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正常人食养
中医认为:“饮食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难经》也讲到:“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充身泽毛。”唐·孙思邈认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素问》六节脏象论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些都说明食物营养是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它对于机体生长发育,精神活动,维持生理功能和增进健康,保证工作和劳动能力,以及维持寿命的长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素
正常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由于不同的年龄、性别,以及日常活动等不同,对营养素的要求也不同。但都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水等六类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有的作为人体的结构物质,有的提供能量,有的调节生理活动,它们都有各自特有的功能。所以,任何一种营养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一)蛋白质
是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调节生理功能,是酶、激素、抗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机体的部分能量也由它供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在人体中常见的有20多种。其中8种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叫必需氨基酸;另外10多种氨基酸叫非必需氨基酸。一般讲,动物性食品比植物性食品营养价值大。这是由于动物性食品所含氨基酸的种类齐全,比例合适之故。如鸡蛋所含的蛋白质比较接近人体蛋白质的组成,易被人利用,所以营养价值高。这也提示我们,若使食物配比合适,混合食物,使食物相对不足的氨基酸相互补偿,就可提高营养价值。一般讲,每人每天需要从食物中获得至少65~70克蛋白质。孕妇、乳母、儿童的需要量还要多一些。
(二)脂肪
包括食用的动、植物油及类脂。脂肪也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在一般情况下,脂肪供给人体热量占总热量的17%~30%,它还有保护内脏及保温作用,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需要脂肪的协助。脂肪还可增进膳食的可口感和食后饱足感。脂肪的供给量,每天食用50克,就基本上满足人体正常生理需要。体力劳动者可多吃一些。但脂肪量不宜太多。否则,就会在体内储存,使人发胖,诱发其他疾病。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它是人体最主要的供给能量的物质。其所提供的热能,约占人体所需热量的60%~70%,糖还是构成人体的主要物质之一,并参与许多生命过程。糖在体内可起解毒作用,增强对某些细菌毒素的抵抗力。如果糖摄入不足,人体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纤维素也属多糖,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正常排便,对预防结肠癌有一定作用。
(四)维生素
是一类低分子化合物,是人体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素。维生素有20余种,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K等,它们溶解于脂肪中,所以,多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B2、C、PP等,它们溶解于水中,所以,多存在于富含水分的粮食、蔬菜等食品中。
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奶类、禽蛋中。植物性食品虽不含有,但有色蔬菜中含有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主要与视觉有密切关系,还与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成有关。
维生素B族。维生素B1在食物中含量较多的是糙米、酵母、豆类、干果、肉类、动物内脏等。维生素B1是人体内糖代谢,保护神经功能,促进生长和消化所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2,在食物中含量较多的是动物肝脏,其次是豆类、绿叶蔬菜、蛋黄、奶以及粗米、粗面等,它是人体许多酶的组成部分,参加细胞呼吸的氧化还原过程;维生素B6,在蛋黄、肉、鱼、奶、谷、白菜、豆类中含量较多,它在体内是很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水果。在体内是促进细胞间质中胶原的形成,还是细胞和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机盐。存在于体内的各种元素,除碳、氢、氧构成有机物和水分外,还有钙、钾、钠、镁、氯、硫、磷等7种元素。人体组织中还含有极少量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包括铁、铜、碘、锌、锰、硒、钴、钼、氟、铬、硅、镍、锡、钒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主要依靠食物供给,它是构成机体组织和酶、激素的组成成分,并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是维持适宜的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必要条件。
水。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机体一切生化反应的媒介,也是输送养分和排泄废物的媒介。水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水的含量占体重的65%左右,人体每日需要水分约2 500毫升,其中一半来自饮料,另一半由饭菜和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
二、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也就是合理膳食或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是根据各类营养的功用,合理掌握膳食中各种食物的质和量,以及合理的搭配比例,并符合卫生要求,使人体的营养生理需要与膳食摄入的各种营养素之间保持平衡。
合理平衡的膳食,应满足这样几个方面的要求:①要满足身体各种营养需要;②要有合理的膳食制度;③合理的加工、烹调,提高消化吸收率,保证清洁卫生。
食物的选择。不同人群,不同的工作,人体对营养需要各不相同。为了达到平衡膳食,需要不同的食物种类:①粮食类:是供应热能的主要来源,虽然蛋白质含量不高,但因食量大,所以也是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这类蛋白质的质量较差,需要由其他食物给予补充。一般从事中等劳动强度的成人,每日需要粮食500~600克。②动物类和豆类:包括各种畜、禽、蛋、奶、水产品类,一般每100克食物中,含有20克蛋白质,多的高达60克以上,而且营养价值高。因此,人体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最好占总蛋白的30%。豆类及豆制品,每100克含20克蛋白质,黄豆达30克以上。如动物蛋白质达不到满足,可用豆类及豆制品代替。100克豆腐所含蛋白质,大致相当于50克瘦肉或一个鸡蛋所含蛋白质的含量。③蔬菜类:主要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成人每天最好吃400~500克新鲜蔬菜,并注意多食用一些绿色蔬菜。④油脂类:膳食中的脂肪,部分来自食物本身,另一部分来自烹调油。烹调油不但增加食物香味,还能增加部分热量和必需脂肪酸,并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一般人每天摄入50克脂肪,就可以满足正常生理需要。大多认为能供给人体较多必需脂肪酸的植物油为好。
食物的搭配。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是多方面的,没有一种食品单独可以满足人体所有营养素的需要。被认为较好的牛奶,不但缺铁和维生素C,而且矿物质过多。同时,摄入营养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如糖分供应充足,可以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因此,为了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多方面需要,就要尽可能做到食品的合理搭配,以提高食物的利用价值。
合理搭配。在主食方面,粗细粮混食,如粗粮细作,干稀搭配,豆煮稀饭;副食方面,荤素搭配,蔬菜加豆制品,如什锦菜、黄豆烧肉、豆腐炒蛋、青菜豆腐蛋花汤,等等,都是符合营养卫生要求的。通过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使膳食多样化,合理化。同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每天对营养素的需要和大多数用膳者的饮食习惯,编制食谱。一般讲,各种营养素除来自主食外,要由副食予以补充。副食品种繁多,在膳食中大体以蔬菜为主,适当提高豆制品、动物性食品在副食中的比例,以适应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改善。应该指出的是,不能片面强调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作用,忽视植物性食品的合理搭配,这在营养上是不可取的,对人体健康不利。
合理的膳食制度。要做到合理营养,必须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做到饮食要有规律,这样可使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适合人体的消耗,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进食与消化的协调。
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以一日三餐为好,每餐之间间隔4~6小时,以午餐较多,晚餐较少为宜,早餐要吃得好一些。各餐总量的分配如下:早餐,占全天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全天总热能的40%;晚餐,占全天总热能的30%~35%。也就是说:“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早餐,由于胃口不开,但为了工作,要摄入足够的热量,故应选用形小、质高、可口、热量大的食品;午餐前后,都是工作时间,必须补足上午的热量消耗,又要为下午工作做准备,所以,应占热量较多,选用富有蛋白质和脂肪的食品;晚餐,由于餐后休息,消耗能量少,所以,要吃些糖、蔬菜类等易于消化的食物。民谚有“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之说。因为晚上睡觉,摄入过量的营养,会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久而发胖。同时,晚餐过饱,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睡眠,故民谚有“晚餐不过酉”之说。
三、常人食养
常人食养,应根据不同的体质特征,确定相应的饮食养生方法。《素问》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常人不同体质的食养,首先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之上,根据不同的体质特征,在谷、果、畜、菜中选择相应的食物,以满足不同体质的人对饮食养生的要求。
正常人有不同的体质类型,从食养角度上,可分为正常质、气虚质、阳虚质、血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淤血质、痰湿质、阳盛质等。
正常质:正常质是指阴阳平衡,气血旺盛流畅,脏腑功能协调。表现为形体肥瘦匀称,体格健壮,食欲正常,睡眠良好,肢体轻劲,精力充沛,毛发、肌肤润泽。这类人的食养原则:应全面协调,合理搭配。就是在食物种类上全面,在调整机体功能上应综合协调,在膳食结构上应配备合理。不宜大补骤泻;不宜过冷过热;不宜过饱过饥。
气虚质:以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弱,抗病力不强为特征。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或久病不复等所致。表现为精神疲惫,动则心慌气短,肢体倦怠,不耐寒冷,毛发不华,易汗等。对气虚质的食养原则,以补气健脾为主。饮食以温补为主,以扶助正气。常用食物如山药、大枣、莲子、扁豆、牛肉、鸡肉、粳米等。不宜苦寒,以免克伐元气;不宜食用辛烈食品,以免辛散耗气;不宜过食破气类食品,以免损伤正气。
阳虚质:以阳气偏衰,机能减退、低下,热量不足,抗寒力弱为特征。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所致。表现为形体白胖,面色淡白无华,口淡不渴,形寒喜暖,四肢欠温,不耐寒冷,精神不振,易于出汗,大便易溏,小便清长。对阳虚质的食养原则,以温补壮阳为主。饮食宜温补,以扶助阳气,常用食物,如羊肉、狗肉、鸡肉、韭菜、胡桃仁、海参、虾等。不宜食用寒性食物,以免损伤阳气;不宜食用生冷瓜果、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血虚质:以营血不足,濡养功能减弱为特征。血虚质多由于化源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损耗所致。主要表现为形体瘦弱,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毛发枯燥,神疲乏力,睡眠不佳,心悸多梦等。血虚质的食养原则,以补血养血为主,佐以补气。食宜滋补,以利补益养血。常用食物,如大枣、龙眼肉、猪肝、乌贼鱼、落花生等。不宜过食活血类食物,以免耗损营血;不宜食用油炸香燥食物,以免伤津耗血。
阴虚质:以阴精偏衰,机能虚亢为特征。这型人,主要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或久病不复所致。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或潮红,心烦易怒,口舌易干,渴喜冷饮,肢体怕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食养原则宜滋补养阴。饮食宜甘寒滋补。常用食物,如鸡蛋、牛乳、猪肉、鸭肉、山药、海参、梨、银耳等。不宜辛热香燥,以免动火伤阴。
气郁质:以气机壅滞不畅为特征。这型人,多由情志内郁,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或忧郁寡欢,胸肋满闷,食欲不振等。其食养原则,以行气达郁为主。饮食宜清淡。常用食物,如萝卜等。不宜过食酸涩;不宜大补,以免壅滞气机。
淤血质:以血行不畅为特征。这型人,多由情志长期抑郁 ,或久居寒冷地区,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面色晦滞,唇色紫暗,眼眶黯黑,发易脱落等。食养原则,宜行气活血。常用食物,如山楂、藕等。饮食宜清淡,以利活血。不宜过食酸涩,不宜生冷寒凉,不宜骤进大补,以免壅滞气血。
痰湿质:以痰湿停滞体内为特征。主要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表现为嗜食肥甘,神倦嗜睡,头昏不爽,肢体困重,胸脘痞闷,睡眠易鼾,喉中痰鸣等。此型人食养原则,宜健脾化痰,利水渗湿。常用食物,如萝卜、山楂、冬瓜、赤小豆、竹笋、海蜇、莴苣等。饮食宜清淡、素食。不宜肥甘及滋补饮食,以免助湿生痰。
阳盛质:以机能亢奋,热量过多为特征。此型人,由于过食辛热,或脏腑功能失调,或先天禀赋所致。表现为形壮体热,满面红光,喜冷怕热,口渴喜饮,口苦口臭,小便短赤,大便偏干等。其食养原则宜清泻内热。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以利清热通便。常用食物,如芹菜、黄瓜、香蕉、甘蔗、绿豆、苋菜、豆腐、螃蟹等,不宜食温热辛燥食物,以及肥甘厚味,以免助热动火。
第二节妇人食养
