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口气读懂明清史
32185100000011

第11章 用情专一

终明一朝,除了开国太祖朱元璋以及造反皇帝朱棣之外,政权总是在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中摇摆,时而文官占据上风,时而宦官占据上风。至于皇帝则一个比一个不堪。

明英宗朱祁镇前期宠信大太监王振,后来终于闹出了个土木堡之变。经过几年磨难之后再次登基,总算是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皇帝。而他的儿子朱见深,经过了磨难还是没有进化,则不能不说是天赋问题。

明天顺八年(1464年),朱见深登基,是为明宪宗,年号“成化”。

朱见深3岁的时候,老爸就去蒙古那边打猎(北狩,即被擒)。叔父登基之后,又不招人待见,每天活得是提心吊胆。后来那记不清楚长相的老爸又回来了,他总算是又当了太子。经过这般沉浮,朱见深对于自己身边人的依恋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比如那个侍候着他的侍女万氏。

万氏(1430~1487年),小名贞儿,本是宪宗的祖母孙太后宫中的一名宫女,诸城人,4岁就选入宫中,长大后选往东宫服侍朱见深,万氏比朱见深年长17岁。朱见深18岁即位以前,就与万氏关系暧昧。

万氏为人机警,身材丰满,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据说每次皇帝游幸的时候,她总是穿着戎装,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也许,这是万氏邀宠于朱见深的关键。不过,皇后吴氏初立时,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竟敢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

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特别是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万氏生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派人四处祭祀山川,封万氏为贵妃。

但是,万贵妃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此后万氏再也没有怀孕。万氏虽然不能怀孕,但是皇帝却还是很喜欢她。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多年来没有儿子,让外廷的大臣们也着急。大臣们也许听说了万贵妃在作梗,就上疏请皇帝“溥恩泽”,也就是请求皇帝多宠幸宫中其他的嫔妃。

成化四年(1468年)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堕胎。贤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即为万氏所害。后来的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但是,即使这样,宪宗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

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

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十三年(1448年)进士。万安此人并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阁老”是明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万岁阁老”的名称有个来历。成化七年(1471年),已经入阁两年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彭时、商辂(lù)一同去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而且,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此后,大学士尹直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

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他最无耻的杰作,恐怕是在给宪宗的奏疏中大谈房中术。后来,孝宗在宫中见到这些奏疏,文末署名“臣安进”,于是派太监怀恩向万安问罪:“这可是一个大臣做得出来的?”万安却一点羞辱的感觉也没有,只一个劲地叩头,连辞职的场面话都不愿说,脸皮可真厚。所以当时的人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

作为一个政客,万安肯定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本来,眉州在今四川的眉山县,诸城则在今山东的诸城县,两地相距甚远。然而,万安却费尽心机与万贵妃联宗,摇身一变成了万贵妃的侄辈。万贵妃则因为出身贫寒,正希望有一个士大夫来撑撑门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同宗。更耐人寻味的是,万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指挥使万通的妻子王氏,竟然有一个送给别人抚养的妹子成了万安的小老婆!这关系可真复杂。此后,万安利用万通妻子王氏出入宫廷的便利,探听宫中虚实,并依靠着万贵妃的影响力一直安稳地做他的大学士。

只是,不曾令万贵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外廷扩散。所以,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

万安做大学士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是顺应当时的情势请求宪宗废除了西厂。

西厂也是一个特务组织,始立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立的地点就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宪宗为什么要在东厂之外再设立西厂呢?据说是宪宗觉得要知道外面的事情,单有一个东厂远远不够。

事情还得从成化十二年(1476年)说起。这一年的七月,京师捕获“妖人”。有的说法说妖人名叫“李子龙”,借助宫内太监鲍石、郑忠的帮助进入内府,登万岁山观望,图谋不轨。总之,妖人抓住后,皇帝派太监汪直在灰厂审讯此事,随后就干脆在灰厂新立了一个特务机关即西厂,由汪直提督厂事。汪直是很有点特务才能的,据说他能够化装成平民百姓往来于京城之间,“布衣小帽,时乘驴或骡,往来京城内外,人皆不之疑”。京城内外,大政小事、方言巷语,他都能一一向皇帝汇报。西厂正式成立后,汪直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据说“自诸王府、边镇及南北河道,所在校尉罗列”。西厂的特务人数,在当时比东厂要多出一倍。东厂的大太监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

内有万贵妃,外有汪直,朱见深便安心享乐,时不时再追求一下神仙之道,也就足够了。不得不说他还是一个非常之念旧的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同年,朱见深悲伤去世,朱佑樘即位,是为明孝宗,改元“弘治”。

朱佑樘的一生也算是波澜壮阔,母亲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宫女,生他下来的时候,正是皇宫万氏当道的年头,也不知道多少人盯着要他的性命。万氏将其他妃嫔的孩子在肚子里就给弄死了,偏偏却留下了这支血脉。

可能这也就是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涵义。

朱佑樘即位之后,知道宫内太监当道,权势日重,不得不借重文官集团的力量,将太监们一网打尽。这算是正常的一打一拉手法,皇帝的必修课。他的内阁以李东阳、谢迁、刘建三人为主,其能力与知名度仅次于朱棣时期的“三杨内阁”。政治开始清明,老爹长期倒行逆施的情况开始缓解。虽然他不是那种政治军事一把抓的天纵奇才,军事上对北方异族的限制有些不足,但能安心当个种田派也是极为优秀,可称为明代的中兴之主。

李东阳(1447~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汉族,长沙府茶陵州人。明代中后期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历任弘治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幼时作为神童被皇帝召见入宫。皇帝正在吃螃蟹,便以此出上联:“螃蟹浑身甲胄。”李东阳从容答道:“蜘蛛满腹经纶。”皇帝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当宰相。”值得一提的是,明孝宗还是极为罕见的专一皇帝,一生只封了一个皇后张氏,其他贵妃啊美人啊统统不要,用情之专一比他老爹更进了一步。

父子两代在感情方面都如此另类,也算得上一个异数。但可惜,他们的后人没有将这传统发扬光大。

历史上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

中国皇帝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等,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光绪帝,处境如此悲惨,也有一后二妃,所谓的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皇帝中还真有一个一生只娶一个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其唯一的妻子就是张皇后。

朱佑樘(1470~1505年),是明朝的第九代皇帝,宪宗的第三子。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帝驾崩,太子朱佑樘即位,为明孝宗,又称弘治皇帝,是明朝一位开明皇帝。明孝宗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照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孝宗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第二,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原因。

第三,张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第四,大臣谢迁的劝谏。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