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铃木镇一教育法
32130800000016

第16章 培养孩子自信而乐观的性格

教育的目的不是仅让孩子学会某种技能,而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

——铃木镇一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

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自信心既是孩子学习成功的精神支柱,也是孩子生活成功的精神支柱。

铃木镇一指出: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动力。自信心强的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不指望依靠别人的帮助,确信自己经过努力就能够有所作为。

日本一个教育专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学习成绩较差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当作学习优秀班级的学生来对待,而将一个优秀班级的学生,当作问题班级来教。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原来成绩距离相差很远的两班学生,在试验结束后的总结测验中平均成绩相差无几。原因是差班的学生受到不明真相的老师对他们持有信心的鼓励(老师以为他所教的是一个优秀班),学习积极性大增,而原来的优秀班学生受到老师对他们怀疑态度的影响,自信心被挫伤,致使转变学习态度,影响了学习成绩。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石般的支持作用。一个人缺乏自信心,便缺乏在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而主动积极性对刺激人的各项感官与功能及其综合能力的发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人的记忆力。据科学研究表明,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人的记忆潜力的千分之一,而大多数人都认为我们的记忆水平已到头了,不可能再记得更多了,主观上的松懈,使得记忆神经缺乏刺激,因而与人类所应有的记忆水平相距甚远。

铃木镇一指出:自信心就如同人的能力的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到最佳状态。而高水平的发挥在不断反复的基础上,巩固成为人的本性的一部分,将人的功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一个人的成长如果是沿着这样的积极路线行进,那么可以想像,其效果是十分可观的。

在许多伟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才敢于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的成功。在人才辈出的国家里,那些伟人、名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自信心的催化作用。

因此,自信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一些研究表明,一个人要取得成就,除了发展较高的智力外,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和自信心。大多数在科学领域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有人问居里夫人:“你认为成才的窍门在哪里?”居里夫人肯定地说:“恒心和自信,尤其是自信心。”

在我们各类学校学生中品学兼优体育好的学生很多。体育不完全是一个锻炼身体的手段,它可以教会人如何迎接挑战,能有几项出色的体育成绩是令人羡慕的目标。美国家庭从小就注重培养孩子参加社区组织的垒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体育活动,做教练的常常是学生家长,而每次比赛家长都要参加助阵或做比赛服务,像医药护理、运送饮料等。许多从中国、香港或台湾去读大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名列前茅,但在体育和其他业余活动,如音乐、舞蹈上感到有压力,从而选择器乐作为多维发展的手段。东方文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性的发展。事实上孩子在体育项目或其他体育游戏上所锻炼出来的勇气、自信及胆大心细的作风,不仅在体育上有所表现,也影响到他们日后在事业中的所作所为。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这不单单是因为他们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强壮的体魄,得以应付高强度的神精紧张,而且在心理素质上得天独厚,反应迅敏,自信而有魄力,敢于做决断,理所当然地满足了这项工作的职业要求。

自信心是从何而来的呢?孩子的自信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培养起来的。教育学家认为:孩子有没有自信心和父母的教育关系密切。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使孩子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和具有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铃木镇一

父母对孩子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逐渐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暗示,遇到困难时说:“你行,你一定能行。”孩子就会潜移默化:“我行,我能行。”有一位同学在考试时,有一道题不会做,他想,既然是老师出给我们做的,总有人能做出来。既然别的同学能做出来,我也能做出来。他在心里默念:我行,我能行。因为有了解题的信心,最后终于把题解出来了。

可是我们的许多家长却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一些家长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不好,张口就说:“你太笨了,真给我丢脸。”虽是气话,可说出来对孩子的心灵是一种摧残,也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认为自己无能,既而产生自卑。父母不仅没有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而且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门学问,许多成功家长和教育学家总结出了很多方法,其中赏识教育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值得家长学习。