妇人的饮食养生,除应符合常人食养的一般要求外,还要根据妇人经、孕、产、乳各期的生理特点,确定相应的食养原则和方法。
一、妇人日常食养
妇人月经期的生理变化,主要关系到肾、肝、脾及其精、气、血。在日常食养上,宜以补肾益精,养肝疏肝,补脾益气为原则。
补肾益精:肾之精气充盛,是月经初潮,以及初潮以后月经正常的先决条件。所以,补肾益精,对于女子青春期月经初潮,月经的正常,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青春期女子,肾中精气初盛,人体发育尚未成熟,初潮将至未至,或初潮已至,但常出现月经异常等情况,说明肾气尚未全盛,宜以补肾益精为主。
补肾益精,宜食血肉有情之品。常用的食物,如海参、乌骨鸡、乌贼鱼等。忌食辛辣、苦寒、酸涩食物,以免损耗精气,涩滞血行。
养肝疏肝:肝主藏血,主疏泄,下注血海而为月经。所以,养肝疏肝,对维持妇女月经的正常有重要作用。中年妇女,因血伤则肝失所养,肝气易于郁结,宜用养肝疏肝为主。在月经周期中,经前宜疏肝,经后宜养肝。
养肝宜食血肉有情之品,如乌贼鱼、海参、猪肝及大枣、黑木耳、黑芝麻等;疏肝宜食辛味之品,如麦芽、玫瑰花等。不宜过食热性及香燥食品,以免耗伤阴血。
补脾益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所以补脾益气对月经的正常有重要作用。妇女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天癸渐竭,气血渐虚,故宜以补脾益气为主。
补脾益气,饮食宜温补,以增强补益的效果。温补食物,如牛肉、鸡肉、粳米、山药、莲子、鳜鱼等。不宜食熏、煎、香燥及寒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妇人行经期食养。经期的饮食,对于女子月经的正常,以及身体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饮食宜甘淡。行经期间,脾胃功能减弱,饮食宜甘淡,以利脾胃运化。
食物宜甘、平,不宜辛热、寒凉、酸涩。行经期间,经血下注,饮食宜甘、平。过食辛热,易致血分蕴热,导致经血过多;辛热易灼伤津液,阴血损耗,加重血虚。寒性食物或生冷瓜果,能使血寒凝,经血受阻,导致月经减少、痛经、闭经。酸涩,易使血行受阻,导致经血过少、痛经等症。
经期宜多饮水:经期多饮水,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以减轻盆腔充血。
二、孕期食养
孕期食养,不仅是为了保护孕妇的身体健康,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孕期妇女,一般肾气、脾胃、阴血等都偏虚弱。所以,孕期的食养原则,以补肾安胎,补脾益胃,滋养阴血为主。在不同阶段及不同体质,具体应用时有所侧重。
补肾安胎:肾气充盈,胎有所系,是母体孕育胎儿的先决条件。所以,补肾安胎对保护胎儿的发育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怀孕早期尤为重要。
补肾安胎,宜食血肉有情之品。如海参、猪肉、鹌鹑、鸡肉、莲子等。不宜过食寒性食物,以免克伐肾气,要少食多餐,不要过多禁忌。
补脾益胃:脾胃对于保证母体和胎儿营养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怀孕中、后期,胎儿生长发育较快,营养需求增加。
补脾益胃,宜少食多餐易消化饮食。常用食物,如山药、大枣、糯米、牛肉、猪肚、鲫鱼、鳝鱼、莲子、蜂蜜等;利水消肿食物,如鲤鱼、鲫鱼、赤小豆、冬瓜等。不宜过食寒凉食物和油煎香燥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滋阴养血:孕期的母体及胎儿赖血以养,所以,滋阴养血对于母体及胎儿的健康和发育有重要的意义。
滋阴养血,宜食血肉有情之品,如牛乳、鸡蛋、乌贼鱼、胡萝卜、黑芝麻等。不宜食辛热之类食物,以免耗损阴血。
孕期养生:妇女孕期饮食养生,除应注意上述一般要求以外,还要根据各期的生理变化特点而加以调养。妊娠早期,由于绒毛分泌激素而影响脾胃功能,常出现恶心、呕吐。这一阶段,主要是使孕妇能进食、少吐,不要过多禁忌,少食多餐。古人说:“以所喜之食与之,可不药而愈。”到3个月左右,孕吐消失,胃纳增加,应当吃些富于营养,易消化的食品。如瘦猪肉、鱼、蛋、大豆制品。同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盐或盐渍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辛辣之品应避免,要忌烟酒。否则,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此一时期,常食红枣糯米粥有醒胃补胎安胎之功。糯米能补中,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钙、磷、铁等元素;红枣,也有上述相似成分,两者同煮,色香味俱佳,实为孕妇之合适食物。
妊娠后期:常出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等反应。因之,食物宜淡,不宜咸。除一般饮食外,鲤鱼汤有利尿消肿作用。也可食用赤小豆粥。赤小豆,含营养成分丰富,也有利水消肿作用。妊娠后期,对钙、铁的需要量增加,所以,在食物中可以选用,如猪肝、鸡肝、肉松、豆制品之类。应当注意的是,妊娠后期对摄入量要适当控制,以免胎儿过大,造成难产。
临产阶段:产妇消耗体力大。所以,临产时须进饮食,以避免乏力。一般可食母鸡汁煮粳米粥。鸡能补虚温中,又富营养,易消化。
产后阶段:由于产时体力消耗和出血,产妇处于虚弱状态,所以,应进食高热量饮食。但由于脾胃虚弱,要采取渐进方式。一般产后2~3日内,尽量少食盐,因咸能耗血,影响乳汁分泌。产后可食新鲜精肉汤、鸡汤,加少许食盐;猪蹄汤、鲫鱼汤,有通乳作用;可频食白粥,渐食羊肉、猪蹄少许。羊肉,可补虚劳、益气血;要多吃蔬菜,以及芝麻粥等,有润肠通腑之功,预防产后大便秘结。产后忌食生冷、坚硬、辛辣食物;勿过食肥腻厚味。
第三节小儿食养
小儿食养的总原则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调乳母包括乳母的选择、乳母的摄生护养,以及哺乳次数、方式等;节饮食,包括要求食物富有滋养,供给的质量与年龄相适应,防止恣意饮啖,甘肥肆进,寒温失度,五味不调,生冷煎炸等;慎医药,即无病不服药,有病不乱吃药,必延医诊治,按嘱用药。根据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发育快等生理特点。在食养上以补益为主,注重补气健脾,补肾益精。
补气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这是小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的来源。所以,增强脾胃功能,保证小儿生长发育营养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饮食上,宜食甘温之类,如山药、大枣、莲子、豇豆、扁豆、鲫鱼、粳米,以及富含营养的畜、禽、蛋类食品。中医常用有山药粥、八珍糕、茯苓饼等。应忌生冷寒凉及油炸香燥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补肾益精: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所以,补肾益精对促进小儿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补肾益精,饮食宜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牛乳、蛋、肉、海参、水产类等。中医常用有牡蛎粥、黄精粥等。忌食寒凉、滑利之品,以免克伐肾气,耗损肾精。
小儿是处在不断发育成长的旺盛时期,尤以婴幼儿,是最旺盛的增长阶段。因此,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要更大些。婴幼儿对蛋白质的需求较成人大得多。喂母乳的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蛋白质2~2.5克;喂牛乳的需3~4克。婴幼儿如长期缺乏蛋白质,则影响生长发育,以至出现贫血、水肿等症状,致使免疫力降低,易患疾病。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脂肪4~6克,6岁以上儿童需3克。其需要比成人为高。脂肪主要供给热量,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人乳的脂肪球小,其吸收率可达90%~95%;牛乳脂肪球大,只能吸收80%~85%。脂肪中的亚油酸、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婴儿所必需。脂肪缺乏时,可引起体重下降,皮肤干燥,以及维生素A、D缺乏症,如干眼病、佝偻病等。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的最主要供给者,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不可缺少的原料。婴幼儿生后半年内,是靠乳中的乳糖来满足的。人乳含乳糖6%~7%,牛、羊乳约含4%~5%。婴幼儿在半岁内,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至半岁以后,才能消化淀粉。母乳喂养,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12克碳水化合物;人工喂养需14克。婴幼儿所需碳水化合物比成人多,约占总热量的50%。婴幼儿若摄入碳水化合物不足,会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使体内蛋白质消耗增加,最后,形成营养不良症。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过重,会不正常地积存脂肪,出现虚胖或水肿,并且易于感染。一般讲,婴幼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碳水化合物在12~15克左右。
婴幼儿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需求情况:婴幼儿对钙的需求比成人为多。婴幼儿生长期,每日约需钙600~800毫克;10岁以下儿童,每日需钙1克。充足的钙能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和坚硬,维持肌肉的紧张力。缺钙,可以引起佝偻病,使生长发育缓慢。婴幼儿每日需磷1~1.5克。食物中乳类、肉类、鱼类含有大量的磷,豆类、谷类中磷的含量也较丰富。钙与磷的比例最好是1∶1.5.婴幼儿对铁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多。因为在1岁以内,生长发育最快。乳品中的含铁量低,远不能满足需要,若不及时加以补充,易于罹患贫血。补充含铁食物,一般动物性食品的吸收率可高达10%~20%,而植物性食品仅百分之几。锌,对人体生长发育等多种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正常情况下,4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日需3毫克;5~12个月,需5毫克;1~10岁,需10毫克;成人15毫克 ;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需20~25毫克。近年,发现我国部分儿童健康欠佳与缺锌有一定关系。为了预防锌缺乏,可以较多地摄入鱼类、瘦肉、肝脏,以及硬壳果,如核桃、花生、栗子之类。此外,其他元素,如钾、钠、镁、硫、碘、氯等,均与婴幼儿健康有密切关系,它们与酶、激素、维生素等一起参加生命的代谢过程。这些元素,一般存在于动植物食品中,适时地给婴幼儿添加辅助食品是很必要的。
维生素参与人体中许多生理过程,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婴幼儿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大,要从饮食中不断得到补充。
第四节老年食养
根据老年人五脏俱衰,尤以肾、肝、脾的虚衰为主。所以,老年人的食养,应以补肾、养肝、健脾为主。而补益为老年人食养的总原则。
补肾:肾藏精。精气虚,是老年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所以,补肾有预防衰老的作用,尤其是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机体出现早衰者更是如此。补肾可分为补肾益精和补肾益气。
补肾益精,适于年老肾精虚衰者。宜食血肉有情之品,如鳖肉、海参、牡蛎、鱼鳔、黑芝麻、牛乳、桑椹等。忌食滑利之类,以免耗损肾精。
补肾益气,适于肾气虚衰的老年人。宜食人参、鹿肉、莲子、猪肾、海参、胡桃仁等。
养肝:肝藏血。由于精血同源,老年人由于肾虚肝衰,是导致衰老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肝脏虚衰老年人的食养,应以补养肝血为原则。宜用滋补饮食,如藕粉、胡萝卜、松子、桑椹、黑芝麻、葡萄、乌贼鱼等。忌辛散香燥类食物,以免耗损精力。
健脾: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老年人由于脾胃虚衰而导致衰老。所以,对脾胃虚衰者的食养原则,以补气健脾为主。饮食宜甘温补益,如大枣、莲子、扁豆、红豆、香菇、蜂蜜等。不宜生冷寒凉和油炸香燥之类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功能。
除上述食养原则外,还应注意下列宜忌:
(一) 忌甘肥厚味,宜少荤多素
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饮食,营养价值虽高,也容易造成老年人身体肥胖,体重增加,血脂升高。由于肥胖,氧消耗增加,从而影响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同时,肥胖也易并发糖尿病、胆石症。肥胖、高血脂症,易造成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形成冠心病。油腻饮食,容易造成老年人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
少荤多素,尤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对老年健康有益。《千金要方》说:“善养性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菇淡论》说:“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主张素食为主的饮食。
(二) 饮食宜软不宜硬,宜煮不宜炸
老年人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弱,在饮食上,宜吃软嫩,易于消化,不宜坚硬,或纤维太多等食物;煎炸、熏烤等食物,因其性偏燥热,且坚硬难化。老年人饮食在烹饪上,宜用煮、炖、煨、蒸等加工方法,有利于消化吸收。
(三) 饮食宜清淡,不宜过偏
《医学入门》保养说:“能甘淡薄则五味之本,自足以养脏。养老慈幼皆然。”老年人五脏虚弱,不耐五味过偏,尤忌过辛、过咸、过甜。过辛,则助火生热,耗气动血;过咸则凝滞血脉,伤肾动水;过甜,则滞满中,助湿生痰。中医认为忌过咸饮食,与现代医学有相同的观点。机体摄入盐过重,容易造成高血压,进而影响心肾功能。据调查,每天进食4克以下食盐的人群,很少患高血压病。相反,每天进食26克食盐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内经》说:“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可见,老年人五脏虚衰,不耐五味过偏。宜清淡突出本味,以养五脏。
(四) 饮食宜少寒多温,少食多餐
老年人脾胃虚弱,不耐寒凉克伐。在饮食上,应以平补或温补为好,尤忌大寒类食品。
《老老恒言》说:“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易之物,多食反易致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老年人在饮食制度上,以多餐为宜,每次进食量少,可以减轻脾胃负担,利于健运。
(五) 戒烟酒
烟酒可以加速衰老和对已经虚弱内脏的损害。烟中的尼古丁,抑制血管内皮前列腺素I2的合成,而使具有促凝作用的血栓素A2作用相对增强;吸烟能提高血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这些都可促进血栓的形成,加速动脉硬化而衰老。
饮酒者,脑血栓发生率较高。饮酒可致高血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多量饮酒,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和失调,且损害肝脏。所以,老年人应戒烟酒。
第五节食粥养生
粥,俗称稀饭。古时称稠厚者为,稀薄者为酏或糜。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食之一。
