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愈多,动作也就愈纯熟。
——大仲马
习惯的锁链隐而不易察,直到有一天牢不可破时,人们才会发觉其存在。
——山缪尔·约翰生
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
——德莱敦
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
早期教育仅仅注重智力开发
在早期教育中,注重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如计数,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识别图形,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背诵诗歌,可以锻炼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但是,这类训练并不是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相比之下,幼儿期的习惯教育更显得重要。
通俗地说,就是早期的智力训练仅仅是有利于智力尽早地成熟,而并非能够使人的总体智力水平有所提高。因而早期教育的意义不在于智力的开发,而在于使智力的潜能得以正常发挥。
那么,如何才能使智力的潜能在孩子一生中的任何阶段都能正常地发挥出来?最好的办法是,注重幼儿期的习惯培养,这必然有助于孩子在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积极而正确地解决各种问题。由此可见,在早期教育中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比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更具重大意义。举例说,假如你的孩子能够一口气背诵出幼儿园里的阿姨教的所有儿歌,还不足以说明你的早期教育的成就,因为这对于3~5岁的孩子来说不过是一种普遍能力。这时候,关键要看孩子是如何进行记忆的,是死记硬背记下来的?还是采用了什么办法?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有的已经在父母的培养下形成了“想象记忆”(即在大脑里想象出以儿歌的内容为蓝本的情景剧)的习惯了。
学习就是知识的堆积
我的孩子今年刚满10岁,已经读完了两部文学名著!
“我的孩子两岁半的时候就能够背诵1000多首唐诗、600多首宋词。”
“这又算得了什么?据报道,四川省有一个1岁零9个月的小男孩,居然能认2000个汉字”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听到家长们的这类议论。也许在许多家长心目中,孩子是否聪明,其主要指标是看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所以学习实质就是知识的积累而已。这个观点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知识丰富,可以说明孩子勤勉、好学,但却不足以说明他聪明、善于学习。那些依靠知识堆积起来的“辞典式”的大脑,如果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能把孩子变成学究式的书呆子。我们可以用电脑和人脑作一个不十分恰当的类比,知识的贮备好比电脑的硬盘,心智能力则相当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芯片,这二者显然是两码事。设想一台电脑拥有40G的数据容量,却配了一个“286”的处理器,蜗牛般的运算速度一定会把人憋疯。同样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注入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使其他方面都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些方面包括孩子的习惯、情感、能力、意志、个性、品德、兴趣、价值观、审美趣味等等。所以,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孩子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和人格成长的过程。
中国有一句常被长辈们用来批评晚辈的话——“书读到牛屁股里去了”——颇能表达家长们对于子女读书求学的某种期望,那就是不但要增长见识,还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学会做人。“天才也不一定成功”,我想作为家长,一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尽管知识渊博却为社会所不容或与成功失之交臂。家长在指导孩子的学习时,一开始就要具有“全面育人、习惯为先”的思想和意识,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顺利地成长。
要提高,请“家教”
家庭教师被一些家长看成是孩子的救星,其实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习惯良好的孩子懂得如何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时问,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即使家长有办法把“名师”请到家里来也无济于事。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家长们如此抱怨:“真是花钱买失望。”当然,我们的家庭教师们并没有让所有的家长失望,一些教师在对于所教的孩子的个别辅导方面还是很有成效的,但这取决于学生业已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家庭与家庭教师约定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每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要想使孩子的学习习惯有所转变、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师惟一能做的便是解惑,至于新知识的传授倒在其次,更谈不上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所以“要提高、请家教”这句话只适用于那些本身习惯就比较好的孩子。
只以成绩看孩子
学习成绩固然是评价孩子的标准之一,但不应当是惟一的标准。有的家长会问:只以成绩看孩子,有什么不好吗?这样当然不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会转换为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而父母对孩子的评价标准也会转换为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在父母的影响下,孩子也会有意识地寻找参照,和别人进行比较。如果期望值和评价标准过高,孩子通过努力无法达到,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这是学习的最大的心理阻碍。我们通常把这种通过学习成绩的比较而产生的心理差距,称为“学业落差”。孩子的学业落差往往是孩子们诸多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的诱因。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下就不难发现,孩子们的自满情绪、嫉妒、自卑、不良竞争等现象,皆根源于此。
科学点击
只以成绩作为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容易忽略孩子其他方面发展,比如品德修养、生活习惯等等,而这些方面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建议
1.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2.学校教育有它自身的不足,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万能灵丹”。
3.我并不完全同意“名师出高徒”的说法,而客观地说“生源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成效。
4.严格地说,生源素质不是指学生的能力和智商,而是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