鼓励是培养孩子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接受鼓励而产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长内容,是我们父母应时刻关注的步骤。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面对着大千世界,他们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但是,仍然有勇气进行各种尝试,去学习各种方法,以使自己适应,使自己能够融入这个世界中。但是在这个时候,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往往无意之中给他们设置了许多障碍,而不是帮助他们。父母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不相信他们的能力。在大人的意识中已形成一定的偏见,如认为只有在某一个年龄阶段,才能做某一种事情。

比如一个2岁的孩子,帮助父母收拾桌子,当他手中拿到一个盘子的时候,妈妈会很快地说:“不要动它,你会打碎它的。”这样你可以保存好那个盘子,但是你的举动在他的心上投下了阴影,而且推迟了他某种能力的发展,或许阻止了一个小天才的产生。

大人们常常不经心地向孩子们展示自己多么有能力、有魄力、有气力。大人的每一句话,像“你怎么把房间搞得这么乱”,“你怎么把衣服穿反了”这类话,都会向孩子们显示他们是多么的无能,是多么的缺乏经验。大人这么做就会使他们慢慢地失去了信心,失去了自己努力去探索、去追求、去锻炼自己的自觉性,忘记只有通过各种锻炼和闯荡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家长常常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孩子到了某种年龄,才能做某种事情,就是他太小,缺乏能力,不能做这类事情。往往孩子在那个时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但是大人却人为地推迟了他学会本领的时间。而且最关键的是大人的这种做法,会使孩子失去自信,怀疑自己的能力,减弱他们的进取心。这些消极思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试着做事情时,难免要犯错误,这时做家长的要有意识地避免用任何言语或行为向孩子表明他是个失败者。不能在孩子脑中留下他是“笨蛋”的印象。家长必须清楚,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只是说明这个孩子缺乏技巧,这种技巧有时是因为父母没有很认真地传授,而丝毫不该影响孩子自身的价值。做家长的应该培养孩子敢于犯错误,敢于失败同时并不影响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和成人一样有勇气去犯错误、去纠正和改正错误。敢于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是同样珍贵的。而且家长自己也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要想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们,让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们,以免产生骄傲情绪。家长所做的一切事情都要顾及到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家长还要知道,如何去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程度是表现在他的行为中的,如果孩子缺乏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对自己价值的信任,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效率、缺乏积极主动性,他不会通过积极参与和贡献,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没有自信的孩子会很轻易地放弃任何努力,表现出自己是无用的,而且有时还故意做出逆其道而行的事情,这样做的原因是他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是没有价值的,还不如做些恼人的具体事情,这样起码能得到别人的注意。家长主观而不问青红皂白随意训斥或打骂孩子,是最容易挫伤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鼓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

铃木镇一指出:要发现鼓励自己孩子的最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孩子,透彻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做父母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每位家长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处。

鼓励孩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孩子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铃木镇一

有自信的孩子,不需要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好坏。父母应当鼓励孩子将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成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自行选择、决定,使之看到正确结果,这才是最好的培养自信心的办法。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孩子的自信心是家长一点一滴培养和树立起来的。一位有经验的母亲这样写到:

“那天,我女儿班上年龄最小的同学赤木春惠在我家画画,女儿要和她出去玩时,我顺手准备把一堆涂抹得乱七八糟的纸张扔掉,赤木春惠见状急步走过来对我说:‘阿姨,别把这些画扔了,我还要带回家去呢。’见我没说什么,她又问:‘你不喜欢我的画吗?我妈妈一定会喜欢。她告诉我,不管我做什么她都喜欢,因为她爱我,我是天下第一。’看着赤木春惠的那认真劲儿,我知道,她的自信在妈妈的培养和鼓励下已经根深蒂固了。我自愧不如赤木春惠的妈妈,她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树立信心,而我险些将孩子的自信心毁掉”。

还有一位母亲深有感触地说:“你可千万别随便批评日本孩子,哪句话说不好,人家就会告你一状。”可能这个孩子一直都在妈妈的认可和鼓励下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随便一句话,会无形中严重挫伤孩子的自信心。

曾有一个三口之家到餐厅用餐,服务生先问母亲要点什么,接着问父亲要点什么,之后问坐在一边的小女儿:“亲爱的,你要点什么呢?”