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周书》记载有“黄帝始烹谷为粥”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有关粥的记载。药粥治病,最早记载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讲到的“火齐粥”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学方技术中记载的“青粱米粥”。《内经》说:“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药粥,正是以药治病,以粥扶正的一种食疗方法。可见药粥食疗,远在2 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一、粥的功能
粥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为养生延年和防治疾病两个方面。
养生延年。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所以,非常强调对脾胃后天的作用。作为粥的重要成分的粳米、糯米等,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本草经疏》说粳米是:“五谷之长,人相须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说:“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每收奇绩。”《医药六书》药性总义赞谓:“粳米粥为滋生化育神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食粥养生延年是有相当道理的。宋·陆游有一首有名的“食粥”七绝。诗曰:“老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这是诗人食粥长寿的经验之谈。诗中讲到的“宛丘平易法”,即北宋文人张文潜写的《粥记》所讲的食粥养生法:“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腔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陆游活到85岁,这是食粥养生延年的生动实例。
药粥养生比其他进补方法更为优越。在粥中加些药物,这些药物本身,有些既是药品,又是食品。如山药、绿豆、芝麻、胡桃、桂圆等,与米同煮,香甜可口,都乐于食用。再如加些补益之品,如人参、黄芪、熟地、枸杞、茯苓等,入粥同煮,其功尤胜。
常吃粥尚有抗衰延年作用。人到老年,全身各脏腑功能衰退,组织器官老化,脾胃功能虚弱,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使人体对必需的营养物质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但如果过多地进食甘肥,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所以,老年人合理地选用一些药粥,如具有补益作用的人参、黄芪、山药之类与米谷同食,可以起到抗衰延年作用。
防治疾病。药粥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早为古人所应用。在医学古籍中多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胡萝卜粥可以预防高血压病;《广济方》记载,薏苡仁粥预防脾虚泄泻;还有绿豆粥预防中暑;羊肉粥增强阳气,提高抗寒能力。
药粥用于治疗疾病,使药物与米配伍,同煮为粥,起到相须相使的协同作用。可以使峻厉者缓其力,和平者倍其功。如苁蓉羊肉粥,苁蓉补肾壮阳,羊肉温补脾胃,同粳米煮粥后,既可增强温补肾阳,又可收到温脾暖胃的作用。《本草求真》说:“米虽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参以药投,则其力甚巨,未可等为泛常而忽视也。”药粥对一些急、慢性疾病,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如急性痢疾,在治疗的同时,可以吃些大蒜粥;急性黄疸性肝炎,配合吃些茵陈粥,既退黄,又扶脾,可减少茵陈的苦寒伤胃。中医认为,米粥用于病后调养最为适宜。因米粥营养丰富,而且极易消化吸收,再选用相应的中药加入,就成为病后理想的调养食品。《随息居饮食谱》说:“病人产后,粥养最宜。”如高烧病后,往往伤津,阴液不足,中医常用养阴清热善其后。此时,选用麦门冬粥、生芦根粥,对生津、止渴、清热作用颇有裨益。产后,体质虚弱,食用猪蹄粥、莴苣粥等可帮助下奶;食用益母草汁粥,可促进子宫的恢复。
二、药粥的煮制及服食
古人煮粥讲究:一择米,二择水,三火候。
煮粥的米,一般以新米为好。李时珍认为粳米、籼米、粟米、粱米厚胃肠,止烦渴,利小便。糯米、秫米、黍米益气,治脾胃虚寒之泻痢吐逆。煮粥用的水也很讲究。初春雨水,具有春阳生发之气;腊月雪水,甘寒解毒;井水,以平旦第一汲最佳。这些水均可用来煮粥。煮粥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别。火候不到,气味不出;火候太过,则气味衰减。一般应先煮水令沸,然后入米,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让粥小滚至熟。
药粥,是在粥内加入不同的中药,其煮法有以下几种:
先煮粥,后入药汁。一般适于有发散作用的药粥,如荆芥粥。由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易挥发,不宜久煎,一般先将药急火煎煮3~5分钟,取汁去渣;再加入已煮熟的米粥中,搅拌后,趁热食之。
先煮药取汁,加入米煮粥。此法比较常用。具有补益作用的参苓粥,就是将人参、茯苓、生姜煎煮后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成粥服食。
先煮粥后入药。凡是气味芳香的花类药物,不宜久煎,在米粥煮熟后放入,再稍煮1~2沸即可,如梅花粥。
药与米同煮成粥。凡可供食用的药物,如大枣、莲子、山药、龙眼肉等。
先取原汁,再入米煮粥。如甘蔗粥、竹沥粥等。如为动物性食品,先将其炖熟,取其原汁,再加入米煮粥。如鸭粥、羊骨粥、猪蹄粥等。
药粥的服食方法:
首先是药要对证。不同的体质、病情,应选用不同的药物。例如,胃痛,属虚寒胃痛,应选用温胃散寒的干姜粥;属食积胃痛,应选消积导滞的山楂粥;属气滞胃痛,应选橘皮粥等。
其次要因时因地制宜。一般讲,应掌握“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的原则。就是说,用热性药应避免炎热的天时;用寒性药应避免寒冷的天时。因时制宜,是说冬天可食用些温补性药粥,如苁蓉羊肉粥,狗肉粥等;夏天可食用些清凉性的药粥,如荷花粥等。因地制宜,是指不同的地区,人们的体质各异,在选用药粥上,也应有所不同。北方地区,应选用温补性药粥;南方地区,应选用清粥、化湿粥。
三、养生补益粥方
人参粥
原料:人参末(党参亦可)3克粳米100克冰糖少许
制法:将人参末、粳米和冰糖同入砂锅内煮粥。
功效:益元气,补五脏,抗衰老。
适应:年老体弱,五脏虚衰,久病羸瘦,劳伤亏损,食欲不振,慢性腹泻,心慌气短,失眠健忘,性功能减退等。
用法:服食。
注意:宜秋冬早餐空腹食用。吃粥期间,忌食萝卜、茶叶。
大枣粥
原料:大枣15~20枚粳米100克
制法:煮粥。
功效:补气血,健脾胃。
适应:胃虚食少,脾虚便溏,气血不足,贫血,营养不良,病后体虚,久病羸瘦,血小板减少,过敏性紫癜。
用法:服食。
注意:痰湿重的肥胖中老年忌食。
大蒜粥
原料:紫皮大蒜30克(去皮)粳米100克
制法:将紫皮大蒜去皮,蒜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重新放入粥内,同煮为粥。
功效:止痢,降血压。
适应:急慢性痢疾,高血压,动脉硬化症等。
用法:服食。
注意: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山药粥
原料:干山药45~60克(或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干山药(或鲜山药,洗净切片)、粳米同煮粥。
功效:补脾胃,滋肺肾。
适应:脾虚腹泻,慢性久痢,肺脾肾不足的病症。
注意:四季,可供早、晚餐。
马 齿 苋 粥
原料:新鲜马齿苋6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新鲜马齿苋同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清热止痢。
适应:老年人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注意:慢性脾虚泄泻者,忌服。
木耳粥
原料:银耳50~60克(或黑木耳30克)粳米10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银耳(或黑木耳)浸泡半天,用粳米、大枣煮沸后,加入木耳、冰糖,同煮为粥。
功效:润肺生津,滋阴养胃,益气止血,补脑强心。
适应:中老年人体质衰弱,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肺痨病阴虚内热,以及慢性便血,痔疮出血等症。
注意:风寒感冒咳嗽者,忌服。
贝母粥
原料:川贝母(研极细末)5~1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制法: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川贝母粉末,再煮两三沸加入砂糖即可。
功效:润肺养胃,化痰止咳。
适应:老年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等症。
注意:温热服食。
牛乳粥
原料:新鲜牛奶2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新鲜牛奶,再煮为粥。
功效:补虚损,润五脏,益老人。
适应:中老年人体质衰弱,气血方损,病后虚羸,口干作渴,以及反胃噎膈,大便燥结等症。
注意:温热服食。
车 前 子 粥
原料:车前子15~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车前子布包,煎汁后,放入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利水消肿,养肝明目,祛痰止咳。
适应:老人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大便泄泻,目赤昏花,以及老年性浮肿、尿道炎、膀胱炎等。
注意:温热服食。
生姜粥
原料:粳米(或糯米)6~9克大枣2枚
制法:将鲜生姜切为薄片,或切细粒,同粳米或糯米加上大枣(若用于风寒感冒,去大枣,加葱白2枚),同煮为粥。
功效:暖脾胃,散风寒。
适应:脾胃虚寒,反胃羸弱,呕吐清水,腹痛泄泻,感受风寒,头痛鼻塞。
注意:寒天早餐,温热服食。
玉 米 粉 粥
原料:玉米粉适量粳米适量
制法:将玉米粉冷水融合,待粳米粥煮沸后,调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功效:益肺宁心,调中开胃。
适应:高血脂症,冠心病,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注意: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白 扁 豆 粥
原料:炒白扁豆(或鲜白扁豆120克)6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炒白扁豆或鲜白扁豆和粳米一起同煮为粥。
功效:健脾养胃,清暑止泻。
适应: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慢性久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
注意:夏秋季服食。
百 合 粉 粥
原料:百合(研粉)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百合干后研粉,或用新鲜百合60克,冰糖适量,同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润肺止咳,养心安神。
适应:老年慢性气管炎,肺热或肺燥干咳,热病恢复期余热未消,以及神经衰弱,肺结核,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注意:风寒咳嗽及脾胃虚寒的忌服。
羊肉粥
原料:新鲜精羊肉150~250克粳米适量
制法:将新鲜精羊肉洗净,切成肉块,同粳米煮粥。
功效:益气血,补虚损,暖脾胃。
适应:阳气不足,气血亏损,体弱羸瘦,中虚反胃,恶寒怕冷,腰膝酸软等。
注意:以秋冬服食为宜。
竹沥粥
原料:鲜竹竿粳米50克
制法:将鲜竹竿截成30~50厘米长,两端去节,劈开,架起,中部用火烤,两端即有液汁流出,以碗收集备用;每次用粳米50克左右煮粥,待粥将成时,对入竹沥100~150克,稍煮即可。
功效:清热,化痰,开窍。
适应:高热烦渴,肺热咳嗽,气喘胸闷,以及老人肺炎和慢性气管炎咳吐脓痰等症。
注意:寒痰咳喘及脾虚便溏的老人忌用。
芝麻粥
原料:黑芝麻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将黑芝麻淘洗干净,晒干后,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同粳米煮粥。
功效:补肝肾,润五脏。
适应:身体虚弱,头发早白,大便干燥,慢性便秘,头晕目眩,贫血。
注意:大便溏薄者,不宜食用。
肉 苁 蓉 粥
原料:肉苁蓉15~30克粳米100~150克葱姜少许
制法:将肉苁蓉入砂锅,先煮烂,然后去渣;再入粳米煮粥将成时,加入葱姜少许,再煮一两沸即可。
功效:益肝肾,补精血,润肠。
适应:肾虚阳痿,腰膝冷痛,筋骨痿弱,大便干结,性机能减退。
注意:秋冬季节供晚餐食用为妥,大便稀薄及性机能亢进者忌服。
苋粥
原料:新鲜紫苋15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新鲜的紫苋去根,洗净切细,同粳米煮粥。
功效:清热止痢。
适应:老年人急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多服。
芹菜粥
原料: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
制法:将芹菜连根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
功效:清肝热,降血压。
适应:高血压病,肝火头痛,眩晕目赤。
注意: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鸡汁粥
原料:母鸡1只粳米100克
制法:将母鸡剖洗干净后,浓煎鸡汁,以原汁鸡汤,分次同粳米100克煮粥。先用旺火煮沸,再改用微火,煮到粥稠即可。
功效:滋养五脏,补益气血。
适应:年老体弱,病后羸瘦,气血亏损所引起的一切衰弱病证。
注意:伤风感冒或生病发热期间不宜食用。
何 首 乌 粥
原料: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
制法:将制何首乌入砂锅,煎取浓汁,去渣,与粳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
功效:益肾抗老,养肝补血。
适应:老年人肝肾不足,阴血亏损,头晕耳鸣,头发早白,贫血,神经衰弱,以及老年性高血脂,血管硬化,大便干燥。
注意:大便溏薄者忌服。服食首乌粥期间,忌吃葱、蒜、萝卜、猪肉、羊肉。煎煮时应选用砂锅。
麦 门 冬 粥
原料:麦门冬20~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将麦门冬煎汤取汁,以粳米煮粥,待粥半熟,加入麦门冬汁和冰糖,同煮为粥。
功效:润肺,养胃,清心。
适应:肺痿肺燥,咳嗽咯血,虚劳烦热,胃阴不足,纳少反胃,以及老人热病津伤,咽干口燥等症。
注意:老人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时忌服。
佛 手 柑 粥
原料:佛手柑10~15克粳米50~100克冰糖少许
制法:取佛手柑煎汤,去渣,再入粳米、冰糖,同煮为粥。
功效:健脾养胃,理气止痛。
适应:年老胃弱,胸闷气滞,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呕吐等症。
注意:温热服食。
赤 小 豆 粥
原料:赤小豆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将赤小豆浸泡半日后,同粳米煮粥。
功效:利水消肿,健脾益胃。
适应:老年性肥胖症,水肿病,脚湿气,以及大便稀薄等。
注意: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
狗肉粥
原料:狗肉250克粳米(或糯米)适量生姜少许
制法:将狗肉切成小块,入生姜,同粳米或糯米煮粥。
功效:温补脾肾,祛寒助阳,轻身益气。
适应:年老体衰,阳气不足,营养不良,畏寒肢冷,腰膝软弱等症。
注意:温热服食,尤以秋冬季节为宜。发热期间忌服。在服食狗肉粥时,忌吃蒜。
胡桃粥
原料:胡桃肉10~15个粳米100克
制法:将胡桃肉捣碎,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补肾,益肺,润肠。
适应:老年肾亏腰疼,腿脚软弱无力,肺虚久咳,气短喘促,慢性便秘。
注意:大便稀薄的老人不宜食用。
枸杞粥
原料: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枸杞子和粳米煮粥。
