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费衮,字补之,无锡(江苏无锡)人,共著《梁溪漫志》十卷。本篇作品收录在费衮《梁溪漫志》卷四,《梁溪漫志》大都记述的是南宋初年的政治事件及典章制度,有一部分写的是传闻轶事,卷四记载的都是苏轼的事,此篇就选于此。
原文
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
邵为坡买宅一所,为钱五百缗②,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③。坡问妪何以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我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此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
坡自是遂还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息焉④。是岁七月,坡竟殁于借居。前辈所为,类如此,而世多不知,独吾州传其事云。
注释
①东坡:即苏轼。卜居:占卜吉日以便入居。阳羡:地名,在今江苏省宜兴县南。②缗:穿钱的绳子,这里指成串的钱,一千文为一缗。③自若:照常。④借顾:借住。
赏读
苏东坡是我国古代的著名文学家,为官数任,受了很多的冤枉,然而他还是为人民做了很多的好事,无论到什么地方,由于他的高尚的品德都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和拥护,本文就是描写的这样一件事情。
当苏东坡得知老妪悲伤的原因后,明确地宽慰妪说:“妪之旧居,乃我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此屋还妪”,随即焚屋券,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当东坡回到胜凌,借居暂住,最后竟然死在借居里。
当时的苏东坡生活并不富余,在这种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关心人民,退房而不要回房钱,宁肯自己暂借栖身,也不使老妪伤心。作者在此,用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描绘出了苏东坡舍己助人的高尚品格,能够关心民众疾苦而牺牲自己的高风亮节,这种情操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有极深刻的现实意义。在当时官僚腐败,社会黑暗,置民生疾苦于不顾的封建社会里,苏东坡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这样一位大政治家,大文学家竟死于借居,其胸怀、德操值得人们怀念。
东坡与老妪的对话,描写十分细致,从慰妪到焚券退屋,连接得比较紧密,深刻地刻画出了东坡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同情,句句使读者感动。作品笔法精炼,人物刻画生动具体,深刻感人。主人公的这种关心民众疾苦的崇高精神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发扬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