女孩说:“我想要热狗。”

“不可以,今天你要吃牛肉三明治。”母亲非常坚决地说。

“再给她一点生菜。”父亲补充道。

服务生没有理会父母的提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女孩问:“亲爱的,热狗上要放什么?”

“哦,一点西红柿酱和黄酱,还要……”她停下来怯怯地看一眼父母,服务生一直微笑着耐心等着她。女孩在服务生的目光鼓励下说:“还要一点炸土豆条。”

“好,谢谢。”服务生转身径直走进厨房,留下两位半张着口,吃惊不已的父母。

“你们知道吗?”女儿避开父母的目光,望着远处轻声细语地说:“原来我也没当真的。”

可以想像,这个服务生带给女孩的不单单是平等,更多的是自信。

家长对孩子常说的话应该是:“你是最美丽的、最聪明的孩子!”“失败怕什么,这次不成,下次不就成了吗?”“孩子,我为你骄傲。”

古田茂子的女儿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在小学曾是令小朋友们羡慕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在女儿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她让女儿跳了两级上中学。到了中学,由于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活跃的女儿变得沉默寡言了。古田茂子在和孩子聊天时,孩子流露出中学的学习没有小学有意思的思想,古田茂子为之一震。她没有急于给孩子讲中学学习知识的重要,也没有后悔当初让孩子跳级,而是像往常一样站在女儿的角度,去思考女儿的难处。女儿从学习成绩冒尖到学习成绩落后,孩子没有了过去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心理是难以平衡的。同时,孩子对于中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摸着门,怎么会觉得有意思呢?古田茂子认为,孩子的关键问题是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只要重新唤起女儿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的规律,孩子一定还能学得很好。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古田茂子经常向孩子指出孩子想不到的她自己正在取得的进步,具体地帮助孩子复习每天学习的知识内容,引导孩子在课前总结重温知识。当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好转后,家长开始教给孩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章节小结等学习方法,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孩子在主动的学习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自己能学好中学的知识充满了自信心。古田茂子从细微处帮助孩子恢复了在学习上的自信,帮助孩子跨过了中学学习中的知识障碍、方法障碍和心理障碍,使孩子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这些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成功经验告诉每位家长,家长要像爱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爱护孩子的自信心,并加倍小心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当他们自信的翅膀生出丰满的羽毛时再让他们经受风雨。家长要点点滴滴地帮助孩子不断地清理心理上的畏惧感,使孩子的学习处在轻松的心理环境中。

要想让孩子成就大的事业,就要通过大人的言行举止使孩子增强自信,让孩子相信运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才干,能够圆满地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用乐观的方式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

首先,批评孩子的第一要点就是要恰如其分。“过度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内疚和羞辱感,超过了使孩子改错的度。而不批评孩子又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磨灭其改正错误的愿望。”

其次,掌握乐观的解释性的方式,实事求是地解释问题,指出犯错误的具体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是可以改正的。

以8岁的美惠子为例。尽管父母三次要求她在与朋友出去野餐前,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但她还是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房间里乱得一团糟,自己却出去了。那天早晨正好有位地产代理商要来看房子,父母非常生气,不得不匆匆忙忙地替美惠子打扫了房间。

那天下午美惠子回家后,母亲满脸怒气,立即把她带到卧室,告诉她自己为什么生气。下面是美惠子的母亲有可能采取的两种方式:一是乐观的解释性的方式;二则是悲观的方式。

乐观方式:

“你给我造成了很大不便,我们非常生气。”“我们跟你说过三次,要你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但每次你都拖拖拉拉,就是不动。”(她母亲准确地描述了事情,并且把美惠子的问题说成是暂时性的。)