功效:补肾益血,养阴明目。
适应:中老年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久视昏暗,以及老年性糖尿病等。
注意:凡脾胃薄弱,经常泄泻的老人忌服。
荠菜粥
原料:新鲜荠菜250克(或干荠菜9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荠菜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
功效:补虚,健脾,明目,止血。
适应:年老体弱,水肿,乳糜尿,肺胃出血,便血,尿血。
注意:早晚餐温热服食。
荔枝粥
原料:干荔枝5~7枚粳米(或糯米)100克
制法:将干荔枝去壳,与粳米或糯米同煮为粥。
功效:温阳益气,生津养血。
适应:老人五更泄泻。
注意:素体阴虚火旺的老人忌服。
胡 萝 卜 粥
原料:新鲜胡萝卜适量粳米250克
制法:将胡萝卜切碎,同粳米煮粥。
功效:健胃,补脾,助消化。
适应:食欲不振或消化不良,皮肤干燥症,夜盲,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
注意:供早、晚餐服食。
栗子粥
原料:栗子10~15个粳米(或糯米)100克
制法:将栗子与粳米(或糯米)同煮粥。
功效:补肾强筋,健脾养胃。
适应:老年肾虚腰酸腰痛,腿脚无力,脾虚泄泻。
注意:早、晚餐服食。
荷叶粥
原料:新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砂冰糖少许
制法:将荷叶洗净,煎汤,再用荷叶汤同粳米加砂冰糖煮粥。
功效:解暑热,散淤血,降血压,降血脂,并能减肥。
适应:高血压病,高血脂症,肥胖症,以及夏天感受暑热,头昏脑胀,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症。
注意:可作夏季清凉解暑之品。
莲 子 粉 粥
原料:莲子粉15~20克粳米(或糯米)100克
制法:将莲子粉与粳米(或糯米)同煮粥。
功效:养心,益肾,补脾,涩肠,抗老。
适应:年老体弱,多梦失眠,慢性腹泻,夜间多尿。
注意:大便干燥的老人不宜服食。感冒发热期间停服。
萝卜粥
原料:新鲜萝卜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将萝卜同粳米煮粥。
功效:化痰止咳,消食利膈,止消渴。
适应:老年慢性气管炎,咳喘多痰,胸膈满闷,食积饱胀,以及老年性糖尿病等。
注意:早、晚餐温热服食。
黄芪粥
原料:黄芪30~60克陈皮末少许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制法:将黄芪浓煎,取汁,用粳米、红糖同煮,待粥将成时,调入陈皮末,稍沸即可。
功效:补益元气,健脾养胃,利水消肿。
适应:劳倦内伤,慢性腹泻,体虚自汗,老年性浮肿,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气血不足的病症。
注意:凡属阴虚体质,脉细数,舌质红者忌服。
甜浆粥
原料:新鲜豆浆适量粳米15克冰糖少许
制法:将新鲜豆浆同粳米同煮粥,粥成后,加入冰糖,再煮一两沸即可。
功效:健脾,养胃,润肺,补虚。
适应:年老体衰,营养不良,以及血管硬化等症,高血压,冠心病的防治。
注意:早、晚餐温热服食。
菠菜粥
原料:鲜菠菜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将鲜菠菜放入沸水中,略烫数分钟,捞出后切细,同粳米煮粥。
功效:养血,润燥。
适应:老年慢性便秘,痔疮便血,高血压等。
注意:早、晚餐温热服食。
绿豆粥
原料:绿豆适量粳米100克
制法:将绿豆洗净后,浸泡半天,同粳米煮为稀薄粥。
功效:解热毒,止烦渴,消水肿。
适应:暑热烦渴,疮毒疖肿,以及预防中暑,高热口渴等。
注意:可作夏季清凉解热饮料,早晚餐服食,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葱白粥
原料:新鲜连根葱白15~20根粳米100克葱白少许
制法:将新鲜连根葱白洗净,切断;以粳米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葱白,同煮为粥。
功效:发汗散寒,温中止痛。
适应:年老体弱者伤风感冒,恶寒,头痛,鼻塞流涕,腹痛泻痢等。
注意:冬季风寒感冒的老人趁热服食,服后微微汗出即解,汗出病愈后停服。食葱白粥的同时,忌食蜂蜜。
蔗浆粥
原料:新鲜甘蔗适量粳米100~150克
制法:将新鲜甘蔗洗净后,榨取蔗浆汁约100克左右,同粳米煮粥。
功效:补脾养胃,生津止渴,润燥止咳,解除酒毒。
适应:虚热咳嗽,烦热口渴,反胃呕吐,以及老人热病后期津伤,口干舌燥等症。
注意:夏、秋季节,早、晚餐服食。
酸 枣 仁 粥
原料:酸枣仁(生熟均可)30~4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酸枣仁捣碎,浓煎取汁;以粳米煮粥,待米半生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汤,同煮为粥。
功效:养肝,宁心,安神,止汗。
适应:老年性失眠,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等症。
注意:晚餐温热服食。
薤白粥
原料:薤白10~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薤白同粳米煮粥。
功效:宽胸,行气,止痛。
适应:冠心病胸闷不舒或心绞痛,老年人慢性肠炎、菌痢。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
薏 苡 仁 粥
原料:生薏苡仁30~6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生薏苡仁洗净晒干,碾成细粉,同粳米煮粥。
功效:健脾胃,利水湿,抗癌肿。
适应:老年性浮肿,脾虚腹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并可作防治癌肿的一种辅助食疗措施。
注意:早、晚餐温热服食。
藕粥
原料:新鲜老藕适量粳米100克砂糖少许
制法:将新鲜老藕洗净,切成薄片,与粳米、砂糖同入砂锅内,煮成稀粥。
功效:健脾,开胃,益血,止泻。
适应:年老虚弱,食欲不佳,大便溏薄,热病后口干烦渴。
注意:早、晚餐服食。
第六节常见病食疗
感冒
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以发热、头痛、流涕、喷嚏、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分风寒及风热两类。风寒感冒:有恶寒,发热,无汗,苔白。风热感冒:有发热,有汗,苔黄。
1.日常饮食:饮食宜汤粥,清淡;多进水分,可饮白开水、菜汤、新鲜果汁、稀粥、蛋汤、牛奶、豆浆等。多进食含各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忌食生冷、油腻、煎炸、荤腥。不宜进补及酸涩收敛食物。
2.风寒感冒:
(1) 大蒜、生姜各15克红糖适量
水煎,一次饮服。
(2) 橘皮15克白糖适量
水煎,趁热饮服。
(3) 生姜10克鲜芥菜500克
水煎,食盐调味。分2次饮服。
(4) 生姜红糖
煎茶,趁热饮服,微发汗。
(5) 红枣生姜
水煎饮服。
3.风热感冒:
(1) 生梨1个冰糖适量
将梨切碎,加冰糖隔水蒸熟,吃梨喝汤。
(2) 菊花粳米
煮粥食之。
(3) 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
开水冲泡,加冰糖适量,代茶饮。
咳嗽
咳嗽,是以肺气上逆,咳出痰液为主的病证。包括西医的急性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本病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燥热3种。内伤咳嗽:有痰湿、痰热、肺肾气虚3种。
1.日常饮食: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宜吃油腻黏滞;不宜过咸、过甜及辛辣刺激性食品。外感咳嗽不宜滋补之类食品,忌酒。
2.外感咳嗽:
风寒咳嗽:
(1) 肥大葱白5段糯米60克生姜5片
共煮粥,熟后加米醋5毫升。趁热食用,覆被取微汗。
(2) 生姜甜杏仁粳米
共煮粥食。
(3) 葱白陈皮红糖
煮汤服。
风热咳嗽:
(1) 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象贝母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
煎水代茶。
(2) 荸荠7枚萝卜60克芦根30克
水煎服。
(3) 枇杷粳米白糖
煮粥食用。
风燥咳嗽:
(1) 鲜百合50克杏仁10克粳米50克
煮粥,加适量白糖,温服。
(2) 苦杏仁10克(打碎)大鸭梨1个(去核切块)
加适量水,共煮,梨熟加冰糖少许,随时饮服。
(3) 雪梨蜂蜜
煎膏食之。
3.内伤咳嗽:
痰湿咳嗽:
(1) 苡米60克茯苓粉15克
加水适量,煮粥食用。
(2) 苏子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将苏子捣碎如泥,加水煎成浓汁去渣,再加粳米、冰糖煮粥,趁热服食。
(3) 砂仁萝卜
研末冲服。
痰热咳嗽:
(1) 海蜇荸荠
煮汤服。
(2) 罗汉果猪精肉冰糖
炖食。
肺肾气虚:
(1) 黄芪20克粳米60克
煮粥,加适量白糖食用。
(2) 白果仁、甜杏仁各100克胡桃仁、花生仁各200克
共捣碎。每日早晨取20克,加水1小碗,煮数沸,打鸡蛋1个,冰糖适量,顿服。连服半年。
(3) 萝卜生姜羊肉
煮汤食之。
哮喘
哮喘,是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张口抬肩为特征。本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痰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劳倦等诱发,使痰壅肺气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等的呼吸困难,均属喘症范围。各种原因引起过敏性哮喘,均属哮症范围。哮喘有寒热虚实之分,所以,在食疗上也应选择性配膳。
1.日常饮食:饮食宜清淡。不宜油腻、海腥发物;不宜过咸过甜,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复发。
2.喘症:
寒喘:
(1) 粳米500克紫苏叶15克
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稍煮即可。每日早晚服2次。
(2) 鲜生姜(切成姜米)大枣2枚糯米150克
煮粥食用。适宜于老人食用。
热喘:
(1) 杏仁(去皮尖)30克水200毫升生蜜120克甘草10克
杏仁加水研取汁,加入生蜜、甘草于砂锅中文火熬成稀膏。
每次服10毫升。每日2次,饭后服。
(2) 糯米30克杏仁10克阿胶15克马兜铃10克
用水适量,先煎杏仁、马兜铃,去渣,取药汁,同糯米煮成粥。阿胶烊化为汁,对入糯米粥,加冰糖服食。
此方适于肺虚火盛咳喘。
虚喘:
(1) 生黄芪20克石膏10克蜂蜜30克甘草6克山药末10克鲜茅根20克
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30分钟,去渣,取汁2杯,入甘草、山药末同煎,搅动,勿令焦底,膏成调入蜂蜜,煮1沸,分3次温服。
此方对肺虚有热而喘者为宜。
(2) 胡桃肉20克(不去皮)人参6克(或党参20克)生姜3片
加水适量同煎,取200毫升,去姜,加冰糖少许。每日1次,临睡前温服。
此方对痰热实喘,阴虚有热,痰中有血者不宜服。
(3) 芡实100克(捣碎)胡桃肉20克(捣碎)红枣20枚(去皮核)
煮粥,加少许食糖。每日2次服食。
此方对老年虚喘最宜。
3.哮证:发作时,首先以西药处理,解除其持续状态。
冬至前后,取大萝卜数个(粉红色皮,白肉的干萝卜),切开挖洞,每个嵌入生鸡蛋,大头朝上,将萝卜捆扎植入花盆中,使之成活,数九过后(81天后),拔起萝卜,洗净,将萝卜切片煮汤,鸡蛋打入汤中,不加盐服用。变质的鸡蛋则不宜食用。此方对过敏性哮喘颇为灵验。
肺痨
肺痨,又称痨瘵。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为主要特征。中医认为其病理演变过程有以下几个阶段:开始为肺阴亏耗、干咳、痰血低热,继而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进而气阴两虚,累及脾肾,体质削弱。所以,肺结核存在肺阴虚亏,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等证。
现代医学对肺结核的治疗,除有特效的抗痨药物治疗外,在饮食疗养方面,主要从增强体质,改善临床症状着手。
1.日常饮食: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久病成虚,所以叫虚劳。本着虚则补之的原则,结核病的饮食,应以滋补为主。平时应选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主食如面条、软饭、粥类;副食如鸡汤,猪、牛瘦肉,蛋类,新鲜蔬菜;点心可用百合、莲子、银耳、桂圆、胡桃、栗、枣、白果等。
忌食辛辣、香燥及烈酒,以及公鸡、羊肉。不可多食煎炸之物。
2.肺阴亏虚:
(1) 海参老鸭肉
调味炖汤。
(2) 冰糖黄精
炖汤食。
(3) 酸枣仁30克生地黄30克粳米100克
酸枣仁加水研碎,取汁100毫升;生地黄煎汁100毫升;粳米煮粥,粥成加枣仁汁、地黄汁。
温服。每日1~2次。此方治骨蒸劳热,心烦不眠。
3.阴虚火旺:
(1) 冬虫夏草老雄鸭
蒸食。此方适于虚痨咳嗽、咯血。
(2) 鳆鱼
调味食。用于肺痨咳嗽,骨蒸潮热。
4.气阴两虚:
(1) 山药柿饼霜粳米
煮粥食。
此方用于肺脾阴虚,饮食减少,虚热痨嗽,以及一切阴虚之证。
(2) 鳝鱼猪五花肉
炖食。此方用于痨伤羸瘦。
心悸
心悸,是自觉心慌、心跳的一种病证。包括西医的心脏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本病是由于体质虚弱,精神刺激,心失所养,气血不畅等所致。病证主要有气血不足,阴虚火旺,心血淤阻,以及心阳虚弱等。
1.日常饮食:此证以清淡滋补,易于消化的饮食为主。忌食浓茶、咖啡,以及辛辣、过咸等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心血不足:
(1) 人参桂圆肉
煮汤食。此方用于血虚心悸,失眠健忘。
(2) 猪心大枣
煮汤食。此方用于血虚心悸。
2.阴虚火旺:
(1) 百合鸡子黄
煮汤食。用于心悸不宁。
(2) 莲子、百合各30克瘦猪肉适量
加水炖服。用于心悸、失眠。
(3) 鲜牡蛎肉粳米猪肉
煮粥食。适于神衰、心悸、虚弱。
3.心血淤阻:
(1) 山楂粳米
煮粥食。用于血淤、心悸。
(2) 桃仁粳米
煮粥食。用于血淤、心悸、胸痛。
4.心阳不足:
(1) 人参(研末)粳米
煮粥食。用于温补心阳,宁心安神。
(2) 冬虫夏草鸡
炖食。用于阳虚心悸。
不寐
不寐,主要为不能入睡,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头晕、乏力、健忘等证。此证多由心情郁怒,精神紧张,脏腑功能失调,以及虚弱等所致。有心火内灼,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之分。
1.日常饮食:不寐者,饮食宜清淡,少食荤菜。忌食辛辣、热性之品。晚饭不宜过饱。煎炸、油腻之品应少食。
2.心火内灼:
(1)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
开水冲泡代茶,每日数次。
(2) 生百合100克水500毫升白糖适量
文火煎煮。熟烂后加白糖。分2次服食。
3.心脾两虚:
(1) 酸枣仁粥(见第三章第五节)
(2) 人参粥(见第三章第五节)
4.心肾不交:
(1) 黄连5克生白芍10克阿胶(烊化)30毫升鸡蛋
用水煎成100毫升,去渣,对入阿胶候温;取新鲜鸡蛋2个,去蛋清,取蛋黄,入药汁搅拌,顿服。每晚临睡前1次。
(2) 五味子60克米酒1 000克
将五味子浸于米酒中21天后服用。每次1小杯,每日1次。
适于心肾虚所致心悸、失眠。
阳痿
阳痿,是指准备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以致不能性交。多因房劳过度,命门火衰,或肝肾虚火,心脾受损,惊恐不释,抑郁伤肝所致。根据西医观点,阳痿的原因可分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类。功能性比较多见,主要为性心理障碍和性反射障碍。如长期手淫,房事过频等;器质性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如睾丸发育不全、隐睾、前列腺炎等。
1.日常饮食:阳痿的日常饮食,以温肾补胃,益精壮阳为原则。除加强一般营养外,吃一些狗肉、羊肉、鹿肉、鹿肾、麻雀肉、麻雀卵、鹌鹑、韭菜、茴香、桃核等。可以把这些食品制成不同的菜肴,食汁食用。伴有失眠、神经衰弱者,可以通过饮食调节神经和睡眠。晚饭后,饮些安神的饮料,如枣仁汤、五味子酊等。平时要禁酗酒,这对阳痿的治疗是不可忽视的。
2.阴虚火旺:
(1) 冬虫夏草15克生地20克鲜胎盘半个
共炖熟,吃胎盘喝汤。隔日1次,连用8~10次。
(2) 羊肉500克枸杞20克黑豆50克
共炖烂熟,调味后常食。
3.中气不足:
(1) 黄芪15克炙甘草6克核桃仁50克党参15克猪肾1对
将猪肾剖开,洗净,与前药同煮,熟后,连核桃仁调味食之,隔日1次,连用5~7次。
(2) 人参酒或鹿茸酒
每天30毫升,分2次饮用。连用1个月。
