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而在世,非大圣大贤,凡事无法事事三思而后行,故失言失行者,可算常事也。而失言所起的负面影响,绝不是仅仅说错话而已,更多的是它带来的后遗症所起到的不良影响。
现代社会,失言之例不乏其人,只是人物大小不同,影响不同而已。究其原因,无外是由于没有准备和过于紧张,容易导致语言逻辑混乱,形成失言;对话中只注意单向思考,也容易失言;凭感觉去说话,也常常会造成失言。
作为空姐,朱莉叶常常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是不免失言。
一次在航线上,朱莉叶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询问一对年轻的外籍夫妇,是否需要为他们的幼儿预备点早餐。那位男乘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国话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人奶。”
朱莉叶没有仔细听这位先生的后半句话,为进一步表示诚意,毫不犹豫地说:“那么,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请随时通知我好了。”
男乘客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说道:“这就不需要麻烦您了!”朱莉叶这才如梦初醒,羞红了脸,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可收拾。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仍死守自己的城堡,因而惨败的情形不乏其例。
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时报》记者马克斯·佛朗肯关于波兰问题的提问,作了“波兰并未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明显的失误,当时遭到记者立即反驳。但反驳之初佛朗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试图给福特以改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是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化为其附属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
福特当时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作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还是像只驴子一样顽固不化?”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
而相比之下,里根的表现就显得很有“心机”。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漏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聪明的人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别人就弄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不去辩解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也就不再关注和强求了。
人在生活当中,总有说话不当或做事不当的时候,发生这些事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积极寻找措施来补救。这是一种最为明智的做法。提建议也要谨慎在企业内部,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中层管理人员,都有向老板“进谏”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种局面:当你酝酿好了想法,并且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鼓足勇气提出来之后,往往发现老板并没有听你的。
人在职场,总是受这样那样的约束,在工作中难免会和上级领导发生意见冲突。但是,在有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提,因为给领导提意见也就是给公司良性发展提意见,对公司发展是一种贡献。但提意见也要注重方式方法,能让领导接受采纳的意见才是好意见。
新来的经理第一次主持会议,他很诚恳地要求大家以后多提“建议”,并且说:“如果我有什么不太好的习惯、缺点,或者是对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意见,也欢迎大家告诉我。”
现场鸦雀无声,没人说话。第二次会议,经理再次重复那些话,才到职两个月的小许终于站起来提了一些工作上的建议,经理当场表示“嘉许”。因为有了小许的示范作用,有好几位同事相继发言。
在以后的日子里,小许每遇会议,必不放过提建议的机会,除了工作上的建议之外,也针对经理个人的言行有中肯而且诚恳的建议。
大家都认为,小许不久后一定会“高升”,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小许被调到一个闲差,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在开会时提“建议”。
小许也许是个热情直爽而且单纯的人,他的动机正确,但做法却有值得讨论的地方。
人有很多种,有些人心口如一,宽容大量;有些人心口不一,嘴巴说得很漂亮,心里完全不那么想。因此要求大家提“建议”,有的人是真心的,有的人却只是故意作态,因为他要符合大家对老板的“角色期待”,所以他必须塑造“开明形象”,免得手下对他产生排斥。
或许职场也有超大度量的人吧!不过这种人很少,绝大多数人都在乎自我。这自我需要满足,而且不容冒犯,因此有些人可以接受九十九句批评的话,却不能接受冒犯到他自己的一句话,当老板的再怎么开朗,毕竟还是需要一点“架子”的。小许的意见,对老板已造成压力,他又提出和老板个人行为有关的“建议”,老板就算不发火,也不会太愉快,因为他的建议冲撞了老板的“架子”,也冒犯了老板的自我。
有一位职员小王制订了一套工作方案,曾经跟他的直接领导科长事先商量过,科长表示赞同。现在需要获得老板最后的认可。
小王有些为难,就去找科长商量。
科长说:“如果你要去老板那里,我们一起去。”
科长的行动鼓足了小王的信心,两人立即一起到老板的办公室,向老板说明建议的内容。
老板听过后,问科长:“你认为怎样?”
在小王的心目中,科长是位热心人,待人很谦和。他认为,科长一定会积极推荐自己的方案,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可是科长说:“我看这个方案马马虎虎还可以。”
小王一听,马上就有一种受欺骗的感觉。他想:我们不是都说好了的吗,怎么说是“马马虎虎”呢?
科长接着说:“小王对此事很热心,一定要我同他一起来找您。”
小王一听,心里开始“愤慨”了:你这科长,怎么如此不讲信用,明明是你自己愿意来的,怎么是我要你来的呢?
老板看了看科长,再把眼光转向小王说:“这件事很重要,就这样干吧!”
后来,小王悟出了科长所说的“马马虎虎”、“小王太热心了”等话的深刻含义:他要领导自己来做决定,而不是他自己同意这个建议。这时,小王才领悟了科长的高明之处。
有些聪明的职员在向上级进言时,不是直陈自己的观点,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容易引起老板的猜疑,尤其是一些气度狭窄的老板更是如此。在发现老板的决定或决策有错误时,他们不直接点破错误、失误之所在,而是用征询意见的方式,向老板讲明其决策、意见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吻合的根据,使老板在参考他们所提出的众多资料时,自己得出你想要说出的正确结论。
我们在向老板或者领导提出意见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选择好时机。老板时间宽裕、心情舒畅时最适宜此类话题。对方能否仔细地听你的解释,有时会是决定你成功和失败的关键。用来说服对方的资料要准备充足。不可自信十足地说:“绝无问题。”而应该谦虚地说:“还有不少问题,请多加指教。”事先充分估计好老板可能提出的疑问,对解除这些疑问的对策要考虑得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