“保持你房间的干净,是你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我们的。”(指出责任,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我要你留在自己房间里15分钟,好好想想我的说法对不对。然后告诉我,今后你会如何保持房间整洁,保证这类事不再发生。至少要写出三条解决办法。”(15分钟是8岁孩子考虑问题的比较实际的时间段。)

悲观方式:

“你为什么总是这么不体谅人?你的行为把我气疯了!”(“总是”一词意味着问题很普遍,而且永远不会改变。)

“我跟你说过无数次,要你保持房间干净,但你就是从来不听!你是怎么啦?”(把问题说成是普遍性的“无数次,”永久性的“你从来不听,”借此让孩子产生内疚。)

“今天早晨地产商来了,几乎是场灾难!人们说进屋的第一印象会造成天大的不同。你有可能使我们失去了一位难得的代理商,会使房价降低几千美元。这就意味着我们买不起新房子了!”(美惠子的母亲把事情描述成一场灾难,她暗指美惠子的一次疏忽会毁掉全家人的生活。)

“现在,我要你呆在房间里,好好想想你所干的一切。”(这一惩罚是不确定的,没有针对性的。美惠子有时间来思考,产生内疚,但却没有机会学会或做些什么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显然,两种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不言而喻,做父母的应该有意识地使用乐观的解释性的方式批评孩子,促使孩子养成豁达、包容、理解的乐观性格。

乐观向上的性格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很大,可如果自己的孩子还没有养成这种性格,甚至已经有了悲观、孤僻、懦弱或冲动的不良性格,怎么办呢?

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一用就灵”的办法。但有几个原则可供家长们塑造孩子性格时参考。

首先,家长和孩子要确立改塑性格的信心。孩子现有的性格是否属于悲观性格,家长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且双方认识应该一致。既然都认为已有的性格不好,应当改塑,就不必灰心丧气,更不能破罐子破摔,明白“性格是可以重塑的”这个道理,确立起建立乐观向上性格的信心。

其次,帮助孩子学会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自我分析也就随之产生。但是,孩子年龄毕竟还小,自我分析能力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遇到一点困难,又会垂头丧气。沾沾自喜一多,容易产生高傲的性格;垂头丧气一多,又会养成悲观的性格。

有个日本女学生叫左幸子,既长得漂亮,又弹得一手好琵琶,15岁那年她转到了一所音乐学校。刚转学那阵子,她的行动极为孤僻,班上组织到郊区劳动她也不愿去,同学们说她太娇气,不理她,这使她更孤僻悲观。老师和家长一起找她谈心,才明白,她刚转学时有两次课堂提问没答对,产生了自卑感;又由于患有夜尿症,怕出去劳动时和同学住在一起,被人发现自己尿床,所以不愿去农村劳动。

班主任知道情况后,一方面替她保密,督促家长带孩子去就诊,治好了夜尿症;另一方面在公开场合表扬她是个不怕苦的学生,学琵琶时手指磨破了都不叫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使这个孤僻、悲观的姑娘变成了活泼、乐观的好学生。

再次,指导孩子从对乐观性格的认同中,有决心重塑自己的性格。所谓“认同”,是指认定自己和某一对象具有或可以具有相同特征的心理过程。性格认同,就是认定自己和某人性格一样,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孩子讲述先进人物、英雄人物、优秀学生的故事,可以讲述孩子身边的优秀中小学生的故事,还可以将孩子和具有乐观性格的孩子组织在一起,学习、读书、画画、弹琴等,激发孩子向乐观性格认同,达到改塑性格的目的。

最后,在家庭中,家长随时注意指导孩子自我排除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使悲观情绪、不良情感或心理障碍及时得到化解,也就不会导致悲观性格的形成。比如,孩子有了苦闷,要让他尽量诉说,发泄其情绪,不要让他的委屈长期压在心头,更不要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斥责;还可以回避孩子敏感、忌讳的话题;或者转移孩子的思路,减轻心理负担,如此等等。因为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往往是孩子乐观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总之,塑造孩子乐观的性格,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