(3) 麻雀5只或麻雀卵5枚
可以常食。
4.肾阳不足:
(1) 韭菜150克羊肾1对
共炒,调味食。
(2) 牛鞭(公牛生殖器)1具枸杞子30克生姜6克
砂锅共煮熟,待温服食。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7~10次。
早泄
早泄,是指男性排精发生在阴茎进入阴道前,或正当进入之时,或刚进入不久的一种病证。本证多系情绪紧张、焦急、阴虚阳亢、不正常性生活、手淫等原因所致。另外,尿道炎、龟头炎有时也可造成早泄。按中医分为肾气不足和精亏火旺两类。
1.日常饮食:早泄,中医认为是恣情纵欲,房事过度所致。在日常饮食中,合理调配温肾壮阳的药膳,保证肾精充满。壮阳益精的食品,如韭菜、核桃、蜂蜜、狗肉、羊肉、猪肾、羊肾、狗肾、鹿鞭、牛鞭、鹿肉等。平时可以制成菜肴或汤佐餐。另外,还要合理调配蔬菜、水果、米食、豆类,保证维生素的含量。特别是维生素B1,可以保持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的平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严禁酗酒。
2.肾气不足:
(1) 狗肉250克黑豆50克
食用时另加小茴香、肉桂、生姜、大茴香、食盐等调味,共炖至熟。吃狗肉、黑豆,饮汤。可间断用。
(2) 枸杞子20克苦瓜子10克羊肾1对羊肉250克花椒1克小茴香1克大茴香1克肉桂1克生姜5克葱白1根
共煮,用葱白加些食盐、味精调味,熟后,食羊肾、羊肉,并喝汤,可间断用。
3.精亏火旺:
(1) 羊肾1对羊肉150克枸杞10克菟丝子10克当归10克熟地15克
共煮,吃肾及肉,并喝汤。每日1剂。可以间断食。
(2) 羊肾1对肉苁蓉10克枸杞子10克巴戟天10克熟地10克
同炖后,吃肉喝汤。每日1次。可间断食用。
遗精
遗精,是指男子精液外泄的一种病证。本病是由于劳心太过,恣情纵欲,饮食不节,以及肾失封藏所致。本证分为阴虚火旺,湿热下注,以及肾气不固3种。
1.日常饮食:不宜进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动火助阳食物,以免助生内热。不宜饮用烈性酒,以免助生湿热。晚饭不宜过饱。
2.阴虚火旺:
(1) 猪脊髓山药
煮汤食。
(2) 鳖1只枸杞子30克怀山药30克女贞子45克熟地15克
加调料,共煮熟,去药渣。食肉喝汤。适用于肝肾阴虚遗精。
(3) 枸杞子粳米
煮粥食。
3.湿热下注:
(1) 冬苋菜
煮汤。适用于小便黄赤,湿热遗精。
(2) 薏苡仁粳米
煮粥。适用于小便不利,遗精。
4.肾气不固:
(1) 芡实50克大米适量
煮粥食。适用于肾虚遗精。
(2) 冬虫夏草15克鸡肉250克
加调料,煮食。适用于肾虚、遗精。
(3) 莲子10克芡实10克怀山药15克银耳6克
共煮汤,加入鸡蛋1~2个,砂糖适量,服用。
(4) 猪肚莲子
炖食。适用于虚弱遗精。
中风
中风,又称卒中。中医对此证辨证,分为中脏腑、中经络两类。中脏腑,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中经络,以无昏扑,猝然口眼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多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加以饮食不节,情志失调,风痰入窜经络所致。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较重,需要住院抢救治疗。中经络和后遗症,适宜食物疗法。本证,包括西医学所说的脑出血、脑血管栓塞、脑血管痉挛等疾病。
1.日常饮食:中风病人的饮食,总的要以清淡为主。对重症昏迷病人需要鼻饲者,在有内热情况下,可给菜汁或菜汤,加适量食盐,或绿豆汤、果汁等甘寒清热之品;湿痰重,舌苔厚腻者,可以苡仁、生山药、赤小豆煮汤,加糖适量,鼻饲。每天200~300毫升。
中经络半身不遂,肝阳上亢,内有痰浊淤血者,应避免甘肥厚味等助湿动火之品。亦应予以甘寒流质饮食,如绿豆汤、粳米山楂汤、莲子汤、赤豆山楂汤、藕汁、藕粉、豆浆、果汁。在夏季,可用西瓜汁;秋天,可用甘蔗、荸荠、梨等榨汁调配。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可按季节与条件选用。
急性期过后,病人肢体痿软,气血两亏,阴阳俱伤,当以清热育阴、健脾和胃为主。可增加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汤、肉汤、药粥面点等松软、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要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辛辣、煎炸,以及肥甘黏腻之品。
2.中经络:
(1) 旱芹
取汁饮。用于中风。
(2) 萝卜
捣汁饮。适用于中风、头晕、肢麻,语言不利。
(3) 桃仁10克草决明12克
水煎,加白蜜冲服。
此方,适用于脑血栓形成有热象者,不适用于脑出血病人。
(4) 天麻20克钩藤30克全蝎10克
先将天麻、全蝎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再加钩藤炖煮10分钟,去渣,加白蜜混匀。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
此方适用于风中经络,半身不遂。
(5) 珍珠母50克生牡蛎50克粳米100克
煮水500毫升,去渣;加入粳米煮粥食。每日2次。
此方治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头痛眩晕、肝阳上亢者。
(6) 菊花(去蒂)粳米100克
将菊花晒干,研粉。用粳米煮粥;粥成,加菊花末15克,稍煮即可。早晚服用。
此方用于中风、血压升高,头痛眩晕之时。脾虚便溏老人忌服。
(7) 黄芪15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生姜15克
煎浓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大枣4枚,煮粥成后入药汁,调匀服食。每日1次。
此方适用于血压不高,脑出血已停止及脑血栓形成者。
3.恢复期:
(1) 传统方剂
干地龙30克红花、赤芍各20克当归50克黄芪100克川芎10克玉米面、小麦面适量白糖适量桃仁(去皮尖)
以酒浸去干地龙气味,烘干研粉;红花、赤芍、当归、黄芪、川芎共煎浓汁,去渣。以玉米面和小麦面按4∶1调配,共500克;加地龙粉、白糖,以药汁调匀,制饼20个;以桃仁去皮尖,略炒,匀布饼上;入笼蒸熟,每次服1~2个,每日2次。
此方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传统方剂,可以持久用药,不伤脾胃。
(2) 牛肉枸杞粥
牛肉、枸杞子、粳米,煮粥。用于恢复期,筋骨痿软无力。
(3) 黄芪猪肉羹
黄芪30克,大枣10枚,当归、枸杞各10克,瘦猪肉100克,切片,共炖汤,加适量盐调味,食肉喝汤。
此方适于后遗症,肢体痿软,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者。
(4) 火腿煨海参
海参、火腿煨食。用于中风瘫痪,肌肤羸瘦,筋骨无力。
(5)枸麦饮
枸杞子、麦冬各30克,煎水代茶,1日服完。
此方对中风后头晕目眩,视物不清,血压升高,面红颧赤者有效。
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主要由于情志不调,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所致。证有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以及肾精不足等。
本证包括西医学中的高血压、动脉硬化、耳源性眩晕、贫血,以及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所引起的眩晕。
1.日常饮食:饮食宜清淡,以利泻火。忌食葱、蒜、韭、辣等刺激性食物及鱼腥发物。发病期,先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肉类缓用,鱼类忌用,蛋奶可选用。可多食些新鲜而苦味的蔬菜、野菜,如莴苣、苦瓜、苦菜等。不宜食油炸肥腻之品,以免助生内热。
2.肝阳上亢:
(1) 菊花苗粳米食盐
煮粥食。此方用于头风眩晕欲倒。
(2) 旱芹
取汁饮。用于眩晕头痛。
(3) 菠菜籽10克野菊花10克
水煎服。每日2剂。
3.痰浊中阻:
(1) 海带粳米绿豆
煮粥食。
(2)海蜇荸荠
煮汤羹食。用于痰热眩晕,大便秘结。
4.气血亏虚:
(1) 人参桂圆
煮汤。用于补益心脾。
(2) 香菇鳜鱼
煮汤。用于气血亏虚,头昏眼花,食欲不振。
5.肾精不足:
(1) 枸杞子鸡肉
炖汤。用于肾精不足,头昏耳鸣,腰膝酸软。
(2)淡菜
调味煮汤。用于精血亏虚,头晕眼花。
痹证
痹证,是以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肿大、屈伸不利为特征的病证。由于感受风、寒、湿外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日久可导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主要有风寒湿痹,风湿热痹,肝肾虚痹等证。
本证包括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坐骨神经痛等。
1.日常饮食:宜多食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以少量饮酒,以舒筋通络。不宜食过酸、过咸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风寒湿痹:
(1)酒黄鳝
炖食。用于风寒湿痹。
(2)辣椒
煮汤。
3.风湿热痹:
(1)薏苡仁粳米
煮粥食。用于风湿热痹,关节肿痛。
(2)蚯蚓鸡蛋
炒食。用于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4.肝肾亏虚:
(1)枸杞子鹿筋
炖汤。用于久病风湿关节疼痛。
(2)桑椹
酿酒饮。用于补肝肾,祛风湿。
胃痛
胃痛,是以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特征的病证。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调,情志不舒,脾阳虚弱,感受外邪,胃失和降所致。分胃热、胃虚寒、胃阴虚、气滞、血淤等。
本证包括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病。
1.日常饮食:
急性胃痛:为使胃部得到充分休息,要以流质食物为主,辅以少渣、易消化饮食。同时,要遵守少量多餐的饮食制度。不要吃油腻、煎炸之品。少食易胀气的蔗糖、牛奶、豆浆之类食品。可用粥、蛋羹、冲蛋花、藕粉、杏仁茶、水果汁等流质。病情好转后,可吃些挂面、馄饨等食品。
慢性胃痛:应注意补给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饭菜宜细软、易消化,避免过于辛辣、香味过浓、太烫的食物。在饮食制度上,要少吃多餐,细嚼慢咽。为预防贫血,宜多吃些补血食物,如动物内脏、猪血、蛋类,以及新鲜蔬菜。如有胃酸过少症状,则吃些酸性水果、胃蛋白酶,以及浓缩肉汁,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少吃脂肪,以免抑制胃酸分泌。如有胃酸过多者,则少吃含酸性食品,以及肉汤、肉汁等。
2.胃虚寒:
(1)芡实、百合各30克
煮粥,常食。适于频繁吐泻,腹痛。
(2)绿茶、红糖各30克
先将茶叶浓煎,再加红糖,熬至发黑,饮用。适用同上。
(3)粳米100克砂仁 5克
粳米煮粥,熟后加砂仁,再稍煮即可。可经常食用。
此方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按揉,喜温;天凉时易痛,食生冷后加重,食后饱胀等慢性胃炎症状。
(4)瘦羊肉250克粳米100克生姜5片
羊肉切小块煎烂;加粳米、生姜,同煮粥。每天食用2次。适用同上。
(5)鲩鱼白豆蔻砂仁
煮汤。用于胃寒冷痛。
3.胃热:
(1)马齿苋120克绿豆60克
煎汤服食。每日1~2次,连服3天。
此方适用于急性胃肠炎湿热型。
(2)车前子30~50克(布包)水500毫升粳米适量
先将车前子与水煎取300毫升,去渣;再加粳米煮粥。分2次,温服。适用同上。
(3)甘蔗汁青粱米
煮粥。用于胃热疼痛,大便干结。
(4)粟米白糖
煮粥冷食。用于热性腹痛。
4.血淤:
(1)生韭菜50克
捣汁,温服。每次5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淤血停滞,胃痛如刺,或食后作痛,部位固定。
(2)桃仁(去皮尖)粳米
煮粥。此方适于慢性胃痛,痛如针刺,部位固定,按则痛甚。
(3)山楂红糖
煮汤。适用同上。
(4)鸡蛋1个藕汁30毫升田七末3克冰糖适量
打入碗中,拌匀;加藕汁、田七末拌匀,再加冰糖。隔水炖熟,每日1剂。连服10天。适用同上。
5.气滞:
(1)陈皮(研末)粳米
煮粥。此方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时易嗳气,食后作胀。
(2)玫瑰花(阴干)
冲泡代茶饮。适用于肝胃气痛。
6.胃阴虚:
(1)糯米100克红枣10枚(去核)陈皮5克
共煮饭,热食。
此方适于胃部隐隐烧痛,有饥饿感,但不能进食的胃溃疡。
(2)鲜萝卜汁、鲜藕汁各1盅
调匀。1日2次。连续服用。
(3)鲜马铃薯蜂蜜
鲜马铃薯取汁,与蜂蜜和匀饮,适用于胃阴虚疼痛,胃、十二指肠溃疡。
呕吐
呕吐,是指胃气上逆,使胃内容物从口吐出的病证。是由于外邪侵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使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呕吐,可分为外邪犯胃,食滞内停,痰饮内阻,肝气犯胃,脾胃气虚及胃阴虚等。
本证包括西医学中的神经性呕吐、胃炎、幽门痉挛等病。
1.日常饮食:呕吐症者,宜暂时禁食,以免刺激胃。饮食宜清淡,开始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发作期间,多饮萝卜汁、蔗汁、橘子汁、乳汁等。但要避免过甜。吐止后,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蛋羹、冲蛋花、鲫鱼汤、鸡汤、红枣汤、莲子汤等,以及山楂、核桃仁、刀豆、雪梨等食品。
忌食辛辣,如烟、酒、葱、韭、大蒜等刺激性食物。不宜生冷、肥腻等,以免刺激胃。饮食制度上,应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
2.外邪犯胃:
(1)生姜粳米
煮粥。适用于散表寒,胃寒吐逆,上气干呕。
(2)紫苏叶生姜红糖
煮汤。适用于风寒感冒,恶心呕吐。
(3)鲜生姜10克饴糖30克
沸水中泡焖10分钟,1日服数次。适用于脾胃虚弱,感受寒邪引起的呕吐。
3.食滞内停:
锅焦神曲砂仁山楂莲肉鸡肫皮白糖米粉
做饼食。适用于食滞呕吐。
4.痰饮内停:
(1)橘皮(研末)粳米
煮粥,滴入姜汁服食。适用于呕吐清水,口泛痰涎等症。
(2)生韭菜
捣汁饮。
5.肝气犯胃:
薤白粳米
煮粥。此方适用于呕吐吞酸,嗳气频频,胸胁满痛,烦闷不舒,易因情志因素而发。
6.脾胃气虚:
(1)姜汁砂仁粳米
砂仁加粳米煮粥,加姜汁每碗10毫升。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
(2)白扁豆60克粳米100克
同煮为粥,随意食之。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暑温泻痢,夏季烦渴等证。
(3)老刀豆
煮汤饮。
7.胃阴不足:
(1)牛乳韭菜汁生姜汁
和匀饮。适用于时作干呕,口干咽燥。
(2)甘蔗汁生姜汁
和匀饮。用于反胃呕吐。
咯血
咯血,是以血由呼吸道而出为特征的病证。是由于肺络受伤而引起。包括西医学中的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病。
1.日常饮食:咯血者,宜清淡而富于营养的食品,如蔬菜中的荸荠、豌豆苗、芹菜之类,都有一定的清肺火作用。水果中,如梨、荸荠、枇杷、藕等,有滋阴,清热,生津,降火的作用。
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之物,如洋葱、韭菜、辣椒、胡椒,以及醋腌制过的食物。要严禁饮酒。酒能活血,容易诱发咯血。海腥发物如虾、蟹等亦易动血。油煎炙熏之类食物,亦应少吃,以免生痰动火。烟亦应戒绝。
2.咯血的食疗,以养阴润肺,凉血止血为主。
(1)百合5 000克熟蜂蜜350克
用开水适量,拌匀,稍于锅内焖之;再以微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即成蜜百合。
此方适用于阴虚干咳,或痰中带血者。
(2)干百合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干百合与粳米煮粥后,加冰糖。早晚服食。
(3)银耳10克(泡4小时)粳米100克大枣5枚冰糖少许
将大枣先下锅,水沸后,加银耳及冰糖,同煮成粥,早晚食用。此方适用于肺热痰血。特别是肺结核咯血者,有明显疗效。
(4)鲜生地粳米白蜂蜜生地汁100毫升
鲜生地煮浓汁滤出,粳米粥加白蜜适量,入生地汁,调匀。每日2~3次,每次1小碗。
此方适用于肺结核,舌红口干,大口吐血尤效。
(5)鲜茅根150克(切碎)鲜藕200克(切片)
煮汁常饮。1日4~5次。适用于虚劳症,痰中带血者。
吐血
吐血,是指血随呕吐而出。一般颜色紫暗,为胃出血,也称呕血。多由胃中炽热,或肝火犯胃所致。此证包括西医学中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及食道出血等。
