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三里屯一带,常见中外联姻的夫妇。男外女中是多数,少见女外男中的情形。也许后者在外国,那就不清楚了。
中外夫妇在三里屯的超市购物。男的朴实,背大兜子,劳碌奔波,沈阳话叫挣命。也有不朴实的,这路外国爷们多数老了,体力不济也就朴实不起来了。而女的——这是本文想探究的一个现象——几乎都算丑女。当然这里说的“丑”是中国人看中国人得出的印象,此容颜在外国人眼里作何种观,是另一回事。
外国人为何娶中国丑女?猜想,第一个原因是他们谦虚。在中国工作、吃饭、喝水、呼吸已经占了便宜,娶丑女表示一点负疚。此论不成立。在爱情上谁都不能谦虚,中外相同。好像外国人这方面更不谦虚。第二个原因说起来有点绕乎,先讲丰子恺讲过的一个故事。丰先生说,他母亲每年春节前去一趟上海,回来说:“去年那个外国人今年还在外滩站着。”她见到的是巡捕。意思如,外国人如一个人。同理,外国人初来中国,恐怕认为中国人和日本人、韩国人及其他亚洲人长得也都差不多。从欧洲人眼光看来,亚洲人小鼻子小眼,相貌“没特点”,甚至可能“去年那个中国人今年还在三里屯站着呢”。
这样,问题就出来了。相貌既然差不多,就无所谓美丑。换句话说,从一大堆相貌相似的人里分出媸妍,是难事。但在“相貌相似”中,丑最容易脱颖而出。比方说,咱们出外旅游,想看到美丽河山。看到的所谓黄山,实为怪山,华山更怪,而漓江的七星岩简直怪得离谱,山之周星驰。怪就招人爱,尤其招没怎么见过山的人的爱。这样说,当然有讨好一下丑女的意思,但丑和怪之间的确有内在联系。丑是不规范,或不及规范。规范是美,是一个民族的约定俗成,是顺眼。丑是什么?没人跟她约定,自己俗成,是小不顺眼与不大顺眼。当然美丑本天成,本非成心,不受歧视。
这里探讨的是文化问题,说丑女在貌不惊人的人群中惊人。说外国人真正领会东方美人之美,总要在中国呆上三年五载,除了上大街看人,分析比较外,还要看看电影,学点太极拳和中医什么的。融会贯通,豁然开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一条外国人做不到,但后一条,肯定提高外籍在华人员的美女鉴赏力,这比探究瓷器、明清家具什么的重要得多。走一走,看看广州女子,马来妹式的。看看杭州女子,南宋式的。再看看大连女子,高大美艳,张嘴“婢养的”。中国人,山山水水,花花草草,男男女女都不一样。看多了,一种东西钻进心里做了一个窝,这就叫文化。
假说,一些个外国人饱览中国女人地图,最后说“哀还是觉得丑女好看”,也是大收获。丑女本来就有别人不具备的优点,如学习勤奋(外语好),把握机遇(不玩黏黏糊糊的拍拖游戏),爽直(外国人很难适应不爽直),都是优点。有这么多优点比美女差啥呀?就算丑一点儿,但自己老公看不出来,不也是福至心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