓渊源

一是源于姬姓,出自上古舜臣"八元"之一伯虎的后人,以虎为氏。据古史传说,伯虎是帝喾高辛氏的大臣。相传帝喾有八大才子(实际上是八个部族的首领):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史称"八元"。帝喾死后,尧继帝位,八元退隐。舜接替尧为帝时,重新起用大批元老旧臣,伯虎部族的首领才又复出为大臣。伯虎一族从此再度发达,他的后代遂以虎为姓,称为"虎氏",成为今日虎姓家族的重要来源。

《风俗演义》《左传》等记载,"八元",即远古传说中八个具有才德之士,其中之一为伯虎,其后裔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虎氏",读音作"hú"。

二是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