1.日常饮食:大量吐血,特别是上消化道时,应暂时禁食,插鼻胃管,用冰水洗胃,有利于血液的排空,直至灌洗液清亮为止。同时,应给予迅速的静脉输液。一般在出血停止24小时后,方可进少量流汁饮食,若病情稳定,再逐渐增加流汁用量。以后酌情改用半流食、软食,直至正常饭菜。小量出血时,以进流汁为宜。短期内以牛奶为主要食物。因牛奶营养丰富,而且能中和胃酸,有利止血。忌食肉汤、鸡汤、甜羹。因为这些均能促进胃酸分泌过多,不利止血。流汁饮食,除牛奶外,还可吃豆浆、米汤、藕粉等,但不宜多加糖。并应少量多餐,俟出血停止,病情稳定,逐渐改用面糊、稀粥、蛋羹,以及饼干等食物,要注意细嚼慢咽。
2.生藕节500克侧柏叶500克
捣烂取汁,加温开水服用。每日3~4次。
此方有凉血止血作用。对于胃热出血有很好疗效。
3.藕粉、糯米粉、白糖各250克
以水和成面团,入笼蒸熟,任意食用。
4.鲜藕汁1小杯三七粉5克生鸡蛋1个
鲜藕汁加水适量,煮沸,三七粉与生鸡蛋调匀,入沸汤中,加少量油盐,每日2餐佐食用。此方适用于胃热出血。
5.生板栗500克白糖少许
将板栗加水煮半小时左右,冷却去皮;再蒸半小时,趁热加白糖,捣拌成泥状,做成饼吃。
此方有养胃,补肾,强筋,止血之功效。
便血
便血,是指血从大便而下者。有远血、近血之别。先便后血,颜色紫暗者为远血;先血后便,颜色鲜红,为近血。远血,多由脾胃虚寒,脾不统血,血溢肠内,先便后血;近血,多由湿热内蕴,积热下移大肠,灼伤肠络,故先血后便。便血,包括西医学中的消化性溃疡,消化道癌瘤,某些肠道传染病、痔疮等。
1.日常饮食:一般与呕血同(见上节)。
2.脾胃虚寒:
生山药100克(打碎)桂圆肉20克炮姜炭6克三七粉10克红糖适量
将桂圆肉、炮姜炭先煎30分钟,去姜渣,入山药粉、三七粉,慢火共煮成粥,酌加红糖。每日温服2~3次。
此方,对脾胃虚寒便血有显效。
3.湿热便血:
(1)白鸡冠花30克鸡蛋10个白糖适量
将白鸡冠花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渣;将鸡蛋打入煮成荷包蛋,加白糖。每日1次,连服5~6次。
此方有凉血止血,滋阴养血功效。治便血有良效。
(2)黑木耳15~30克,红枣30枚
煎汤服食。每日1次,连服数日。
此方,适用于痔疮出血、便血。
尿血
尿血,指血自小便而出,或尿中混有血液。多由于热蓄肾与膀胱所致。尿血,包括西医学中的炎症、尿石、肿瘤、血液病、前列腺病变等。食疗则以凉血泻火,滋阴止血为主。
1.日常饮食:宜经常服食凉血、止血之品,如荠菜、鲜藕、荸荠、冬瓜、西瓜、蚕豆、莲子等。柿及柿蒂、苹果、梨、橘子等水果,亦宜常食。
忌一切辛辣刺激性食品,如酒、葱、姜、大蒜、辣椒等。亦不宜服食烤炙之品。油腻、海腥发物也应忌食。
2. 鲜荠菜200克鸡蛋1个
鲜荠菜加水2碗,煮至1碗,打入鸡蛋,煮熟,加盐适量。吃菜、蛋,喝汤。每日2次。1个月为1疗程。
此方有滋阴养血,凝血降压功效。对肾结核血尿尤宜。
3.灯心草6克柿饼2个白糖适量
将灯心草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加白砂糖,温服,可吃柿饼。每日2次。
此方,有清热利尿,止血消炎的功效,治疗血尿有显效。
4.苋菜90克瘦猪肉100克
同煮,吃菜、肉,喝汤。每日1剂,久服有效。可治血尿、淋症。
5.核桃仁500克(麻油炸酥)砂糖500克
砂糖加水少量,以小火熬至铲起即成丝状而不黏手,停火,倒入核桃仁盘内,调匀,切成小块。每日服50克,连服7天为1疗程。
本方有补肾功效,可治尿结石及血尿。
鼻衄
鼻衄,是指血液不循常道,不因外伤而从鼻出血的病证。多因肺热,气虚不能摄血也可导致鼻衄。包括西医学中的多种疾病,如有鼻腔疾患、肿瘤、全身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液病、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维生素C、P、K缺乏等。鼻衄的食疗,属于肺炽热的,使用清热凉血食物;属于血亏气虚的,给予益气补血的食物。
1.日常食物:急性突然出血,要以止血为主;慢性长期出血,不但要止血,还要预防和治疗失血性贫血。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情况,解除病因。临床上有一部分鼻衄,依靠饮食疗法,完全可以治疗,如营养不良性的鼻衄,只需加强营养,补充体内必需的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C、K。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维生素K主要来源于动物肝脏及菠菜等。阴虚所致的鼻衄,平时要注意多饮水,多吃汤食,饮食上注意补阴。凡有助于补阴的食物,如大白菜、梨、苹果、西瓜、银耳、核桃仁、猪肉、鱼类、龟、鳖等,可依据自己的具体条件选用。
2.肺热:
(1)桑叶10克菊花10克白茅根20克白糖适量
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
此方适用于鼻出血,呈鲜红色,口干咳嗽,呼气时鼻有热蒸感。
(2)鲜藕500克白糖120克头发少许(烧炭,布包)
水煎。每日1剂,食藕喝汤。连用数日。
(3)生藕500克荸荠500克萝卜500克
水煎取汁饮用。2天1剂,连用3剂。
此方,适用于鼻干口臭,出血量较多,或伴有牙龈出血,口渴烦躁,大便秘结者。
(4)白萝卜(榨汁)冰糖适量
搅拌匀,每次饮100毫升。每天3次。
3. 血亏气虚:
(1)旱莲草60克猪肝250克调料适量
水煮服食。2天1剂。
此方,适用于鼻衄反复发作,头昏耳鸣,口干少津,鼻干灼热,腰膝酸软。
(2)鲜猪皮500克红枣250克冰糖适量
鲜猪皮加水适量,炖成稠黏羹汤;红枣用文火煮透;再放入猪皮汤中,加冰糖。每日吃1次。
此方,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可治各种出血,须经常食用,半年为1疗程。
(3)鲜荸荠60克鲜藕节20克蜜枣5枚
上物加水两碗煎至1碗,吃枣喝汤,每日2次。
此方,善治血虚生热引起的鼻衄、齿衄。
泄泻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溏薄,甚至清稀如水者称之。主要由于正气内虚,感受湿邪,饮食不节,情志不和所致。主要有寒湿、湿热、伤食、脾虚、肾虚等证。
本证包括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疾病。
本证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疗对治疗泄泻具有重要作用。
1.日常饮食:泄泻分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两种。
急性泄泻:多由寒湿和湿热之邪入侵,脾胃受伤,大便清稀、无臭,暴注下迫,肠鸣腹痛,或发寒热。这种腹泻,要短暂禁食,脱水多者,要补充液体,一俟腹泻稍有减缓,就可供应细软、少油的饮食,如藕粉、细挂面、稀粥、菜汤、果汁、薄皮馄饨等。要既容易消化,又富含营养。
忌食蜂蜜、生葱、蒜、黄豆类,以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等。这些食物易促进肠道蠕动及肠胀气,于病不利。
慢性泄泻:多由于脾胃虚弱,不思饮食,大便溏泻,水谷不化,神疲倦怠等。由于旷日持久,体内各种营养素匮乏。饮食应采用营养丰富的食物,但肠道病变,又处于消化吸收能力低下状态。所以,这类病人的饮食,宜精心配制,灵活掌握。一般原则,以少油腻、少渣滓、高蛋白、高热量、低维生素为主。不宜多油脂的食物,这种食物既不易消化,又有滑肠作用。所以,在烹调时,用油要适当减少,烹调方法以蒸、炖、煮、烩为主。
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可选用鱼、瘦肉、蛋类,以及各类豆制品。忌用炸、爆、煎制的菜肴。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对肠壁有刺激作用,促进肠道蠕动,使泄泻增剧,不宜食用。为增加维生素C,可适当选用纤维少的水果及蔬菜,如菠萝、香蕉、煮熟苹果、生苹果泥、各种叶菜泥等。慢性泄泻者身体抵抗力极差,很容易并发感染。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宜吃生冷食物。辛辣之品也属禁忌之列。
2.寒湿证:
(1)连根葱白粳米
煮粥。适用于感受寒邪泄泻。
(2)花椒粉粳米
煮粥。适用于感受寒湿泄泻。
(3)干姜3克炒车前子10克红糖1匙
干姜、车前子共研为细末,加红糖,滚水冲服,每次1杯。
此方有温中止泻功效。对于脾胃虚寒,肠鸣腹痛,大便清稀,无臭的泄泻有良效。
3.湿热证:
(1)马齿菜粳米
煮粥。适用于腹痛、腹泻,泻下急迫,烦热口渴,肛门灼热,大便色黄气秽。
(2)香椿叶粳米
煮粥。适用于湿热泄泻,急性肠炎。
4.伤食证:
(1)山楂粳米
煮粥。
(2)白术干姜鸡内金大枣
制饼食。
适用于脾胃湿寒,饮食减少,长期泄泻,完谷不化。
5.脾虚证:
(1)干山药片60克(轧细过筛)白糖适量
加水调糊,置炉上,用筷不断搅动,成粥,加白糖适量。每日服2~3次。
此方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慢性泄泻,大便溏薄。久服有效。
(2)莲肉(去心)300克粳米(或糯米)500克白糖适量
莲肉加水煮烂,捣碎成泥,粳米水浸2小时,淘净与莲肉相拌,置瓷盆内,隔水蒸熟,稍凉压平切块,撒白糖1层。每日早晚作点心用。
此方适用于补脾涩肠,养心益肾。治脾虚泄泻。
(3)熟枣肉250克鸡内金60克干姜粉60克生白术120克
将白术、鸡内金,文火焙干,轧成细末,加入干姜粉、枣肉同捣如泥,制作小饼,烤炉烘干,空腹当点心。
此饼适用于脾胃虚寒,饮食减少。长期泄泻,完谷不化者。
(4)芡实60克粳米100克
先将粳米煮成稀粥,芡实粉加水调成糊,入粳米粥中搅拌,煮两三沸即成。能健脾止泻,益肾固精,祛湿止带。每日服1~2次。
此方适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若加茯苓粉,效果更好。
(5)薯蓣粉鸡蛋黄粳米
煮粥。用于泄泻日久,肠滑不固。
6.肾虚证:
(1)猪腰骨碎补末
煨熟。用于肾虚久泻不止。
(2)韭菜籽粳米
煮粥。此方用于肾虚,黎明腹痛,肠鸣而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日久不愈。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间隔时间过久,大便次数减少,甚至间隔数天,便干坚硬,排便困难的一种病证。主要由于肠胃炽热,血虚肠燥,以及脾胃虚寒,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一般可分为热秘、虚秘、冷秘3种。便秘,属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
1.日常饮食:便秘的饮食原则: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以增强体内水分、有机酸。多吃含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豆类、酵母、粗粮等,以增强肠道的紧张力。可以多吃些海菜(洋粉),便于在肠道内吸收水分,使粪便软化。
对于气虚便秘,应食用含纤维素膳食,以增进肠道的蠕动。如青菜、水果、粗粮,以及在菜肴中增加洋粉。多喝水及果汁等饮料。适量增加些植物油。适量吃些蜂蜜、洋葱、黄豆等,可奏利便之效。每日早晨空腹饮用1杯淡盐水,可起到润肠通便作用。
2.热秘:
(1)鲜桃花瓣 4克(干品2克)粳米100克
煮稀粥,隔日服1次。此方适用于肠胃燥热便秘。
(2)大白菜粳米
煮粥。此方适用于胃热便秘,小便短赤。
(3)鲜绿葵叶
调味煮汤。适用于胃热便秘,大便干结。
(4)鲜萝卜2 500克(切片)净朴硝150克
加水2 500毫升,同煮。萝卜烂熟捞出。余汤再入萝卜500克,煮烂捞出;如此连煮5次,得萝卜汁1 000毫升。分3次温服。1日服完。
此方治大便干结,久不通畅,有显效。体虚者不宜用。不可常服。便通即停。
3.虚秘:
(1)黑芝麻粳米
煮粥。适用于血虚肠燥,大便秘结。
(2)香蕉2只(去皮)冰糖适量
隔水蒸。每日2次,连服数日。适用于虚弱者的便秘。
(3)鲜桑椹1 000克新鲜蜂蜜300克
鲜桑椹煎煮2次,取煎液,文火浓缩,以黏稠为度,加入新鲜蜂蜜,再煮1沸停火,冷却装瓶。每服20毫升。每日2~3次。
此方,对血虚津枯,年老体弱者,久服有良效。
(4)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尖)、甜杏仁各10克粳米200克白糖适量
将芝麻、松子仁、胡桃仁、桃仁、甜杏仁混合,碾碎,入粳米,煮稀粥,加白糖。每日早晚服用。
此方,对中老年气血亏虚引起的习惯性便秘,疗效尤佳。
(5)何首乌50克粳米100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
将何首乌用砂锅煎煮,取浓汁,去渣;入粳米、大枣、冰糖,同煮为粥。每日早晚服食。
此方,治老年性大便干燥,高血压,血管硬化。久服延年益寿。
4.冷秘:
(1)胡桃仁(捣烂)、蜂蜜各适量
将胡桃仁与蜂蜜和匀,每日服食1~2次。
此方,适用于老年人病后、妇女产后大便艰涩,排便困难,腹部冷痛,面色白,小便清长的冷秘。
(2)韭菜胡桃仁
炒食。适用于脾胃虚寒,大便冷结。
黄疸
黄疸,是以巩膜、皮肤发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病证。中医认为是由于感受时邪,饮食不节,湿阻中焦,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黏膜所致。可以分为阳黄证和阴黄证两种。本证包括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肝炎,胆道疾患,溶血性黄疸等疾病。
黄疸与饮食关系密切。轻者,可单用食疗;重者,可配合药物治疗。
1.日常饮食:对肝炎患者,食疗的原则:蛋白质要稍高,脂肪要稍低,糖量要充足,维生素要丰富。蛋白质稍高,可以适当吃些牛奶、瘦肉、鸡、鱼、蛋、豆制品之类食品。脂肪低,要尽量减少动物性脂肪及油腻、煎炸之品。植物油可以适量食用。糖量要充足,增加易消化的单糖或双糖类食物,如葡萄糖、白糖、果汁等。要进食维生素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到恢复期食欲好转时,可以逐渐减少甜食,使体重保持正常。否则,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不宜吃味厚、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喝浓鸡汤、浓肉汤,以及肥肉、鱼子、脑髓等食物。不用或尽量少用葱、姜、蒜、辣椒、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在饮食制度方面,要少量多餐,注意饮食卫生。忌饮酒类及酒精类饮料。
脂肪肝患者的食疗,应以减轻体重为原则。蛋白质的摄入量要高,脂肪、糖类要低,维生素要丰富,食盐要稍加限制,在减轻体重过程中,为减轻饥饿感,可以尽量选用体积大、热量低的蔬菜类食物。
肝硬化大多系由慢性肝炎转变而来。其食疗基本上同急性肝炎相似。但热量和蛋白质的要求更高,糖类亦应大量补充,脂肪要低,维生素要丰富。由于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差,故菜肴要多样化、鲜美,易于消化和吸收。有出血倾向时,应补充凝血食物,如富含胶质的肉皮冻、蹄筋、海参等。有贫血时,增加含铁食物,如肝泥、枣泥、桂圆、小豆粥等,有腹水时,食用利尿食物,如鲫鱼、鲤鱼、羊奶、西瓜水、冬瓜等。在饮食制度上,要少量多餐。要注意避免进食带刺带骨,以及芹菜、韭菜等含粗纤维的食物,以免刺伤食道静脉,造成出血。
2.阳黄证:
(1)茵陈30克鲜白茅根60克冰糖少许
茵陈、鲜白茅根,加水500毫升,浓煎去渣,加冰糖。每日服3~5次。
此方,适用于黄疸颜色鲜明,发热口渴,小便深黄,大便干燥等证。西医为急性黄疸性肝炎。
(2)玉米须30克(鲜品加倍)茵陈30克车前草30克白糖适量
玉米须、茵陈、车前草加水500毫升,浓煎,去渣,加白糖。每次服200毫升。每日3~5次。
(3)泥鳅豆腐
炖食。适用于黄疸湿热,小便不利。
(4)薏苡粳米
煮粥。适用于湿热黄疸。
3.阴黄证:
(1)干姜茵陈茯苓红糖
煮汤。适用于目肤俱黄,色泽暗晦,食少脘闷,大便溏薄,神倦畏寒的阴黄证。
(2)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苡仁100克白糖少许
将赤小豆、薏苡仁,共煮粥;后加茯苓粉再煮,加白糖,随意服食。每日数次。
此方淡渗,重在健脾以祛湿,清热解毒,退黄疸。
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引起头面四肢,及至全身浮肿的病证。主要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劳伤体虚,水液代谢失调,而致水湿泛溢肌肤引起。包括西医学中的心源性、肾源性、营养不良性,以及功能性水肿等疾病。
本证与饮食的关系密切。食疗,特别是饮食宜忌,对本证的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日常饮食:水肿病人的食疗原则是:限制食盐和水的摄入。水肿严重者,每天的进水量不超过2 000毫升。急性肾炎,有严重浮肿、高血压、少尿者,每天进入体内的水分,不宜超过800~1 200毫升。并应给予无盐饮食。无盐饮食,除烹调时不加食盐外,还应禁吃含钠多的食物,如酱菜、咸菜、咸蛋、酱豆腐、榨菜、肉松,以及其他咸的罐头食品。菜肴可用糖来调味。待浮肿消退、尿量增加,才可酌情改用少盐饮食。每日食盐量限制在2~3克左右。相当于酱油15毫升。
水肿严重,要供给充足的糖量。糖和脂肪在体内代谢后,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不增加肾脏负担。由于病人食欲差,不能进食油腻,所以,主要依靠糖类供给热能来源。如果糖又给不足,即可使组织蛋白质分解,产生很多含氮废物,加重氮质血症。糖的来源,除粮食外,应增加易消化的单糖和双糖类食物,如葡萄糖、蜂蜜、白糖、果汁等。
要进食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蔬菜和水果,由于这些食物都是碱性食物,更有利于肾功能的恢复。
对于肾炎病人,在急性肾炎初期,要严格限制蛋白质。肉类、蛋类、豆制品都要避免食用。只有在恢复期,当尿量增多,病情好转,才能增加蛋白质。
要禁食刺激性食品:如酒、茶、咖啡、可可,各种辛辣调味品:如葱、姜、蒜、辣椒、各种香料,含挥发油多的蔬菜,如茴香、韭菜、芹菜等,对含草酸较多的菠菜、竹笋、苋菜等,对肾实质细胞有刺激作用,也应少吃。此外,豆制品、鸡汤、肉汤、动物内脏等,含有大量嘌呤碱,可产生过多尿酸,吃多了对肾脏恢复不利。
2.风水相搏:
(1)香薷制膏。初起眼睑,以头面部为剧,以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咽喉肿痛。适用于风水浮肿。
(2)冬瓜皮蚕豆
煮汤。适用于上半身水肿症者。
3.水湿浸渍:
(1)赤小豆鲤鱼
煮汤。此方适用于全身浮肿,下肢尤甚,小便短少,身重困倦,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证。
(2)大蒜鲤鱼
炖汤。适用于健脾利水消肿。
(3)茯苓粉、米粉、绵白糖各等份
加水,调成糊,文火煎烙至薄饼。早晚作点心用。
此饼有利水渗湿,补中健脾。治浮肿、心悸、失眠、神疲。
4.湿热壅结:
(1)鲜南苜蓿叶豆腐
烧食。适用于遍身浮肿,皮肤紧绷,胸脘痞闷,小便短赤的湿热浮肿。
(2)田螺肉冬瓜
煮汤。适用于湿热水肿,小便短赤。
5.脾肾阳虚:
(1)白饭豆大蒜白糖
煮汤。适用于水肿迁延,下肢为甚,按之凹陷,体倦无力,腰酸沉重,四肢不温,尿少色清的肾虚水肿。
(2)鱼葱白
煮汤。用于体虚水肿。
消渴
消渴,是以烦渴、多饮、多食、善饥,多尿,久则消瘦为特征的病证。由于饮食不节,贪嗜醇酒厚味,内热化燥,消谷伤津,以及神志失调,劳欲过度,致使肺、脾、肾阴虚燥热,发为消渴。主要有肺胃燥热,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等证。
消渴,在西医学中属于糖尿病、尿崩症等病。
消渴与饮食关系十分密切,食疗对本病尤为重要。
1.日常饮食:消渴,患者的饮食至为重要,是一切其他疗法的基础。轻型患者,单用饮食疗法,就可控制病情;重型病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需配合饮食方法。
饮食治疗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控制饮食,促使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以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合并症。同时,供给病人足够的营养,以维持健康。
热量需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肥胖者,要先降低体重,热量每日每千克体重应限制在105千焦以下。严重消瘦病人,可在126千焦以上。一般休息者105~126千焦;轻体力劳动者126~146千焦;中等体力劳动者146~167千焦;重体力劳动者167千焦。
要严格控制糖类食物的摄入。除了禁食糖、糖果、糕点、蜜饯、甜食、团粉、白薯、水果,以及含糖多的蔬菜,如土豆、胡萝卜外,主食也要严格控制。一般认为,休息者每日200~250克;轻体力劳动者250~300克;中等体力劳动者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400克以上。
蛋白质应供应充足。糖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迅速,丢失过多,所以要适量补充蛋白质。适当吃些奶、鱼、蛋、瘦肉,以及豆制品等。一般人,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1.5克。
脂肪,一般每日50~60克,肥胖病人的脂肪限制要严格,每日不要超过40克。最好吃些植物油。要限制高胆固醇的食品。
特别要注意维生素B1的补充。粗粮、豆类、瘦肉等,含维生素B1较丰富,可多选用。
病人的食物选择。瘦肉类,如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鸡的瘦肉部分,以及虾、鱼、兔、甲鱼、海参等均可选用。豆制品,如豆腐干、豆腐丝、豆腐片、豆腐等。蔬菜类,如病人食量不够,可选用含糖少的蔬菜,以增强饱感。如规定的食物吃不完,可选用含糖多的蔬菜。
病人的饮食制度,宜少食多餐。不宜多食、饱食。不宜辛辣、甘肥、香燥,以及含淀粉多的食物,不宜饮烈性酒,以免助热伤阴。
2.肺胃燥热:
(1)天花粉、麦冬各15克生石膏30克
煎水代茶。此方适用于烦渴多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咽干舌燥的肺胃燥热者。
(2)玉米须蚌肉
煮汤。治肺胃燥热。
3.肾阴亏虚:
(1)新鲜熟透桑椹2 500克(榨汁)熟地、玉竹、黄精各50克天花粉100克
将熟地、玉竹、黄精,先以水浸泡,文火煎取浓汁500毫升,入桑椹汁,再入天花粉,慢火收膏。每次服30毫升,每天3次。
此膏有养阴滋肾,生津止渴,对肾阴亏虚者疗效显著。
(2)猪胰1个山药60克
共煮汤,加食盐少许调味。每日1~2次。
此方,益肺补脾润燥,养阴补肾,对肾阴虚亏有效。
(3)海参、猪胰、鸡蛋各1只
先将海参发泡切片,与猪胰同炖,熟烂后,将鸡蛋去壳放入,加酱油调味。每日1次。
此方对肾阴不足消渴症有显效。
4.阴阳两虚:
(1)黄芪30克山药60克(研粉)
先将黄芪煮汁3 000毫升,去渣,加入山药粉,搅拌成粥。每日1~2次。
此方适用于消渴病程已久,体质虚弱,口渴多饮,腹泻便溏,畏寒肢冷等脾肾皆虚者。
(2)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
加水适量,文火炖烂熟后,加盐调味,饮汤食肉。每日1次。
此方,适用于消渴症肝肾不足者。
(3)生山药粉30克天花粉、知母各15克生鸡内金粉、五味子、葛根粉各10克黄芪20克
先将黄芪、知母、五味子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再将山药粉、葛根、天花粉、鸡内金粉,冷水调糊,趁药液沸滚时,倒入搅拌为羹。每服100毫升。每日3次。
此方,适用于消渴证气阴两虚患者。
遗尿
遗尿,是指3岁以下的儿童,在夜间睡眠时,不能自主地遗出小便的病证。由于肾气不足,脾肺气虚,使膀胱不能制约水道所致。
遗尿分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肺经湿热等证。
本证的食疗在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
1.日常饮食:遗尿,多因小儿体质虚弱。所以,饮食宜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可常食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等。菜肴宜口淡少咸,每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忌生冷食品。
2.肾气不足:
(1)韭菜根15克(绞汁)
炖熟温服。每日2次。
此方适用于面色苍白,智力迟钝,腰膝酸软,无力,四肢不温,小便清长、频数的肾气不足,下元虚寒遗尿。
(2)鸡蛋若干生龙骨50克
将生龙骨煎煮取汁,然后,煎煮荷包鸡蛋。3岁以下,每次1个;3岁以上,每次2个。每晚1次服用,连用3~6天。
此方适用于肾气不足,下元虚寒遗尿。
(3)雄鸡肝肉桂心
煮汤。此方适用于肾气不足,小儿睡中遗尿。
(4)羊肾
煨熟。适用于小儿肾虚,睡中遗尿。
3.脾肺气虚:
(1)母鸡1只粳米100克黄芪30克
将鸡去毛和内脏,黄芪用布包好,同放锅中煮为烂熟,去药渣、鸡骨,放粳米内煮粥,调味后随意服食。
(2)莲子猪肚
炖食。适用于虚弱遗尿。
(3)荔枝30克粳米适量
将荔枝、粳米塞入猪膀胱内煮熟,分次食用。
4.肝经湿热:
猪膀胱1个益智仁10~15克
将猪膀胱切开小口,内外洗净,装入益智仁,放入锅内炖熟后服食。每日1剂。连服5天。
此方适用于小便黄臊,性情急躁易怒,或夜间咬齿,面唇发红的肝经湿热遗尿者。
淋症
淋症,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的病证。是由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肾亏虚,膀胱气化不利,或气化无权所致。有热淋、血淋、石淋、膏淋、劳淋五种,故又称五淋。
淋症包括西医学中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核、前列腺炎、乳糜尿等疾病。
食疗,对淋症的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1.日常饮食: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及水果。要多饮开水或茶水。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饮烈酒。
2.热淋:
(1)马齿苋
取汁饮。
此方适用于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尿色黄赤,腰痛拒按,大便秘结,或有恶寒发热等。
(2)粟米
煮粥。适用于热淋。
3.血淋:
(1)小蓟
捣汁饮。适用于小便涩痛,尿血,小腹胀满,疼痛的血淋。
(2)柿饼粳米
煮粥。适用于血淋。
4.石淋:
(1)慈姑
煮汤。此方适用于小便频急不爽,窘迫难忍,尿挟沙石;或排尿突然中断,尿中带血,尿道刺痛,腰腹绞痛的石淋。
(2)薏苡
煮汤。
适用于沙淋、热淋,痛不可忍。
5.膏淋:
荠菜适量。不用调味,煮汤食。
此方适用于小便混浊,呈米泔样,小便热涩疼痛,尿时阻塞不畅的膏淋。
6.劳淋:
山药茯苓粳米
煮粥。适用于小便赤涩,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即发,腰膝酸软,神疲力乏的体虚劳淋。
头痛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由于感受外邪,情志不和,久病体虚,饮食不节,影响头部络脉,或脑髓失养所致。主要有风寒、风热头痛、肝阳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淤血头痛等证。包括西医学中的感冒、鼻炎、副鼻窦炎、三叉神经痛、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震荡后遗症等多种急、慢性疾病。
食疗,主要适用于慢性头痛及虚证头痛。
1.日常饮食: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饮烈性酒。
2.肝阳头痛:
(1)杨梅(为末)薄荷汤适量
每次饭后,用薄荷汤送服杨梅6克。
(2)山羊角(削片)30克
水煎服。或烧成灰,温酒服少许。
以上适用于肝阳头痛。
(3)豆瓜菊花
煮汤。
此方适用于头痛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的肝阳头痛。
3.血虚头痛:
(1)猪脑1个天麻2克
研为粉,加水适量。以小火煮炖1小时,即成稠厚羹汤。捞去药渣,1日内,分顿喝汤,吃猪脑,经常食用。
适用于头昏头痛,神疲倦力,心悸,面色少华的血虚头痛。
(2)黑芝麻粳米
煮粥。适用于血虚头痛。
4.痰浊头痛:
(1)橘皮(研末)粳米
煮粥。适用于头痛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痰涎的痰浊头痛。
(2)萝卜(取汁)生姜汁
将萝卜、生姜汁和匀饮用。适用于痰浊头痛,呕恶痰涎。
5.淤血头痛:
(1)桃仁(去皮尖)粳米
将桃仁加水,研磨取汁,加入粳米,煮粥。适用于头痛有定处,痛如锥刺的淤血头痛。
(2)红花
浸酒饮。适用于血淤头痛。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内,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伴随月经周期发作为特征的病证。由于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气血虚弱,经血受阻,或胞脉失养所致。分气滞血淤,气血两虚,寒湿凝滞,肝肾亏虚等证。包括西医学中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管狭窄,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1.日常饮食:痛经患者在月经来潮前3~5天内,饮食宜清淡,进易于消化吸收的食品。要避免进生冷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输卵管,诱发加重痛经。月经已经来潮,则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品,如生葱、生蒜、烈性酒等。可以酌情吃些带酸性的食品,如酸菜、食物加醋等。这些食物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在行经前后,要保持大便通畅,如食用些蜂蜜、香蕉等。也有认为适当饮些低度酒,可以调经活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对经血量不多的患者可以试用。痛经患者,平时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经常吃些活血理气的蔬菜、水果,如荠菜、菠菜、泽兰根、香菜、胡萝卜、橘子等。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者,宜多吃些补气、补血、补肝肾的食物,如鸡、鸭、龟、鸡蛋、牛奶、猪肝、鱼类等。
2.气滞血淤:
(1)益母草60克元胡20克鸡蛋2个
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月经前开始,每日1次,连服5~7天。
此方适用于小腹胀痛,行经不畅,色紫有血块,血块不排出则疼痛加剧,面色发青,手足发冷的气滞血淤痛经。
(2)红花100克白酒(60°)100克红糖适量
将红花浸泡酒中1周,服前,冲入凉开水10毫升,红糖调味。月经前,每日2次,每次10毫升。适用于气滞血淤痛经。
(3)干山楂片200克(去核)白酒(60°)300毫升
将山楂片浸入白酒浸泡1周。每次服10~20毫升。每日2次。
此方化淤通经,治寒性痛经有显效。
3.气血虚弱:
(1)党参50克黄芪100克当归30克大枣20枚红糖100克
前三味药,加水煎2次,去渣,取汁500毫升;大枣,文火炖烂取汁及枣泥入药汁,加红糖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
此方气血双补,治气血虚弱痛经。
(2)雄乌骨鸡500克陈皮3克良姜3克胡椒6克草果2枚葱、醋适量
文火炖烂,吃肉喝汤。此方适用于小腹隐痛,按压痛减。月经量少,色淡质薄,面色苍白,体倦乏力的气血虚弱痛经。
4.寒湿凝滞:
(1)当归生姜羊肉
调味煮汤。适用于虚寒痛经。
(2)桂皮6克山楂肉9克红糖50克
月经来潮前,水煎温服。每日1次,连服2~3日。
适用于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有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不鲜的寒湿凝滞痛经。
5.肝肾亏虚:
核桃仁200克枸杞子200克红糖50克黄酒500克
前三味药用黄酒浸泡2天,晒干后,酌量常吃。
此方适用于平素体质虚弱,肝肾亏虚,导致小腹疼痛,经量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的痛经。
闭经
闭经,是指女子年逾18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曾来又停3个月以上者。该证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气血虚弱,气滞血淤而血海空虚,或冲任受阻所致。主要有气血虚弱,肝肾阴虚,气滞血淤,寒湿凝滞等证。包括西医学中的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
闭经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疗对本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1.日常饮食:闭经的原因很多。在食疗上,应查明原因,分辨虚实。虚证应多食用营养丰富之品,有益于补血活血通经,如鸡蛋、牛奶、大枣、桂圆、核桃、羊肉等食品。实证,则宜用清淡饮食。
忌食滋补食物,可用些行血化淤之品,如生姜、枣、红糖煎水代茶。或饮用红花酒等。
2.气血虚弱:
(1)当归15克黄芪30克母鸡1只
炖鸡食汤。
适用于初期月经量少,色淡,以后逐渐停经,伴全身虚弱。
(2)当归30克黄芪30克生姜65克羊肉250克生姜(切丝)
当归黄芪(布包)
放砂锅内,加适量水,炖至烂熟,去药渣,调味服食。每天1次,每月连服5~7天。适用于气血虚弱闭经。
3.肝肾阴虚:
(1)鳖甲50克熟地黄30克
煎汤。每晚服1次,连服30天。
适用于初潮来迟,形体消瘦,两颧潮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腰酸腿痛的闭经。
(2)乌龟净猪肉
调味,炖汤。适用于精血亏虚的闭经。
4.气滞血淤:
(1)川芎6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
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取蛋,再煮片刻,去药渣,加红糖调味,吃蛋喝汤。每日1剂。每月连服5~7剂。
(2)玫瑰花红糖
煮膏。适用于经闭腹痛,胸肋胀闷,精神抑郁,烦躁易怒。
(3)月季花3~5朵黄酒10毫升冰糖适量
加水15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去渣;加冰糖适量,黄酒10毫升,候温服。每日1次。适用于气滞血淤闭经。
5.寒湿凝滞:
(1)生姜15克大枣5枚红糖100克
煎水,代茶饮。
适用于突然着凉、受湿后引起的暂时性闭经。
(2)艾叶9克生姜15克鸡蛋2只
加水适量,于砂锅内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调味后,吃蛋喝汤。每日1次。每月连服5~6次。
适用于经期受寒引起的停经,伴小腹冷痛,四肢不温,面色青白。
月 经 不 调
月经不调,是指以月经的周期或经期长短异常,出血量异常,或伴发某些异常症状为特征的病证。其中,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的,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3种;以经量异常为主的,有月经过多、月经过少2种。月经先期,由于素体阳盛,过食辛辣助阳之品,肝郁化火,血热迫血妄行,或气虚不能固摄冲任所致;月经后期,是由于过食生冷,感受寒邪,气血运行不畅,或久病体虚,慢性失血,血海空虚所致;月经先后无定期,是由于情志抑郁,房事不节而气血不调,冲、任功能紊乱,或孕育过多,而血海蓄溢失常所致。在西医学中为功能失调性月经紊乱。
1.日常饮食:月经失调属实热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好。忌用滋腻、温热动火之物。多食青菜、胡萝卜、西红柿、莲藕、百合、瓜果等富含糖类维生素食品;属虚者,可进滋补性食物;虚寒者,宜食温补的食品,如羊肉、乌鸡、桂圆、红枣等;属虚热者,宜清补的食品,如甲鱼、鸭、蛋类、鱼类、瘦肉、银耳等。
忌食生冷瓜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青春期少女,需要增加营养,多补充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锌,维生素A、B、C、E等,这对卵巢发育,预防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有重要作用。
2.气不摄血:
(1)黄芪、党参各30克大枣10枚
加水适量,文火煮至汤甜为止。去黄芪,吃参、枣,喝汤。每日1次。
此方适用于出血量多,色淡红、稀薄,体倦神疲,面色白的月经先期患者。
(2)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
将鸡洗净,把药放于鸡腹内缝合,放砂锅内煮烂熟,去药渣,调味后,食肉喝汤。分2次服完。月经前,每日1剂。连服3~5剂。
此方适用于气虚月经先期。
(3)人参乌骨鸡
调味炖食。适用于体虚无力,月经先期。
(4)龙眼肉大枣粳米
煮粥。用于气血虚弱,月经先期。
3.血淤阻滞:
(1)桃仁10克红花3克丹皮6克酒红糖适量
前三味用水煎,对酒,加红糖。温服。每日2次。
此方适用于血淤月经后期。证见量少色暗,小腹胀坠,乳胀肋痛。
(2)丹参15克白糖
丹参加水15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加白糖,温服。每日2次。适用于血淤之月经后期。
(3)益母草60克红糖50克
益母草煎汤200毫升,加红糖;服后,以热水袋暖腹。
此方适用于血淤月经量少。证见色紫有块,小腹胀痛。
4.血热肝郁:
(1)鲜藕
取汁饮。
此方用于血热月经先期,证见量多色深,或紫红,质黏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手足心热,溲黄便结。
(2)生地、地骨皮各30克玄参、麦冬、白芍各15克阿胶30克白蜂蜜40毫升
除阿胶、蜂蜜外,先将其他5味药加水煎取浓汁300毫升,再把阿胶加水60毫升烊化,对入药汁内;加白蜂蜜。每日3次。
此方适用于阴虚血热的月经先期。
(3)鲜生地黄粳米白糖适量
将鲜生地黄煎浓汁,滤出100毫升;粳米煮粥。加白糖,入生地黄汁,调匀,每日2~3次。每次300毫升。
此方适用于血热的月经先期。
5.肝肾阴虚:
(1)人参乌骨鸡
炖汤服食。此方适用于肾虚月经不调。证见月经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腹下坠,入夜溲多,大便不实。
(2)淡菜瘦猪肉
调味,炖食。适用于肾虚精亏,月经不调。
(3)乌贼鱼鸡肉
调味,炖汤服食。
适用于肝肾阴虚的月经过少。证见月经周期正常而经血量少,甚至点滴即净者。
(4)海参火腿
煨食。适用于肝肾阴虚的月经量少。
崩漏
崩漏,是以妇女在非行经期间,不规律的阴道出血为特征的病证。该证是由于素体阳盛,感受热邪,过食辛辣,肝郁化火,淤血内阻,或素体脾虚,劳倦伤脾,或肾虚体质、房劳、多产伤肾而冲任失调,不能制约经血所致。主要分为血热证和脾肾亏虚证两类。包括西医学中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肿瘤、女性生殖器炎症等疾病。
1.日常饮食:崩漏的食养及饮食宜忌,参阅“月经不调”的“日常饮食”。
2.血热:
(1)黑木耳荠菜
煮汤。此方适用于血热崩漏。证见非经期大量出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质地黏稠,烦热口渴,溲黄便干。
(2)鲜蚕豆花适量
煮汤。适用于血热崩漏。
3.脾肾亏虚:
(1)人参乌骨鸡
炖食。此方适用于气虚崩漏下血。证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薄,面色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
(2)蚌肉
煮汤。此方用于妇人肾阴虚崩漏。证见漏下量少,血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盗汗。
(3)枸杞叶鸡蛋
炒食。适用于肾阴虚崩漏。
恶阻
恶阻,又叫妊娠恶阻。是以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或食入即吐,厌食为特征的一种病证。该证是由于脾胃素虚,肝失疏泄及痰浊内阻,胃失和降,冲脉之气上逆所致。主要分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两种。
1.日常饮食:轻度的妊娠呕吐,是一种正常反应。一般在3个月左右即会自然消失,不需特殊治疗,只要注意调节日常饮食即可。妊娠呕吐食养的原则是食简单、易消化的饮食。供给充足的糖类,丰富的维生素等,如牛奶、豆浆、瘦肉、猪肝、蜂蜜、果汁、饼干;各种水果、蔬菜,如菠菜、白菜、番茄、梨、柿子、橘子、苹果等。含有丰富的钙质和维生素等,有大便干燥者,每天早晚冲服蜂蜜1杯。要忌食多油、坚硬不易消化的煎炸食物;酒类及有刺激性的辛辣之品也要禁止。对食量不大者,应少食用含水分多,体质大的蔬菜之类,并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以每天5~6餐为宜。最好干稀分食,汤、水要在两餐之间给予。一般呕吐比较严重,此时可以吃些干的食物,如饼干、烤馒头片等。晚上反应较轻时,食量可增加。为了减轻呕吐,可以吃些甜酸味、姜味等食物。孕妇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不能偏食或单调。因为及时补充全面而充足的营养,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2.肝胃不和:
(1)鸡蛋1个白糖30克米醋60毫升
先将米醋煮沸,加入白糖使溶解,打入鸡蛋,待蛋半熟后,全部食之。每日2次。
此方适用于肝胃不和的妊娠呕吐。证见呕吐剧烈,吐物色黄酸苦,脘闷心烦。胁痛嗳气。
(2)乌梅肉、生姜各10克红糖适量
加水200毫升,煎汤。每服10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肝胃不和妊娠呕吐。
(3)鲜芦根100克竹茹30克蜜糖适量
前两味药同煮后加蜜糖,温服。
适用于肝胃不和呕吐。
(4)生白扁豆100克川黄连粉10克粳米
前两味药混合拌匀。每次服10克,粳米煮粥送下。每日2~3次。适用于肝胃不和呕吐。
3.脾胃虚弱:
(1)鲜鲫鱼1条砂仁粉3克
将鲫鱼剖腹去肚肠,塞入砂仁粉,放碗内,加盖,蒸熟。每日1条。连吃1周。
适用于体质素虚,胃虚恶阻。证见孕后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倦怠思睡。
(2)紫苏叶生姜
调味,煮汤。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恶阻。
(3)甘蔗100毫升生姜汁10毫升
混合,隔水烫温。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恶阻。
(4)砂仁15克(研粉)白扁豆30克
白扁豆加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每次以砂仁粉3克,用扁豆汤30毫升送服。每日3次。
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恶阻。
4.痰湿内阻:
(1)生姜汁、韭菜汁各10毫升橘汁适量
各汁调匀服。每日2~3次。
适用于痰湿内阻的恶阻。证见呕吐痰涎,胸闷不能食,头晕目眩,口中黏腻。
(2)陈皮(研末)粳米
煮粥。适用于痰湿内阻的恶阻。
胎 动 不 安
胎动不安,主要是指怀孕妇女阴道不规则流血,时停时止,或淋漓不断,伴有腰酸,小腹胀坠,严重者最后流产。多因脾肾气虚,胎元不固;或由于阴虚血热,阳盛化火,下扰血海,以致胎漏。主要有脾肾气虚和阴虚血热两种。胎动不安属西医学中的先兆流产。
1.日常饮食:胎动不安,一般有贫血倾向,要供给生理价值较高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多种无机盐,尤其是铁质和充分的水分。饮食既要讲究营养,又要容易消化吸收,如鲜肉、龟肉、嫩鸡、鸡蛋、肝、瘦肉、大豆制品、乳类、大枣、莲子、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少吃油炸或油腻的食物。
忌食萝卜、香蕉、橘子、山楂、苦丝瓜等有理气、活血、寒凉性食品,以及辛热动火食物,以免伤损胎元。
2.脾肾气虚:
(1)莲子(去心)、桂圆肉各50克山药粉100克
前两味药文火煮汤,加山药粉煮粥。每日食1~2次。
适用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的胎动不安。有习惯性流产史者,怀孕后即以此粥预防最效。
(2)人参15克黄芪30克生地20克阿胶30克白蜜100毫升
先将人参、黄芪、生地加水500毫升,煎2次,取汁,浓缩至300毫升;再将阿胶加水至100毫升,隔水烊化,白蜜100毫升加入收膏,装瓶。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
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习惯性流产。
3.阴虚血热:
(1)鲜苧麻根10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
先将苧麻根加水1 000毫升,煎至500毫升;加糯米、红枣,共煮成粥。每日2次。
适用于阴虚血热的胎动不安。证见胎动腹痛,阴道出血,色鲜红,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
(2)苜蓿籽10克鸡蛋2个
将苜蓿籽捣烂,煎煮,去渣取汁;入鸡蛋,煮荷包蛋,吃蛋饮汁。
适用于阴虚血热的胎动不安。
(3)鸡蛋1~2个
将鸡蛋打入热粥内进食。适用于阴虚血热,胎动下血。
缺乳
缺乳,是指妇女产后2~3天,乳汁分泌甚少或全无的一种病证。主要是由于气血虚弱及肝郁气滞,乳汁生化之源不足,或经脉涩滞所致。分气血虚弱和肝郁气滞两类。
本证与饮食关系密切,食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1.日常饮食:缺乳,如因气血虚弱的,应多进食滋补性食物,如鲜鱼、猪蹄、蛋、瘦肉等。烹调时,可适当加黄酒,以助通经下乳。豆浆、牛奶等皆可佐餐。要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如因肝郁气滞而阻塞乳络不通的,饮食宜清淡,要补而不腻。一般宜做汤食,以促进乳汁分泌,注意宜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生冷及寒性食物,不宜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用麦芽、谷芽及麦芽糖、麦乳精一类的食品。
2.气血亏虚:
(1)活鲫鱼1条黄酒30克
将活鲫鱼去鳞、肠杂,煮半熟,加黄酒30毫升,清炖,吃鱼喝汤。每日1次。
此方适用于气血亏虚的产后缺乳。证见产后乳汁不行,面色无华,少气乏力,乳房柔软,不胀不痛。
(2)党参、当归、黄芪各30克通草9克猪蹄2只虾米30克
将上方前四味包纱布中;猪蹄、虾米与药同炖,以文火煨至肉烂,去药,吃肉喝汤,可用少许食盐调味。
此方对产后气血亏虚,乳汁不行者疗效甚佳。
(3)落花生猪前蹄
炖汤服食。适用于产后气血亏虚,乳汁过少。
3.肝郁气滞:
(1)王不留行籽50克(焙干)
研粉。每次服10克。每日3次。猪蹄汤送下。适用于肝气郁滞,乳汁不行,乳房胀痛,胸肋不舒。
(2)炮穿山甲、王不留行籽各10克漏芦、通草各6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甘草5克猪蹄2只
先以猪蹄煮汤,去浮油,以汤煮药。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适用于因肝气郁滞引起的乳汁不下。
(3)豆腐500克丝瓜250克香菇50克猪蹄1只调料适量
先煮猪蹄、香菇,加葱、姜、盐调味,待熟后加入丝瓜、豆腐同煮汤。1日分3次食完。连服5天。
带下
带下,是指妇女阴道流出量多、持续不断,色臭、质异常的分泌物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由于素体脾虚,劳倦过度,房劳多产,或肝经湿热下注,任脉不固,带脉失养所致。可分脾虚、肾虚和湿热下注3类。在西医学中包括宫颈炎、盆腔炎、子宫体病变、阴道炎等疾病。
1.日常饮食:带下患者,一般应多食用有益脾肾和清利湿热之品,如莲子、大枣、山药、鸡蛋、薏米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醇酒、厚味、滋腻之品。
2.脾虚:
(1)山药、莲子(去皮、心)、薏苡仁各30克
将上药洗净下锅,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熟即可。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7天。
适用于脾虚带下。证见带下色白或淡黄,质黏稠,无臭气,绵绵不断,面色白,四肢不温,精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面浮足肿。
(2)雄乌骨鸡1只莲肉、白果、粳米各15克胡椒30克
将乌骨鸡洗净,再将余药放入鸡腹内,于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烂熟后,空腹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隔天1次,连服3~5次。
适用于脾虚带下。
(3)扁豆15克怀山药30克糯米60克
洗净上药后下锅,加水700毫升,煮熟后,文火熬粥。每剂分2次食完。7天为1疗程。
适用于脾虚带下。
3.肾虚:
(1)韭菜120克生油15克淡菜60克黄酒适量
将生油倒入锅内烧熟,速倒入韭菜炒拌,然后投入淡菜(洗净),加水350毫升,煮至淡菜熟透,泼入适量黄酒和调味,即可服用。每日1剂,连服7日。
此方适用于肾虚带下。证见带下清稀,色白如涕,带下量多,连续不断,腰膝酸软,自觉腹冷。
(2)糜羊肉
调味,煮糜。适用于虚冷带下。
(3)何首乌末(纱布包)30克黄母鸡1只
将母鸡洗净,填药于腹内,加水适量,文火煮至鸡肉离骨,取出药包,加油、盐、姜、酒调味,食肉饮汤。
适用于肝肾阴虚带下。
4.湿热下注:
(1)椿根白皮30克白糖30克
先给椿根白皮加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去渣,加白糖。每次服30毫升。每日2~3次。
适用于湿热下注带下。证见带下黄色,质地稠黏,有气味,阴部作痒,或灼热刺痛,小便黄赤。
此方对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引起的赤白带及尿道感染有效。
(2)冬瓜子(捣成粗末)30克冰糖30克
冲入开水300毫升,用文火隔水炖熟。每日2次。连用7天。
适用于湿热下注带下。
(3)马齿苋(取汁)鸡蛋1个
马齿苋汁,加入鸡蛋白,和匀温服。
适用于肝经湿热,赤白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